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痛腳痛,除了長個兒,還要警惕骨癌!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9-04-16 11:38 |浙大二院

  手術前,浴室裡水汽瀰漫

  李亦文平靜地說:

  「媽媽,最後幫我和我的右手合個影吧!」

  14歲的亦文剛念初二,那天上完補習課已是晚上九點,她背著書包緩緩往家走,漫不經心地對來接她的媽媽說:

  「我最近怎麼覺得右手臂一陣一陣刺刺的?」

  媽媽一向緊張亦文,一聽到此話馬上說:「有傷著了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亦文反倒噗呲一笑,笑話媽媽小題大做,她覺得自己是最近長得太快生長痛了。

  之後的一個月,李亦文繼續鑽進書堆。初二的孩子學業已經很重了,除了每天固定的上課,她還得見縫插針地上補習班,晚上、周末,從不落下。有時她停下寫作業的手,按摩按摩隱隱作痛的手臂。她意識到這隻手臂發生了變化,從針刺感到隱隱作痛,似乎厲害起來了。亦文搖搖頭,不再想這件事,下周就要月考了,她還沒完全做好準備呢。

  2018年11月,李亦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去鄉下體驗生活,並且有軍訓環節。不怕苦,不怕累,每個人都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堅持著。其中有伏地挺身比賽,亦文趴在地面上,雙手支撐著,右手臂的疼痛似乎更厲害了,豆大的汗水從額頭滾落,同學們的加油聲此起彼伏,亦文咬著牙,拼命堅持,短短的一分鐘就好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軍訓結束,亦文回到家躺在床上,連晚飯也不想吃,她說:

  「媽媽,我好像伏地挺身做太多了,右手臂疼得厲害!」

  媽媽嚇了一條,忙打算著看醫生,亦文還是拒絕了,她想著第二天還需上課。

  那天,2018年12月12日,全家吃好早飯,李媽媽正在廚房洗碗,聽得亦文痛苦地驚叫一聲:

  「媽媽,快來呀,我書包背不上了!」

  原來,她的手臂已腫了一圈,靜脈都鼓了起來,痛得直掉眼淚。李媽媽終於覺得事情大大不妙,全家人連忙一起到了醫院。當醫生指著x片上渾濁的陰影,說懷疑骨肉瘤,還是去浙二看看吧!李媽媽覺得五雷轟頂,又不可置信,當天便趕到杭州,找到了浙大二院骨科葉招明主任。

  「現在可以確診為骨肉瘤,也就是俗稱的骨癌!」葉招明主任在看過磁共振及病理切片報告後遺憾地說。他已經面對了無數這樣的病人,每次的宣布,都顯得那麼殘忍。

  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其第二個發病高峰時40歲以後。它的突出症狀是腫瘤部位的疼痛,由腫瘤組織浸蝕和溶解骨皮質所致。且腫瘤部位距軀幹越近,病死率越高。

  和李亦文同時住院的還有張清、劉同。

  張清,11歲,家住安徽。父母均在寧波工作,年幼的他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去年的9月,張清騎車摔傷了腿。之後他便一直覺得腿疼,奶奶也帶去鎮上的醫院看,醫生結合他的摔傷史,覺得可能是骨膜損傷,便開出一些相應的藥物。但是,疼痛並沒有好轉。奶奶用雲南白藥噴,還給他做了大骨湯,買了壯骨的保健品。張清的爸爸媽媽屢次打來電話,想接兒子去寧波檢查。奶奶覺得孫子馬上便會好轉,再說兒子兒媳工作太忙,不想他們太憂心。張清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從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就算腿疼得厲害,他也能忍住不說。於是,就這樣過了兩個月。張清的父母終於得空回家,當他媽媽看到腫得厲害的腿,又因痛得吃不下飯瘦了將近20斤的兒子,痛苦流涕,馬上帶到寧波檢查。就像和李亦文的過程一樣,張清就這樣來到浙大二院住院治療。

  劉同,15歲,正讀初三,他的經歷和李亦文基本相似。去年10月25日,他第一次出現腳痛,父母即帶他去醫院檢查,拍片並沒有顯示異常。之後疼痛慢慢加劇,但劉同覺得可能和每天跑一千米有關(中考有體育考試項目)。到了元旦假期,家人看他痛得越發厲害,便再次拍片檢查。這次拍片能明顯看到骨質破壞。最終也輾轉到浙大二院住院。

  三個孩子,都是首先發現肢體疼,也都是同樣地誤以為是青春期長身體、鍛鍊過度或者外傷,因為這樣的誤以為,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時間,等到肢體腫脹、疼痛嚴重才來就診。

  葉招明主任表示,導致骨肉瘤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確,可能與基因有關,也有可能是青少年在長身體時,成骨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發生一些不正常的變化導致了骨肉瘤。目前相關研究表明,骨肉瘤較常見的突變基因是Tp53基因和Rb基因。但這兩個基因在各種腫瘤中都很常見,不見得它對骨肉瘤有特別的意義。

  在治療方面,葉主任介紹,在80年代以前以截肢為主,隨著新輔助化療(術前化療)以及手術方式發展,90%的病人有望達到保肢。但如果腫瘤包繞重要神經或血管,截肢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當採取保肢治療時,手術中將病變部位徹底切除,再置換上替代骨骼的假體。假體是用鈦合金製作,有時候還會採用3D列印的定製假體,符合病人將要移除的骨骼大小。

  在腫瘤切除後,原部位復發幾乎很少見,但骨肉瘤發生肺轉移的風險很高,且有20%左右的病例在剛確診骨肉瘤時即已出現肺轉移。一旦發生肺轉移,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通過化療或一些靶向藥物縮小病灶,從而達到可手術狀態。對於骨肉瘤為什麼引起肺轉移,其關鍵因素是什麼,葉招明主任團隊正在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

  目前,國際上的骨肉瘤5年生存率數據為60~70%,而在浙大二院骨科,葉招明主任團隊在經過前輩楊迪生、嚴世貴主任團隊的基礎上努力發展,其5年生存率可達70%。

  2019年3月,李亦文經過三個月的化療,腫瘤已明顯縮小,達到可手術狀態。葉招明主任召集骨腫瘤及放射科專家進行研究探討,通過對其磁共振影像的仔細辨認,發現亦文右臂腫瘤並未包裹重要神經和血管,反而是將神經血管擠向一邊,中間還有一點距離。這一大發現極大地鼓勵了葉主任團隊,他決定初步定為保肢手術方案。但也向亦文父母表明,如果手術中發現腫瘤侵犯重要神經血管,可能還是會選擇截肢。

  於是便出現了開頭那一段,亦文一家忐忑地等待手術。

  上帝還是厚愛這個年輕的像花兒一樣的女孩,手術很成功,亦文的右上肢保住了,她重新擁有了完整的身體。

  現在的亦文、張清、劉同,均已手術完畢,他們依然擁有健全的四肢。但最終能否戰勝病魔、笑到最後,這依然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旅程。

  套用亦文母親日記裡的一段話:「手術和化療,化療就是上坡,爬上去的時候很累,但是到了最高點就代表可以手術了,手術完就可以很開心地滑下來。然後繼續化療,繼續爬坡,繼續戰鬥。希望下次爬到最高峰,可以是個勝利結束的旅程。」

  (文中李亦文、張清、劉同均為化名)

  青少年手痛腳痛,千萬要重視!

  葉招明

  葉招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骨科研究所所長,浙醫二院骨科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委,浙江省抗癌協會骨與軟組織分會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骨轉移瘤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腫瘤協會四肢工作委員會副組長,浙江省骨科醫師協會副會長兼總幹事,《中華骨科雜誌》編委,《JBJS (中文版)》編委,《實用腫瘤雜誌》常務編委,《中國骨腫瘤骨病雜誌》通訊編委。

  研究方向: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臨床診療,具體包括骨與軟組織腫瘤的保肢治療,尤其關注骨盆腫瘤和脊柱與骶骨腫瘤的切除與生物學重建;骨與軟組織腫瘤的射頻消融、液氮冷凍、3D列印等技術。基礎研究,主要包括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關注骨肉瘤的免疫治療、信號通路和分子機制、分子靶向和表觀遺傳學等方面;骨與軟組織腫瘤的影像組學;骨科內植物抗菌材料塗層等。

  門診時間:周四上午濱江院區,周四下午解放路院區名醫館

  文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

  指導 / 浙大二院骨科 葉招明主任

  圖 / 源於網絡

  採編監製 / 皮皮魯西西

  本文為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聯繫:

  微信號(zyey1869)

1555385936000

相關焦點

  • 青少年手痛腳痛 除了長個兒 還要警惕骨癌!
    初二的孩子學業已經很重了,除了每天固定的上課,她還得見縫插針地上補習班,晚上、周末,從不落下。有時她停下寫作業的手,按摩按摩隱隱作痛的手臂。她意識到這隻手臂發生了變化,從針刺感到隱隱作痛,似乎厲害起來了。亦文搖搖頭,不再想這件事,下周就要月考了,她還沒完全做好準備呢。2018年11月,李亦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去鄉下體驗生活,並且有軍訓環節。
  • 孩子睡覺喊腿疼,除了在長個兒,還要警惕骨癌來襲
    相對來說,大家對骨癌或許比較陌生。骨癌,就是惡性骨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骨癌,也叫骨肉瘤,發病人群以10-20歲的兒童、青少年居多,約佔兒童腫瘤的15%-20%。骨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四肢疼痛,容易被誤以為是生長痛或運動扭傷。
  • 孩子喊腳痛又能自愈咋回事?關於「生長痛」,家長要了解的二三事
    「孩子長個子會喊腳痛,你家兒子今年個子長高太多了,會不會營養沒跟上,抽空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吧。」保育老師說。孩子喊腳疼,難道跟長個子有關?保育老師的話,讓我留了心。在醫生的檢查之後,兒子腳痛確屬於「生長痛」,但卻不像保育老師說的是因為長個子關係。醫生表示,截止目前,醫學還無法解釋生長痛的確切原因。雖然叫生長痛,但卻與孩子骨骼生長沒有關係,臨床也沒有可靠證據說明正常的骨骼生長會導致疼痛。既然如此,孩子為什麼會感覺腳痛呢?
  • 5類人群警惕夜間骨頭痛,或是骨癌「找上門」,早發現能救命
    一、骨癌易「偽裝」,抓住身體5個「求救信號」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我們日常需要注意身體的異常,還需要了解自身是否骨癌高危人群,積極預防癌症。青少年是骨癌的高發人群,發病率佔兒童腫瘤的15%-20%。由於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骨頭生長旺盛,細胞活躍,成骨細胞受到外界因素幹擾後,容易發生瘤變和惡變。
  • 骨頭無故疼痛 需要警惕骨癌的出現
    原標題:骨頭無故疼痛 需要警惕骨癌的出現   相信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大驚失色,癌症的種類有很多嚴重的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其中骨癌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情況下會發生在骨骼周圍以及內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嚴重的危害,造成骨癌發生的因素比較多長時間的局部炎症也是導致骨癌發生的主要因素,早期症狀就比較明顯了,骨骼鄰近的關節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腫脹,這個時候就需要高度警惕。   那麼,骨癌都有哪些症狀呢?
  • 以為長個子骨頭疼,沒想到竟是骨癌,花季少女險些失去手臂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方序 童小仙如果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喊「骨頭痛」,大部分的第一反應就是,你這是在長個子呢!不過,除了長個子,家長還要警惕另一種可能性——骨癌。初二的孩子學業已經很重了,除了每天固定的上課,她還得見縫插針地上補習班,晚上、周末,從不落下。 有時她停下寫作業的手,按摩按摩隱隱作痛的手臂。她意識到這隻手臂發生了變化,從針刺感到隱隱作痛,似乎厲害起來了。亦文搖搖頭,不再想這件事,下周就要月考了,她還沒完全做好準備呢。
  • 出現糖尿病足,除了腳痛,留意還有這些表現,別忽視
    糖尿病患者由於身體內的糖分代謝異常,血糖升高,會影響周圍的神經及組織出現病變,一般處在神經末梢頂端的足部受到的影響最大,腳部血管及神經豐富,若是出現損傷就會出現腳痛的情況,嚴重時會伴有腳部潰爛的情況,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行動,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所以腳部出現疼痛,應該警惕糖尿病足。
  • 突髮腳痛是骨癌的早期症狀
    骨癌的早期症狀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徵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
  • 夜晚四肢痛警惕骨癌 骨癌的六個早期症狀
    骨癌的早期症狀跟肌肉拉傷,關節炎的症狀十分相似。因此很多人經常誤解,導致病情的嚴重惡化。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骨癌的早期症狀吧。  如果能夠時光倒流,羅先生最想回到半年前。記者獲悉,骨癌是威脅青少年的惡疾,發病率佔兒童腫瘤的15%~20%,其中最常見的骨肉瘤大多發生在10~20歲的孩子身上。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指出,青春期孩子正當骨骼快速生長期,患兒家長常誤將夜晚發作的腫瘤痛當成「生長痛」,把關節腫塊當成「運動扭傷」,有人自行貼中藥膏「活血化淤」,反而促進腫瘤生長。
  • 14歲少女手臂反覆疼痛,以為是「生長痛」,結果竟查出患了骨癌!
    去年10月,她感覺自己的左手臂有點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也就沒在意。文文的媽媽說:「當時孩子儘管只有14歲,但已經有1米72。早前她也有過腳痛的情況,當時我們帶她到醫院看,被告知是生長痛,所以覺得手臂痛可能也是這樣。」然而,手臂的疼痛一直沒有緩解,時不時地發作著,而且還有加重的趨勢。
  • 為什麼你穿高跟鞋會腳痛? 怎麼才能穿高跟鞋不痛?
    為什麼你穿高跟鞋會腳痛? 怎麼才能穿高跟鞋不痛?時間:2017-07-13 13:46   來源:生活知識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你穿高跟鞋會腳痛? 怎麼才能穿高跟鞋不痛? 愛美是每個女生的天性,但是愛美還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穿高跟鞋時腳上的各種傷。
  • 醫生:生長痛要留意,或許是骨癌的前兆
    骨癌,本身就多發於青少年的身上。並且正好由於這一時期的孩子正處於飛速生長的階段,骨癌所引起的疼痛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所當成是因為生長發育才出現的疼痛,或者是普通常見的肌肉拉傷等,而給輕易忽略掉。那麼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帶來的疼痛和骨癌引起的疼痛有什麼區別呢?生長所帶來的疼痛往往發生於膝蓋窩周圍出現肌肉拉扯的疼痛感,並且最重要的是發生痛感的部位不會出現紅腫或者發熱。
  • 半夜常喊腳痛,是兒童成長痛嗎?觀察4要素來判斷
    學齡前或就學中的孩子最常發生成長痛了,當孩子抱怨腳痛,但家長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成長痛!不過醫生也提醒,孩子腳痛需注意有無其他並發現象,如何判斷文中有解答。什麼是成長痛?發育期的孩子時常抱怨腳痛,一下子說腳趾痛、一下子說小腿痛,疼痛感或許很輕微,但也可能痛到讓孩子從睡夢中醒過來。雖然怎麼找都找不出疼痛的原因,但這種只發生在兒童時期的疼痛,稱為成長痛。成長痛不是病,是成長發育的正常現象,它的產生通常是因為發育不平衡所造成。
  • 老人腳痛 7種方法有效緩解腳痛
    我們平時都會出現腳痛的問題,可能是走路崴腳,或者鞋子不合腳、走路時間長的原因。特別是老人因為年齡的原因,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老人腳痛是什麼原因呢?腳痛是怎麼回事?腳痛怎麼辦?我們一起看一下吧!老人腳痛一、蹠底痛: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身體虛弱或者長期臥床導致的,維持腳弓的韌帶逐漸鬆弛,使腳弓無法保持原狀,使腳部的蹠骨下陷,腳底板的肌肉出現疲勞。防治的方法是經常將五指併攏屈曲,以五指尖和腳後跟著地走路堅持鍛鍊下去,使腳弓早日形成便可減輕。
  • 孩子夜間「生長痛 」,竟是骨腫瘤,各位爸媽千萬注意了
    多數人認為生長痛由於骨骼迅速生長,周圍神經肌腱不能相應增長產生的牽拉痛。惡性骨腫瘤,其中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最愛「招惹」兒童和青少年,主要是因為孩子處於骨骼的快速生長期,成骨細胞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後,容易發生瘤變和惡變。
  • 骨癌「偏愛」年輕人,得上後,往往會有4個症狀,別拖延,早就醫
    骨癌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陌生,對於常見的癌症而言,骨癌這類癌症是相對罕見的。骨癌得上之後,往往會出現4個症狀,別拖延,早就醫。患有骨癌的患者在早期,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異常情況,持續性的發熱,一般是以高燒為主。並且持續的時間也很長,七天到一個月不等。如果出現這樣的異常,反覆的發燒、持續時間長,建議及時檢查,以防加劇癌細胞的擴散。
  • 7歲女孩確診骨癌,醫生:早期4個症狀,多數家長沒留意到
    骨癌,聽名字就感覺是一種讓人很痛苦的疾病,而這種癌症一般平時不常見,主要在青少年身上發生的比較多,但卻是一種危險程度比較高的一種癌症,這種癌症主要發生在骨頭的位置,很多家長往往會與身體缺鈣聯繫到一起。而醫生也提醒他們,其實骨癌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早期的4個症狀,可能多數家長都沒有留意到。
  • 骨癌患者必須截肢嗎?骨癌早期症狀是什麼?身體早已給你提醒
    骨癌就是其中一種。造成骨癌的因素很多,骨癌早期身體也會出現異常,給予提醒。我們要關注並重視身體出現的異常情況。感到不適,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很重要。骨癌的早期症狀疼痛是骨癌早期一個較為明顯的症狀。如果身體單側肢體一個部位突然間歇感到疼痛,五輪疼痛感是否強烈,要提高警惕。肢體遠端無故出現麻木感,或在身體上摸到局部包塊,不要不當作一回事,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骨癌另一個典型的症狀是骨腫脹引起的身體變形。癌細胞發生在骨骼中,往往會嚴重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導致骨骼韌帶出現畸形。發現骨骼尤其是下肢骨骼,出現變形情況就要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
  • 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時間:2016-04-04 21:5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夜間四肢疼痛別當做小事,尤其是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