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年味兒,剪紙迎新春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大家好,我是暢楊楊。

我是孟津民間剪紙技藝的傳承人,更是一位愛好剪紙的90後。孟津剪紙源於河南豫西地區,屬於傳統美術,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從2010年開始,我回老家整理這方面的資料,向文化主管的單位申報孟津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孟津剪紙被列入到了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一個90後的剪紙傳承人,就要剪一些有新時代特點的剪紙作品。我擅長的是即興創作、脫稿剪紙,速度就是快。我們會了那些傳統的圖案之外,還要能夠看到任何的物體,或者別人給我一個命題就能即時創作。搞剪紙創作一定要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這樣腦海中才會有更多的畫面跟場景。我感覺剪紙是讓我用紙和剪刀在對話,把我的情感通過紙釋放出來。其實是一種靜修,或者自我的享受。我以後要開展的工作,或許是要承擔著怎樣讓剪紙在00後、10後、20後這些年輕一代的未來人,怎麼能認識我們這種傳統藝術,這是我一生要去做的事情。

剪紙在我們家鄉洛陽孟津,人們稱之為是鉸花。我愛上鉸花,走上剪紙傳承之路的主要原因就是童年時經常能看到我的奶奶鉸花。從我記事起,我的奶奶就已經是滿頭白髮,她平時會端一個針線簸籮,坐在我們家上屋門口扎花、剪繡樣,邊繡她還會哼唱一些曲兒。那時我就會感覺這些很神奇,一會兒的工夫她就會鉸出來花、鉸出來鳥,我便跟著我奶奶一塊剪著玩。我們一塊剪過龍、虎、麒麟、豬、狗,剪花草雞魚等,就這樣剪紙與我的生活就越來越親密。小學後,我越剪越多,剪紙變成了我的一項才藝。元旦時學校要布置教室,別人都是掛個氣球做裝飾,或者在黑板上畫圖畫;我就用剪刀剪春字,剪花草動物,把教室的每個窗戶都裝扮得色彩繽紛。每到過元旦時,我們班的窗戶都是最漂亮、最炫的,引來其他班級學生的圍觀。當學校組織參加少年類的書畫作品賽時,我也都會用剪紙來參賽,每次剪紙都會得獎,這都鼓勵著我,讓我越剪越有勁兒。

我出生的家庭,父母都是在村裡邊務農。我有兩個姐姐,作為家中期盼的男孩子去剪紙、鉸花,父母肯定是不太支持的。18歲左右,我和同鄉的青年一樣南下到深圳打工,做一些插件安裝的工作。休息之餘我就繼續剪紙,沒有彩紙就用報紙、宣傳頁來剪,其他人那時去玩,我就會在我們上下鋪的鐵床上開始剪紙。

那時從網上我看到了剪紙竟然還有全國比賽,是在山西舉辦的「中國年俗剪紙大賽」。我創作了剪紙作品《孟津年俗剪紙》,靈感來源於我小時候村裡過年的習俗。小時候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砍柏枝」等,一直剪到正月十五。作品剪好後,我把它郵寄到了山西,沒想到幾個月後通知我獲得了三等獎,獎金是三百塊。主辦方問我去不去山西參加頒獎儀式,當時我很激動。因為是第一次獲獎,我想著肯定要去看看,為了自己的愛好,即使路費高於獎金我也要去。正是那次的剪紙活動,讓我深刻地了解了剪紙是我們國家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看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剪紙還能剪那麼大、那麼好。我參加這次活動時十九歲,是當時年齡最小的作者。當時我就下定了決心,要努力學習,好好地創作剪紙,向一等獎衝刺,讓更多人了解剪紙。

於是我決定回家專門剪紙,但是我父母認為鉸花都是老婆婆們閒著沒事做的事,你一個男孩子還是應該好好賺錢。就這樣我跟父母僵持了很久,但最後還是我拗著性子從外邊回到了我們農村老家,開始尋找會剪紙的老人,去記錄、去詢問、學習我們地區傳統的剪紙民俗知識。因為現在像剪紙這個藝術,在我們的地區還僅是一些老人出自一些喜好去剪、去做,但隨著這些老人的去世,這些作品也就會隨著一把火被燒掉。我希望我能把這些東西都保留下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們地區的剪紙文化,所以我就下決心收集這些剪紙的資料,去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想要申報還要去做很多的事情,一是去尋找這些傳世的老作品,另外就是要擴大孟津剪紙的影響力,參加各種比賽去獲獎。那時我白天去尋找老藝人,晚上就自己在屋裡埋頭創作,每天晚上都會剪到凌晨一點多。我媽本來是反對的,但是當她看到每晚我都會剪到很晚,她就明白了我是真心喜歡這個事兒,就慢慢地開始心疼我。後來她也幫助我開始粘貼,像我剪的《都說我孟津好風光》,這個作品長13米,沒有那麼長的紙,我們就一起粘貼。花了三個多月剪完,家裡邊沒有那麼大粘貼裝裱的空間,我父母就站在我們家院子的平房頂上一起把它鋪開,一個一個地粘起來裱好。

從2011年開始,我獲獎的證書就越積越多,整理的材料也越來越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逐漸豐富了。到了2015年,孟津剪紙正式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孟津剪紙在河南的剪紙隊伍裡還是個嬰孩,在剪紙資料整理、作品創作和傳承發展上要做的事兒還很多。在尋訪老藝人的時候,我聽年長的老人講:我們這兒有個愛剪花的婦女,剪刀會一直帶到身上,有空就剪;當時集體勞動她的剪刀就會塞到草堆裡,歇工休息的時候就會拿出來剪。有一次剪刀放在草堆裡不知被誰撿走了,氣得大哭,還生了一場病。當聽到這些老人們說過去發生的這些事,我的感受就是尋找和探索永不停止。在土地上、在田野中,民俗的遺存和感知是豐厚無盡的。剪紙在過去的生活,在落後的時代,在民間土壤裡被埋藏著。在今日,在現代的社會中,應該讓它綻放出新的花朵。

我之前剪過的民俗剪紙作品,像《白蛇傳》、《七月七鵲橋會》、《夜哭郎》等等,這些題材承載的是我們的傳統。但這些較為傳統的剪紙受眾並不多,所以我認為青年人要有新的創新,加入現代社會中許多時尚前衛的元素,這樣才能獲得更多人的喜愛。在2014年世界盃的時候,我就試著剪「世界盃剪紙」,梅西、C羅、內馬爾,讓一些球星躍然紙上,讓熱愛足球的年輕人去關注、了解到傳統的剪紙藝術。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看到關於戰爭的一些資料圖片後,就創作了一幅《南京大屠殺》剪紙。畫面中運用了黃色、紅色、黑色表現土地、火焰還有憤怒,這些都是用剪紙來表達我心中的感受。我的工作室現在也會做一些時尚的婚紗照剪紙,還有生日剪紙等,把這些傳統吉祥的寓意融入到現代人們的需求、裝飾和禮物中。

這幾年我的作品也逐漸地走出了鄉村,向國外更多的地方展示剪紙技藝,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傳統藝術的精巧魅力。現在也有幾個年輕人加入到我的剪紙團隊裡,傳統的技藝需要年輕的血液注入,新的思維觀點和方式會推動剪紙不斷創新。但傳統的民俗剪紙我們依舊不能忘,要一直傳承下去。在我的家鄉孟津,我也影響了一批人讓他們重新喜歡上剪紙,他們有五六十歲在農閒時拿起剪刀的阿姨,也有小學生。我每天則繼續努力創作,收集整理一些老的剪紙作品。我計劃慢慢地要把自己剪紙的方法和作品創作感悟總結出來,編輯成一些剪紙的書籍,讓愛好剪紙的人有一些參考的資料。同時我未來的小目標就是要把我收集到的各種剪紙作品分類,作為一個綜合的藝術場館,讓大家能夠詳細了解剪紙的歷史和發展。我依舊奔跑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我相信通過堅持和努力我的夢想才能成真。剪紙藝術的技藝是沒有終點的,只要思想永遠不停地前進,創作與創造就永遠不會停。我非常感謝那些在我成長中指導我,幫助我的所有老師和朋友。勇敢追夢青春才會精彩紛呈,我是暢楊楊,90後的剪紙追夢人。

相關焦點

  • 勝北社區景苑中區黨員服務社:老少齊歡樂 剪紙迎新春
    東營網訊 臨近春節,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營造節日氛圍,1月13日下午,勝北社區景苑中區黨員服務社與勝利三十四中學的孩子們一起開展了「老少同歡樂剪紙迎新春」活動,大家以傳統的剪紙技藝表達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祝願。
  • 新春走基層|平原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剪出濃濃「年味兒」
    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西電剪紙迎新春
    西電剪紙迎新春 那麼今天小西就為大家帶來了 西電專屬剪紙 快來get一下吧
  • 民間巧手創作百幅金豬剪紙迎新春
    民間巧手創作百幅金豬剪紙迎新春 近日,山東濰坊剪紙藝人齊秀花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豬年,傾情創作了一系列以豬為主題的剪紙作品。
  • 百雞剪紙迎新年
    百雞剪紙迎新年 2017-01-20 14:03:00來源:華聲在線
  • 金牛迎新春 剪紙傳非遺 青島包頭路小學舉辦慶元旦活動
    12月31日上午,青島包頭路小學開展了「金牛迎新春 剪紙傳非遺」慶元旦實踐活動。 巧手剪紙迎新春 走進各教室 ,濃濃的年味向我們撲面而來。
  • 新春走基層,年的味道,剪紙藝人馬路:巧手剪紙迎新春
    慶陽剪紙歷史悠久,每逢春節,題材廣泛、樣式自由、內容豐富的剪紙,將新春佳節裝點得紅紅火火、喜氣洋洋,更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追求與渴望。我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馬路與剪紙「打交道」近50載,用剪紙迎新春,是她近50年的習慣,在她看來,剪紙這門傳統技藝需要傳承,也需要與時俱進。
  • 百雞剪紙 迎新年
    (原標題:百雞剪紙 迎新年) 1月18日上午,
  • 平潭:剪紙迎新春 讓未成年人領略傳統文化魅力
    為了讓更多未成年人了解、學習、傳承民俗技藝剪紙,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9日,平潭圖書館開展「體驗剪紙藝術魅力,迎接新春到來」的學剪紙活動,邀請北厝中心小學老師李若林前來傳授剪紙技巧,來自不同學校的30名小學生參加了活動。
  • 童心巧手繪年俗,金鼠送福賀新春
    「童心巧手繪年俗,金鼠送福賀新春」2020迎新年系列活動。「年味兒」在老師和孩子們靈巧的雙手中蔓延開來,營造出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節日氛圍。匠心打造,年味濃濃「中國年,中國味」,老師和孩子們通力協作,精心布置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鞭炮、煙火、中國結、年畫、剪紙等年俗元素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整個校園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新春氣息。
  • 剪紙迎新春
    ↑1月14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俊鳳剪紙創作室,剪紙藝人石俊鳳在裝裱「老鼠嫁女」剪紙,迎接春節到來。新華社發(劉環宇 攝)↑1月1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大楊鎮清源社區,小朋友在「寒假小課堂」上學習剪紙,迎接春節到來。
  •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首屆新春冰雪旅遊文化節暨2020年迎新春燈會開幕
    開幕式現場(央廣網發 利通區委宣傳部提供)央廣網銀川1月17日消息(記者許新霞)1月16日,伴隨著威風鑼鼓隊強勁歡快的鼓點,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民俗文化村,利通區首屆新春冰雪旅遊文化節暨2020年迎新春燈會正式開幕。
  • 學剪紙 迎新春
    2月4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第一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學習剪紙。(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中國日報2月4日電 2月4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第一幼兒園的小朋友在當地剪紙藝人的指導下,學習製作以生肖「狗」為主題的剪紙作品,迎接農曆狗年春節。
  • 橫峰剪紙村 剪出來的一筆一畫都是年味兒
    亭子上村是因剪紙而得名的美麗村落。剪紙藝術家、上饒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周於坊是對亭子上村剪紙技藝最有發言權的人。再有幾天就過年了,和平日裡忙著向學生傳授剪紙技藝不同,這段時間,周於坊更多的時間是和村裡的剪紙手藝人們一起剪窗花。
  • 「慶新春,迎豬年」——波蘭雅蓋隆學院孔子課堂舉辦歡慶新春系列活動
    託倫市市長薩雷斯基、當地市民、孔子課堂學生及家長熱情參與到活動中,感受中國新春氣氛,體驗中國特色文化。格但斯克大學孔子學院老師馮靜表演葫蘆絲。雅蓋隆學院孔子課堂此次新春慶祝活動持續了兩天,既有漢語課堂學生的匯報演出,又設置了各個文化體驗區,包括茶藝、書法、武術、空竹、剪紙。
  • 找回春節的年味兒,泡溫泉、打鐵花、住民宿,延慶冰雪過大年
    永寧新春燈廟會每年永寧古城都辦新春花燈廟會,包括傳統年味燈組以及延慶地域文化燈組的彩燈展示,燈籠製作、猜燈謎等互動活動,還能趕一場鄉村市集。家家戶戶都把自己的土特農產品拿來趕來。現打的火勺,現沾的糖葫蘆,還有凍海棠、糖瓜兒、凍豆腐、各種乾果等,眾多當地人過年的吃食,在這兒都能找到。
  • 寫春聯,剪新福——山一大校團委舉辦寫春聯、送祝福、迎新春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文茜 通訊員 劉雪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12月14日下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校團委成功舉辦「寫春聯、送祝福、迎新春」活動。
  • 20天剪出「百豬」剪紙作品迎新春,5分鐘就能剪一個
    130多頭「豬」剪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這一幅幅喜慶的剪紙作品出自於河北省邯鄲市民間剪紙藝人馮石萍之手。馮石萍僅僅花費了20天的時間,剪出了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以生肖「豬」為主題的剪紙作品。網友們豎起大拇指:「手太巧了!真是高手在民間!」馮石萍說:「最近20天裡,有時間了就剪生肖「豬」剪紙作品,要不是還有別的事情,如果專心剪紙的話,這些作品也用不了20天。」
  • 「厚韻夏都·醉美夏縣」2020年迎新春文藝晚會在文化中心圓滿舉辦
    1月17日晚,夏縣文化中心院內華燈溢彩,人頭攢動,2020年「厚韻夏都·醉美夏縣」迎春燈展正式拉開序幕,有「華夏第一都」「古絲綢之源」「大禹治水」「司馬光文化」「介子推忠孝文化」「宇達青銅」「格瑞特紅酒」「夏都溫泉康養」「氧心泗交」「雙山黃河觀景」等具有濃鬱夏縣特色的主題燈塑,觀眾們無不駐足觀看,合影留念;文化中心內張燈結彩、座無虛席,內外喜慶氣氛相得益彰,恭賀新春。
  • 日本新潟大學中國留學生新春聯歡 感受中國年味兒
    日本新潟大學中國留學生新春聯歡 感受中國年味兒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臨近中國農曆春節,在日本新潟縣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組織了2014年的春節聯歡會,互致新春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