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
站在2020年新年伊始的起點,回望過去,碩果纍纍。憧憬未來,激情滿懷,讓人心潮澎湃。
元旦剛過,安寧河畔的風已經變得溫潤和暢,陽光雨露正在孕育一個全新的春天。此時,人們正跟隨新年的腳步,用從容和自信去丈量,用實幹和巧幹去書寫,用拼搏和汗水去澆灌,為發展全新的德昌再次出發。
一年來,德昌縣委、縣政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化改革、開放合作、產業提質、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取得新成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從城市建設到產業升級,從社會發展到民生福祉,從生態治理到脫貧攻堅,都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櫻桃到桑椹,從葡萄到枇杷,從草莓到小蔥,德昌農業特色產業的每一次律動都光鮮豔奪目。從醫共體建設到學習強國知識競賽,從依法治縣到掃黑除惡,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到冬季康養建設,德昌多個領域的突出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1月3日,記者再次走進德昌。德昌縣委、縣政府抓快動早,高位謀勢再起航,大手筆交上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高質量繪就發展新藍圖。
加快城鎮化進程
城市容貌秩序煥然一新
恰逢周五,中午12時許,緊臨鳳凰大道的德昌二小學生放學,原本寬闊的道路一下子變得擁擠起來。交警忙碌,車流只能單邊放行,大型機械正在道路一旁抓緊作業。
「再過一段時間,這樣的情況就緩解了。目前,我縣城市道路的黑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項目進行到了最後的攻堅階段,項目施工對交通暫時會產生一定影響。」德昌縣住建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全縣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重點,促進城市新區建設的同時,改善老城區環境面貌,讓配套設施上檔升級。
俯瞰德昌縣城。
本報資料
據介紹,德昌縣城市道路黑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項目著重對西環路、育才路、交通路、昌平路、香城大道、新華街、東風路+西寧街、鳳凰大道等8條道路進行維護整治,道路全長約12.16公裡,整治面積約27.96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對道路的車行道全部進行黑化,用花崗石或透水磚重新鋪裝人行道;對給排水、強弱電、天然氣等各類地下管網進行綜合改造;對道路兩側路燈進行改造。
「項目建設的合同期限為2020年4月20日完工。目前,西環路、鳳凰大道、香城大道、昌平路的給水、強弱電、天然氣等管線改造已完成,病害處理、人行道透水混凝土、路沿石、花崗石鋪裝大部分已完成,車行道底層瀝青油麵已鋪設完成。育才路、新華路和交通路的給水、強弱電、天然氣等管線改造和人行道路沿石、花崗石鋪裝已大部分完成。2019年度的建設任務已完成,2020年2月將啟動西寧街和東風路的改造任務,2020年4月將全面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德昌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年來,德昌縣加快城鎮化進程,編制完成了《德昌縣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德昌縣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穩步推進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深化永郎鎮「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建設,培育創建麻慄特色試點鎮。建成標誌性建築——鳳凰閣,完成德昌中學運動場人防工程地下室主體、城市主幹道黑化和人行道鋪裝工程、安寧河走廊德昌示範段濱河路路基和景觀帶前期工作,中屯家苑安置小區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完成鄉村居民聚集點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城鄉垃圾和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切實加強了城鄉環境整治,城市容貌秩序煥然一新。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
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新突破
這是一組與民生緊扣的數據
◆2019年德昌縣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0億元,比上年增長7.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0%以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億元,增長3.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億元,增長9.0%。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61777萬元,增長11.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9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3元,增長9.5%。
過去的一年,德昌縣完成州下達的環保、節能減排等各項約束性指標,成功創建「四川德昌特色產業園區」;獲評「現代菸草農業發展成效突出縣」、「四川省農民增收先進縣」;滿分通過四川省血吸蟲病消除達標專家評估;承擔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百畝「超優千號」超高產攻關示範,通過專家組測產驗收;順利完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農業產業持續優化。德昌縣委、縣政府突出果、蔬、林、畜、煙、桑「六大富民工程」,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強化櫻桃、枇杷、優質桃、果桑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1+X」林業生態產業提質增效示範2萬畝,核桃嫁接改良6萬畝;茨達河流域定植優質桃3100畝;建成供港果蔬示範種植基地2000畝、設施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200畝、奶油果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1001畝;初步建成現代果桑產業核心區5000畝,種植有機桑椹3000畝,成功創建枇杷、桑椹、櫻桃、核桃4個州級現代農(林)業產業園區。
工業轉型全面加快。全縣努力調結構、補短板、增效益、提質量,工業產業科技含量明顯增加,技術改造投資12.9億元、增長45%,淘汰鐵合金6300千伏安礦熱爐14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戶。園區環保與基礎建設再上新臺階,銀廠大道緊急避險車道建成使用,35千伏開關站和汙水處理廠、一般工業固廢貯存場、環線道路PPP項目有力推進;1個省級重點項目、9個州級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合力拓鑫、山地風電、新奧燃氣、善緣貿易投產達效。
服務業活力顯著增強。持續推進「全域旅遊」戰略,打造「旅遊德昌」,積極引導旅遊與一、二產業融合,編制完成《德昌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德昌縣傈僳水寨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規劃》《德昌縣角半村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規劃》,啟動角半櫻緣谷、六所古鎮、大陸槽森林公園旅遊基礎設施,創建角半櫻緣谷國家3A級景區,籌辦旅遊節慶活動6次,新增康養民宿81家、床位1131個,接待遊客485.6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7.57億元。持續推進「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積極建設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全力提質增效,樂百惠、國美等連鎖品牌落戶落地,引入共享單車分時租賃模式;運輸物流企業達22戶,開通鄉鎮快遞物流支線6條,培育農產品冷鏈倉儲企業63戶,實現網絡零售額3000萬元;金融形勢總體平穩,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穩定增長。
曬太陽、摘草莓已成為德昌冬季旅遊的新時尚。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蕾 攝
一年來,德昌縣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取得新成果。全面落實深化改革各項措施,大力優化創新生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同時,堅持依法綜合治理,法治社會取得新進步,突出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轉變,全面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法治社會建設成效顯著。
穩中求進態勢明顯
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切實改變城鄉面貌和夯實「十四五」規劃基礎的關鍵之年。德昌縣委、縣政府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穩農業、強工業、興旅遊、活商貿、夯基礎、惠民生」,切實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合作,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德昌風電。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買銳 攝
優化結構,以特色產業為主導,全面促進產業聚變升級。著力壯大實體經濟體量,調優三次產業比例,突出轉型升級,強化特色產業帶動作用,厚植經濟發展優勢。
圍繞「四川德昌特色產業園區」擴區調位,優化規劃,做好園區跟蹤環評和安全評價,完善園區服務平臺和基礎設施,建成園區配套汙水處理廠、一般工業固廢貯存場及環線道路PPP項目並投入使用,做好水、電等要素保障,重點推動浩洋釩業、銘遠釩業、大數據等項目落實落地,推動合力拓鑫、善緣貿易2戶企業升規入統。
全力壯大特色旅遊業,持續推進全域旅遊及旅遊首位產業,大力宣傳推介縣域文旅資源,加快螺髻山旅遊開發、傈僳族文化資源開發,積極發展康養度假遊、鄉村旅遊、民族風情遊,引導旅遊與一、二產業高度融合,重點實施海花溝國際康養度假區建設項目;完善角半村櫻緣谷景區、六所古鎮景區、大陸槽森林公園、高豐枇杷產業園區旅遊基礎設施,創建高豐枇杷農業公園、六所古鎮兩個3A級景區,建成大陸槽森林公園遊覽步道、和平—大陸槽旅遊道路環線;辦好新春元宵暨草壩場春耕文化節、桑椹櫻桃節、端午民俗暨藥膳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等重點節會,進一步拉動消費經濟發展。
提質強基,以城鄉一體為方向,全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城鄉結構,完善區域空間布局,夯實公共服務基礎,發揮縣域各地區比較優勢,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精品小城市」。
堅定不移推進「一心一核一軸一環兩城三橋」建設,重點發揮建築業在拉動經濟發展、改善保障民生、改變城市面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優化市場環境,規範建築企業行為,鼓勵企業註冊晉級並扶持本地企業成長,促進房地產業市場繁榮,加快推進中屯家苑、高宇鳳凰棲、IMC.鳳凰城等項目。
加強交通、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有利於推進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交通體系,構築協同發展大格局。
發掘傳統文化,推進康養文旅產業快速發展。
圖為端午節傈僳族傳統技藝展示。
本報資料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強則國家強。新的一年,德昌縣將更加自覺地遵循經濟社會自然發展規律,扭緊「牛鼻子」,找準著力點,打破傳統路徑依賴,加快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新德昌,未來可期。
文/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沈虎子
主編:蔣映春 副主編:蘇勇
原標題:《德昌:高位謀勢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