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為居民做好事 暖心服務點亮城市文明

2020-12-22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4月26日消息

「現在出門基本都能看到穿紅馬甲的志願者,特別有安全感,為他們點讚!」頤都社區居民張先生跟記者說道。紅袖標、小紅帽、統一的志願服裝,成為金家嶺街道最美麗的顏色。海軍成立70周年大慶即將,街道各社區的志願者們也不閒著,為確保期間社區和諧穩定,他們自覺擰成一股繩,維護社區一方平安。

  金家嶺街道轄區各社區積極組織群防群治力量,突出抓好重點人、事、物、行業、部位和重大問題隱患,全面摸清底數,切實消除風險隱患。自3月13日起,金家嶺街道轄區各社區積極組織「平安志願者」、「學雷鋒志願者」、「文明交通志願者」等走上街頭,在轄區上崗開展志願活動,成為社區的「安全衛士」。

  每天8個小時的值班巡邏,對責任街巷進行全面巡查,排除各類安全隱患,清理白色垃圾,制止不文明行為,整理好共享單車……為海軍節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據了解,社區工作者、老黨員們同樣也加入此次的志願服務活動。他們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寫好共產黨員這四個字,既是責任又是承諾。在紅色志願服裝的映襯下,胸前的黨徽熠熠發光。

  志願者,新時代最響亮的名字。雖然來自四面八方,卻都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弘揚。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都有溫暖的笑臉。沒有薪金報酬,但有無私堅守。近日,記者走上街頭,見到了這群可愛的人。  

從軍人到志願者,站好最好一班崗   

頤都社區志願者

  近日,在海寧路和香港東路路口,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兩位滿頭白髮的老人,身穿紅色志願者服,頭戴小紅包,其中一位手中拿著小旗子指揮行人過馬路,另外一位則時刻含著口哨警示行人。他們便是頤都社區的退休黨員張可梓和楊保雲,兩位老人都已78歲高齡,是頤都社區志願者退伍裡年齡最大的。

  據了解,張可梓和楊保雲都是退役軍人,原本是一個連的戰友,卻因部隊整編分散,足足56年未見。「就在去年的上合峰會期間,我們都報名了社區志願者,正好分到了一個小組,這才發現原來戰友就在身邊。」回憶起老戰友相認的情形,張可梓和楊保雲顯得格外激動。由於是軍人出身,這兩位爺爺級的志願者格外引人注目,在馬路上他們站姿端正,身體很硬朗,眼睛也很好使,見到了想要走捷徑、闖紅燈的行人,就會立即上前勸阻,並對其進行安全教育。

  據張可梓介紹,從海寧路和香港東路路口通過的車輛並不是很多,這也導致很多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過路口時闖紅燈,而且經常是一個闖個個闖。於是張可梓和楊保雲就在換燈的時候,盯住第一輛要通過路口的非機動車或行人,提前一步給予語言或者手勢提示,要求其停車等燈,利用人群的「從眾」心理,第一輛停了,後面的也就都停了。

  「每天白天四小時,晚上倆小時,兩位老黨員從沒有請過一次假,一直認真負責的巡邏執勤。」頤都社區黨委書記馮玉華對記者介紹說,兩位老人在去年的上合峰會期間就主動要求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為峰會順利召開貢獻一份力量。今年海軍節,兩位老人又一同來到了自己的崗位上。「無論是以前在部隊時,還是後來工作崗位上,我們都是幹了一輩子保衛工作,這退休了還能發揮點餘熱,站好最後一班崗,真的感到特別光榮!」楊保雲激動地說道。  

殘疾人街頭迷路,志願者出手相助

  4月21日傍晚,記者在凱都社區管轄範圍內看到,仍有不少志願者們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夾、臂戴紅袖章,站在地鐵口、公交車站及各個重要路口進行文明交通引導。今年37歲的辛耀耀也是其中的一員,每天他都是最後一個離開崗位的。在執勤活動中,辛耀耀不僅倡導乘客自覺排隊,文明乘車,還熱心攙扶病、殘、老人過馬路,為有需要的市民指路、帶路,樹立文明出行新風尚。

  據了解,辛耀耀是凱都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平日裡在路上碰到需要幫助的居民,都會上前詢問並給予幫助。4月17日的下午,辛耀耀在香港東路巡邏的過程中,在海川路地鐵口附近發現一個坐輪椅的姑娘停在路邊。「那個姑娘大約20多歲的樣子,坐在輪椅上,我們發現她時,她應該是剛下地鐵,停在那裡邊看手機邊左顧右盼的。」辛耀耀回憶道。見狀,他便趕忙上前去詢問。

  「那個姑娘雙腿殘疾,說話也不是很利索,她拿出手機給我們看了她朋友給發的位置,我們才知道是哪裡。」原來這個女孩兒坐地鐵來找朋友玩,朋友住在凱都社區的碧佛林山莊小區。由於人生地不熟,女孩兒下了地鐵便迷失了方向。詢問清楚情況後,辛耀耀幫忙推著女孩兒,將她安全護送到了碧佛林山莊。

  辛耀耀坦言,通過常態化的巡邏,確實能夠提高轄區居民的安全意識,提升居民的文明素養。「自去年上合峰會以來,街道和社區特別注重志願者們的引導作用,我們在路上巡邏過程中,明顯感覺橫穿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大大減少了,為維護轄區穩定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颳風下雨,街道的志願者們熱情絲毫不減,他們佩戴紅袖標冒雨對轄區進行巡邏。在巡邏中,他們走進轄區門店向商戶和社區居民宣傳衛生、環境、治安等方面知識,對巡邏中發現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提醒大家要鞏固、保持創文成果,讓文明之風真正深入人心。  

退休大叔助志願,銀髮老當獻餘熱   

石嶺路社區志願者

  「我們社區有個大叔志願者隊伍,每次志願活動都衝在前面,默默為社區和居民服務著,我要給這群可愛的退休志願者點個讚!」石嶺路社區黨委書記高蘭向記者介紹道。高書記口中的這支大叔志願者隊伍便是由社區居民徐懷淑、張德正等五六人組成的。在去年的峰會期間和這次海軍節期間,他們都主動加入志願者隊伍,穿起小紅馬甲,戴起小紅帽,走上街頭,為群眾提供諮詢指引、協辦導辦等志願服務。

  今年75歲的徐懷淑家住海麗花園,是稅務局的一名退休幹部,也是這支大叔志願隊年齡最大的。據了解,徐大叔平日裡在社區裡看到路上有垃圾,便會主動撿起來。這或許看似小事,但冒嚴寒頂酷暑地堅持多年,也並非易事。常有人問徐懷淑大叔,垃圾有保潔人員清掃,為什麼還要去撿?徐懷淑說:「個人力量有限,但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看到他們在撿垃圾,有的行人會當場給他們點讚,有的會自覺把垃圾投進垃圾箱。日積月累,亂丟垃圾的人會越來越少。

  在此次的群防群治巡防工作中,這支大叔志願者隊伍也發揮了不可小視的力量。在同安路地鐵站門口,有幾處人行道上的方磚塌陷下去了,不少行人走過這裡都會絆一跤。「就好像平地上有個小坑,不注意就會絆一跤,也容易形成積水,老年人腿腳不靈活,很容易就絆倒了。」徐懷淑、張德正等人發現此情況後,從家中特意搬來沙子,將塌陷的方磚撬起,用沙土將塌陷的地方填平,再將方磚蓋回去。不到一天的時間,幾位老人便將幾處不平坦的路面修葺好了。

  「奉獻、有愛、互助、進步。」在說到志願服務理念時,徐懷淑用了這8個字。對於「進步」,他是這麼理解的:「志願服務推動文明進步,也讓我們個人得到成長。」在他看來,人老了也要成長,被國家和人民需要,被社區事業需要,就是他的成長。

  通訊員 張楊 文 於千千

   [編輯: 王春雪]

相關焦點

  • 十三香社區:打造綜合服務平臺 為居民辦實事做好事
    社區原辦公場所不足200平方米,且年久失修,居民辦事很不方便,不能滿足服務需要。為改善辦公服務條件,社區經多方協調,投入資金400餘萬元,在十三香公司南側選址新建了四層面積1800多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近日,雪松街道辦事處十三香社區綜合服務平臺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社區居民面前。  8月23日,記者來到該社區,社區的高標準建設、規範化服務讓人眼前一亮。
  • 南昌高新區:「三關愛」志願服務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圖片來源:南昌文明網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近年來,南昌高新區以「三關愛」為主線,通過開展關愛老人、留守兒童和環衛工人,整治環境衛生、便民服務進社區、垃圾分類倡導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更好地展現文明城市形象。
  • 以繡花之功精細化管理城市 寫在嵊州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
    浙江在線12月10日訊 文明花開,幸福滿城。11月10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公布,嵊州市名列其中。這塊金燦燦、沉甸甸的獎牌,是對嵊州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褒獎。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
  • 暖心黨建+家庭教育「點亮」未成年人 暑期生活
    為加強暑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創建文明城市工作。7月31日上午,西固區臨洮街街道清水街社區以「暖心黨建+家庭教育」為主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載體,拓展內涵積極引導青少年在暑期中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和生活體驗活動,正式宣告社區未成年人暑期社會實踐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 愛心好事兒我來做!鐵道家園這個「雷鋒」老闆不一般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劉昌源 通訊員 黎欣「你們超市這兩天在做啥樣的營銷活動呢?」近日,鄭州市福華街鐵道家園社區所轄保全東街的一家超市做了一場「愛心大放送」活動,過往居民看到店內堆放滿滿的貨架,還有「顧客」來回挑選商品,不禁問店員。
  • 興寧市:用志願服務點亮文明城市之光
    ,8類包括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常備隊伍,以及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 居民唱主角,創意點亮了社區角落
    雖然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但是近年來的文明城市創建給社區帶來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創意點亮城市角落」行動,由於居民的積極參與,社區很多地方煥然一新。讓居民的幸福看得見、摸得著,始終是我們社區工作者最大的心願。我們社區的微改造,大家想了一個富有詩意的主題,叫「相遇」。
  • 敦煌路街道任家莊街西社區:延伸黨建工作觸角 凝心聚力服務群眾
    七裡河區敦煌路街道任家莊街西社區火星街平房區的居民李玉蘭笑著說。原來,為了讓火星街平房區居民能在今年冬天用上清潔能源取暖,任家莊街西社區從盛夏時節就開始加班加點,全力助推平房區「煤改電」黨建項目順利實施,為群眾創造更加清新的生活環境,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你的專業可以為文明城市創建做些什麼?
    各種專業讓人眼花繚亂專業報考讓人糾結到頭禿那麼你知道現在你報考的這些專業可以為文明城市創建做些什麼嗎 學好專業課 為城市經濟增長做出自己的貢獻 讓文明城市創建更加熠熠生輝 將文明城市創建各項要求與生態文明接軌
  • 全國文明城市整改攻堅進行時 | 文明風景線:貴陽市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綜述 崇德向善
    文明,讓城市更出彩,讓百姓生活更幸福。貴陽市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實踐創新,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心聚力、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努力建設有溫度、有內涵的精神家園。這幾天,我市各中小學進入了開學季,開學第一課成為了每個學校的重頭戲。在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班主任老師正在給同學們上一堂關於文明城市建設的開學第一課。
  • 濰坊為城市「刷」上最溫暖的文明底色
    幫著打掃家務,修理下水道,代交水電費……各小區活躍著的「紅色物業」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讓居民很安心,服務隊裡的維修崗、家政崗、服務崗上,人人都有絕活,已累計開展各類服務300餘次。2020年以來,濰坊市持續實施提升市區戰略,大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片區開發、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建項目,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功能。
  • [文明人物]範聖高:三十年做好事的「社區好人」
    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做好事助人為樂,救助傷者、送迷途老者回家、免費為困難居民修理電器、給困難戶捐款等等,他的高尚行為,受到東湖區政府高度重視,被授予「見義勇為」及先進個體等光榮稱號。2010年4月初,他又被有關單位和部門授予「見義勇為」和「光彩之星」等榮譽稱號。
  • 暖心、舒心、貼心、愛心!宿遷讓文明之花綻放「心」間
    宿遷市宿城區在文明城市建設中注重從「心」開始,從解決群眾實際需求入手,通過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及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贏得廣大幹群對文明城市建設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顯著成效。暖心:車讓人,讓出平安;人讓車,讓出文明3月30日,宿遷市區洪澤湖路府苑小區南門的斑馬線附近,車輛來回穿梭,但斑馬線上一有行人通過,車輛紛紛減速禮讓。
  • 「紅橙黃藍」點亮文明風景線
    原標題:「紅橙黃藍」點亮文明風景線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肖雄鵬 吳璇玲)如果文明創建有顏色,那會是什麼顏色?記者日前從坪山區龍田街道獲悉,龍田街道在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創建各種工作中,通過各社區各部門齊心協力,打造了一條「紅橙黃藍」靚麗創文風景線,展現了創文攻堅過程中最美「文明色」。
  • 載歌載舞,南塘社區把文明送到居民心裡
    其實生活中,每一個暖心的細節,都是文明的體現。為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高市民群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度,普及創建過程中市民應知應會的知識,倡導更多市民群眾積極參與、熱情支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8月20日上午,石圍塘街南塘社區在南塘佳前街小廣場,開展「文明在身邊,創建齊參與」活動。
  • 製作水晶燈球、手工點心、手繪DIY……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增添暖心
    製作水晶燈球、手工點心、手繪DIY……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增添暖心 2020-12-19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為社區居民做點好事
    (原標題:樂為社區居民做點好事)
  • 創城進行時|河北遵化:建設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通訊員李文惠攝一條條整潔的城市街道、一處處美麗的綠地公園、一個個和諧的居民小區……最近一段時間,遵化不少市民表示,直觀地感受到城市正在發生「蝶變」,現在的遵化顏值越來越高,環境越來越好,城市更有溫度、更宜居了。
  • [甘肅] 平涼舉行"學雷鋒做好事創文明"志願活動
    平涼市「學雷鋒 做好事 創文明」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為大力弘揚、傳承雷鋒精神,廣泛宣傳「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推動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按照中央和省文明委志願服務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平涼市文明辦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學雷鋒,做好事,創文明」志願服務活動。
  • 今天,城市為你們「點亮」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哈爾濱市友誼路、和興路、長江路、世茂大道等多條主幹街道地標性建築的電子屏上打出暖心字幕,用 &34; 的方式向廣大教師致敬,營造出濃濃的尊師氛圍。為熱烈慶祝第36個教師節,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2020年度「為教師亮燈」公益活動,號召全社會在9月10日20:00—21:00在當地地標性建築及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為教師亮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