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創建於1954年,時名北京師範學院,雖然上世紀五十年其合併了不少院系,但其實力依舊相對較弱,國內一直屬於二流師範類高校。這主要是因為北京市全國性高校較多,使得北京市教師培養並不費力,其接受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並不高。北京師範大學是全國師範類高校之首,使得首都師範大學在學術研究方面也沒有同競爭的資本。
首都師範大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情,當時城鄉教育差距較大,即使是北京市也如此,外縣市的教育水平同北京市區的教育水平差距較大,而且這種趨勢呈現上升趨勢。為了北京市長遠發展,以及均衡城鄉教育資源,北京開啟了加大對首都師範大學的投入。這期間首先讓首都師範大學合併了北京市內一些三流學校,使其規模擴大,如北京第三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等。同時加大對學校的整合力度,尤其是教研項目的投入,這才使得首都師範大學有了進入全國重點大學的資本。也是這一系列的整合、投入、改革使得首都師範大學在2017年順利躋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是1941年成立於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北外建國後的實力要強於建國前,這得益於其「勝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之故。北京外國語大學建國後隸屬於外交部,換句話說北外這一時期不僅僅是一所語言類高校,更是一所需要政治素養較高的外交學校。其一身具兩能的特點,就會使其備受重視,而且重視程度極高,因此北京外國語大學很快就成長為國內第一語言類高校。恢復高考之後,北外隸屬於教育部,但是其基本職能沒有太多改變,在那個對外聯絡較少的時期,北京外國語大學依舊有其獨特的光環。
北京外國語大學屬於專類高校,擅長外國語言的教研,實力堪稱國內頂級,但未必是樣樣第一。如俄語,國內教研實力第一的是黑龍江大學;朝鮮語,國內實力最強的絕對是吉林省的延邊大學;蒙古語,國內實力最強的肯定是內蒙古大學了。就外國語言方面來講,國內能同北京外國語大學抗衡的只有上海外國語大學,但要比兩所學校的綜合實力,北京外國語大學還是稍勝一籌。
總體來看,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實力勝過首都師範大學。這主要是因為在各自擅長領域內,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影響力更強,而且適用性更廣;從資歷上來講,北京外國語大學要比首都師範大學進入全國重點大學行列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