天氣在漸漸地轉涼,過了中秋,南方的秋天也終於要來了,家裡露天陽臺的上的桂花、茶花、葉子花、竹子等樹葉都黃了,滿地都是枯萎掉落的葉子。唯獨陽臺上的「蘇鐵」還基本保持完好,竹葉雖掉了不少,但無傷大雅,不影響竹子的整體形象。
我不會養花,這幾年,家裡前前後後種了十幾種花,現在留下來的也就這些了。記得前幾年剛搬新家時,一個親戚給我送來了一盆很漂亮的盆景,也是親戚他自己料理很久的一個精緻盆景產品。家人也都很喜歡,但在我家沒多久就枯萎了,當時是忘記了澆水。為這事,全家心疼了好一陣子,也不敢告訴親戚。
雖然不善於照料花草,買花養花的熱情卻依然如初,偶然看中一些花木,也會去買來擺放在家裡各個角落或者種植在陽臺。但越好看的花木植物卻越嬌嫩越難養,特別是一些室內觀賞植物,看著清新脫俗、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賞心悅目。可是由於缺少養護的技巧,不是施肥澆水過多爛根,就是澆水過少缺少養分,或者由於陽光、空氣、土壤的關係,最後都逃脫不了枯萎的宿命。現在看來,最好打理的就是露天陽臺上的竹子,有頑強的生命力,一年四季承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嚴寒酷暑的考驗,還經受住了歷年來強颱風的侵襲,卻依然茁壯成長、挺拔勁節。鐵樹也同樣如此,堅韌挺拔,堅硬如鐵,四季常青。家裡客廳還有一株幸福樹,雖是室內觀賞植物,但因不嬌嫩好料理,定期漚肥澆水 居然也是枝繁葉茂,長勢喜人。
養花是一門技術活,要知道花木的習性,還要科學的施肥、澆水,還需要陽光、空氣的養護。更要有我們耐心、細心的照料和正確的養護方法。在選擇花木的品種上,也要考慮適合家庭養護的,或有戶外生存能力的,具有頑強生命力的。
養花如此,養娃育人同樣如此,養娃更是一門學問。養花養娃本是二個毫無相關的概念,但從過程與結果來看也有其同樣的道理。每個小孩也都是成長中的花木,雖「品種」不一,卻各有自己的特性。而且自身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個性發展潛力。關鍵是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小心呵護,不過度澆灌造成溺愛,也不能放任自流缺少養分。既要適時修剪引導,適當愛心澆鑄,也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更要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充分挖掘孩子個性發展潛力,特別要注重孩子的人格培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要將孩子培養成溫室裡的花朵,應該努力培育成具有竹子般的能在逆境中不屈不饒的氣節,鐵樹般的始終堅韌挺拔、堅貞不移的堅強精神。培養其能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生存的能力。
養娃育人的過程,各個階段應各有重點。一是幼兒童年時期,要以養育為主,不要總是想各方面都贏在起跑線,也要考慮孩子的續跑能力和天性需求,要讓孩子充分享受到童年的樂趣。二是學生時期,要以學習為主。同時注重「三觀」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方面不希望都能名列前茅,但至少不能落後,畢竟現在是個應試教育時期。三是青年時期(大學畢業開始),要以引導為主。這是最關鍵的,因為這個時期,屬於青春叛逆後期,而且馬上要結束學生生涯,不繼續求學就要進入社會了,孩子會面臨一個苦澀、迷茫的選擇困難期。也是獨立人生旅程的起點站。作為家長,我想就是要幫助而不是代替孩子作選擇,要引導並放手讓他們去走自己的路,哪怕前路艱難曲折,哪怕會跌倒、哪怕會迷路,但也是孩子人生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作為父母,不要總是怕孩子在外面受苦受累,更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觀念去設定規劃孩子的人生道路。畢竟我們不可能陪同他們走完全部人生旅程。所以,孩子長大了,我們就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去行走、去奔跑。不能以愛的名義成為孩子夢想的枷鎖。不能以愛的藉口讓孩子長期在父母的庇護下生活而失去了靈魂和自我。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人生磨礪,我們需要培養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培養他們遇事妥善處置的能力,培養他們逆境時的自我調解和化解能力,同時,也必須呵護他們自己追求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的願望。
我一直在想,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是有充足的精神生活需求,有人說,幸福是有優質的物質生活條件。這個話題很複雜,有人想了一輩子也沒想明白。有人擁有了一切卻未必感到幸福,有人粗茶淡飯卻倍感幸福。我想幸福應該是要有必須的物質基礎,流浪街頭不叫幸福。但最主要的是,是要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後所獲得的成就感、愉悅感。這種幸福感,才是孩子們所需要的。所以,努力放手讓孩子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吧。他們自己覺得幸福了,這不正是我們做父母所期望的嗎?
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人生不留遺憾才最重要。我們不奢望孩子能有多大成就,只希望他們能夠按照自已的意願追求自己的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並且能夠開心快樂,平安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