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作為烘焙師的您,通常會選擇如何烘焙巴西豆?Cropster 希望通過提出這一議題,激發出咖啡業界人士們的交流和探討。
專業的問題需要專業的人士來回答,我們有幸邀請到世界各地的烘焙專家們傾情參與討論, 他們分別來自澳 (洲)、德、美、阿聯,以及本批次豆子的原產地國家——巴西。
本期議題所選用的生豆是來自巴西聖瑪利亞市,Fazenda Minamihara 莊園的日曬豆,品種為 Red Obata。
烘焙嘉賓們在收到生豆後,會分別按照他們日常生產的流程來打樣、烘焙、並記錄烘焙曲線、品控數據以及相關發現。
我們希望通此活動來一窺究竟,當拿到一支新豆子的時候,烘焙師們會如何制定獨特的烘焙計劃,並依據所屬市場的喜好來確定烘焙曲線呢?
Cropster 和我們的好夥伴生豆商 Ally Coffee 一起舉辦了一場線上的視訊會議活動。活動中,烘焙嘉賓們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各自的烘焙思路、曲線、杯測記錄,以及他們選擇突出的風味特徵。
*歡迎繼續閱讀本文,或者後臺回復【巴西】獲取連結,前往觀看 《產地烘焙系列: 巴西特輯》 完整的視頻內容 。
我們深知,關於「何為最佳的巴西豆烘焙方法?」的問題,可能並沒有標準答案。此次活動的目標在於分享不同國家的烘焙師,在受限於不同海拔、氣候、不同的烘焙設備、市場喜好的條件下,所作出烘焙選擇。
每位烘焙師在不同的工作流程階段,例如:從「脫水階段」到「梅納德反應階段」,「一爆」再到「發展階段」,記錄的結果與發現可能都不盡相同。
關鍵是學習他們拿到一支不熟悉豆子時的流程和思考邏輯 (尤其是巴西豆),並參考 Cropster 全程記錄的數據。
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下本期活動的特邀嘉賓,以及他們在烘焙巴西豆時的精彩表現吧:
嘉賓陣容Mohammad Almarhoon | Artist Hub | 阿聯
Hugo Rocco | Moka Clube | 巴西
Shelby Williamson | Huckleberry Roaster | 美國
Garreth Druce | The Barn | 德國
公司名稱: Genovese
來自國家: 澳 洲
烘焙設備: 5kg STA Impianti
「拿到的這支豆子後,我發現它比普通的巴西豆擁有更多水果風味 (fruity)。 在過去的三五年間,巴西的咖啡種植者們在生豆批次的處理和乾燥方面進行實驗、更加精益求精,從而有了今天風味表現更加複雜的豆子。」 Pat 的團隊採購了不少生豆批次,它們「杯測起來完全不像巴西豆。」因此在烘焙這支豆子的時候,他計劃的焙度類似「淺焙意式濃縮」 ,目的是為了儘可能提升萃取率 (higher yield),保留豆子中的酸質和水果風味。Pat 提醒說,對於含水率偏低的豆子,在烘焙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一不注意就會犧牲掉細緻的風味。
在烘焙末端,要注意避免 RoR 曲線的反彈 (flick) 會引起的苦味,同時要保證豆子充分的發展,下圖中可以看到烘焙的環境溫度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在烘焙末端有所下降。
「我不建議用來拼配,這樣做會削弱豆子擁有的核果 (stone fruit) 和複雜的風味。」
📝 Pat Connolly 從 Cropster 系統導出的烘焙曲線記錄如下:圖1:藍/紅/黃曲線分別為豆溫、環境溫、排風溫曲線
圖2:藍/紅/黃曲線分別為豆溫/環境溫/排風溫的RoR曲線
圖3:杯測記錄
公司名稱: Artist Hub
來自國家: 阿 聯 酋
烘焙設備: Giesen WPG1
Mohammad 斷定說, 在烘焙這支豆子的時候 「由於含水率偏低,要儘可能縮短中段的梅納德反應。豆子取樣測得的含水率是 8% ,所以我要儘可能縮短梅納德反應的時長,從而讓豆子在後段有充分的時間來發展。」
他還申明道:「要壓住一爆過程中的「反彈」有點棘手,解決起來充滿了挑戰。 我是通過排風溫 (或者說環境溫) 來精確地掌控豆溫的——是最適合我這臺機器的做法。」
「在確定曲線之前,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烘焙出快、中、慢三個鍋次作為打樣。杯測之後,我們選定的是最快的那鍋。」
「我同意 Pat 的說法,在過去的兩年裡咖啡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巴西豆的品質變得相當優秀。 雖說我也遇到過其它優質的巴西豆,但它們都不如這支豆子表現驚豔。」
Mohammad 補充說到:「寬廣的風味譜表現」 對他而言是最大的驚喜,因此他是絕不會拿它來做拼配的。
「這支豆子單獨喝就已經很好了, 無需其它單品豆來襯託。我在杯測的時候喝到有核果,桃子,焦糖,熱的時候整體有點像肯亞咖啡,涼掉之後會有更多的風味跑出來,最令人震驚的是它的花香,這是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如果拿給我們店裡的客人喝的話,相信他們對巴西豆會完全改觀的。」
📝 Mohammad Almarhoon 從 Cropster 系統導出的烘焙曲線記錄如下:
圖4:藍/紅/黃分別為豆溫/排風溫/其它溫度曲線
圖5:藍/紅/黃分別為豆溫/排風溫/其它溫度的RoR曲線
圖6:杯測記錄
公司名稱: Moka Clube
來自國家: 巴 西
烘焙設備: Atila 15kg
"在巴西,這支豆子相對來講密度是很高的。 我不確定你們是否知道,在巴西,我們是不能從其它國家進口咖啡的,只能烘巴西豆。所以對巴西人來說,這支豆子是比較陌生的。"
Hugo 指出說他希望可以烘出豆子的花香風味,同時保持豆子的乾淨度,這就要控制發展時長。
「我和這支豆子的種植者認識有 4 年了,並且在過去的三年一直有烘他們家豆子。 由於我的烘焙機是一臺大爐子, 15kg 的 Atila, 所以收到的 6kg 生豆只能烘一次。
為了保險起見,我採用的就是我平常烘焙的方法。 我的烘焙目標是要釋放出豆子中的花香以及較為細緻的風味,這也是我的烘焙發展時間比率較低的原因。」
他指出說,相比其它烘焙師的發展率接近 19% ,他自己的發展率只有 10%。
📝 Hugo Rocco 從 Cropster 系統導出的烘焙曲線記錄如下:
圖7:下圖藍/紅/黃分別為豆溫/後燃溫/滾筒溫度曲線
上圖:藍/紅/黃分別為豆溫/後燃溫/滾筒溫度的RoR曲線
圖8:杯測記錄
公司名稱: Huckleberry Roasters
來自國家: 美 國
烘焙設備: Giesen W15
「我的這鍋烘焙用的是 Giesen 15 kg 的機器,載量非常低,所以烘焙的非常快。通常對於不太熟悉的新生豆批次, 我會先用樣品烘焙機打樣, 我一共烘了三個不同發展程度的鍋次。」
Shelby 表示認同 Ricardo 的說法:「這個批次的豆子確實比一般的巴西豆密度要高,但總體來講還是屬於硬度偏軟的豆子, 在烘焙機裡面還挺容易控制的。」
她通過樣品烘焙發現:「最淺焙的那鍋呈現出嚴重發展不足的特徵,喝起來有生堅果和綠色植物的味道。我很希望能夠避免這種夾生的味道,但同時又發現發展時間更長的烘焙,喝起來有種顆粒感 (chalky),所以我會判定說這鍋豆子不適合意式濃縮烘焙。
因此我最後決定,選擇手衝的方向來烘焙。」
「我的這鍋烘焙僅發展了 1 分半鐘,發展時間比率大約是 16%,總烘焙時長在 9 分鐘以內,所以是一鍋偏快的烘焙。 在烘焙接近尾聲時,我不得不加了一點點火,加快進度,避免升溫停滯 (stall)。
令我十分驚喜的是這支豆子的水果風味。通常來講,巴西豆能喝到的水果風味無非是葡萄乾 (raisin),雖說也很贊,甜度很不錯,但這支豆子更偏小柑橘 (clementine) 和紅莓果 (cranberry) 味道,還有一些細微的水果風味,和它的巧克力風味也很搭。」
關於這支豆子的衝煮建議,Shelby 說到:「還是得看豆子的價格,如果豆子價格合適,拿來做拼配或者做單品都可以。
如果我們剛剛大量採購了這支豆子的話,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烘焙,然後用不同的方式來萃取。
由於這支豆子的巧克力風味非常明顯,我認為拉長發展時間的話,拿來做意式濃縮也會很贊,也很適合做意式拼配。
不過,她補充說到:「水果風味也相當明亮而且甜度很好,相信喜歡喝單品的客人也會滿意的。話雖如此,我絕對不認為它可以超過果味明亮的埃塞, 它僅僅是一支風味柔和的巴西豆,擁有美麗的水果風味和酸質而已。
整體來講,它是一支相當平衡的咖啡。」
📝 Shelby Williamson 從 Cropster 系統導出的烘焙曲線記錄如下:
圖9:藍/紅曲線分別為豆溫/環境溫度曲線
圖10:藍/紅曲線分別為豆溫/環境溫度曲線的RoR曲線
圖11:杯測記錄
公司名稱: The Barn
來自國家: 德 國
烘焙設備: Probat UG22
「一般來講,當我拿到一支新豆子的時候,根據採購時的評估記錄,烘焙之前我會有一個大致的烘焙想法。但是這支豆子不同,我只有一次烘焙機會。
我們唯一的生產機器是一臺 UG-22,所以我先用 Ikawa 烘了一鍋樣品,對它的風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Garreth 喝到這支咖啡的時候還挺驚訝的,他告訴我們說:「這支豆子擁有巴西豆來講較高的密度,同時豆子的含水率偏低,所以我需要非常溫和處理。
知道它是一支巴西豆的前提下,樣品杯測的結果甜度優秀,有優質的水果風味,因此烘焙的時候我想法是一定要凸顯這些風味。我決定在日常烘焙埃塞或者肯亞豆的基礎上,稍稍延長烘焙中段的梅納德反應,目的是提升甜度。」
「烘焙開始還挺順利的, 針對這鍋烘焙,我另外有調整的還有滾筒轉速。日常生產時,我們會將這臺機器載量控制在 15~22 公斤範圍,滾筒轉速設置為 46~50、52 左右。
考慮到載量很低,我將這鍋烘焙的轉速設置為 39 rpm,減少攪動的程度。想要減少攪動程度背後的原因是,攪動會減少滾筒的傳導熱,使其變成一個熱對流的環境。整體來講,我的烘焙方向和烘焙一般的巴西豆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一爆開始後溫度偏高,這也是導致一爆開始後 RoR 陡降 (crash) 的原因,而去到烘焙快結束的時候,看起來又出現了反彈 (flick) 的情況。不過還好,情況不算不嚴重。
最後大家可能想知道的一點,這鍋烘焙測得的豆色值是 60,粉色值是78。」
「我可能不會考慮拿這支豆子拿來做拼配,在 The Barn,我們其實不太做拼配,出品的都是單品咖啡。
鑑於這支巴西豆的水果風味,優秀的甜度、整體來講相當平衡,我個人非常喜歡,絕對會將它作為出品單品意式的選項。」
📝 Garreth Druce 從 Cropster 系統導出的烘焙曲線記錄如下:
圖12:藍/紅曲線分別為豆溫/排風溫曲線
圖13:藍/紅曲線分別為豆溫/排風溫曲線的RoR曲線
圖14:杯測記錄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 Cropster 相關信息,或者預約演示環節,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獲取我們的聯繫方式。 如需觀看本文相關的線上會議完整視頻,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復【巴西】二字,前往收聽烘焙師現場交流。
以上
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
~歡迎點讚、在看、評論和轉發哦~
如果點讚轉發過30+20的話,
Stacy 就趕緊安排下一期:
【哥倫比亞咖啡的烘焙特輯】
🐂 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