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女手臂反覆疼痛,以為是「生長痛」,結果竟查出患了骨癌!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媽媽,我好像伏地挺身做太多了,左手臂疼得厲害!」軍訓一回來,14歲的文文(化名)就躺在沙發上,和媽媽「抱怨」。

文文高1米72,長得挺結實的,平時也不怎麼感冒生病。媽媽馬上問:「有傷著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小文反倒撲哧一笑,笑話媽媽小題大做,她覺得自己最近可能是累到了。誰知,幾天後,她的左手臂越來越腫,連書包都背不上了……

上下車時連車門都打不開

文文今年14歲,浙江諸暨人,讀初二。去年10月,她感覺自己的左手臂有點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也就沒在意。

文文的媽媽說:「當時孩子儘管只有14歲,但已經有1米72。早前她也有過腳痛的情況,當時我們帶她到醫院看,被告知是生長痛,所以覺得手臂痛可能也是這樣。」

然而,手臂的疼痛一直沒有緩解,時不時地發作著,而且還有加重的趨勢。

去年11月,文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到鄉下體驗生活,其中還有軍訓環節。

當時,文文在做了伏地挺身後,發現自己的手臂更痛了。

回到家後,她和父母說了這個事,父母覺得可能孩子是運動傷到筋骨了,休息休息就好。

後來,文文的疼痛還是沒有緩解,儘管家長有心帶孩子到醫院,但由於文文學業忙,一直都沒能抽出時間來。

「孩子上初二,學習壓力很大,周末補課排得滿滿的,每天晚上都要做作業到11點,根本抽不出時間。」媽媽說。

直到12月初,爸爸發現文文在上下車的時候,連車門都打不開,這才意識到不對,趕緊帶孩子到了當地醫院就診。

醫生懷疑孩子得了骨肉瘤,建議轉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就診。

導致骨肉瘤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確

「經過檢查,文文確診為骨肉瘤,也就是俗稱的骨癌。」浙大二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葉招明在看過磁共振及病理切片報告後遺憾地說。

文文的骨肉瘤

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林穠介紹,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發病率很低,但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而第二個發病高峰是老年人。

浙大二院每年接診60-70名骨肉瘤患者,其中50名左右是青少年、兒童。

「骨肉瘤好發於膝關節周圍,包括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還有肱骨近端。」

葉招明說,它的突出症狀是腫瘤部位的疼痛,由腫瘤組織侵蝕和溶解骨皮質所致,且腫瘤部位距軀幹越近,病死率越高。

他表示,導致骨肉瘤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確,可能與基因有關,也有可能是青少年在長身體時,成骨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發生一些不正常的變化導致了骨肉瘤。

目前相關研究表明,骨肉瘤較常見的突變基因是Tp53基因和Rb基因,但這兩個基因在各種腫瘤中都很常見,不見得它對骨肉瘤有特別的意義。

「在治療方面,在80年代以前以截肢為主,隨著新輔助化療即術前化療,以及手術方式發展,90%的病人有望達到保肢。

但如果腫瘤包繞重要神經或血管,截肢可能是最好的選擇。」葉招明說。

今年3月,文文經過3個月的術前化療,進行了保肢手術。昨天上午,文文順利出院,但後續還將進行化療。

目前文文情況良好,但最終能否戰勝病魔,依然是一段艱苦卓絕的路。

發生轉移後5年生存率僅20%

林穠提到,在腫瘤切除後,原部位復發較少見,僅7%,但骨肉瘤發生肺轉移的風險很高,且有20%左右的病例在剛確診骨肉瘤時就已出現肺轉移,發生轉移後5年生存率僅20%。

「骨肉瘤的進展比較快,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1年生存率不到10%,但如果進行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70%。」

林穠表示,有不少像文文這樣的患兒,出現肢體疼被誤以為是青春期長身體、鍛鍊過度或者外傷,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時間,等到肢體腫脹、疼痛嚴重才就診。

那麼,骨肉瘤的疼痛,和生長痛等普通疼痛有什麼區別呢?

林穠提到,在醫學上,實際並沒有「生長痛」這個概念,僅僅是部分兒童生長發育時出現局部炎症反應導致的疼痛。

外傷和運動過度造成的疼痛,往往休息後可以緩解,疼痛比較緩和。而骨肉瘤的疼痛則持續時間長,越來越嚴重。同時,如果骨肉瘤進展,最後還會出現腫脹、腫塊等。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孩子出現肢體疼痛等不適,還是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由專家醫生來判斷病情。」林穠說。

來源:寧波晚報

相關焦點

  • 孩子腿疼誤以為是生長發育,結果卻是腫瘤!這些早期症狀要注意
    ,更不幸的是,她於2016年查出患骨肉瘤,致左腿截肢。一開始只是左腿膝蓋疼,媽媽查看了一下,除了外表有片淤血外,並未發現其他異常,以為是孩子在學校裡磕碰引起的,也沒有在意。一段時間後賈茗淇左腿膝蓋鼓起了一個泡,有輕度水腫。媽媽立刻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正常。
  • 以為長個子骨頭疼,沒想到竟是骨癌,花季少女險些失去手臂
    不過,除了長個子,家長還要警惕另一種可能性——骨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接診過多例骨肉瘤患者,他們都是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一開始骨頭疼痛沒有引起重視,最後耽誤了治療。花季少女右臂疼痛多時,做伏地挺身時疼得直冒汗14歲的亦文剛念初二,那天上完補習課已是晚上九點,她背著書包緩緩往家走,漫不經心地對來接她的媽媽說:「我最近怎麼覺得右手臂一陣一陣刺刺的?」
  • 7歲男孩腿疼,家長以為生長痛!兩月後卻截肢了
    7歲的男孩摔了一跤後右腿疼,一開始以為是拉傷,可是疼痛一直伴隨,隨後家人帶著孩子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求診,結果竟確診為骨肉瘤!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小男孩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沒有想到這次「碰」出了惡性腫瘤。好悲催!
  • 小孩得了骨癌,身體會出現什麼異常?不要當成生長痛,家長多注意
    而且骨癌經常會出現在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小孩在發育的過程中,骨頭也會慢慢的增長,在這期間也會出現一些生長痛,骨癌的疼痛和生長痛難以區分,這也導致很多小孩,因為骨癌而失去了生命。骨癌常以生長痛作為偽裝!
  • 11歲孩子被查出骨肉瘤晚期,家長懊悔:錯把骨痛當生長痛!
    於藝淑,15歲,高一開學軍訓結束後,因右臀及腿部疼痛難忍,被送往醫院,結果確診為尤文肉瘤/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骨肉瘤的一種)。郭嘉璐,20歲,在飯館兼職暑假工時,胳膊疼痛十餘天,最終檢查診斷為肱骨惡性腫瘤,需要截肢。
  • 14歲兒子經常喊腿疼,媽媽說是生長痛,醫生一查竟是骨癌
    軍訓一回家,14歲的李亮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和媽媽抱怨起來。正值青春發育期的李亮個子已經躥到了1米7了,平時喜歡打籃球長得也很結實,媽媽聽到後也沒放在心上,「你這是在長個呢,他們說是生長痛,過了青春期就好了。」媽媽還笑話李亮小題大做,累了多休息就好。
  • 以為是生長痛最後竟查出癌!浙江14歲女孩做伏地挺身後險截肢!
    「媽媽,我好像伏地挺身做太多了,左手臂疼得厲害!」軍訓一回來,14歲的小雯(化名)就躺在沙發上,和媽媽「抱怨」。  小雯高1米72,長得挺結實的,平時也不怎麼感冒生病。媽媽馬上問:「有傷著嗎?
  • 14歲男孩老喊腿疼,醫生診斷後是「骨癌」,這4大致病原因要重視
    骨癌的發生機率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正由於患上這種疾病的概率很低,所以很多人對其缺乏了解。但是骨癌又特別青睞於青少年這個群體,發病的人群集中在10~20歲的青少年之間,所以作為家長,更應該要對此種癌症有所了解。14歲的小楓今年剛念初二,身高1米72,非常喜歡打籃球,長得也挺壯實的,平時也不怎麼會感冒生病。
  • 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不少家長都會把孩子晚上腿疼當做白天運動傷到了,或是所謂的生長痛,最後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孩子夜間四肢疼痛,很有可能是骨癌! 骨癌的早期症狀跟肌肉拉傷,關節   原標題:為何骨癌格外「青睞」青春期孩子? 骨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夜間四肢疼痛別當做小事,尤其是孩子們!
  • 夜晚四肢痛警惕骨癌 骨癌的六個早期症狀
    那時,11歲的兒子每晚都會嚷著「腿疼」。他以為,孩子是在打籃球時扭傷了關節,便把他帶到中醫院,貼膏藥了事。兩個月後,小羅因劇烈疼痛被送往醫院救治。診斷結果是如此無情:他已到骨腫瘤晚期,並已出現肺部轉移。  在醫院骨腫瘤科,像小羅這樣的悲劇並不罕見。記者獲悉,骨癌是威脅青少年的惡疾,發病率佔兒童腫瘤的15%~20%,其中最常見的骨肉瘤大多發生在10~20歲的孩子身上。
  • 以為「生長痛」沒事?7歲男娃被截肢
    1生長痛是何方神聖?我們常說的生長痛,多見於2~13歲的孩子。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骨骼生長速度比肌肉生長的快,快慢不均,就造成了腿部(特別是小腿、膝關節)肌肉間拉扯的疼,極少數孩子也會出現腹部疼...如何準確判斷生長痛?
  • 孩子睡覺喊腿疼,除了在長個兒,還要警惕骨癌來襲
    「城南花已開」的用戶,是一個花季少年,卻不幸患上了骨癌,正值晚期,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把對世界的愛發表在網易雲上,感動了萬千網友。原發性骨癌,也叫骨肉瘤,發病人群以10-20歲的兒童、青少年居多,約佔兒童腫瘤的15%-20%。骨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四肢疼痛,容易被誤以為是生長痛或運動扭傷。
  • 醫生:生長痛要留意,或許是骨癌的前兆
    骨癌,本身就多發於青少年的身上。並且正好由於這一時期的孩子正處於飛速生長的階段,骨癌所引起的疼痛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所當成是因為生長發育才出現的疼痛,或者是普通常見的肌肉拉傷等,而給輕易忽略掉。那麼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帶來的疼痛和骨癌引起的疼痛有什麼區別呢?生長所帶來的疼痛往往發生於膝蓋窩周圍出現肌肉拉扯的疼痛感,並且最重要的是發生痛感的部位不會出現紅腫或者發熱。
  • 關於「生長痛」,家長要了解的二三事
    翻看相關的醫學書籍,對「生長痛」的描述都差不多,它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幼兒下肢的疼痛,原因不明,疼痛程度輕重不一,疼痛時間也長短,常見幼兒園孩子身上。兒子今年8歲,其實在他6歲就讀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也遭遇過他的「成長痛」。第一次遇上,確實讓我有些慌張。
  • 不是生長痛 杭州2歲男孩骨頭痛了2年後才發現竟是病
    春天是長高的季節,但不是每個孩子喊「骨頭痛」都是生長痛。杭州男孩童童,兩年前開始出現膝蓋痛,家人以為他是生長痛,前段時間卻發現原來是得了關節炎。一般認為,這是中老人才會得的病,怎麼小孩子也會得呢?它和生長痛有什麼不一樣?
  • 錯以為是生長痛,孩子查出骨肉瘤截肢!懊悔:這些症狀明明能發現
    前不久,七歲的小點(化名)晚上一直喊腿疼,家裡人也沒當回事,覺得這是孩子正常的「生長痛」。沒想到,小點的夜間疼痛加劇,腿上還有個奇怪的腫塊。最後,醫生活檢確診為惡性「骨肉瘤」。骨肉瘤是常見於20歲以下青少年或兒童的惡性骨腫瘤,是骨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一種,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腫塊和活動障礙,好發於四肢的長骨,特別是股骨、脛骨、腓骨上。
  • 骨癌毀了很多孩子和家庭,家長要反思!醫生提醒:這種腿疼是前兆
    軍訓一回家,14歲的李亮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和媽媽抱怨起來。  正值青春發育期的李亮個子已經躥到了1米7了,平時喜歡打籃球長得也很結實,媽媽聽到後也沒放在心上,「你這是在長個呢,他們說是生長痛,過了青春期就好了。」媽媽還笑話李亮小題大做,累了多休息就好。
  • 男孩腿疼被誤以為是生長痛,最後不得已截肢,生長痛究竟是什麼?
    前段時間,主持人何炅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與孫莉的對話,孫莉說,她的女兒黃多多長得實在是太快了,如今正在經歷生長痛,會經常性腿疼。何炅聽了後自黑道:"生長痛這種痛我從來沒痛過,好心痛!"不過調侃歸調侃,很多家長肯定會感到好奇的是:生長痛究竟是什麼痛?
  • 25歲小夥忍痛一年 竟患上少見的闌尾癌
    杭州日報 記者 柯靜 通訊員 方序 王意菁闌尾炎,很多人都熟悉,以為只是小毛病,往往不會引起足夠重視。沒想到,25歲的小彭(化名)就因為這樣忽視病情,結果查出患了惡性闌尾癌。忽視右下腹疼痛,竟患闌尾癌這一年來,小彭總感覺右下腹有些隱痛。他去過當地診所檢查,醫生認為是慢性闌尾炎,開了些消炎藥。小彭服藥後,症狀便緩解了。但沒過多久,舊病復發,右下腹依然有點疼,這回,小彭也沒當回事,一下就拖了一年。
  • 孩子腿痛別大意 可能不是生長痛哦
    ▲患兒變形的手部關節   ■天府早報記者 趙霞  小慧(化名)今年5歲,從半年前開始經常嚷腿這兒疼那兒疼,媽媽以為是生長痛,就沒太在意。醫生表示,在臨床中,很多孩子患此病未得到及時治療,大多由於家長以為孩子手痛、腿痛是生長痛。今天,天府早報記者就請專家來普及一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年齡大才會得關節炎?5歲女童差點被「經驗」害了  小慧媽媽回憶,從半年前開始,小慧經常在晚上嚷著腿這兒疼那兒疼,問她到底哪兒疼,她也說不清楚,而白天無論是學習還是做遊戲,小慧都沒有疼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