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MWC 2016 上,我們首次見到了這個華為 MateBook,英特爾的員工還跟我提前透露了 「能見到這樣的好產品無比激動」。事實上從功能上看,除了華為方面鋪天蓋地的渲染,我並沒有覺得這一款產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尤其是在市面上已經有太多 2IN1 產品以及 PC 出貨下滑的大背景下。
5 月華為 MateBook 進入國內,華為在中國市場給出了相對於海外市場更有誠意、更具性價比的價格,峰迴路轉,愛範兒(微信號:ifanr)在最近終於體驗到了華為 MateBook,這裡是一些使用感想。
華為 MateBook 依然採用了非常家族化的設計語言,你第一眼看過去應該可以得出 「好吧,這很華為」 的結論——白色的面板搭配磨砂紋理的金色邊框看起來是有一種 「爵士人生的快感」,在屏幕的邊框處理上也要比華為手機好太多,最起碼沒有看起來沒有很厚的黑邊——四個方向黑邊都極窄。
同時這個產品黑邊外的實體邊框同樣有一個非常好的控制,以至於華為 MateBook 的屏佔比非常高,據華為官方說達到了 84%,總之觀賞這款產品的正面不會讓你有 「帶魚屏」 的觀感,其細膩表現會讓你認為這是一款高端產品。
華為 MateBook 採用了 12 英寸屏幕,解析度達到了 2160×1440,說實話,在 2IN1 PC 陣營中,這並不是一個旗艦的表現,但大家也知道在 Win PC 中的屏幕解析度優化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字體圖標的大小渲染問題,所以我也認同這個解析度非常合適——最起碼你也不會在這樣小、高像素的屏幕上看到任何像素點。
據華為官方,華為 MateBook 屏幕材質是 12 英寸 IPS LCD 廣視角面板,其屏幕亮度為 400Nits,色域為 85%,整體看上去這塊屏幕表現色彩濃鬱,清晰銳利,高清圖片非常有衝擊力,相對較小的文字可能看起來有些費力。
華為 MateBook 的設計算很簡約的風格,在華為 MateBook 機身頂部兩側設置了雙揚聲器,左上角為 3.5mm 耳機開了一個孔,右側下方提供了 USB Type-C 的接口,這裡可以直接連接電源或者華為的擴展塢;而右側上部分是音量調節鍵以及指紋識別。
這個指紋識別上,你還可以用不同的指紋解鎖不同的 Windows 10 帳號,重點是它比在鍵盤上的指紋識別的好處是,你可以直接在 2IN1 的平板模式下解鎖。
華為 MateBook 握在手中並沒有太多特別的,金屬冰涼的機身配合上細膩的機身處理上手後會非常舒適,四周圓角的過度在平板模式下握持也非常自然,機身設計方面並沒有太多值得挑剔的地方。
重點是從重量與厚度上來看,華為 MateBook 是 640g 的重量,6.9mm 的機身厚度,華為在中國發布會現場還拿出了 Surface Pro 4 進行對標(重點是微軟的大中華區高管也去站臺),作為對比,微軟 Surface Pro 4 的重量為 786g,厚度為 8.4mm,你基本可以將華為 MateBook 看成一個輕薄的大平板了。
這本身已經不妨礙華為 MateBook 在平板模式下的表現。
而在鍵盤套的設計上,華為 MateBook 提倡的是一個雜誌的概念——你可以使用鍵盤皮套完整將華為 MateBook 包裹住,美觀的同時也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不過重量和厚度也隨之上升,但還在可控的範圍內——總重量在 1.15kg,厚度大概為 1.5 本《連線》常規雜誌那麼厚。
不過打開 MateBook 的鍵盤套也只支持一種角度的支撐,這點比不上另一個標杆產品 Surface Pro 4 的無級調節,但這本身並不太妨礙初步上手 2IN1 產品的用戶,不過有一個 Surface Pro 4 的用戶跟我說 MateBook 這點設計讓他不太習慣。
鍵盤表現同樣是 2IN1 產品更值得關注的部分,其鍵程表現竟比我預料的要好很多,有點接近 Surface Pro 4 的最新鍵盤套,因觸控板和鍵帽的面積設計的都比較大,甚至在整體表現上要好於 Surface Pro 4。
而這個被全新設計的 MateDock 擴展塢外形看起來更像是大號充電寶,但配置很全。MateDock 有兩個 USB3.0,一個 Type C 充電口,一個 HDMI、一個 VGA 以及一個乙太網接口,大體上滿足日常使用。
而 MateBook 還配備了一桿 MatePen,據華為官方,其筆尖部分採用了日本進口稀有導電橡膠,擁有 2048 級壓感。
在實際使用 Sketchbook 測試的過程中,感覺上要比 iPad Pro 的 Apple Pencil 延遲高一些,快速滑動的過程中,筆觸會有輕微的延遲。而在 MatePen 的上面採用了三個按鈕,一個按鈕用來激活以及點亮背部的雷射筆,下方兩個按鈕可以實現 PPT 的翻頁。
華為還給擴展塢弄了一個收納的小皮套,小皮套本身具備磁力吸附的功能,這裡可以方便的收納擴展塢以及小部分轉接頭,還預留了筆的位置,這是我比較滿意的設計。
我們收到的這臺 MateBook 採用的是英特爾 Core M5-6Y54 的處理器,使用 8GB RAM 以及 256GB 的硬碟,所以大體上你已經知道它的性能表現,這裡簡單帶過。
為了保持這種輕薄無風扇的機身設計,華為採用了 Skylake 架構的英特爾第六代 Core M 處理器,重點是其功耗設計僅為 4.5W。
雖然參數很枯燥,我也大概跑了幾個軟體,Cinebench R11.5 測試 CPU 的性能,它大概處於低電壓 i3(Core i 比 Core M 高一個級別)之下。
在集成顯卡方面英特爾 Core m5 6Y54 內建了 GT2 核心 HD515 核芯顯卡,作為描述,大概可以讓你玩上一局稍微調低畫質的英雄聯盟,當然商務人士本身應該不會用來玩遊戲——但足以說明處理一些 PS 圖片這些是沒有問題了。
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這個產品最為關心的應該只有硬碟的讀寫速度、電池的續航時間以及價格幾個方面。
華為 Matebook 的充電速度並不算太快,大多就算是保持了正常的水平,我使用華為 Matebook 的過程中兩個小時可以從 9% 充到 100%。使用華為 Matebook 的續航時長也還算優秀,我大概在 PCMark 8 的 Work 電池測試(通過循環跑網頁瀏覽、表格工具處理、視頻會議的綜合測試)環節中跑出了耗費 50% 電量續航 2 小時 30 分鐘的成績,我注意到一些媒體稱單視頻播放續航大概在 7 小時,這點出入不大(我在這次續航測試中竟然也有了一種 「這一天光跑續航別幹活了」 的感覺)——這也要歸功於英特爾 Core M 的功耗設計。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測出的硬碟讀寫數據大概在 500mb/s 左右,這點讓我稍稍有一點不滿意,畢竟一些輕薄本已經達到了 1000mb/s 左右的成績。
在中國地區發布會上,華為公布這款配置 Core m5/8GB 內存/256GB 固態硬碟/棕色鍵盤的 MateBook 售價為 7388 元,其中單獨購買 MatePen 為 488 元,MateDock 為 588 元,你大概需要 8500 的價格配齊這一套。Core M 的產品戰線拉的比較長,高中低檔售價均有,我本身對於這個價格問題並沒太感冒——中規中矩吧。
華為之所以有底氣發布 MateBook 這樣的產品搶佔高端市場,是因為其在電信市場渠道方面的覆蓋能力,他們希望在 2IN1 的高端市場裡從聯想手裡分一杯羹。不過華為餘承東在最近一次的匯報會上似乎也承認了 「MateBook 產品很不錯,但銷量還沒達到預期」。
在發布之際愛範兒(微信號:ifanr)也寫到,二合一市場方面也有一些好消息,IDC 數據指出,在西歐市場可變換和拆卸設備已經贏得消費者市場,具體數據來說相比 2015 年 Q1 季,類 Surface 平板電腦設備在 2016 年 Q1 增長 190%,銷量由 50 萬增長到 150 萬臺。聯想 Yoga 和惠普 Spectre 系列等同類產品也增長了 12%,這還是在 PC 市場整體下滑 12.9% 的背景下產生的。
在這樣長時間的 Wintel 聯盟統治時期,2IN1 產品已經成為了 PC 變革的新方向。
「老式的電腦厚且重,單手拿起來都費勁,開機也需要幾十秒甚至一分鐘以上,」 這是這對聯盟每次溝通會都會向媒體普知的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