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Sciencemag.com)
2016年1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Science雜誌的專欄作家Adam Ruben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對閱讀文獻的技巧談了談自己的看法。簡要敘述如下。
「從來沒有什麼事像讀文獻一樣,讓你覺得自己蠢到家了。
我記得我第一次讀這類超級晦澀難懂的文章時是在讀大學時期,當時我們被要求每周必須通讀並討論一篇新發表的文章,但我的確讀不下來。
於是,我每周都坐在桌子上,兩眼盯著文章中的每一句話看來看去,半天以後我才發現我一點知識都沒學到。等到每次上課時,我腦子裡只有一點是清楚的:我讀過這篇文章。然而,當老師就文章的內容提出一個問題時,我都不知道她在問什麼。沒辦法,她又換了一個更為簡單的問題,可我還是不知道她在問什麼。特麼的我真讀過啊!
這種經歷就像在幼兒園的時候:當我剛讀完一本超過我年級的讀物時我會感到十分驕傲,但如果你問我書中的任何內容,我卻答不上來。
在參加了幾次課後,我決定不能這樣下去了:在我沒有讀懂一篇文章的時候,絕不去讀下一篇。然後,我拿著當周的文獻去到圖書館。注意,不是普通的圖書館,而是一個灰暗的小型生物學圖書館,裡面充斥著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蟲子和博士後。
我將文獻放在一張大大的、空空的桌子上準備開始擼。為了避免幹擾我當時也是絕了:1、避免同學朋友叫我喝酒,我故意選了幽暗的,人流少的前廳;2、避免電話騷擾,我看了一下,哦,1999年,沒有電話呢還。
最重要的,如果我有一句話裡一個字看不懂,那就不能往下一句去。除非通過查字典找到這個字的意思,然後保證整句話理解通透了。
記憶猶新的是一個叫「exogenous」的字,這個字我之前不認得,但過去經常會略過去,然而這是錯誤的做法。
整篇文章(一共三頁)通讀下來,花了我兩個多小時,但這次,我保證我理解了。
然後我想到:「喔,我拿下了,拿下了!」
忽然又想到:「特麼的,我還要再來一次?」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歷,如果你剛開始學術生涯,那麼也許你會面臨相同的困境。我將列舉你在讀文章時會經歷的十個不同階段,這會幫助你更好的去認識自己。
1. 樂觀。「這能有多難,」你輕輕地給自己一個自信的微笑,「一天喝八杯咖啡都沒事」,「有一大堆的終身教職等著我呢」。畢竟自己已經讀了幾十年的文字了,文獻有怎麼樣,不就是字麼?(真的嗎,傻乎乎地)
2.害怕。這時候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噢,這些才不是文字呢,簡直了」,然後你會慢下來,開始分析音節,研究術語的語法,查閱縮略語,一遍遍地重複。恭喜你:題目終於看完了!
3.後悔。你開始認識到這工作也許要花費比想像中多得多的時間。為什麼?你難道以為坐公交就能順便讀篇文章嗎?這時候你會感覺時間真的不夠用。然後就是開始妄想,你會妄想自己生活在60年代,辦公室中有一堆蜂鳴器,然後隨便一按,「Phoebe,取消我一月的計劃」。你會妄想是不是這篇文章有更精簡的版本,比如250字以內的?
4. 投機取巧。為什麼?這是什麼?摘要嗎?雜誌的編輯們肯定知道沒有文章是理解不了的,乾脆找他們要摘要得了。「我想要一個短一點的版本」。好吧,就這麼幹。
5. 困惑。什麼玩意兒啊,這篇文章的摘要到底想說什麼?為什麼40個字的句子會這麼長?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縮略語?為什麼作者要用「Characterize」這個字五次這麼多?
6.分心。…有沒有給鴨子用的智慧型手機呢,如果有的話,應該怎麼工作呢?這種設備能拿來幹什麼?…Paul Simon的那首歌中的歌詞「You can call me AI」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擁有一個麵包機人生是不是會變得不一樣?那首先是不是需要買酵母,酵母貴嗎?沒幾天就能自己給自己做麵包吃,味道跟買來的肯定不一樣。…Paul Simon還活著嗎?最好查查維基百科,有時候會把他跟Paul McCartney 或者Paul Shaffer搞混了…
7. 意識到時間已經過了15分鐘,而你卻還停在上一句中。
8. 下決心。好啦好啦,這次要來真的了。真的真的要讀了,好的,深呼吸。現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讀文章…紙上的墨點點,一個,兩個,三個…
9.發狂。這特麼是個人寫出來的句子嗎?誰能讀懂!!!
10. 對人文學科的發展歷程陷入了沉思。學術類文章如果寫在非學術期刊上是不是會好懂一點?
科學類文章是很奇怪的東西。我們為了寫這麼一篇要花幾個月甚至長達數年的時間。我們用晦澀難懂的語言去描述,甚至別的同行都不一定會懂。我們把它放在付費網站中,需要花34.95$可能才能買到。我們自己不一定能搞定,因此我們需要召開「journal club」去完全理解一篇文章。
你能想像如果主流期刊中的文章都像科學類文章會怎樣嗎?考慮一下,《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突然出現了48個作者。或者在《經濟學人》雜誌的一個小方塊的文章也需要作者對其寫進去的每一個東西做詳細的描述,比如公司的地址,生產商信息等等。
你們明白嗎,科學類文章富集了人類智慧,需要利用高度集中的精神來理解其中的奧義,而你僅僅覺得它寫的不好。對於剛剛入門的孩子們,歡迎你們。但抱歉的是,即使我們非常希望寫的通俗易懂,然而有時候由於學科專業過於深入,我們需要大量的專業術語。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即使是黑莓手機,如果是鴨子的話,也用不慣的。」(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How to read a scientific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