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散文選取材料廣泛自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散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集中,無論內容怎麼廣泛,手法怎麼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這是解答散文問題必須有的認識。
下面以圖表的形式,仔細分析一篇文章。
試題及答案
1:故鄉的秋聲有哪些特點?請綜觀全文簡要概括。(6分)
答案:①聲勢浩大,美妙神秘,純淨和諧,空靈自然;(答出兩點即可)②能給人祝福和撫慰,使人靈魂安靜。(每點3分)
2:賞析第6段中劃線句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6分)
運用擬人手法,將蟈蟈螞蚱此起彼伏的鳴叫聲比擬成人與人之間的低聲傾訴,情趣盎然(3分);運用比喻將其鳴叫聲比作背景音樂,生動描繪了草地上充滿生機活力、純淨和諧的聲音(3分)。
3:結合上下文回答,作者在第11段中寫陶淵明和老子有何作用。 (6分)
①陶淵明、老子心懷天籟,所以才嚮往隱逸生活,(2分)以此證明一個人想要聆聽天籟,必須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輕,不追求富貴功名。(2分)②為下文總結中心(發出呼籲)做準備。(2分)
4:如何理解「只要我們的故鄉還在,還怕沒有天籟可聆聽嗎」這句話的含義?請結合文本簡要回答。(6分)
「故鄉」一詞在文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曾經養育了我們的家鄉,也指給予我們心靈滋養和靈魂撫慰的精神家園。(3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們有一顆寧靜而淡泊的心,有純淨正義的精神追求,無論身處何方,就一定能聆聽到美妙純淨的天籟之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