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我國臺灣疾管署公布,今年出現首例日本腦炎確診個案,一次3例確診,其中2名病患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夏季是臺灣日本腦炎流行季,一旦感染,恐有嚴重後遺症,甚至有致死風險。民眾該如何自保呢?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尚未發現相關比例
日本腦炎是一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膜炎,感染部位包括腦、脊髓、腦膜,主要發病的地區涵蓋日本、南韓、臺灣等亞洲地區,一旦感染就有近30%的致死率。
透過病媒蚊傳播夏季為感染高峰期
日本腦炎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而是透過病媒蚊傳播,其中常見的病媒蚊包括三斑家蚊、環蚊家蚊及白頭家蚊,我國臺灣每年5~10月是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7月為感染高峰期。
水稻田、池塘、溝渠灌溉處為感染高風險區
上述3種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而今年3名個案的居住地周邊皆有豬舍、水稻田,臺灣疾管署研判個案於居住地感染的可能性比較高,在這也提醒內陸民眾避免在感染高風險區活動
日本腦炎的後遺症有哪些?
感染初期會有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症狀,容易被誤診為感冒;嚴重時可能全身無力、局部神經障礙、神志不清,甚至死亡。感染者中,又有30%至50%的機率會出現神經及精神性後遺症。
神經性後遺症,包括不正常肌張力、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腦神經及錐體外系統異常的神經功能缺損等;精神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小孩則常發生智力不足的情形。
雖無特效藥物但有疫苗可防止後患
日本腦炎的發病症狀以及愈後的變化大,恢復期也較長。治療方面,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以醫治,僅能根據患者出現的個別症狀,給予合適的支持療法。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滿15個月以上的幼童都可至醫療院所施接種疫苗。長時間處於水稻田、豬舍等高風險環境的成人,亦可自費施打,避免感染而衍生嚴重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