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嘔吐,按一按內關穴!

2020-12-18 百年養生

噁心、嘔吐在生活當中是非常常見的,多伴有上腹部的不適。有的時候還會伴有頭暈、頭疼的情況,有些人還會感覺煩躁不安。雖然說嘔吐可以把一些有害的物質從我們的胃中排出去,起到保護的作用,但如果是持久而劇烈的嘔吐,對於身體健康卻是十分不利的,有可能會引起體內水電解質的紊亂、營養不良等問題。所以,如果生活當中我們遇到噁心嘔吐的問題時,有必要及時緩解和調理。

生活當中遇到嘔吐、噁心的時候,可以用中指按壓在內關穴(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條大筋之間)來止嘔吐。按壓時,穴位局部會有明顯的酸脹感說明按準穴位了,大約按壓2分鐘左右,噁心、嘔吐的情況有會有所緩解。

內關穴可以疏導水溼、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可用於調理和緩解心痛、心悸、胸悶氣急、失眠、胃痛、噁心嘔吐、暈車、腹瀉等。

相關焦點

  • 心臟不舒服,按一按內關穴,三兩分鐘就緩解!
    如果生活當中遇到心臟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不妨試著按一按手臂上的內關穴,這個穴位是心臟保健經常會用到的重要穴位,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理氣止痛、寧心安神。內關穴是人體手厥陰心包經的經穴。中醫所講的心包,是位於心臟外面的一層包膜,它就如同是包圍在心臟外面的一層「圍牆」,當外界有邪氣侵入我們的心臟時,這層「圍牆」可以很好地保護心臟不受到傷害,起到代心受邪之功。
  • 旅遊路途中胃疼快按內關穴
    坐火車,或者外出旅遊的過程中,如果突然出現胃疼,或心臟疼痛,當時也沒有藥,首都醫科大學王鴻漠教授教您,可以馬上按壓兩側的內關穴,一定要用力。   內關穴位於*的前臂掌側,把手掌向上平放,然後用另一隻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放在腕橫紋上,這三個手指的兩根筋中間為內關穴,可以請別人來,也可以自己按壓。
  • 想保健心臟,緩解心區疼痛等不適感,按揉內關穴就有這樣的功效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手厥陰之絡脈由此別出,沿著本經通過肘關、肩關上行繫於心包絡,故而名為「內關」。本穴與上篇文章中介紹的間使穴功能相近,都有理氣散滯,通暢心絡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內關穴具體的用法。
  • 孩子嘔吐怎麼辦?用一個穴位就能快速止嘔!
    2017年1月28日 深圳  陰/小雨記得去年春節回老家過年有些冷,穿的衣服有些薄,要出門走親戚,到超市採購禮品時,感覺胃裡一陣陣難受,想嘔吐的感覺,情急之中想起來常給孩子們按揉板門止嘔吐,索性自己也按上再說,邊按邊揉,十幾分鐘後竟然沒事了
  • 妊娠期嘔吐不止怎麼辦?中醫告訴你止嘔的要穴,既健康又有效
    患者妊娠6周開始出現噁心嘔吐,持續3個月不見好轉,食後即吐,嚴重時不吃東西也會嘔吐。最後發展道不能進食,甚至聞到,看到食物就會嘔吐。經過以下穴位療法後,患者嘔吐的症狀得到很大的緩解,逐漸可以吃下東西了。
  • 小兒嘔吐,試試下面的敷法,簡便易行
    吃奶沒有節制,加上又受風寒,導致嘔吐乳片,吃多少吐多少。摸其手足不溫,也不發熱,舌苔白厚,氣息和平,嬉笑如常。囑兒母暫停哺乳,用薄姜兩片,敷貼內關穴(雙),乾淨布包住。哄兒入睡,約1-2小時取下。如法後身有微汗,寒熱盡退,嘔吐亦止。
  • 教你一個神奇的穴位,每天按一按,趕走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兩寸位置,在上廁所的時候,如果便秘,可以用手指按壓這個地方,直到覺得有明顯的酸痛感,這個時候手指按住這個地方一分鐘,就會有便感,然後再屏住呼吸,增加腹內壓力,就可以安心排便了。如果腹脹的時候一樣可以按壓天樞穴。
  • 每天按揉一分鐘,比吃藥還管用!
    6、止嘔吐——按內關穴內關,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來止嘔,應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止嘔吐。  取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7、止鼻血——按迎香穴按摩孔最、迎香兩大養生穴位,可止鼻血。大家還記得「思想者」是什麼姿勢嗎?這裡我們完全可以借鑑一下,用一手的手指按著孔最穴,同時被按手的食指按著患側的迎香穴。雙手同時用力按揉,用不了多久鼻血就會止住了。
  • 經常胃痛的人,不妨常按2穴、吃1粥1湯,胃會慢慢被養好
    一天天這麼下來,很多人的胃簡直是受盡折磨,胃不抗議都難。於是,胃痛、胃脹、反酸、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胃部不適,也就紛紛出現了。尤其是胃痛,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今天,小編就給胃痛的朋友們支支招吧~常按2個穴位,護胃又止痛1. 中脘穴,保健應急都管用簡易取穴:中脘穴在前正中線,臍上4寸。
  • 一穴多用的內關穴
    中醫書友會第1509期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I導讀:如果讓大家說說自己用內關的神奇經歷,想必評論裡可以寫上上百條,這也正說明人體的神奇,內關穴的神奇。作者介紹了3種用法,如似親目。(編輯/止一)按骨度分寸法,內關位於腕橫紋上2寸,但骨度分寸法只能給醫生一個大概的位置。這個穴位,書上說的是腕上2寸,兩筋間。但認識穴位,必須循摸審視,我大概用了半年才認識了內關穴。在大約20世紀60年代,我給一位胸悶、胸憋的患者扎內關,得氣至手指,病人說:「我的胸開了。」
  • 這四個穴位多按按
    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為您的健康生活服務對於消化不良、胃脹氣的人,平時可以多按按以下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節機體免疫力,還有調節脾胃的好處。
  • 它是藏在手上的「萬能穴」,每天按一按,好處太多了!
    它是藏在手上的「萬能穴」,每天按一按,好處太多了!因其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拇指、食指像兩座山,中間似一山谷,故此得名。又因當拇食指張開之後,形狀似張大的虎口,我們通常又稱其為「虎口」。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正對虎口指蹼緣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處,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即為此穴。
  • 教你吃一吃、按一按,胃不疼不脹,養出好脾胃
    脾胃合作剛才我們說了,脾的作用是升清,而胃恰恰是一個通降的作用,這一升一降的有序進行,對我們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在我們中醫的基本概念裡,脾和胃經常會被捆綁在一起,因為它們兩個都是屬土。正因為這樣性質相反的一對「兄弟」,一升一降,一溼一燥,對應的生理功能恰恰是在完全鉚合的狀態。在我們身體裡邊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脾土主升,胃土主降,這一升一降,把清氣往上升,濁氣往下降,身體才會達到一個良好的機能狀態。
  • 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內關穴  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 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 腸胃養生:噁心和嘔吐,不妨按手三裡和足三裡
    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系統疾病,都能引起噁心和嘔吐。急性腸梗阻、胰腺炎、膽囊炎、腹膜炎等內臟疼痛性疾病也能引起噁心、嘔吐。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比如腦炎、腦膜炎、高血壓腦病或遺傳病,也會引起噁心、嘔吐。
  • 有助於改善暈車症狀的穴位——內關穴
    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此穴功效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和通絡止痛。因此治療的疾病有心系、神志病證和局部病證,還可以治療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對於中風、偏癱、眩暈、偏頭痛也可治療。此穴對於心血管系統具有調整的作用。比如說可以雙相性調整血壓、心率,也就是可以使高血壓降低、低血壓升高、心率慢者加快、快者減慢;還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胸悶、心痛、心律失常以及更年期症候群的心悸、氣短等症狀。
  • 內關穴:心臟健康的「保護傘」!
    而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經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它可以說是心臟健康的「保護傘」,對於心臟及心/血/管方面的病症,都有不錯的調理和緩解作用。平時多按摩一下內關穴,還可以起到預防相關病症發生的作用。經常刺激按摩內關穴,可以起到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作用。
  • 治療妊娠嘔吐,就用這招——刺激內關公孫穴
    故公孫穴主治嘔吐,胃痛腹痛,洩瀉痢疾等症。   妊娠嘔吐又稱「孕吐」,以反覆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甚至聞食即嘔、食入即吐、不能進食和飲水為特徵。   中醫文獻對本病的記載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稱為惡阻。惡阻即噁心而飲食阻膈之意,其病位在胃,主要病機是胃失和降,與肝、脾、衝、任之脈氣升降失調有關。
  • 按這幾個穴位就管事!
    1、合谷穴  此穴位可直接作用於胃腸,有非常好的緩解頭暈及噁心嘔吐作用。  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相當於第一掌骨的末端與第二掌骨基地部連線的中點,也就是常說的「虎口」處。  2、足三裡  足三裡是補胃的要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痛經活絡,對腹瀉、嘔吐、胃不適等問題有調節理療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