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堂淨利暴增4194% 這家貴州最大氮肥企業開始加大醫藥板塊投入

2020-12-18 界面新聞

聖濟堂(600227)向6萬多戶股東交出了一份上好的成績單。

中報顯示,聖濟堂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4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1.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現了1.2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98.7萬元,更是增幅高達4194.8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82億元。由於聖濟堂是由此前的赤天化變身而來,所以在看聖濟堂時,需要對其化工和醫藥雙主業都要關注。2018年上半年,聖濟堂的化工和醫藥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47億元和3.7億元。

據悉,聖濟堂化肥化工業務主要從事的是尿素和甲醇的產銷,公司是貴州省最大的氮肥生產企業,基地主要有2個,即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赤水化工分公司(年產63萬噸尿素)和以煤為生產原料的公司全資子公司桐梓化工(年產52萬噸尿素、30萬噸甲醇)。今年4月中旬的尿素價格可謂觸底,而在隨後的連續兩個月,尿素價格持續上漲,公司的尿素出廠價也達到了2100元/噸以上,居於全國前列。而甲醇方面,從市場走勢看,一季度震蕩走低,二季度呈M走勢,波動無序。聖濟堂在3月份以前的高價行情就基本上消化掉了甲醇庫存,出廠價維持在3000元/噸以上;後面幾個月行情下滑,但出廠價也主要在2800元/噸,同比去年至少高400元/噸。

醫藥製藥業務,則是以生產治療糖尿病藥為主的聖濟堂製藥。據稱,聖濟堂製藥的產品主要涵蓋糖尿病藥類的大部分品種,主導產品有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格列美脲片、鹽酸羅格列酮片等。目前,糖尿病患者數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預計我國未來糖尿病藥物市場規模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上半年公司醫藥業務收入同比增加33.46%。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聖濟堂是雙輪驅動,不過似乎公司的注意力更集中在醫藥板塊,公司資源有傾斜,使得該業務的佔比也在逐漸增加,這從數據上就能夠看得出來,2016年新增醫藥業務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18億元,2017年醫藥業務扣非後的淨利潤為1.73億元。

2018年聖濟堂的一系列動作更是如此。1月份,上市公司收購貴州中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80%股權,該公司研發方向主要包括:幹細胞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研究、幹細胞技術支持服務、免疫細胞和相關衍生產品的研究、基因藥品研究等。6月份,聖濟堂又發布定增計劃,募資3.176億元投向「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發平臺」項目。需要指出的是,在2016年重組時曾有三年內不剝離化工主業的承諾,那麼明年到期之後,聖濟堂將會何去何從?

相關焦點

  • 聖濟堂全面轉型「大健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秀娟 姚倩)日前,聖濟堂發布公告稱,為轉型為以「大健康」業務為單一主業的上市公司,公司擬轉讓全資子公司貴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權。據了解,2016年,聖濟堂完成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重大資產重組後,在原有氮肥和甲醇化工業務、醫藥流通業務的基礎上,增加醫藥製造業務,公司戰略轉型為「醫藥+化工」雙主業發展的綜合性公司。其中,公司化工業務主要由貴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經營。
  • 聖濟堂業績吹泡泡糊不上 申萬宏源一天兩登監管黑榜
    原為主營氮肥生產的上市公司赤天化,於2016年重組收購貴州聖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聖濟堂」),2018年3月上市公司更名為聖濟堂,主打「化工+醫藥」雙主業。而證監會貴州證監局的一紙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揭開了聖濟堂為了完成業績承諾,虛增營業收入和淨利的真相。聖濟堂通過向物流公司支付稅點的方式,開具無交易實質的運輸發票製造運輸和銷售過程,再由大股東借款給個人,經多次轉帳到達聖濟堂製藥客戶帳戶,再由客戶將款項轉給聖濟堂製藥從而製造銷售回款。
  • 聖濟堂想要甩「鍋」 上交所: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新浪財經訊4月13日消息,聖濟堂(600227,股吧)收上交所《關於對貴州聖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出售預案信息披露的問詢函》,上交所就擬出售資產桐梓化工主要經營性資產情況、交易方案及合規性、交易的風險等、持續經營能力分別進行了問詢。3月27日晚間,聖濟堂表示,將於2020年3月30日起在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桐梓化工100%股權。
  • 聖濟堂擬剝離化工業務 大健康扛旗面臨挑戰
    轉型大健康  上述交易完成後,聖濟堂將轉型為以「大健康」業務為單一主業,形成「醫藥+醫療+再生醫學」三位一體業務結構的上市公司。而在此之前,聖濟堂曾在醫藥及化工主業抉擇上搖擺。  聖濟堂原名貴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赤天化」)。赤天化於1998年成立,於2000年上市,主業為化肥化工業務。
  • [中報]聖濟堂:2018年半年度報告
    指 貴州聖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漁陽公司 指 貴州漁陽貿易有限公司 赤天化集團 指 貴州赤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聖濟堂製藥 指 貴州聖濟堂製藥有限公司 桐梓化工 指 貴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第二節 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 一、 公司信息 公司的中文名稱 貴州聖濟堂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簡稱 聖濟堂 公司的外文名稱 GUIZHOU SALVAGE PHARMACEUTICAL CO.
  • 增長穩定結構趨優活力增強——貴州健康醫藥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近年來,全省健康醫藥產業圍繞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發力,健康醫藥產業在市場拓展、資源整合、品牌打造、品種培育、營銷創新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整體邁上新臺階,呈現出「增長穩定、結構趨優、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
  • 聖濟堂全資子公司原料藥符合藥品GMP要求 產品質量有望保持穩定
    本報記者 王鶴12月14日晚間,聖濟堂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貴州聖濟堂製藥有限公司(簡稱:聖濟堂製藥)原料藥甲巰咪唑經現場檢查和綜合評定,符合藥品GMP要求。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所提供的數據,國內甲巰咪唑主要市場份額是外資企業默克雪蘭諾公司佔據96.75%(公立醫院),價格是0.53元/片,國內企業製劑生產文號15個,其中13個文號是每片5mg的批文,聖濟堂製藥甲巰咪唑腸溶片(10mg)是國內獨家規格的批文。
  • 加碼ODM發展戰略,天竺科技為醫藥企業賦能
    比如多年深耕醫藥器械設備領域的天竺科技,通過不斷加碼ODM發展戰略,成為醫藥設備研發製造行業專家,為諸多醫藥企業提供了大量優質產品與服務。天竺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致力於醫療電子設備研發、設計和製造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10年步履鏗鏘,天竺科技先後經歷小規模貼牌代加工、產學研結合、大規模ODM發展階段。
  • 億帆醫藥營收現金流背離 研發投入下降預付款卻增
    營業收入與現金流變動背離  報告期內,儘管公司營收淨利雙豐收,但是其收入與現金流卻呈現背離情形。  2019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51.87億元,同比增長11.98%;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9.37億元,同比下降19.96%。公司營業收入與淨現金流呈現背離狀態。
  • 聖濟堂更名一年後業績遭遇「過山車」 2019年預虧17億元遭上交所問詢
    聖濟堂發布的2019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4.29億元,同比減少16.76%;歸母淨利潤盈轉虧,虧損16.74億元,同比大降982.76%;同時,預計全年虧損超17億元。  資料顯示,聖濟堂前身是上市公司「赤天化」。2014年,貴州聖濟堂製藥有限公司(「聖濟堂製藥」)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赤天化母公司股份,從而間接控制赤天化。
  • 聖濟堂欲9億賣子公司 上交所兩問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原標題:聖濟堂欲9億賣子公司 上交所兩問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昨日,聖濟堂
  • 鞋履企業2019年業績盤點:達芙妮關2395家店 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
    過去3年傳統鞋履行業依然不景氣,特別是時尚女鞋這個品類,市場整體在萎縮,經營難度逐步加大也使傳統鞋履企業面臨開源節流雙難的困境。   據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以2018年零售額計算,滔搏國際目前是中國市場最大的運動鞋服經銷商,市場份額達到15.9%。是耐克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是阿迪達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在安踏體育、李寧等國內體育巨頭的推動下,運動板塊的整體趨勢無疑將成為滔搏體育的新機遇,推動昔日「鞋王」百麗正式進入下半場。
  • 以年報窺全貌,130家藥企的營收、淨利、研發投入、戰略維度分析
    其他超過淨利超過10億的企業有A股醫藥上市公司有11家,包括復星醫藥、恆瑞醫藥、東阿阿膠、步長製藥、吉林敖東、白雲山等。  總體來看,納入統計的130家醫藥上市公司中,淨利潤在10億以上的有18家,一到十億區間75家,億元以下37家。  較有意思的是,淨利10億以上企業實現的利潤佔總利潤(521億)一半左右,意即剩餘112家企業實現的淨利僅等於頭部18家企業實現的淨利。
  • 一個大消息 這家行業巨頭暴漲200億!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亦持續增長,達到人民幣5.66億元,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為集團加大在處方藥及慢病服務、醫療健康服務、醫療醫藥數字基建等長期業務的投入和布局也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上半年醫藥生物喜憂參半:創新力初顯 研發投入亟待加強
    儘管目前國內龍頭藥企均為仿製藥企業,但從歷年研發投入以及構建的臨床研究、科技人才、專利壁壘來看,這些企業也是我國醫藥創新的主導力量。那麼,中國醫藥企業的真實創新實力如何?國內外醫藥企業創新投入差距甚大 本土企業創新能力有待強化據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統計,按申萬行業分類,截至2020年9月14日,A股共計有347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從研發投入來看,上半年347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共計研發投入238.32億元,同比增長16.8%,研發投入均值為0.69億元。
  • 欣天科技2019年上半年淨利760萬–950萬 加大研發投入
    挖貝網 7月13日消息,欣天科技(300615)近日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最高可達95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期間費用:為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比有所增加。2019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360萬元。盈利狀況: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公司盈利情況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震蕩市中加大防禦性配置 醫藥家電食品飲料再成焦點
    建議投資者加大對防禦性主題的關注力度,其中大消費細分領域中的醫藥、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可逢低關注。整體來看,醫藥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繼續好於行業整體。同時,當前醫藥板塊的走強主要源於長期邏輯好、企業自由現金流優秀、利率降低長期趨勢下確定性成長高景氣領域估值具有提升空間。
  • 誰是醫藥股的毛利率之王?
    來源:投中網醫藥板塊2019年中報已經披露完畢。據公開信息顯示,在A股288家醫藥企業中,有17家營收過百億,上海醫藥位列榜首;淨利潤超過20億元的企業共5家;毛利率超過90%的藥企共9家。什麼業務能產生如此之高的毛利率?行業的整體情況是什麼樣的?
  • 立普妥首仿藥+醫藥行業最大規模借殼,這個企業業務狀況到底怎麼樣
    作者:中康投資中心 李瑞英近幾年,受益於醫藥行業整合和改革紅利,生物醫藥行業投資併購熱度不減,併購案例的數量、規模頻頻刷新歷史,業外資本也紛紛入駐健康領域。當然,在這硝煙瀰漫的戰場中,上市公司依然是主力軍。然而,企業併購是一項非常複雜且長期的工作,對於企業來說,投資併購交易的順利完成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有許多環節需要併購企業去進一步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