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釣友問:傳統釣鯽、臺灣法釣鯽、競技釣鯽有什麼區別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很多釣友都有自己的回答。但是我的看法是沒有區別,都是在釣鯽魚。大家說答得對嗎?
什麼是臺釣呢?臺灣釣法據說是;1991年10月由江蘇省釣魚協會邀請,由臺灣呂景新先生先後在南京、常州、揚州、徐州、蘇州等地舉辦了多次學習班,並在鎮江舉行了臺釣選拔賽。這種釣法逐漸被大陸釣友接受,風靡全國。它起源於日本人垂釣高背鯽的技巧,經臺灣釣手改良和發展形成目前大家一致認可的垂釣方法。
玩臺釣,我的理解;臺釣的精髓是懸墜底釣和以餌代墜。浮漂反映及時和靈敏,追求的是靈敏度高,上魚快。釣具配置精良,釣系設計科學。比如3.6~4.5米臺釣魚竿,價格從百十元到幾千元的檔次,一支臺浮漂少則幾十元,好的上百元。其他輔助釣具系列化,價格不低。還包括穿的釣魚服、帶的各種餌料和小藥、坐的釣箱,都有一套自己的規則。
相比臺釣而言傳統釣法用具就簡單多了,行動更便捷。鉤、線、散子浮、午子連成一體,也可組合而成。散子浮在魚線上可以因窩點水深情況調配,魚吃鉤的反映靈敏度也高,釣竿可以依據釣不同魚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投竿方式,可底釣也可浮釣;可靜態釣也可動態釣,提竿敏捷,遛魚自如。
當然每一種方法是可以發展和改良的,比如上海一些釣友將臺灣釣法進行改進,其垂釣效果大大優於它,並在本地區很流行,並逐漸傳開,自成一類。再比如一些傳統釣手已經把臺釣的「懸墜」線系的優點引進,發展成大小墜的傳統釣系。大墜懸空,用於提高上魚的靈敏度。但他們玩的還是傳統釣法。
有的釣友採用長腦線懸墜,即使是架十幾米大炮定點釣的也有收穫!垂直下鉤,食又大又硬。可想而知,子線狀態肯定不符合臺釣規範的,但他卻往往比短竿釣更多更大的魚。甚至有的連魚竿都不要,幾十米線繞在一個易拉罐上垂釣,還光釣大魚呢!
釣魚是一種休閒的運動,「臺釣」也好「傳統」也好沒有必要拘泥於形式,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方法。現在的「臺釣」早已千變萬化,名稱只是記號。當年如果沒有變化,有不了「臺釣」;如果沒有變化,有不了「競技釣」。
今天,如果我們沒有變化,難立世界之林。釣魚是個變字,大到釣法,小到釣技,不變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