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父親》的耳邊,為何有支原子筆?

2020-12-22 上遊新聞

08-25 22:25:0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父親 羅中立傳記》封面

羅中立的油畫代表作《父親》,不論是在課本、畫冊還是美術館,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關於《父親》的各種說法,大家聽到的也不少。但你不知道的是,有關《父親》的很多傳言也許都不準確!前不久,新書《父親 羅中立傳記》正式出版,這是第一本全方位介紹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的傳記類圖書,作者匡渝光用翔實的資料、生動的語言,給讀者們講述了一個懵懂少年如何成長為藝術大師的經歷。當然,關於《父親》這件作品的故事無疑是書中的重點,也最吸引讀者的關注。近日,匡渝光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他撰寫這本傳記背後的許多故事。

初衷

看到《父親》時的震撼不能用語言形容

《父親》草圖

談到寫作《父親 羅中立傳記》的初衷,匡渝光說甚至可以追溯到他的大學時期。「我和羅中立老師一樣,都是1977級的大學生。」不過匡渝光不是羅中立在川美的同學,他是四川外語學院(現四川外國語大學)的學生,他在採訪中一直尊稱羅中立為羅老師:「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看到《父親》這件作品,那種感受真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真的,印象太深了!」

1991年,匡渝光結識了羅中立,兩人之後成為摯友,10年前看到《父親》時帶給他的震撼漸漸讓他有了一個想法:寫一本與《父親》有關的書。2000年,匡渝光因為工作原因調到了四川美術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工作,和羅中立成為了同事,兩人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如果說第一次看到《父親》時自己的震動是想寫這本書最原始的初衷,隨後在和羅老師不斷的接觸和了解過程中,讓我更加覺得有必要寫這一本書。」匡渝光對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說到。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匡渝光開始為寫作收集資料,這整整花了他25年的時間,直到約3年前他才正式動筆。「我在收集和羅老師和《父親》相關資料的時候,也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於這樣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這樣一件裡程碑式的作品,居然有很多關鍵資料是模糊的,甚至是錯的。」匡渝光說,這使得他愈加認定有必要寫這本書,「它也應該成為一本有助於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資料性作品。」

摯友加同事的關係,讓匡渝光和羅中立有更多時間的接觸。高考時雖與藝術擦肩而過,但為了寫好這本書,匡渝光後來也常常拿起畫筆,去感受藝術家在創作中的那種狀態。工作中,匡渝光多次和羅中立一起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的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看羅中立那時在學校的藝術工作室、他租住的小房子,也多次和羅中立一起走進大巴山裡,走進《父親》原型住過的鄧家大院。稍有空閒,他們會隨意交談,這無疑為匡渝光寫作本書提供、積累了大量素材。

揭秘

《父親》耳朵上的原子筆並非為參賽而刻意加上

羅中立和《父親》合影

《父親 羅中立傳記》全書共56萬字,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關於羅中立的人生成長和藝術成長曆程,另一條則是關於《父親》以及羅中立現在的創作。另外除了書中精美的配圖,讀者還可以通過封底的二維碼欣賞到羅中立不同時期創作的數百幅作品,其中很多作品是首次和觀眾見面。

可能很多讀者都會認為,《父親》這幅畫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關於《父親》的典故也聽到了很多,還有必要花費大量筆墨來講述嗎?「其實大家之前聽到的很多說法,可能都是誤傳。」在接受採訪時,匡渝光這樣對記者說到,他還專門提到了《父親》畫中頗受人們關注的那隻原子筆的故事。

油畫《父親》中,老人的左耳上夾有一隻原子筆,從前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羅中立最初完成的畫中並沒有這隻原子筆,後來聽了著名版畫家、時任四川省美協領導李少言的建議,為了不讓人們把畫面上的這個老人聯想成解放前的農民,以及為了順利去參加全國展覽,才加上了一隻原子筆。「這件事情是有的,但羅老師其實並不是為了作品能夠參賽才加的這隻原子筆。事實上,羅老師創作這幅畫的初衷,想要表現的就是一個新時代的農民,李少言老師的建議正好契合了他的創作初衷,所以羅老師爽快地接受了建議。」

何以證明羅中立原本就想創作一個身處新時代的農民?匡渝光拿出了當年羅老師在創作《父親》時的手稿第三稿為證。「叫做《生產隊長》的第三稿,畫面也是一個農民形象,但重要的是,它背景的田地裡寫有一句標語:『農業學大寨』,這正是那個時代的口號,而這也充分說明,羅老師本來要畫的就是新時代的農民。」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聶晶 孔令強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80年代油畫《父親》,為過評選畫了一支原子筆,為何被指是敗筆
    《父親》的作者是羅中立,出身於工人階級的他天生對工農階級就有著特殊的情感色彩,當他還在四川美術學院附中二年級的時候因政策原因去四川達縣教學,也正是這一次經歷他結識了一個名叫鄧開選的老人,而這位老人也成為了油畫《父親》的原型。
  • 他用原子筆畫畫,質感像油畫,原子筆畫的《蒙娜麗莎》了解一下
    Nicolas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他畫畫,年幼的他,也學著父親的樣子,總是在口袋裡放一支筆。那時候他一定想不到,隨身帶著一支筆的習慣,對他今後的影響有多麼大。Nicolas喜歡隨時隨地的畫畫,所以除了筆,他還會帶一個很小的速寫本,沒有本子怎麼行,總不能直接畫在手上吧。
  • 16歲高中生用原子筆作畫,大獲好評後改畫油畫,眾人卻說無法接受
    當時家裡只有父母平時寫字用的原子筆,也沒有那些水彩筆、蠟筆。凌雲登就靠著一支支原子筆,畫了一幅又一幅畫,把自己的房間貼滿了自己的畫作。當凌雲登上小學後,他的美術老師發現,凌雲登的繪畫水平甚至可以達到六年級孩子的水平了。
  • 16歲高中生用原子筆作畫,大獲好評後改畫油畫,眾人卻說無法欣賞
    當時家裡只有父母平時寫字用的原子筆,也沒有那些水彩筆、蠟筆。凌雲登就靠著一支支原子筆,畫了一幅又一幅畫,把自己的房間貼滿了自己的畫作。當凌雲登上小學後,他的美術老師發現,凌雲登的繪畫水平甚至可以達到六年級孩子的水平了。美術老師告訴班主任後,班主任問了凌雲登的父母。
  • 畫原子筆畫成名的少年轉行畫油畫,專家:放大30倍你就明白了
    那個00後畫原子筆畫的天才,銷聲匿跡3年,如今油畫讓人拍手叫絕 他15歲用原子筆畫空巢老人,央視報導,如今畫大好河山無人問津 他叫凌雲登,今年20歲,作為00後他,成名於16歲。
  • 原子筆繪出油畫效果價值上萬 "藍調"畫家作品網友
    重慶網友傅航正在用原子筆作畫  原子筆畫吧吧主韓曄的彩色原子筆畫作有沒有一種「藍」,會讓你怦然心動?在百度原子筆畫吧裡,有一群用原子筆作畫的「藍調畫家」,他們用原子筆這樣「非主流」的繪畫工具,勾勒出細膩的線條,一筆一畫地描繪出超逼真的圖像。山川走獸、變形金剛、明星肖像等,在藍色筆調中演繹出別樣的風採。驚嘆 原子筆繪出油畫效果在百度原子筆畫吧裡,不少網友紛紛曬出了自己的原子筆作品,無論是風景,還是動植物,畫面都非常的逼真,讓人驚豔。
  • 那個00後畫原子筆畫的天才,4年之後蛻變,所畫油畫讓人拍手叫絕
    那個00後畫原子筆畫的天才,4年之後蛻變,如今油畫讓人拍手叫絕他叫凌雲登,今年20歲,作為00後他,成名於16歲。他15歲那年,還在上初中,因為熱愛繪畫,在山村這種物資相對貧瘠的地方,他最方便買到的就是原子筆。
  • 16歲天才畫家:靠一支原子筆爆紅網絡,如今為迎合市場改畫油畫
    ——史鐵生在一個全身環繞的邊陲小鎮上,有那麼一位鄉村少年用手中的一隻小小原子筆畫出了人世間的溫暖,震撼世人。他就是16歲的凌雲登,因畫原子筆畫成名,從一個留守少年成為了天才畫家,如今的他並沒有堅持繼續畫原子筆畫而是改畫油畫,許多作品充滿了商業氣息,很多人表示無法欣賞。
  • 66年賣出1000億支:揭秘中國造不出來的原子筆
    原標題:【專注之美】66年賣出1000億支,中國造不出來的原子筆Bich科學開發了製造原子筆的工業流程,大大降低了單位成本,1959年以每支筆的29美分的價格銷往美國,在一年內,競爭又迫使價格下降到了10美分以下。從1950年至今,BIC已經生產了1000億支原子筆,成了行業NO.1,原子筆的代名詞。
  • 七旬老人用原子筆畫出「最炫民族風」 單幅耗費21支筆
    圖為楊春曦的作品《把電視背回家》 謝耘 攝中國新鋼筆畫聯盟柳州學會主辦的《鋼筆畫作品展》日前在廣西柳州市開展,一幅幅由原子筆畫出的作品吸引觀眾的目光。前述作品出自71歲的老人楊春曦,1968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附中,曾在柳州市計生委從事宣傳工作。每次因工作下鄉,楊春曦會拿出隨身攜帶的小冊子,用中性筆、原子筆描畫鄉村小景。
  • 兩元店裡的原子筆,也能畫出油畫般大師級畫作,氣哭學畫的小朋友
    不是用複雜的水彩水粉顏料,也不是昂貴的油畫顏料,更不是爛大街的彩色鉛筆。就只是幾元一支的七色、八色彩色原子筆。這隻孫猴子,被周丹畫得活靈活現。身後金光閃閃,全是用原子筆塗畫出來的。太陽照射到的地面,塗抹一些黃色原子筆。是不是超級簡單?畫家經常在速寫本上直接創作,這也是原子筆畫的優點所在。方便攜帶,隨時隨地,可以創作。由筆觸細緻,原子筆畫可以畫很多超寫實的作品,遠山的空間感,霧蒙蒙的藍色,都十分真實。原子筆畫動物,那是絕對的NO1。
  • 中國曾被嘲笑,能造航母造不出原子筆頭,如今年產原子筆380億支
    從小學到初中及大學,原子筆應該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支了吧,大家也應該有寫著寫著,原子筆前面的原子筆頭就掉下來,無法使用的事件發生吧,你別看這個原子筆頭特別小,連彈珠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製作工藝卻十分複雜,就是這一支原子筆,還曾讓我們的國家受到嘲笑,認為我們國家能造得出航母卻造不出原子筆頭,而其實真正能用上自己製造的原子筆的國家,在全世界僅有三個。
  • 90後青年畫家,用2元一支的原子筆,畫出如同油畫般細膩地畫作
    有一90後帥小夥兒,他是一名青年畫家,僅用2元一支的原子筆,畫出來的效果卻如同寫實油畫般細膩。你想知道是何人何畫麼?這個畫家叫周丹。1992年生於河北秦皇島。他的畫,就是出了名的原子筆彩色畫。用原子筆畫畫,你可能會有疑問了,或者撇撇嘴表示不屑:「現在連小學生動輒都用上水筆了。原子筆,那是淘汰了多久的甩貨古董呀?」
  • 這組寫實紅藍原子筆插畫,看起來好舒服
    在學生時代,總有很多美好留在你我心裡的最深處,教室外的鳥兒在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講臺上老師在寫板書,而大家卻開起了小差,用筆在書本上塗塗畫畫,給魯迅畫頂帽子,給列寧衣服上畫一朵小花,別告訴我,這些事情你沒有做過。
  • 400億支原子筆有望安上中國芯,「造不如買」的心態不能有
    400億支原子筆有望安上中國芯,「造不如買」的心態不能有 陳芳、陳忠華、晏國政、胡喆/新華視點 2017-01-12 17:01
  •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筆生產國 中國終於能生產原子筆頭了……
    3000多家制筆企業、20餘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後,卻是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產品泛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原子筆筆頭的「球珠」還需要進口。
  • 中國終於造出了自己的原子筆頭,原來我們一直用的都是日本貨!
    ●日本文具品牌盤點原子筆,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從小我們就用原子筆寫作業、做試卷。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用了幾十年的原子筆,竟然是外國貨。3000多家制筆企業、20餘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中國是原子筆第一大國,但尷尬的是這400億支原子筆筆尖上的球座體,卻高度依賴進口。
  • 原子筆雖普遍,但世界上僅有三個國家能製造,中國就是其一!
    導語:原子筆雖普遍,但世界上僅有三個國家能製造,中國就是其一!其實有時候一個小物件往往蘊含著大智慧,比如在普通不過的原子筆。這種顯而易見的文具在任何文具店中都能購買得到,或許大家覺得原子筆科技含量不高,但事實上全世界卻只有三個國家可以製造。
  • 羅中立的《父親》,為什麼耳朵上要夾一支原子筆,意義何在?
    羅中立老師的這一幅《父親》畫得非常好,好在哪裡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方面就是因為作品繪畫的背景與歷史與我們所經歷的非常吻合,另一方面就是繪畫的內容與欣賞者建立起了最直接的交流。這一張作品畫得雖然好,但也不是沒有爭議的存在。
  • 他用原子筆畫300個小時還原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同學:張擇端
    文:鐵匠論書畫他用原子筆畫300個小時還原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同學: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就有無數人想通過各種方式再現它的藝術形象,有雕刻的,有十字繡的,還有3D模型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他也是復原《清明上河圖》,但是他的方式有些特別,他是用原子筆畫出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