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閱讀和賞析一篇文章?

2021-02-28 英文悅讀

在上一期的經濟學人賞析中,有同學提到了一個問題:應該怎樣去閱讀一篇經濟學人文章?

我的看法是,精讀和賞析是閱讀一篇文章最好的方式。一篇文章就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如果只是泛泛而讀,你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而精讀和賞析就像是在潛水,只有真正深入海底才能一窺冰山全貌,去發現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文章的言外之意,作者的獨到觀點,以及謀篇布局的別具匠心。

讀懂文章,賞析文章,這個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無非是多積累,多查詞典,如果還有補充的話,那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


舉個例子,經濟學人去年有這樣一篇文章:

你可能會注意到標題上的 Exodus,並且還知道它有「離開,湧離」的意思,但這個單詞還有另一層意思: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叫 Exodus ,它記載了摩西率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事。

再結合文章的主題來看,Exodus 這個詞其實是一語雙關,它既能表示大批難民逃離敘利亞,也隱隱呼應了聖經中《出埃及記》的典故,即現代版的《出敘利亞記》。只有理解了單詞的這兩層意思,才能說真正讀懂了文章標題,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多查詞典:

再比如下面這篇關於川普的報導,光看標題和封面圖就有不少亮點:


稍微谷歌一下你會發現,標題中的Time to fire Trump 其實是借用了川普在真人秀節目中的口頭禪 "You are fired",封面圖則來自一戰期間經典徵兵海報,只不過上面的山姆大叔被換成了川普。

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保持好奇心,多問幾個為什麼,不懂就查——這個過程足以解決掉90%以上的問題。接下來我會選取經濟學人的文章段落來對賞析過程進行具體說明。

下面的文章是經濟學人近期對希拉蕊競選的報導:

開頭第一段似乎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我們嘗試著逐句做分析:

"SOME politicians campaign in poetry, others in prose",我們知道,poetry 是詩歌,prose 是散文,兩者在文體上是相對的。但 campaign in poetry 似乎跟詩歌沒什麼關係,詞典裡也找不到合適的解釋?試試看萬能的谷歌?在谷歌上輸入"campaign in poetry" (如果在國內用不了谷歌的話,也可以嘗試使用www.bing.com 搜索,不過記得要把默認搜索語言設置為英文)

很多搜索結果都指向了 "You campaign in poetry. You govern in prose." 這句話,仔細查證之後,你會發現它出自前紐約州州長馬裡奧·科莫(Mario Cuomo)之手。馬裡奧在1985年接受《新共和》採訪時曾說過這句話,後廣為流傳,成為美帝政客競選必備語錄之一。

"campaign in poetry" 與 "govern in prose" 兩者形成對應:政客在競選時為了籠絡人心通常會承諾各種高大上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施政方針,就像詩人寫詩一樣天馬行空。等到真正獲選上臺後,迫於種種原因而不得不回歸現實,所以是 govern in prose,  就像散文一樣平實。因此才有這樣一句話「不要相信在野黨,誰上臺了結果都一個樣」。

回到句子中來,"SOME politicians campaign in poetry, others in prose" 即表示「一些政客在競選時誇誇其談,另一些則務實重行」。

接下來的句子 "Too often Hillary Clinton—a lifelong policy wonk—sounds like a set of PowerPoint slides.",對於希拉蕊這種老練的政治家來說,她的競選演說聽起來更像是在講PPT。這個比喻很有意思,PPT有什麼特點呢?注重邏輯,條理清晰,這也是希拉蕊的優勢所在。但它的缺點也同樣明顯——通常只有冷冰冰的數據與結論,而缺少鮮活的感情(希拉蕊在之前的競選演說中經常批評內容空洞,缺乏感染力)。

如果看不懂這個關於PPT的隱喻也沒有關係,因為接下來的句子也給出了提示 "So it is striking that the best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of her 2016 presidential campaign to date offers a dose of almost undiluted emotion."  undiluted 即「真摯的,純潔的」,希拉蕊在最新的電視競選廣告中表現出了難得的真摯感情,這一點足以引人注目——同時這也在暗示她在之前的競選中缺乏真情流露。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發現外刊文章的一個特點:為了使讀者更好掌握文章脈絡,明確段落主旨,寫作者往往將主題句安排在段首或緊靠段首,並且在接下來的句子中會對主題句提出的論點進行解釋、支持或發展。在段末再次強調主旨句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或陳述重要結果。因此,如果你在閱讀外刊時發現一句話讀不懂,不用著急,繼續往下讀,在下文中經常能找到相應的解釋。

段落中間有這樣一句話 Mrs Clinton fixes her with a gaze that is part headmistress, part-grandmother, and promises to do 「everything I can」 so that Karla need not be scared. 希拉蕊給了她一個既有中學女校長般威嚴,又有祖母般慈祥的眼光。其中 part headmistress, part-grandmother 這個表達值得我們注意。

part sth, part sth 是一個很好用的寫作短語,它的含義是「部分是…,部分是…」

段落的最後一句同樣寫得耐人尋味 "Let me do the worrying, I』ll do all the worrying, is that a deal?" says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senator and First Lady, as women around them wipe their eyes.

這裡為什麼是 ...says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senator and First Lady...而不是 ...says Hillary Clinton... ?  作者給希拉蕊加上這一串高大上的頭銜其實是有意強調她的lifelong policy wonk(資深政策專家)身份,而這一身份與她在競選廣告中表現出的溫情形成了反差,從而深化了段落主題——希拉蕊在這次電視競選廣告中的溫情表現出人意料,引人矚目。

現在我們再認真地將上面的段落整理一遍:

SOME politicians campaign in poetry, others in prose. Too often Hillary Clinton—a lifelong policy wonk—sounds like a set of PowerPoint slides. So it is striking that the best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of her 2016 presidential campaign to date offers a dose of almost undiluted emotion. Filmed at a recent meeting with Hispanic women in Las Vegas, the spot shows a young girl, Karla Ortiz, tearfully explaining that her parents may soon be deported. Offering the child a hug—「Come here, baby」—Mrs Clinton fixes her with a gaze that is part headmistress, part-grandmother, and promises to do 「everything I can」 so that Karla need not be scared. 「Let me do the worrying, I』ll do all the worrying, is that a deal?」 says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senator and First Lady, as women around them wipe their eyes.

現在是不是對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看似不起眼的一段文字能夠解讀出這麼多東西,這也是外刊閱讀的挑戰和魅力所在。

閱讀外刊不能囫圇吞棗,一定要勇敢地潛入到水面下去。遇到不清楚的表達,要多查詞典,多使用搜尋引擎。在查詞典的過程中往往會有驚喜,比如,發現了雙關語,一詞多義,歷史典故等。平時多積累這些知識,閱讀時才能舉一反三。

此外,了解一些基本的英文寫作法則也對提升賞析能力有很大幫助,比如,你應該知道,在寫作中要盡力避免使用贅詞以及結構鬆散的句子,在表達觀點時,使用主動語態往往比使用被動語態更加簡潔有力。如果要了解更多的寫作基本法則,推薦你去看一看 William Zinsser 大神寫的 On Writing Well

在閱讀中保持好奇心,不放過每一個好詞好句,多問幾個為什麼,並通過查證去檢驗你的想法——這樣你對文字的敏感度會越來越高,賞析能力也會與日俱增。

相關焦點

  • 怎樣閱讀和分析一篇文章
    怎樣閱讀和分析一篇文章一、弄懂字句弄通字、詞、句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要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 掃除字詞的障礙。對文中的生字難詞,首先要看注釋,如注釋裡沒有的,就要查閱字典、詞典,要做到掌握每一個生字的讀音,了解每一個詞的含義。怎樣揣摩文章中的詞語呢?
  • 六年級閱讀教學——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
    想要讀懂一篇文章,首先要有整體意識,即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回歸整體的順序進行閱讀。一般可以按照下面幾個步驟進行:1.初讀課文,學會字詞,了解大意。通讀全文,大致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利用工具書,結合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同時對文章中的人、事、物等要素有個大體了解。2.細讀課文,弄懂自然段意思;劃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按照自然段的順序逐句逐段地讀,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繫,理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 《寫作知識》之淺論「賞析文章從哪幾方面入手?」
    原創作者:羅弟凡是認識字的親們都看過文章,文章看完後,親們都知道文章說些什麼,但如果要問這些親們:你如何「賞析」這篇文章呢?估計這個問題會難倒很多親們。在這,我們聊一聊賞析文章從哪幾方面入手。一篇文章的愛好壞,首先取決於內容的好壞。作者是通過內容來敘述自己的觀點、思想、感情、故事的,所描寫的場景,所要表達的意境,全在文章內容裡。 二:結構。如果文章像一座建築,它的結構就決定建築的大小和內容了。聳天高樓和簡樸農房就是很好的對比。
  • 怎樣寫好一篇文章?
    作者 William Zinsser (威廉·津瑟)被《華盛頓郵報》稱為是5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寫作教師之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William Zinsser 幾乎只做兩件事情:寫作,教寫作。他為各大報刊撰稿,在耶魯教書,幫美國政府和企業做培訓,在這個過程中,他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寫作和教學經驗。On Writing Well 是他畢生寫作經驗的總結。
  • 怎樣寫出一篇好文章?
    為什麼閱讀總是和寫作連在一起、不分開的呢?讀,是一種吸收營養的過程;寫,是一種訓練「寫作」體能的過程,多讀多寫,可以將勤補拙,熟能生巧。如果按我40年的業餘寫作生涯的體驗,閱讀的確對寫作影響很大;正確的、豐富的閱讀,有助於創作水平的提高。我嘗試總結,閱讀對寫作的影響實在極大極大。寫作中的閱讀,對寫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怎樣分析一篇文章的「語言特色」?【2020高考技巧】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有時候會出這樣一類題:本文語言很有特色,請你結合文章賞析。這樣的題讓很多同學不知道怎麼下筆——什麼是語言特色呢?是不是我把句子裡用到的手法說一遍,就算語言特色了?其實語言特色中包含手法,但是並不完全等同於手法。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怎麼答這種「語言特色」的問題。【2019年高考浙江卷】太陽一出來了,那些在夜裡冷清清的絲蔓,一變而為溫暖了。
  • 託福閱讀想滿分,到底怎樣閱讀文章?
    另外請問單篇閱讀(新託福13道題)控制在多久時間做完比較合適?我每次大概錯2到4題,一篇閱讀做完之後應該怎麼做(研究錯題?重讀一遍?)才能進一步提高?你回答沒有,要麼你是薛之謙的粉絲,要麼你是李雨彤和薛之謙聯合炒作團的成員(無老師認為這才是正確答案,應該是聯手炒作),要麼這個題你就理解錯了。你的能力就是這樣的,6-8分鐘時間讀完,而且全都像故事會一樣,那麼是否通讀原文,對於你來說根本就不重要。至於匹配到樓主的能力,單篇每次大概錯2到4題,無老師估計這裡也是有一個默認值,也就是,按時20分鐘之內做完一篇文章。
  • 閱讀理解中的賞析題,答題套路好用嗎?
    我個人認為,這個答題公式對於初中生還是有幫助的,讓孩子初步掌握語文作為工具來看的話,是有一些標準的,這樣孩子可以儘快適應如何賞析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對文學鑑賞有初步概念。手法包括:1.修辭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 Science:怎樣閱讀科學文章
    ,對閱讀文獻的技巧談了談自己的看法。我記得我第一次讀這類超級晦澀難懂的文章時是在讀大學時期,當時我們被要求每周必須通讀並討論一篇新發表的文章,但我的確讀不下來。在參加了幾次課後,我決定不能這樣下去了:在我沒有讀懂一篇文章的時候,絕不去讀下一篇。然後,我拿著當周的文獻去到圖書館。注意,不是普通的圖書館,而是一個灰暗的小型生物學圖書館,裡面充斥著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蟲子和博士後。
  • 寫作課:怎樣寫出一篇好文章?
    為什麼閱讀總是和寫作連在一起、不分開的呢?讀,是一種吸收營養的過程;寫,是一種訓練「寫作」體能的過程,多讀多寫,可以將勤補拙,熟能生巧。如果按我40年的業餘寫作生涯的體驗,閱讀的確對寫作影響很大;正確的、豐富的閱讀,有助於創作水平的提高。我嘗試總結,閱讀對寫作的影響實在極大極大。寫作中的閱讀,對寫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閱讀指津|怎樣深層次地悟讀文章
    品味是閱讀過程中主動的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品味以讀者原有的思想修養、文學修養為基礎,同時離不開對作品的認同和鑽研。「涵泳工夫興味長」,有的文章只讀一兩遍是品不出味兒的,要反覆吟詠,慢慢咀嚼,才能漸入佳境;有的文章當時讀了覺得不過爾爾,過了一段時間重溫卻會有新的感受。
  • 記敘文閱讀中的「題目賞析題」怎麼答(1)
    期中考試以後,有些同學在此類題上失分比較多,留言讓我講講,一直拖拉到今天才來回復,抱歉啦~      題目賞析在現代文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會有,我們今天先來說記敘文類。在我們學過的文體中,散文、小說、新聞和通訊都屬於記敘文大類,通常情況下,新聞很少成為現代文閱讀的材料(學習新聞課程內容的八年級同學除外),所以,限於篇幅,我們今天只談散文和微小說類。
  • 考研英語:怎樣看閱讀文章?
    【摘要】大家肯定看多很多做閱讀的方法,我們在借鑑的同時,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拿到一篇考研英語閱讀,該怎樣從整體上把握呢?拿到一篇考研英語閱讀,該怎樣從整體上把握呢?因此如何從整體上閱讀文章是一個必備的技能,本文就通過四個不同文章來教大家怎樣看考研英語閱讀。
  • 如何提高你的文章閱讀量?怎樣寫出一個吸引人的文章標題?
    為什麼很多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寫的文章和帖子,就是沒有人看?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網際網路上一篇好文章最重要的三個要素:1 標題2 圖片3 正文標題和圖片吸引著人們的點開率,因此,提高你文章閱讀量的關鍵是:如何讓你的標題贏得讀者的注意力。
  • 高考散文閱讀的解題思路,圖解一篇文章為您示範
    「神不散」是散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集中,無論內容怎麼廣泛,手法怎麼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這是解答散文問題必須有的認識。下面以圖表的形式,仔細分析一篇文章。試題及答案1:故鄉的秋聲有哪些特點?請綜觀全文簡要概括。(6分)答案:①聲勢浩大,美妙神秘,純淨和諧,空靈自然;(答出兩點即可)②能給人祝福和撫慰,使人靈魂安靜。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中考真題和名篇拓展閱讀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敘文的閱讀理解,首先來看一篇歷年上海中考語文閱讀文(記敘文)的理解題目,然後再進行名篇《貝殼》賞析。爸爸教我的詩永生難忘,這些詩蘊含的精神情懷和爸爸的人格魅力影響了我的一生,表達了我對爸爸的懷念和感激之情。解題思路:在看完文章後,要立即問以下問題:寫了誰?什麼事例?體現了他的什麼品德和品質?作者的情感是什麼?並且要快速有大概的印象和答案。
  • 語文閱讀理解,如何做語句的賞析
    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中,賞析句子是躲不過的一個知識點,也是經常出現在各省市的中考卷子中的常客,學會這一類題,在考試當中可以拿到3-5分。字詞句段賞析是散文語言賞析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散文閱讀考察的重點。這種賞析題一般包含含義和作用兩個方面,而作用或表達效果往往從用詞、修辭、表達方式、句式、表現手法、結構手法、整體風格,以及內容、情感、形象、主旨等角度作答。做這類題,我們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境原則。我們只要知道從哪一方面去賞析句子,做這類題就簡單了,我們就能迅速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做出正確的、完整的答案。
  • 寫作|一篇文章,怎樣寫出「吸睛」的開頭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有好的標題,清晰的用戶思維,接下來就是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的開頭。畢竟一篇文章,前兩屏沒有吸引到讀者的注意力,要想一篇文章被讀完,不太可能。例如,今天各大號都在轉載的一篇文章《順豐小哥連升3級,國家授予特別獎:時代永遠在獎勵解決問題的擺渡人》如果大家有仔細看,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當下新媒體標題寫作最流行的一種方法:熱點事件+觀點。
  • 如何寫好一篇文章
    2.閱讀閱讀量越大越好。讀名家經典,讀各式各樣的類型的文字。不只讀你喜歡的,也要讀你所不太贊成的。假如你要批判一個人的作品,那也得先看完了,理解了才有發言權。看到你覺得好的,能惹起你的共鳴的或許讓你遭到啟示的句子和語段都把它抄在一個固定的中央。4.背誦好的詩詞句子和文章都要背誦。背誦是一個積聚的進程。
  • 如何判定一篇文章的好壞?閱讀與創作是個雙向問題
    剛剛寫文章的人會問:寫什麼樣的文章才算好文章?剛剛開始閱讀的人也會問:什麼樣的文章適合我閱讀?二者其實存在著共性,今天一起回答一下。對於閱讀,也是如此,如果你讀一篇文章,感覺脈絡不清晰,結構也不完整,就不要繼續閱讀。什麼樣的文字是好的?沒有定數。對我來說,我不喜歡用詞過於華麗的,那會影響閱讀的流暢感,而且作者用不好就會讓行家笑掉大牙,還不如大白話讓人看著舒服。我承認有些人成天和經典古籍打交道,行文風格受其影響,變得古樸晦澀,但只要他不是刻意賣弄,而且論述清晰,我就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