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排名是留學黨選校最重要的依據,U.S.News美國大學排名榜單是目前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美國大學排名榜,早就成了出國黨的選校參考。然而你知道麼,人家英國人對U.S.News排名的意見可是不小呢!這不,泰晤士高等教育聯合華爾街日報發布了一項最新美國大學排名!還叫囂著他們usnews只看錢,但是我們才是真正的看實力。下面跟立思辰留學雲小編來看看該榜單的發布情況。
常春藤聯盟在今年的《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大學排行榜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但是美國大學的未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不明朗。
事物變化越多,就越會保持不變——至少在美國一些最古老、最負盛名的大學裡是這樣。
這是今年《華爾街日報》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學院排行榜的一大看點。
哈佛大學連續四年蟬聯榜首,緊隨其後的是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
事實上,傳統上被稱為常青藤聯盟的八所私立大學都在前15名之列。
除了哈佛和耶魯,常春藤盟校中還有布朗大學並列第五,普林斯頓大學並列第七,康奈爾大學第九,達特茅斯學院第12,賓夕法尼亞大學第13,哥倫比亞大學並列第15。
在前10名中,超過一半的商學院位於美國東北部,除了史丹福大學(第4名)、杜克大學(並列第5名)、加州理工學院(並列第7名)和西北大學(第10名)。
排名第一的公立學校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排在第23位。
高等教育專家表示,常春藤盟校的持續成功與他們雄厚的財力有很大關係。就像美國學院和大學協會主席Lynn Pasquerella所說的,學術資源、研究生債務、教師的多樣性和畢業生的薪水等指標都傾向於那些有大量捐贈基金的學校。
這些都是《華爾街日報》排名中的關鍵指標,排名基於四個主要類別的15個因素,具體為:
每所學校的總分數有40%來自學生的成績,包括畢業生的工資和債務;
30%來自學術資源,包括學校在教學上的花費;
20%來自學生的參與度,包括學生是否準備好在現實世界中使用他們的教育;
10%來自學習環境,包括學生群體和教學人員的多樣性。
當然,今年的排名是在全球新冠大流行期間發布的,這場疫情讓學生們在早春就回家了,也徹底改變了今年秋天的校園生活和教學方式。
美國教育理事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主席特德?米切爾(Ted Mitchell)認為,要用任何標準來衡量高等教育,2020年都是極其困難的一年,太多東西都在變化中,兩秒鐘前發生了什麼,兩秒鐘後會發生什麼,真的很難確定。
《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名(以下統稱為WSJ/THE排名)所依據的是在高等教育幾乎完全關閉之前收集的數據,沒有考慮遠程教育質量或個人健康和安全措施等日益重要的因素。
儘管如此,學費或學生多樣性等基本因素在大流行期間基本保持不變。
結果和價值
其他一些大學排名則關注大學新生的質量,考察標準化考試的成績以及學生在高中班級中的排名。
一些人還非常重視外界的意見,對大學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看看他們是否認為參與評比的大學做得不錯。
但WSJ/THE排名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強調學生畢業後看到的投資回報。在這份榜單上排名靠前的學校,其畢業生一般都對自己的教育經歷感到滿意,並找到了薪水相對較高的工作,可以幫助他們償還學生貸款。
雄厚的財力
哈佛大學的捐贈遠遠超過了WSJ/THE排名榜上的其他學校。
截至2019年6月30日*《華爾街日報》排名前100名商學院的捐贈市場價值
*截至2019年5月31日,邁阿密大學排名第53
註:如果一些校園的捐贈基金屬於更大的州立大學系統的一部分,則被排除在外。
在以學生成績為主的子排名中,普林斯頓大學名列榜首,杜克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並列第二。
這四所學校的畢業生都能拿到高工資,普林斯頓大學加入聯邦財政援助計劃的學生的債務也在榜單上排名第三低。
(由於WSJ/THE排名部分依據的是畢業後10年的薪資水平,因此沒有反映出應屆畢業生的經歷。由於疫情的蔓延,許多應屆畢業生正面臨創紀錄的失業率。)
該排名還通過將各商學院的總分數除以其淨學費來衡量排名前250的商學院中最具價值的商學院。
按照這一標準,排名第一的學校是伯裡亞學院,這是一所位於肯塔基州的不收學費的私立文理學院。
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是榜單上唯一一所服役院校,也不收取學費,但由於學生必須在畢業後服兵役,因此它不被考慮列入最佳性價比排名。在性價比排名前10的學校中,只有兩所是私立學校,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院校伯納德巴魯克學院和紐約城市學院都是紐約市公立大學體系的一部分。
在全國各地,許多公立學校都在報告2020年秋季學期的入學人數。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迎來了創紀錄的8,977名新生,較上年增長11%。喬治亞州立大學也公布了其亞特蘭大校區的新生人數,包括5,200多名新生,較去年增長了13%。
美國學院和大學協會的帕斯克萊拉女士表示,過去,學生們希望進入最精英的私立學校,因為這將創建他們的社交網絡,但事實是,那些負擔得起這些學校的學生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社交網絡,他們不再需要常春藤的名聲,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公立學校的數量在增加,它們不僅達到了招生目標,而且超過了招生目標。
學生價值
在經歷了一個圍繞種族平等的抗議和辯論的夏天后,許多潛在的學生還在尋找能夠吸引來自不同背景、生活方式和地域學生的大學。17歲的凱蒂·戈扎洛夫(Katie Gozaloff)是紐約塞維爾高中(Sayville High School)的高三學生。她說,在她決定申請哪所大學時,多樣化的學生群體是一個「關鍵」因素。
凱蒂說,「多樣化的學生群體讓學生有機會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交流,這是一些美國本土學生難得的機會。
許多教育管理者還認為,學生多樣性可以提高教育質量。羅格斯大學紐瓦克分校(Rutgers University-Newark)的校長南希?坎特(Nancy Cantor)說:「當你把這麼多生活經歷帶到課堂上時,想想課堂上的對話質量。」
羅格斯大學紐瓦克分校的學生中有28%是西班牙裔,21%是白人,18%是黑人,17%是亞裔。南希校長表示,學生們將在一個日益多樣化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這提供了一個機會。沒有什麼學習方式比從知識多樣性中受益更為有效的了。
WSJ/THE排名的子集圍繞大學相關體系和環境展開,由位於加州的拉塞拉大學主導開展,關注點包括大學學生和教師種族的多樣性,其中也涵蓋了按需要給予學生資助的本科生比例和國際學生比例。拉塞拉約有一半的本科生獲得了聯邦佩爾助學金,但僅限於低收入家庭的學生;48%的大學生是西班牙裔,17%是亞裔,12%是白人,7%是黑人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在子排名中並列第二,加州共有14所學校躋身該類別的前20名。
在新冠大流行中提前規劃
選擇一所合適的大學一直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大流行使這一決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困難。今年秋天申請大學的高中生說,新冠病毒已經成為他們決策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因素。
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米爾布魯克高中17歲的學生Stellana Erickson說:「我希望它會消失,但我不知道這是否非常現實。所以我一直在觀察大學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處理病毒的,學生們是否還在宿舍裡等等。因為我不想明年上學,擔心感染病毒,或者我周圍的人被感染」。
Stellana說,不管病毒是否仍然是個問題,她都決心明年秋天開始大學生涯。但其他學生正在考慮推遲他們的教育計劃,直到疫苗可推廣使用,或者先選擇在網上或社區大學開始學習,日後再轉學。
美國教育委員會的米切爾先生表示,他也聽到很多學生說自己確實想去讀大學,也已經準備好去體驗大學生活了,但是在一切恢復正常之前,他們擔心目前大學教育水平是否值得自己這麼做。米切爾表示理解。學生們可以考慮不同成本如何去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上不上大學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
高中畢業生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申請那些由於新冠病毒限制而無法前往訪問的大學。Stellana表示,這給大家帶來很大壓力,因為如果申請並被錄取,但是從來沒來過那個學校,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願意去呢?針對大學的虛擬參觀沒什麼用,只能選擇去聽一些流行的觀點和去過那裡的人反饋的經歷。
但這都多少建立在猜測的基礎上,因為大家根本不知道實際會是什麼情況。
而且,那些最終進入校園的學生可能會發現他們只能上在線課程,無法參加傳統的線下活動。對於像戈扎洛夫這樣想要主修戲劇並從事演員職業的學生來說,這是個大問題。「像數學和所有常規課程這樣的必修課,我想我可以在網上學習。但由於我想進入表演藝術專業,我覺得網課會很困難。我喜歡在表演現場,問問題,和老師在一起互動。在表演藝術課上,這是必須的,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關於你表演的第一手反饋「。
把握機遇、應對變化
儘管大流行給學生帶來了種種不確定性,但教育專家表示,這場危機也是一個機會,可以讓美國大學在服務學生的方式上做出積極的改變。
米切爾先生也表示,在過去的十年裡,高等教育裡學生人口結構也有了很大變化,學生年齡變大了,流動性更強了,他們也有了更多責任、從事多種工作,有不同的家庭成員。他認為高等教育機構需要更適應在線教學和學生支持的模式,這將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能夠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學生。
與此同時,他也擔心高等教育可能會喪失一些對構建社區氛圍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多元性和包容性。網絡傾向於孤立社交,而校園一直是打破社交孤島的地方。所以他擔心,如果沒有健全的校園環境,就會喪失創立公民社會一個重要槓桿。
加州民主黨眾議員、眾議院高等教育和勞動力投資小組委員會主席戴維斯(Susan Davis)說,大學需要聯邦政府提供更多支持,以應對冠狀病毒危機。她說,擴大包括佩爾助學金(Pell grants)在內的助學金項目,可能有助於學生度過疫情,並在危機結束後向更多人開放高等教育。
教育工作者希望美國學生已經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校長麥可?菲茨(Michael Fitts)表示:「這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我們都在努力堅持下去、不斷成長。這一代人不受過去的束縛,他們習慣了改變,習慣了接受挑戰。在這個時候,我將把上大學視為一場冒險,並讓自己做好準備,充分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新冠病毒危機總有一天會過去,大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可能被永遠改變。與此同時,大學排名仍然是學生和家庭可以用來指導他們決策的有用工具。
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大學的排名都不該成為左右申請者決定的唯一標準。一些學生可能會從強大的體育項目中受益,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會尋求蓬勃發展的藝術活動或活躍的姐妹會和兄弟會。《華爾街日報》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學院排行旨在作為家長們考慮選擇的起點,畢竟沒有一所學校適合所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它們是接近排名的頂端還是底部,所有這些大學都有能力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就像在生活和商業中一樣,在大學裡取得成功取決於你如何利用大學裡的各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