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奪分要領

2020-08-31 30年語文工作者

散文閱讀自查表

面對高考,現代文閱讀一直是公認的最難把握的部分。而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文教學也似乎處於被忽略的境地。《考試大綱》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要求是:閱讀和鑑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鑑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因此,我們應該切實的抓住現代文教學,引領學生賞析文本內涵,梳理技巧方法,從而該語文高考中應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理解時更有把握、更加從容。

散文閱讀,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自查:

1、詞語理解。2、句子理解。3、標題。4、謀篇布局。5、藝術手法。6、文本意蘊

下面就以上述六點為綱,具體進行解析。

1、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

一般情況下,高考試題中考查的詞語含義往往不是「詞典義」,而是在文中的具體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1)。

答題技巧:

① 聯繫上下文,根據詞語本身意義,推斷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

② 注意修辭手法,如果詞語用了比喻、擬人、象徵等手法,答題關鍵是把詞語由喻體、擬體還原為本體

③ 聯繫語境,對有感情色彩的詞語的答題關鍵是進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如2015年江蘇卷《比鄰而居》第13題: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解析】此題首先應從「孱弱」的本意入手思考,然後結合語境去分析該文段中作者賦予該詞的內涵,進而梳理一下本段的層次:前兩句總寫;第三至六句講的是這家有虛無浮華的氣息;第七句講的是這家生活不大有定規以及咖啡的味道較弱;第八至第十句講的是日常化的生活氣息不濃烈。從而全面地總結出「孱弱」的含義。

【答案】相對第一家的氣味,咖啡的味道較弱;生活不大有定規;日常化的生活氣息不濃烈;有虛無浮華的氣息,不如第一家實打實。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2)。所謂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幾種語句:(1)結構複雜,意思隱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辭和內涵較為豐富的句子;(3)統攝全篇,即人們常說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句子;(4)揭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即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以及段中的過渡句等。

答題技巧:

整體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幹的同時,留心句子的修飾、限制成分。

②句不離段或文,分析句子特徵,在語境中探求句子的內涵、深刻意蘊或聯想義。語句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③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聯繫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如2009年高考全國卷Ⅱ《嶽樺》第15題:解釋下列語句在文中的含意。(1)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幹之上,使這些倔犟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解析】該句屬於深奧含蓄的類型,理解其深層內涵,應該將句中的抽象修飾類表述,如「神秘的力量」「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喊叫」等,結合段落和全文的中心,具體細緻的表述出來,最好分條目寫出。

【答案】①絕地中的樺為了生存而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

3、理解標題的作用

「題者,耳也;目者,眼也。」 標題對於一篇文章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高考試題中也多會從標題的作用角度加以考查,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標題的作用可從內容、結構、形式等方面去思考,具體表現為:

內容:表層含義,深層含義,點明話題、中心事件、背景,作者情感,文章主旨;

②結構:行文線索(敘事、抒情的線索),貫穿全文。

③形式:從修辭、句式、用詞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穎、設置懸念等。

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第23題:作者在小說《白鹿原》中並沒有寫到老腔,為什麼本文題目卻是「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解析】該題主要從內容和作者情感上去分析即可。本文主要闡述的是老腔的藝術魅力。老腔是關中地區的一種獨特的演奏方式。《白鹿原》是作者陳忠實的一部長篇小說,《白鹿原》中故事發生的背景就是在關中地區。白鹿原是關中大地的象徵,老腔是關中的演奏。所以老腔是飄蕩在白鹿原上的。而作者書中沒有老腔的表演是陳忠實的遺憾,後來的話劇版本中有了老腔的表演,讓作者釋懷了。也就是說作者是想要將老腔加入自己的書中的。

【答案】①《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而老腔飽含著關中大地的神韻,題目《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體現了老腔與關中大地的血肉聯繫。②《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曾為《白鹿原》沒有寫到老腔而遺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為題體現了老腔對作者的影響與震撼。③《白鹿原》和老腔一樣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再如2015年高考福建卷《紙上故鄉》第14題:請根據文本,分析標題「紙上故鄉」的含意。(6分)

【解析】該題考查的是標題的含義,要聯繫全文,從文中的內容和結構及主旨等方面進行分析。「紙上」表明是文字創作,包括他人和自己。「故鄉」則揭示文章的主旨。

【答案】 ①他人關於故鄉的文字創作,使「我」從中獲得慰藉;②「我」關於故鄉的文字創作,抒寫「我」厚重的鄉愁;③「我」用文字構建的「心中故鄉」,是我對故鄉的回報,也是「我」的精神家園。

4、分析謀篇布局

文章的謀篇布局即行文結構及語段的設計安排。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答對時應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與安排及其作用。

常見命題類型: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結構)。文章的結構方式或行文思路,可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①整體結構:把握線索,分清層次關係(並列,遞進,因果,轉折,總分總,總分,分總)。

②照應結構:首尾照應,前後語意照應。

③過渡類結構:承上啟下,統領下文,總結上文。

(2)要求明確「開頭為什麼要從……寫起(開頭的作用)」。

(3)局部段落、某句話,某處敘述、描寫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題,其解題思路應結合段落位置,明確句段的作用,釐清答題的方向。句段結構上的作用有以下幾種:

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統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

②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③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餘味;寄託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司馬祠》第18題:第二段「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解析】首先,應根據本段的位置,參看其前後兩段的內容,考慮其在結構上的作用;然後再從內容的角度結合文本自身去解析具體的作用;最後從詞句中的關鍵詞及文本的情感主旨方面進一步考慮其作用。

【答案】⑴統領下文,承上啟下;⑵表現司馬祠的地勢由低到高走向;⑶暗含對司馬遷的敬仰。

5、賞析藝術手法

一篇成功的文學作品往往既具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從而產生吸引讀者的藝術力量。分析作品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從近年來高考散文閱讀試題看,藝術書法鑑賞類命題角度,主要有以下方面:

(1)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有什麼表達效果。

(2)從結構安排角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託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3)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託、對比,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4)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肖像、心理描寫,側面、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記敘:散文中,為表達主旨作鋪墊

抒情(直接、間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開頭起奠定基調的作用;在結尾,往往使文章主旨升華

描寫(細描,白描;正面,側面;人物描寫):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達主旨。

議論:開頭或結尾的議論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間的議論,常起過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說明:作解釋,有利於把人、事、物展示給讀者。

(5)綜合考查以上內容。要求學生首先應熟悉表達技巧的相關知識,並結合文章的實際內容進行恰當的較為深入地分析。賞析時,考生應扣住文章表達方面的要點,既可作比較全面而概括的賞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點作比較深入具體的賞析,只要言之有理,並能敘評結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考查的題型表述方式通常為:1.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表達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寫「……」?3.「……」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或好處、妙處)?4.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的藝術手法和作用或表達效果。5.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

答題時要從三個角度切入加以思考:一是運用了什麼手法;二是這種手法是怎樣運用的,要聯繫文章的具體內容作答;三是有什麼表達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話評價鑑賞。組織答案時應注意語言順序。

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白鹿原奏響一支老腔》第24題:文章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老腔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賞析。

【解析】文中第④段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比喻對事物特徵的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語言富有文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文中第④段運用這兩種藝術手法,將老腔給人的震撼力形象生動的描寫了出來。結合比喻和排比的作用和在文中的藝術效果,綜合作答即可。

【答案】①第四段中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老腔的聲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濤聲」、「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等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腔撼人肺腑的神韻以及老腔與關中鄉村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了老腔對作者帶來的震撼。②第四段中「這是……」「亦或是……」「也像是……」等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極具氣勢地寫出了老腔給作者帶來的無限遐想和難以言喻的震撼。

6、探究文本意蘊

文本意蘊是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人文精神等內容,屬於文本結構的縱深層面。讀者的獨特視角往往能開掘作品的內涵,可自主發揮,但必須依據、緊扣、尊重文本,按照題目的指向,在文本尋找論據,提取有效信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應該言之有據、言之成理、自圓其說。能力層級為探究F。

探究類題目命題原則及特點:1.設題有規律:一般在文章的重點、疑難等關鍵處設題。如文中的議論、抒情處。2.設題講根據:一般依據文本探討研究,而不是隨心所欲,任意發揮。3.思考有層次:要求考生從不同層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4.答案有限制:不會像讀後感那樣可以百花齊放,總會給出一個相對統一的參考答案。

答題模式:敘述+分析+評價。

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頭腦中的旅行》第19題:與現實中的旅行相比,「頭腦中的旅行」是一種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滿足人們對遠方的嚮往嗎?請結合文章內容和個人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8分)

【解析】首先要審題,一審題幹出題的方向,二審我們需要答什麼,三審答案的模式。

【答案】

示例一:頭腦中的旅行足以滿足我們對遠方的嚮往。①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束縛不可避免,我們未必有條件、有能力踏遍萬水千山。②頭腦中的旅行能超越現實旅行的局限,我們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敏銳的感受力可以領會旅行的真正精神,領略遠方的精彩。③我們嚮往遠方,實質上是為了擺脫平庸的現實,獲得別樣的生活體驗,精神的漫遊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詩意空間,令平凡的現實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示例二:現實中的旅行與頭腦中的旅行各有優勢,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補,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們對遠方的嚮往。①百聞不如一見,條件具備時,我們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賞遠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②如果不具備實地旅行的條件,大可藉助想像,在心靈世界中構建「第二自然」,感受遠方的魅力。③現實有限而想像無垠,頭腦中的旅行能夠使我們超越現實,突破束縛。真實與想像交融,頭腦中的旅行就能為眼前的風景增色添彩,令現實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們對遠方的期待和嚮往,同 時也使我們的想像力得到豐富和提升。

答案示例三:頭腦中的旅行無法滿足人們對遠方的嚮往。①現實中的旅行能夠把我們帶到真實的遠方,在現場獲得直接體驗,而頭腦中的旅行畢竟是一種替代性的旅行,想像出的遠方再美好也不真實,不能提供我們關於遠方的準確的認識。②一些細膩微妙的感受與體驗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獲得,不可能通過頭腦中的旅行得到。遠方風景裡動人的韻致,不親眼目睹,不親身感受,就永遠無法真切地體會到。遠方,如果只能想像,不能親至,將是巨大的遺憾。③頭腦中的旅行能否滿足對遠方的嚮往,與人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沒有善感的心靈,缺乏想像力,就無法想像充滿魅力的遠方,也就不能滿足他對遠方的嚮往。

附:關於易混術語的區分:

1、「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託、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2、「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3、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相關焦點

  •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及套路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及套路很多考生高考語文的散文閱讀總是得不了高分,這是因為考生沒有掌握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下面是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及套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省作協會員、安康作家李娟多篇散文入選教輔書籍
    省作協會員、安康作家李娟多篇散文入選教輔書籍時間:2015-12-14 08:40:22來源:安康新聞網作者:編輯:王瑜     陝西省作協會員、《讀者》《格言》《文苑》等報刊籤約作家,安康水電廠知名女作家李娟繼獲得「第五屆冰心散文獎」、「首屆孫犁文學獎」及「中國徐霞客旅遊文學獎」後,最近其多篇散文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散文年度選本,入選中學生讀本及中學生高考、中考語文試卷和教輔書籍中。
  •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語文閱讀提分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語文閱讀提分技巧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是什麼?高考語文散文閱讀套路有什麼呢?每個類型的題都會有一定的套路的,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點,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下面有途網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類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解題技巧,供大家參考。
  •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複習指導
    命題分析與預測一、命題預測與考情分析近年來,散文閱讀在現代文閱讀中越來越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從考點的設置上來看,重點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詞句的含義備戰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須注重散文閱讀的訓練。二、備考建議與要求(一)樹立一種意識對散文的閱讀,要樹立文本意識。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這一點,從總體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後逐步深入賞析文章的藝術魅力,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完成閱讀任務。(二)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審美鑑賞能力。
  • 高考語文散文複習,掌握這3個解題技巧,解決散文閱讀輕而易舉
    高考還有40來天就要來臨,對於語文這門學科,很多學生都感覺很頭疼,其中閱讀題就是一個攔路虎,特別是散文類型的閱讀題,很多同學一做就感到頭大,其實對於散文型閱讀題也是有解題技巧的,只要掌握了這幾個技巧,做題的把握也就更大了,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鳳梨聊高考|2020北京高考,散文閱讀怎麼拿高分?
    散文,很多人喜歡讀;但是說到應考,很多考生就頭疼了,往往讀著雲裡霧裡,答題時也是模稜兩可,得分與否完全憑藉運氣。那麼散文該如何讀?散文該如何備考?我們從2019年北京卷高考現代散文試題說起,試圖通過與2017、2018年試題進行對比,找到一些可行的備考策略。
  • 【必考】高考散文閱讀,你想要的全在這了(上)!
    一、散文類型①記敘散文:以記寫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 含狀物散文)②抒情性散文: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③議論性散文:以發表議論為主的散文。(哲理性散文 )高考所選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情理交融,意味盎然;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採。
  • 考試有技巧,掌握應試技巧拿高分,高考散文的閱讀應試技巧
    在高考散文閱讀材料中, 往往具有一定的線索將文章脈絡組織起來, 其中人物、情感、事件等可能成為散文材料中的線索, 只要找出這些線索, 對釐清文章思路與脈絡大有裨益, 當材料中無明顯的線索出現時, 則可嘗試從原文中查找中心句、過渡句等關鍵句式, 從而在掌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釐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脈絡。
  • 語文現代文閱讀板塊強化指導之散文閱讀
    散文閱讀 1、命題者的策略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做好高考散文閱讀,必須首先了解命題者的選題意圖,然後在複習中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方能成竹在胸,應對自如。從已選為高考現代文閱讀的散文材料來看,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出高考命題組選材的標準,也即文章本身具有的共同點:強烈的時代感、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閃爍著淳樸人性的永恆光芒。如 2000 年全國卷《
  •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答題套路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 【現代文閱讀】散文閱讀答題方法
    01理清思路很多人做閱讀喜歡先讀散文,那麼讀完這篇散文,你得知道散文寫的是什麼。想搞清楚散文的主旨以及主要內容,在閱讀的時候要理清思路,抓住關鍵的句子,讀散文之前一定要看標題,因為標題是一篇散文的主旨思想,就像寫作文,是圍繞題目寫的,如果題文不符的話,那這篇散文就不會得高分。
  • 2020高考散文閱讀詳解
    散文基本知識及閱讀方法:1、構思特徵: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主要有寫景類散文和狀物類散文。手法: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象徵)敘事散文:如《背影》《記念劉和珍君》;說理散文:如《鹿的窮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包括雜文和小品文;寓哲理於形象之中;5、閱讀技巧:①依據題材特點,曉大意;寫景狀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在品質,進而把握所言之「志」(情);寫人記事——弄清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及人物之間的關係
  • 高考文學類文本(散文)備考指要
    散文閱讀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重要文體之一。近年來,很多同學在高考備考中忽視散文閱讀的備考,他們認為,散文難度大,高考考查的機率小,所以集中火力集訓小說去了。而且近些年的高考,散文的考查頻率也逐步加強,特別是改革先行區,如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區。如何彌補散文學習的缺失,從而進行有效的散文備考?筆者在此以2020年山東卷為例,談談散文閱讀備考策略。【2020年山東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 高考散文文體特點,閱讀方法,解題技巧集錦!看此文就夠了!
    根據散文閱讀的經驗,先初步明確散文屬於哪種類型,如下:(1)寫人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要領會散文的主旨,就應以整體閱讀為基礎,注意形象的特點、意義及背景。2、從理清文脈入手把握主旨    文章脈絡是作者思維的方向,是文章構築的框架。一般分為文脈、語脈,文脈指上下文意義的內在聯繫,語脈是上下文照應,銜接的語言線索。語脈是思路的外部標誌。我們這裡所說的理清,更多的是一個尋找語言線索到理清思路的過程,從而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
  • 新東方朱潔:解讀高考散文閱讀複雜情感-問世間情為何物
    如果說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的一種文學體裁,那麼散文的中心就可以說是抒發情感。因此,在高考散文閱讀中對於文章情感的考察比比皆是,特別是2012年和2013年全國各地17、18套語文卷,均超過三分之一的試題考察了文章情感這一部分。
  •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奪分指要
    論述類文本閱讀一般是文化論文或社科論文,這些文章或者距離學生生活較遠,或者內容艱深,或者專業術語較多,不少同學在考試的壓力之下,沒有興趣也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讀懂文本,做題時以碰運氣為主,那么正答率自然會降低。
  • 高考現代文閱讀奪分指要
    現代文閱讀自查表整體要素:1、詞語理解:本意+句意+中心+作用(手法)2、句子理解:表層意蘊(內容)+深層意蘊(主題)3、標題:本意+文意+中心(手法)4、人物:性格+具體內容手法探究——每點內容+含義+手法整體作用+突出中心作用考查角度:一、大閱讀考題內容文學類文本:小說、散文實用類文本:人物傳記二、考查的切入角度
  •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與突破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已經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但目前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經常出現審美困境。就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如何有效擺脫審美困境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並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 高考694分的學霸奪分寶典,獨家公開
    今天,學而思培優北京分校將繼續推出高考系列訪談欄目《清北學霸說》,分享更多高考優秀學生的學習故事,探索高分背後的經驗與方法!說到高考成績,黃為很坦然:「我特別害怕出成績,就一直都沒有對答案,老師說對答案,我就退群了。」聽到這句話,本以為她如此緊張是因為平時的學習中經歷了很多挫折與困難,可黃為卻向我們揭開了一段充滿歡樂與幸福的學習之旅。
  • 高考散文閱讀題型歸納與答題方法指導
    ★散文基本知識及閱讀方法:  1、構思特徵: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2、選材特點:典型、新穎、真實;  3、找出線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構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間、文眼等)  線索的特徵: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誌(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覆出現)  4、類型: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楊禮讚》;主要有寫景類散文和狀物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