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一把剪刀,一份傳承。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歷史悠久、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早期,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託得更加熱烈。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這樣的手工活兒正逐漸地被機器化所代替。
孩子們展示剪紙「戰果」。
為了讓更多未成年人了解、學習、傳承民俗技藝剪紙,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9日,平潭圖書館開展「體驗剪紙藝術魅力,迎接新春到來」的學剪紙活動,邀請北厝中心小學老師李若林前來傳授剪紙技巧,來自不同學校的30名小學生參加了活動。通過此次活動,小學生們不僅了解了剪紙的相關知識,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剪出自己的創意作品,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別樣樂趣。
識剪紙 感受文化魅力
紙蝴蝶惟妙惟肖。
「哇,剪紙好漂亮呀。」「原來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剪紙真是太有趣啦。」當天上午9時,平潭圖書館4樓多媒體室裡傳出一陣又一陣的歡聲笑語,李若林老師正帶領小學生們進入剪紙世界。
在小學生期待與好奇的眼光下,李若林先為他們介紹了剪紙的特點:「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剪紙來源於生活,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內容也很有講究。吉祥圖案寓意吉祥闢邪,娃娃、葫蘆、蓮花等象徵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魚蟲是農民熟悉的對象,也是他們表現的主要內容。剪紙象徵著納福迎祥、祈求生命,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接著,李若林又從剪紙的表現內容、象徵意義和剪紙的樣式等方面,介紹了剪紙的製作手法。
老師指導孩子剪紙技巧。
為了讓小學生們更了解剪紙,李若林現場展示了多種剪紙的折剪方式。「套色剪紙屬於彩色剪紙的一種。圖案剪好後,將其正面分別扣合在所需各種色紙的背面,用鉛筆把需要套色的形狀勾畫下來,再分別剪好,把剪出的各種色紙按要求部位,正面向下,準確地套粘在主稿背面。就這樣一層又一層地套粘,就是套色剪紙的製作方式了……」現場的小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有的還拿著筆認真地記筆記,邊記錄邊點頭。「沒想到剪紙有如此多的花紋樣式,製作工藝真是博大精深,今天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收穫特別多!」北門小學學生施卓恆興奮地說。
雖然不是第一次接觸剪紙手工,但聽完老師講解的剪紙知識後,小學生們仍然感到神奇與新鮮。瞧,北門小學小記者高鳴宇就迫不及待地想用所學方法,動手試試這神奇的剪紙藝術。對於他來說,剪紙有趣極了,這一次的活動也讓他對剪紙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他說:「剪紙真是神奇而又美妙的藝術,看著這些不同形式的剪紙樣式,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試一試了!」
賞作品 領略傳統之美
孩子們正在認真地處理作品。
感受完剪紙藝術文化的魅力後,李若林就開始展示各式各樣的剪紙藝術作品,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的剪紙技藝也給現場小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又一幅通過紅紙剪出來的傳統中國畫裝裱樣式的剪紙作品,讓小學生們頻頻發出驚嘆。「剪紙不僅僅只是一個傳統工藝,其實每個剪紙作品背後都有它獨特的寓意。比如這個剪紙作品上有梅花、櫻花、桃花等,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也就寓意著希望生活能夠欣欣向榮。」聽完李若林老師的解讀,小學生們忍不住用手去感受紙張上的魅力。「這是我第二次接觸剪紙,這些剪紙作品讓我感受到了喜慶與快樂。」北門小學學生林文越說。
認真創作。
「看看這些豬的剪紙作品,它們裡面都有著不同的花紋樣式裝飾。」李若林詳細介紹了剪紙作品的特色。隨著講解的深入,小學生們都情不自禁被剪紙藝術的魅力所吸引。「每一副作品的樣式都非常美,我深刻地領略到了傳統藝術的美麗。」澳前中心小學學生吳安祈看得意猶未盡。該校學生陳俊熙則拿出手機,將作品一張一張地拍攝下來,為接下來的作品製作做準備。他說:「我覺得剪紙是門非常有意思的手工藝,我要拍下來仔細品味一番。」
與陳俊熙不同,喜愛剪紙的城北小學學生盧喻,則帶著媽媽研究剪紙作品裡面的美麗圖案。他說:「欣賞完不同花紋樣式的剪紙作品,我越來越喜愛剪紙了,期待接下來的動手環節。」
巧動手 培養剪紙興趣
孩子正在小心翼翼地剪紙。
左手拿紙、右手拿剪刀,瞧,小學生們已經像模像樣地製作起剪紙了。根據老師的要求,他們先在紙上畫出月牙紋路,再沿著紋路認真地晃動手中的剪刀,不一會兒,心靈手巧的小學生們就完成了四折窗花。隨後,他們將作品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個個臉上都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圖案看似簡單,但動起手來可真難啊!」北門小學學生林文越感慨道。這一番動手,令小學生們手忙腳亂,有的不小心把紙撕破,有的對不準邊緣線,有的甚至無從下手。只見實驗小學學生何明燦正右手拿著鉛筆,左手壓著複寫紙與蠟紙,小心翼翼地勾畫著小豬的樣式。手繪完一面的圖案後,他便拿起剪刀開始認真地剪起來。
認真創作。
另一處,城中小學學生遊凌菲也在埋頭苦幹。繪畫時,遊凌菲邊看著老師發的剪紙材料,邊將複寫紙與其相對應,最後才開始描繪自己的作品。「老師告訴過我們,剪紙需要認真細緻。經過老師的指導,我掌握了很多剪紙技巧。」遊凌菲說。
孩子和家長一起享受剪紙的樂趣。
雖然不少小學生在剪紙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但是他們仍然懷著不放棄的精神,經過李若林老師的耐心指導,一個小時後,一幅幅小小剪紙作品誕生啦!學生們手裡拿著自己剪出的作品,教室裡頓時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年味兒」。家長高琛表示,剪紙需要耐心、細心,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他成為一個專注的人。「活動很有趣,我自己也跟著剪,過年可以嘗試剪窗花了。」高琛說,這樣的活動以後可以多多舉辦,帶孩子來參加收穫良多。
李若林認為,傳承傳統工藝美術,必須從娃娃開始培養興趣。同時,她也直言,學習掌握剪紙藝術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凡事貴在堅持。看著一張張興趣盎然的小臉,李若林欣慰地說,只要有更多孩子願意學習並喜愛剪紙,就不擔心這門藝術後繼無人了。(平潭時報記者 林曉玲/文 林映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