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武守哲】地圖絕不僅僅能反映地理狀況。我們既可以了解地圖本身描繪的內容,也能通過地圖來反觀自身(包括做圖者)。有時,這個過程以一種腦洞大開的方式展現出來。
1月19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欄作家魯格裡(Amanda Ruggeri),撰文向我們講述了英國史上那些玩地圖的高手們是如何拓展地圖功用的。
倫敦有個著名的圖書商人威廉士(Ashley Baynton-Williams),同時也是個地圖學專家,他搜集整理了世界上各種奇異的地圖,把它們編進了自己的一本名叫《奇異地圖》(The Curious Map Book)的書裡,這本書在2015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書內的不少地圖也在大英圖書館目前發起的 「劃界——地圖與20世紀」( Maps and the 20th Century: Drawing the Line)展覽會上展出。這些奇異的地圖不僅有創造性(比如用作玩棋盤遊戲的道具,或者做成了政治卡通畫),而且把想像性和教育性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他告訴BBC:「某種意義上,無論對製圖者還是讀者,這些地圖都很直觀和引人入勝。雖然任何圖作者都會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到圖中,但如果你在做一張地圖的時候,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特定的讀者購買群。這個思路越符合市場營銷,地圖也就越賣的越好。而且其中有些地圖在世界觀的展示上有相當的敏感性。」
下面列舉的八張地圖都有關英國的近現代史。
世界全域圖,1770年由Thomas Jefferys爵士繪製
這幅圖發表於1770年,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地圖上沒有澳大利亞和南極,因為那個時候歐洲人還未發現這兩塊大陸。這張圖是英國最早的棋盤類遊戲的道具。
威廉士說:「遊戲規則很像那種蛇爬梯子的遊戲(Snakes and Ladders),某一空格指示棋子可以向前移動,某一空格指示棋子向後移動」。不同於飛行棋的是,這個遊戲還設定了「死格」——棋子如果移動到這裡,遊戲就結束了。這個格就是99格:「巴哈馬群島。在那個年代巴哈馬群島以翻船事故聞名於世。比如西班牙大型帆船和很多旅行者到了這裡都葬身海上,移動到這個格意味著遊戲以失敗告終。」
這圖地圖的知識點看起來有些淺顯,也許是因為它的使用對象主要是孩子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幅地圖以課堂上的男孩們為主要教育對象,這些男孩可都是未來日不落帝國的接班人。它具備相當強的教育性:每一次棋子落到地圖上標出的某個地點,學生們就要認讀有關該地點的附文。這幅地圖著重突出了基於英國人視角的佔領區,比如孟買和金奈。
威廉士說:「這在相當程度上展示了當時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觀,對我們『歷史之同情理解』很有幫助,地圖上的附文,對有些地區有著較為粗魯的注釋,而有些地區的文字說明則比較友好。就此而論,英國人對教皇就不是那麼感冒,如果你的棋子移動到羅馬那一格,我可不覺得傑夫雷斯(製圖者)會做一個對教皇友好的棋盤格。」
「地理被施了魔法」!該圖由Robert Dighton創作於1793年
到18世紀晚期,地圖漫畫變得很流行。這兩張的作者是著名的圖畫藝術家Robert Dighton,連同另一張愛爾蘭的圖,被當做藝術印刷品出售。
左邊那副畫的是英格蘭和威爾斯,被描繪成了John Bull騎著鯊魚一樣的海獸。威廉士說:「John Bull就是英國版的山姆大叔,是一個國家擬人化的體現。有時候John Bull被描繪成一個帶有軍事色彩的人物,其他時候他更多被展示成一個快樂的鄉村大叔形象」。就像左邊這幅圖中,John Bull雙手緊緊捧著品脫啤酒罐。右邊那副,蘇格蘭是個帶著小丑帽的醜男,背著花格子的布包。
Baynton-Williams說,「這些圖相當意思。因為圖作者Dighton本人就很有名,再加上圖做的惟妙惟肖,當時的印刷量很大。」
英法時局圖,作者James Gillray,1793年
這張圖的主角是英格蘭和威爾斯,圖中頭像是喬治三世。他正在「排便」:從樸次茅斯港「排出」的大量艦隊正對著法國本土發起攻擊。威廉士說:「我覺得當時的讀者比現在的讀者更容易接受這個排便的惡趣味。現在看起來這也許相當無禮,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這張地圖無疑隱喻了當時正在進行的英法戰爭:兩國之前經歷了十年左右不太平靜的和平期,但法國革命的烈火再次把英法這對冤家的愛恨情仇點燃了。
而且這幅圖所表達的思想也不僅僅有關戰爭,威廉士指出:「這圖還能體現英國人對共和主義的焦慮感,在法國發生的一切也有可能在英國發生。所以這幅圖有雙重含義,英國國王朝共和主義者頭上拉屎,英國朝法國頭上拉屎。」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工業革命,製圖者Edward Wallis,1844年
和那種「環遊世界」的教學遊戲一樣,這張地圖也主要用於課堂教學。不過這圖無關大英帝國的地理圖象,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國內的工業革命上。
威廉士說:「這張圖繪製的時候還不是工業革命最高潮的時候,但正處於高潮前的預熱階段。它極大地改變了英國的鑄幣業的生產模式。如果你是課堂上聆聽老師講述這幅地圖的學生,了解圖上的每個知識點就很重要了:謝菲爾德的鋼鐵業、約克郡和威爾斯的採礦業等一些有助於經濟發展的行業。」製圖者對英國各城市的解說褒貶不一。
比如對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之都」曼徹斯特以愛慕的口吻描述:「當別人扔棋子的時候你要在這裡停一下,仔細觀察這裡的各大木材、紗、棉廠製造出來的大宗貨物,令人豔羨的蒸汽動力,這個城市以此散發著它的影響力。」
相對來說,圖作者就不是那麼喜歡謝菲爾德,城市描述語是:「此地為全世界生產刀具和鍍金商品。城市充斥著各種髒、黑、冒著滾滾濃煙,不過很多建築還不錯。」
英國鐵路網,製圖者John Jaques,1850年
這個地圖遊戲旨在教育那些年輕玩家英國鐵路網的重要性。威廉士說,「此圖旨在宣揚鐵路運營帶來的好處。彼時,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鐵路建設正在蓬勃發展。」鐵路行業的成功部分歸功於工業革命帶來的貨物運輸量的增加,還得益於正日益壯大的英國中產階級,他們有錢有閒乘坐鐵路旅行消遣。」
這個地圖遊戲設定玩家始發倫敦的尤斯頓火車站,目的地是蘇格蘭的愛丁堡。如果走到帶有「停止」(stop,而不是「重新再來」)指示的方格,就意味著棋子不能再移動了。不同的車站有不同的「任務」:如果玩家停在了蘭卡斯特(Lancaster),就不得不花一個回合的時間去城堡逛逛,如果停在了渥文頓(Wolverton),可以多走一步去慰問一下鐵路運輸工人。
聖喬治與龍,製圖者William Mecham,1888年
這幅圖發表在《聖史蒂芬評論》期刊上。它形象地勾勒出英國人對《愛爾蘭自治法案》的糾結感。圖片上方拿著叉的「聖喬治」是由當時的首相,保守黨黨員薩裡茲布裡(Salisbury)「扮演」,身下的「龍」則由支持《愛爾蘭自治法案》的自由黨黨魁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扮演」。1886年英國國會駁回了格拉德斯通給予愛爾蘭自治權的提案。這一決定造成了貝爾法斯特騷亂,薩裡茲布裡也贏得了下一屆英國大選。
威廉士說:「《愛爾蘭自治法案》對當時的任何政治派來說都是個苦澀的話題,1880年代,如何解決愛爾蘭自治問題成為英國黨爭的焦點。由於事件最終演變成了暴力鬥爭,所以某種程度上可用個恰當的比喻來說明,就好像看到一個人拿著刀刺向另一個。這也許開創了黨爭因分歧過大最終走向戰爭的先河。」
歐洲時局圖,製圖者Fred W Rose,1900年
威廉士說:「這個時期,你可以看到歐洲各國都在選邊站隊,最終形成了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兩派陣營。」
1900年,英國深陷布爾戰爭的泥潭,雖然英國官方聲稱中立,而當時的歐洲列強尤其是荷蘭和德國則站在布爾人這一邊。這張地圖反映出了當時的時局張力。英國人再次以John Bull的面貌出現,不過這次被塑造成了一個英國大兵,正戲謔地擺脫兩隻野貓的糾纏(一隻名叫德蘭士瓦,即布爾人在南非北部建立的自治區,另一隻叫奧蘭治自由邦,也在南非)。
John Bull身下的火藥庫則標著各個大英帝國的邦聯國家,比如加拿大和印度。Baynton-William說:「有種英帝國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的感覺。」
地圖上的愛爾蘭則張牙舞爪地衝向英國,威廉士說:「愛爾蘭民族主義者正怒罵英國發洩著怨氣,但忠於英帝國的愛爾蘭子民在背後拖拽著他。」地圖上的西班牙和法國正在無所事事地觀望,而新崛起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被塑造成在建的戰艦群。另一邊,沙皇俄國以章魚的面目出現,把觸角伸向了遠東和東歐。
威廉士說:「章魚俄國的形象意味深長:章魚是海中的駭人之物,人們對其所知甚少,不過一旦被它抓住,就把你纏向深處。」此圖繪製四年後,日俄戰爭便宣告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