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援助舒蘭實驗室檢測隊首批4名專家圓滿完成工作任務返京。省疾控中心在龍嘉機場舉行簡潔而隆重的儀式。省衛生健康委副巡視員範明,省疾控中心主任黃飈、副主任王岙等參加送行儀式。
中國吉林網記者了解,中國疾控中心援助舒蘭實驗室檢測隊是一支由病毒病所黨委書記、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帶隊,涵蓋生物安全、實驗室檢測等多領域的26名專家組成的精銳隊伍。目前,因工作需要,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黨委書記武桂珍,國家流感中心副主任劉軍,病毒病所研究員張勇、王宏等4名專家在完成工作任務後返京,其餘22名成員仍繼續堅守在舒蘭抗疫陣地,日夜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第一線。
送別儀式上,省衛生健康委副巡視員範明感謝他們為吉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積極貢獻,對專家組無私奉獻和科學精神致以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5月7日,舒蘭市發生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隨後的幾天內陸續有病例發生,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工作部署,大規模人員篩查檢測、疫情溯源工作被提上日程表,如何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擴充應急檢測能力,成為當地疫情防控亟需解決的問題,經積極溝通協調,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黨委書記、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攜移動帳篷負壓P3實驗室團隊奔赴舒蘭,有效地解決當地檢測能力不足現狀,成為舒蘭市疫情應急檢測工作的一根定海神針,推動疫情溯源、應急檢測、清倉見底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星夜兼程,甲衣未解再出徵
從武漢疫情始發地保衛戰,到綏芬河口岸戍邊守疆戰,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檢驗團隊已連續在重點疫區連續工作超過兩個月,為當地疫情防控付出了卓絕貢獻。
5月12日,原本準備返回北京進行階段性休整的團隊成員,在接到火線馳援舒蘭任務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甲衣不解、再跨徵鞍,連夜奔赴舒蘭市,5月13日晚,國家檢測隊經12小時輾轉抵舒後,不顧舟車勞頓,連夜考察選址、布設場地、裝備實驗檢測設備,當移動負壓帳篷搭建完成後,已是凌晨2點,但團隊成員仍沒有休息,緊急進行設備調試、校準、質控準備等工作,14日上午,當第一批樣品送達國家P3實驗室時,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完成,這支久經疫情考驗的戰鬥隊隨即進入舒蘭市疫情攻堅戰,極大提升了當地核酸檢測能力。
百丈竿頭,單日檢測創新高
13日,孫春蘭副總理抵達舒蘭,對當地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對涉疫人群「應檢盡檢」,經公安大數據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僅舒蘭一地,需檢測人群就將高達5萬餘人,而且根據疫情溯源需要,必須確保重點人群檢測結果權威、準確,要省略以往陽性標本復檢環節,還要對重點樣本進行抗體檢測和基因測序,武桂珍書記當機立斷,主動要求由國家檢測隊承擔涉疫重點人群檢測任務,原本移動負壓帳篷實驗室常規運行單日檢測量為1000份/日,但為了儘快幫助當地溯清源頭、發現病例,儘早消除疫情傳播隱患,團隊26名成員晝夜不停、六班輪轉、滿負荷運行,1027、2012、2186、3802,國家檢測隊不斷創造單日檢測極限新高,僅用5天時間,累計檢測標本數就已超過萬份,14日至今日均檢測量超2000份,用精確、高效的檢測數據為舒蘭市疫情防控發現確診病例、確定重點人群提供了強大的實驗室支持。
洞若觀火,新冠病毒無所遁
早在疫情發生之初,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就向吉林省伸出援手,在取得首例病例痰液標本後,立即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工作,並於5月11日獲取病例全基因組數據,明確指出我省病例的病毒型別,為我省疫情防控初期溯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國家檢測隊抵達舒蘭後,在完成核酸檢測工作同時,還主動承擔了重點人群抗體檢測和病毒基因測序工作任務,為深挖病毒源頭、發現潛在病例、溯清病毒傳播鏈條提供了詳實、充分的科學依據。隨著國家實驗室檢測工作的深入開展,疫情防控整體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舒蘭疫情蔓延的勢頭已經得到有效遏制。
躬耕不輟,疫情不除軍不歸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全國「一盤棋」的抗疫鬥爭中,國家檢測隊沒有作為旁觀者和局外人,從逆行武漢、到馳援哈爾濱、綏芬河、到再戰舒蘭,他們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沒有一人把自己當成國家專家,只把自己當成了抗疫戰場上的普通一員。
這次援舒國家檢測隊成員,均是國家知名專家和業內頂尖翹楚,平時流轉於他們指尖的是一份份基因測序圖譜、SCI論文,但在舒蘭,他們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手中傳遞的是一份份最常規的病毒樣本,筆下寫就的是一個個最普通的基礎數據,他們用一次一次標準實驗操作、一條條精準檢測結果指引著疫情防控走向光明。在完成繁重的檢測任務同時,他們高瞻遠矚,手把手的開展現場實地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致帶不走的疾控檢測隊伍,進一步提升了舒蘭市、乃至吉林省的檢測能力和疫情防控水平。5月22日,國家檢測隊4名專家因執行更重要任務返京,但其餘22名成員仍繼續堅守在舒蘭抗疫陣地,繼續與67萬舒蘭人民並肩作戰,國家實驗室在舒蘭連續運轉178小時的記錄留待繼續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