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應該聽說過「老紫泥」這樣的泥料,一些商家把顏色較深的一類紫砂壺稱為原礦「老紫泥」。那麼這些都是真正的「老紫泥」嗎?到底什麼樣的才是真正的原礦「老紫泥」紫砂壺呢?小蔣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談下我的看法。
對於老紫泥的定義,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主要是這三種。
1,把泥料燒成後呈色為黑色的一類紫砂壺稱為「老紫泥」。
2,把陳腐時間較長的一類紫泥稱為「老紫泥」。
3,把一些燒成溫度較高的紫泥稱為「老紫泥」。
那麼這三種說法,哪些是比較合理的呢?小蔣個人認為第二和第三張說法更為的合理。而第一種說法不太合理。為什麼不合理呢?在此談下我的看法,因為目前市場上一些典型的化工泥料,可以通過添加「氧化錳」進行調配,比如像「黑金砂」,這類泥料燒成後的顏色確實比較深。但是這樣的泥料由於是通過人為的添加金屬氧化物調配而成,連原礦都談不上,更稱不上「原礦老紫泥」了,那麼顯然用顏色來解釋「老紫泥」是說不通的。
為什麼我會認為後面兩種說法比較合理呢?像一些紫砂泥料通過較長時間的陳腐之後,製作成的紫砂壺,燒成後的效果顯得比未陳腐之前更為的古樸,更有「老味」,把這些陳腐後的泥料稱為「老泥」,我覺得也是較為合理的。
同樣,有些紫砂礦料,由於砂性較重,因此燒成的溫度比普通的泥料要高一些(這些泥料的燒成溫度通常在電窯標號的2#5以上)。這是針對「嫩泥」而言,因為絕大部分的嫩泥,比如「朱泥」,它的燒成溫度通常在2#以下,那麼對於一些燒成溫度較同類泥料偏高的泥料,稱為「老泥」,也是較為合理的。
今天就此談下小蔣的個人看法,不知道你對「老紫泥」的理解是什麼樣的,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討。
揭開紫砂謎團,說盡紫砂真相,可搜索並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紫砂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