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目郎君
人這一生,總要經歷一些事,我們才能成長。
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那叫渡人,能在經歷世事之後認清自我,那叫渡己。
人生這兩渡,每個人都要經歷,每個人都值得經歷。
一,救人一命,溫暖自己一生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放假,我在村裡的一個池塘邊釣魚,忽然間,從村子裡走出來3個小孩子,最大的也就6歲,最小的只有3歲。他們來到離我20幾米遠的另一個池塘邊玩耍,起初我並不在意,繼續專心釣我的魚,可是釣著釣著,我不經意地一次轉頭,突然間發現那邊少了一個孩子,剩下兩個孩子舉止反常,再一看,發現那邊那個池塘水裡起了波瀾。
就在這危急頭,我瞬間丟下魚竿,飛奔衝到那邊,只見最小的那個孩子在水裡一上一下地掙扎,我二話不說就跳進水裡,把孩子救了上來,真是太危險了,我要是晚去一分鐘,那個孩子就沒命了,池塘的水雖然不深,但足以要了一個3歲孩子的命。
事後,孩子的奶奶拿了3個雞蛋來我家,找到我媽,哭著感謝我全家,這時我媽才知道我救人的事,我媽跟我說:「傻孩子,你救了人怎麼不告訴我?」(根據家鄉的風俗,救了人一定要接受別的人回饋)。表面上被我媽埋怨,其實我心裡挺自豪的。
後來我的語文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第一次......》,我就寫了一篇《第一次救人》,得到了老師高度認可,老師還在課堂上朗讀了我那篇文章,說我寫得好。做了一件好事,如同身上帶了一種光環,那種感覺太美妙了!這麼多年以來,依然揮之不去。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幫助別人所收穫的,其實並不是得到別人什麼回饋,而是幫助別人本身,就能給自己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這種愉悅勝過一切回饋。
古人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我不再有當年的單純,但是這種情感,一直埋藏在我心中,我始終相信,幫助別人,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做一次好事,有可能讓自己受益一生。
二,再小的角色,也有實現價值的地方
小說《擺渡人》裡說:「如果我真的存在,是因為你需要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再小的角色,也有實現價值的地方,也是社會所需要的!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快遞員小夥,大年初五就從老家,趕到了公司站點,出門前,老母親老淚縱橫:「兒子啊!跟你主管請假吧!別出門了,現在外面疾病傳播得這麼嚴重,咱不能拿命開玩笑啊!」小夥說不行,如果每個人都請假,那麼公司的快遞誰來送?
老婆說:「老公!還是別去了!你一個月也就五六千塊錢,為了這麼一點錢,如果你被感染出事了!我和孩子怎麼辦啊?」
說實話,小夥不是不怕死,也不是不擔心,他也想過逃避退縮,心裡也糾結過。可是他心想:國家有難,如果每個人都逃避退縮,那麼這個國家怎麼辦?
國家政府也出臺了,關係到民生的行業必須照常運營!他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快遞員,但是他做的是關係民生的行業,國家在這個危難時刻,需要他們這樣的從業者!雖然每天在外面跑,感染的機率會很大,但是他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因為他覺得他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這些天有很多快件,都是老百姓急需的物資,比如說孩子吃的奶粉,家裡吃穿的東西,人人要用的口罩,還有各種醫療物資等等,想到這裡,我都感覺這份工作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同時,我也深深地感覺到了一種使命感。沒想到我一個小小的快遞員,關鍵時刻也能為國家做貢獻,這使我感到無比光榮!「
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做出什麼豐功偉績,很多時候,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成全別人,就是在實現自己的價值。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到別人,讓別人生活得更方便,就是一種善良,成全別人,就是在成就自己。
三,舉手之勞,也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惡也是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好事,不一定要留名,做好事也不一定要講究大小,有時候,一個舉手之勞,也能夠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前不久的一個傍晚,南昌一位老爺爺,提了一袋子豬腳和排骨,走進一家生鮮店,請老闆幫他剁一下,老闆看他年齡那麼大,就爽快答應了!
還沒開始剁,老爺爺就說給20塊錢給他,算是加工費,老闆說:「不用!不用!舉手之勞而已!」
老爺爺非得要給,老闆硬是沒收,老爺爺說:「你真是好人啊!剛才我在前面那家店,叫他們幫我剁一下,他們說很忙,罵著把我趕了出來!」
老闆說別客氣,幾分鐘的事!老闆問老爺爺哪裡來的肉?
老爺爺說:「我兒子單位發的!我兒子和兒媳都是一附院的醫生,他們現在都在醫院救治病人,回不了家!單位獎勵了一些肉,我年紀大,剁不動!」
老闆瞬間對老爺爺產生了敬仰之情:「哇!那你兒子兒媳都是英雄啊!了不起!您就是英雄的家屬!」
老爺爺說:「那都是他們本職工作,沒什麼!為人民服務是應該的!就是可憐了我孫子,我孫子天天問,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家,我老兩口也沒有辦法,總是騙他,說爸爸媽媽明天就回來,一天天地接著騙!」
聽到這些,老闆忍不住眼角泛淚:
」老爺爺有70多歲了!還要照顧小孫子,真不容易!老人家抵抗力差,出門更加危險。不容易啊!我能幫他剁點豬肉,真是舉手之勞,相比他在一線抗疫的醫生兒子,我很慚愧,為了這次疫情,多少英雄捨棄自己的小家,丟下孩子和老人,勇赴醫院前線,他們是勇敢的戰士,是守護人民的英雄!「
其實,這位老闆的舉手之勞,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輝,你不必慚愧,相比老爺爺請助的前面那位老闆,你強多了,幫助別人,不在於功勞之大小,而在於內心的那份熱情,那份真誠,那份對同胞的愛!
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那是從大的格局講出來的話,其實生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早就註定了一生平凡,我們雖然都是平凡人,但是再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如果我們這一生不能發達,不能兼濟天下,那就選擇做好自己,踏實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及時地幫助別人,因為我們的一個舉手之勞,對別人來說,很可能就是一種莫大的幫助。
四,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渡人也是渡己,
有的人總抱怨自己:我好煩,我好累。
那是因為他們整天只想著自己,能不煩,能不累嗎?一個心裡只裝著自己的人,往往很難活得快樂。
愛因斯坦說過:「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無價值的。」
很多人一輩子不停追逐,最後還是一事無成,反而落得個怨天尤人,墮落沉淪,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一開始就用錯了方向,一開始就毫無價值。
從前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一天夜裡,他實在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自盡前,他嚎啕大哭,細數自己的種種遭遇和挫折。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他的種種經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
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巖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得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我看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啊!」
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苟活於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此人不解。樹接著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是兩隻喜雀所築,一直以來,它們在這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兩隻喜雀可咋辦呀?」此人聽罷,恍然大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人生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自己所得了多少,而在於對社會的所做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於他人來說,或許都是一棵偉岸的樹。一個人只有心裡裝著別人,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和價值,才更容易收穫開心與滿足。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成年人的世界,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與苦楚,但是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這場難與苦的修行中,我們需要渡人,更需要渡己。
在人生的過程中,有的人會因為一點挫折就自甘墮落,有的人會因為一點成就就忘乎所以。
其實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員,沒有誰真正了不起,也沒有誰真的一無是處,再偉大的人,也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再渺小的人,也能做出幫助別人的事。再牛逼的人,也不是萬能的,再平凡的人,也能做出別人辦不到的事。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需要和被需要的角色。別人有困難,我們及時伸出援手,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當你伸手渡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正在渡你。
人生兩渡,渡人渡己!願你我一起,帶著這份善良,幸福地走下去!
作者介紹:一個熱愛思考的青年人,喜歡文字,熱愛生活,堅持讀書,堅持成長!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和點讚!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