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的「體溫」「體感」與「體質」

2020-12-24 臺灣頻道

  新華社臺北10月18日電 題:臺灣經濟的「體溫」「體感」與「體質」

  新華社記者趙博、許雪毅、彭培根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近日在公開場合肯定自己三年多的「努力」,並預言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會是「亞洲四小龍」頭名。而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最新報告,將臺灣今年經濟增長率下修0.5個百分點至2.0%。

  臺灣經濟「體溫」到底如何,業界與民眾又有怎樣的「體感」?梳理島內有關統計、調查和輿論觀點、專家解析,或可洞見臺灣經濟的「實況」和「體質」。

  主引擎:全年出口負增長几成定局

  出口向來是拉動臺灣經濟成長的主引擎。臺當局統計顯示,臺灣9月出口年減4.6%,第三季度乃至今年以來的整體出口數據也均為負值。以9月為例,受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弱影響,基本金屬製品、化學品、塑膠品的出口減幅都在16%以上;機械設備則受到多種消極影響,年減3.6億美元,負增長16.6%。

  據估算,臺灣全年出口若要正增長,第四季度每月出口需達305.7億美元以上。但去年9月至今,臺灣單月出口從未突破300億美元,今年以來月均值不足270億美元。臺當局財政主管部門人士公開承認:「今年出口負成長已成定局。」

  臺當局統計還顯示,今年8月外銷接單金額為400.5億美元,年減8.3%,是連續10個月衰退。機械設備行業更年減26.2%,創近10年最大跌幅。全年接單若要正成長,9至12月每月接單需520億美元。

  今年的臺灣經濟真如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說的那樣樂觀甚至傲人嗎?從臺當局「發展委員會」的景氣對策信號連亮第8顆代表趨弱的「黃藍燈」,到臺灣經濟研究院的製造業景氣信號連亮第10顆代表衰退的「藍燈」,答案不言而喻。

  情緒表:業界與民眾持續悲觀

  島內有分析指出,受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海內外終端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臺灣民生、石化橡膠、金屬機械、電子電機、運輸等五大類產業均表現不佳。島內業界權威人士日前直言,今明兩年臺灣整體經濟都相當嚴峻。

  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機械設備賣不好,導致上遊鋼鐵行業採購疲軟、下遊金屬行業生產趨緩。

  臺灣《工商時報》則報導,此前美國對大陸貨品加徵關稅影響訂單,導致臺灣與日、韓工具機廠商不得不削價搶單。雪上加霜的是,臺當局放任貨幣大幅升值,以便外資熱錢湧進、炒高臺股,卻讓機械業者承受高額匯率損失。

  「沒有好轉跡象。」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坦言,景氣惡化從今年第二季度就開始,目前包括石化產品、紡織原料在內很多出口「有量無價」。

  島內多家研究機構的民調呼應了這種悲觀情緒。「中央大學」發布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購買耐久性財貨、經濟景氣、投資股市時機、就業機會6項指標中,5項偏向悲觀,就業機會指標更創9年新低。國泰金控「經濟信心調查」顯示,臺灣民眾對經濟、就業、加薪、股市及投資等均持續悲觀,旅行、美食、購物等的消費意願也在9月轉負。

  工具箱:大開「政策支票」受質疑

  出口衰退、製造業疲軟、民間情緒悲觀的情形下,民進黨當局卻似乎顯得信心滿滿,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會帶來的「轉單效應」與「臺商回流投資」以及「刺激內需」可支撐臺灣經濟穩定成長。然而,出口與外銷訂單衰退的事實已戳穿「轉單效應」的說法,而「臺商回流」則被輿論比作是「紙上富貴」。

  臺灣省商業會顧問戴肇洋投書媒體說,當局宣布截至9月上旬,「臺商回流」累計承諾投資5767億元(新臺幣,下同),但首季資本支出僅58億。臺灣大學教授葉國俊則認為,以目前「臺商回流」資金性質看,能否推動臺灣經濟持續增長尚待觀察。

  再看「刺激內需」。高鐵南延、秋冬旅遊補助、老農津貼、公營事業加薪、計程車汰舊換新、客運凍漲補貼……民進黨當局一波波操作令人眼花繚亂。有媒體估算,7月黨內初選勝出後,「拼連任」的蔡英文開始「利多大放送」,「撒錢」高達2244億元。

  臺當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實際負債逾7萬億,潛藏債務逾17萬億。《中國時報》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當局一連串補助補貼措施,徒然加大「債留子孫」。民進黨執政3年多缺乏真正的政績與建設,只能靠選舉年「大撒銀彈、政策買票」,想刺激出「短線獲利的民心幻覺」。

  島內專家和業界人士除認為民進黨當局提出相關措施缺少專業評估和長遠規劃,還質疑當局「屏蔽」其「對抗大陸」政治路線對臺灣經濟造成的重擊。有業者估算,受傷最重的觀光業整體年產值縮水350億元,影響逾200萬個家庭收入。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林祖嘉上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臺灣經濟增長緩慢,大部分的經濟貢獻來自出口,維持好兩岸關係對臺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他近日又為媒體撰文提出,臺當局應確實估計實際的經濟現況,不能「報喜不報憂」或過度調高經濟成長率,才是負責任的。

  法學教授陳長文則投書指出,「民主政治」在臺灣已成政客自欺欺人的舞臺,人民淪為觀眾,無力改變當局無能,只能任由生活越來越苦。

(責編:劉晗璐(實習生)、賈文婷)

相關焦點

  • 要警惕「低體溫體質」,改善體質你需要這樣做
    其實手腳冰涼是「低體溫體質」的一種典型表現,那麼什麼是「低體溫體質」?這個體質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危害?如何能夠改善這種體質呢?今天小哈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手腳冰涼那些事!那麼到底什麼是低體溫體質呢?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6.5℃~37.1℃之間。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但是波動的幅度不會超過1℃,一般我們的體溫在凌晨2~6時最低,在午後1~6時最高。
  • 人民日報新知:來,算一算體感溫度
    但是,颳風卻可以讓體感溫度降低。   我們身體平時所感受到的溫度,並不是真實的大氣溫度,而是身體周圍那一層薄薄包裹的空氣層(以下簡稱「小氣層」)的溫度。   天氣冷,氣溫比體溫低,這時候身體在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為你加熱小氣層,所以小氣層的溫度是比氣溫略高、而比體溫略低的。
  • 鬥漫新:三千焱炎火還有體溫?太虛古龍長老也不怕燙!體質是很強
    還有一點值得吐槽的就是:太虛古龍體質就那麼強的嘛?三千焱炎火那麼高的體溫他給帶在身邊一起休息。96攝氏度高溫。這明顯是作者在刻畫異火溫度。那個時候的三千焱炎火還很弱小。體溫只有96攝氏度。關鍵是太虛古龍那長老也不怕燙。這不愧是獸族裡面的最強體質!肉身夠強。當然現在的三千焱炎火溫度可不僅僅只有這麼點。反正蕭炎是不敢抱著它。蕭炎那細皮嫩肉的。
  • 臺灣北部、花蓮臺東地區體感達40度
    華夏經緯網6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熱呼呼!今(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全臺依舊高溫炎熱,「氣象局」針對臺北市、新北市、高雄市、花蓮縣及臺東縣發布36度高溫警示,北部、花東體感溫度上看40度。明日周六深夜會有新一道的梅雨鋒面接近臺灣,預計在周日及下周一會影響臺灣。    據報導,今日就是「夏至」了!
  • 經營策略體感手遊新作《Walkr》細節曝光
    該遊戲是臺灣獨立遊戲工作室 Fourdesire 打造的手遊新作,近年來臺灣的獨立遊戲界確實有不小的起色,如今這款《Walkr》標榜經營策略與體感運動元素相結合,玩家將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飛船探索遙遠的星系。《Walkr -口袋裡的銀河冒險》計劃在今年暑期登陸 App Store。
  • 兒童可穿戴跑鞋體感遊戲機:微跑小蛙
    而就在最近有一款新的兒童智能穿戴重新吸引到小編,它是一款可穿戴在腳上的體感遊戲機-微跑小蛙。微跑小蛙 穿戴體感遊戲機微跑小蛙(Wipace)由北京微跑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研發,它不同於其他靠攝像頭感知和人體動作來控制的體感遊戲機,其玩法主要是通過腳部動作,包括左右分腿,上下踏步
  • 體感遊戲機哪個好?美女不敵體感遊戲機
    雖然有些尷尬,但是,還是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很多體感遊戲的鐵桿粉絲都稱,美女雖然美,但是,卻是處處都有機會看,但是,體感遊戲卻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在家裡玩的!  其實,我們很多網友不知道,其實,體感遊戲,已經從國外,從一向是被一些明星有錢人玩的模式走了出來,現在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 「芒果乾」救得了蔡英文,救不了臺灣經濟
    去年島內地方公職選舉,國民黨主打「經濟牌」,一舉攻下了15個縣市的灘頭。2020年「大選」,民進黨主打「抗中保臺」的「亡國感」,這帖毒藥竟讓蔡英文民調扶搖直上,她洋洋得意。一個「亡國感」,竟救了蔡英文四年的失政,這是臺灣地區民主的弔詭。然而,冷颼颼的經濟,哪來的熱民調?
  • 臺灣經濟評論之三:蔡英文「再造臺灣經濟奇蹟2.0」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這一背景下,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受益者,2019年臺灣經濟有較佳表現。於是,蔡當局認這一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 是臺灣經濟發展新契機,提出未來四年再創「臺灣經濟奇蹟2.0」,以此奠定未來臺灣經濟發展新格局。那麼,臺灣真的會再創第二個經濟奇蹟嗎?筆者則一點也不樂觀。
  • 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麼體質?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但是大汗腺排出的體液就不同了,一方面,它會給人帶來粘膩的體感,另外一方面,因為它含有蛋白質,在與外界的細菌接觸後就會產生臭味(就像肉類等食物在高溫中暴露在空氣中會變質那樣)。 當身體對體溫升高作出的反應越快,身體的冷卻速度也就越快,效率會更高,這就能夠讓你保持更長時間的高負荷運動; 在同樣的運動情況下,出汗多少要看你的能量發揮。在不考慮健康的情況下,如果運動時越接近最大耗氧量,產生的汗水也就會越多。
  • 臺灣高鐵:4月6日起全面實施進站旅客量體溫
    中新網3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高鐵公司今天表示,為加強防疫,4月6日起針對進站旅客全面實施體溫測量,超過37.5攝氏度,將勸導旅客返家休養或就醫。
  • 再加上經濟條件限制,感覺上體感的課程還是沒必要
    在金寶貝、美吉姆、七田真都上過試聽課,最終還是選擇了七田真,剛開始覺得七田真裝修啊、體驗啊什麼的都沒有金寶貝的好,跟家人商量了很久,父母平時會帶寶寶出去玩,我和老公休息的時候也會全家帶寶寶去接觸大自然,再加上經濟條件限制,感覺上體感的課程還是沒必要,也想以後孩子大了上學的時候孩子輕鬆點我們大人自己也能輕鬆點,就給他選擇了七田真全腦開發的課程,還蠻欣慰吧,寶寶上課的時候很配合老師,目前很少出現吵鬧的情況
  • 臺灣經濟日報:臺當局救經濟 打底該靠誰?
    臺灣經濟日報:臺當局救經濟 打底該靠誰?  就內需而言,上半年差強人意的島內投資,在出口轉冷、股市重挫、房市漸凍及明年可能政黨輪替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下,內需轉冷已是現在進行式,所以,今年經濟成長「保1」恐怕都有困難。換言之,短期內臺灣經濟有很大機率陷入衰退,這也是幾十年來臺灣在沒有重大全球危機情況下首次瀕臨衰退危機,問題之嚴重性,絕不能等閒視之。
  • 體溫過低對身體的危害!
    比起體重與體內脂肪的變化,體溫才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只要體溫升高,就能擁有即使不限制飲食、不劇烈運動也能自動燃燒脂肪的能力。因為體溫上升1℃,新陳代謝也會上升12%。
  • 智慧城市展高雄館驚豔登場 為籌設體感園區暖身
    高雄市府參加全亞洲最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展,為體感科技園區暖身。(柯宗緯翻攝)    華夏經緯網3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全亞洲規模最大「智能城市展」26日於南港展覽館登場,高雄市政府以「智慧進行式 體感掀趨勢」為主題,展示最新智能市政成果,攜手3家高雄體感業者設有體感區;另28日舉辦高雄體感科技論壇,預告今年體感補助,為籌設體感科技園區暖身。
  • 臺北體感溫度高達41度 臺灣「熱」點帶你連連看
    時已立秋,但臺北卻熱出了38.5℃的今夏最高溫,體感溫度高達41度。氣象專家稱,這種「上蒸下煮」的模式還要持續幾天。熱浪之中,全臺電力吃緊,臺當局明令公務機關每天下午1時至3時禁用空調,拉閘限電的恐慌瀰漫全臺,有人形容在受「烤刑」。如果是天災大家還能共體時艱,但回望民進黨封存剛建好的「核四」電廠、保證「臺灣不缺電」的「反核」政策,令人驚覺這就是人禍,難免怨聲載道。
  • 體感遊戲的未來在中國?
    微軟的變卦給體感遊戲開發者潑了一盆冷水,玩家可能不願意再多花100美元去購買一部Kinect體感設備,而玩家的流失無異於扼殺了體感遊戲在全球發展的機會。不同於國外體感遊戲開發者的失落,中國的體感遊戲的開發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有老牌遊戲機廠商小霸王與阿里雲共同發布體感遊戲機G20,此款遊戲機從外觀到內容完全模仿任天堂的Wii,稱其為山寨版的Wii一點也不足為過。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地理拓展】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有什麼區別?教你讀懂天氣預報中氣溫的含義!
    而其實你可能只看了天氣預報的氣溫,而沒有看到下面的體感溫度。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與實際環境的溫度存在出入。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溫度、溼度、風速、輻射、體質、心情、著裝顏色等等。
  • 體感交互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述評
    Daniel Sales等研發了一種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自主導航系統,以Kinect作為傳感器檢測、識別不同的環境,將機器人自主導航到達目的地[10]。黃康泉等討論了體感設備在視頻會議系統中的應用及實現,提出利用Kinect把即時動態捕捉、影像辨識、語音辨識和社群互動等功能整合到視頻會議中,獲得更好地用戶體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