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無人機的四大真相——縱有千億市場難分給創業者一瓢

2020-12-11 雷鋒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總經理謝闐地在主持大疆農業植保機MG-1發布會後的總結。

我昨天受邀主持了大疆創新的農業植保機MG-1的發布會,頗有感觸。如果是只是來看標題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有總結。

邀請一個顏值不太高的媒體人來主持,大疆所希望的顯然不是串個場活躍一下氣氛。我問為什麼希望是我來主持,大疆表達的一方面是我關注大疆很久,對大疆的企業文化和產品思路比較熟悉,二方面是他們希望一個中立的媒體人來引導這場發布會,著重做科普,以及替媒體朋友發問。

這種中立,還表現為他們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何教授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農業無人機第一人,早在十年前就帶隊負責國家的農業無人機項目,現在剛剛和大疆農業植保機團隊開始合作。何雄奎教授並沒有在發布會上說什麼大疆的好話,更像是把大疆看做一個大公司,希望大公司的投入來改善中國農業作業環境。

大疆組織了這麼一場被提問被挑戰的會議,所想表達的,可能還不是「大疆的農業無人機好」,而是「農業無人機大家都還沒入門,但大疆有實力有把握去應對挑戰」。

與何雄奎教授的交流著實讓人獲益匪淺。此前我們從科技公司聽到對農業無人機市場的描述,和這種一直在農業第一線的專家的描述,完全不在一個境界上。

也許,我們想像的農業無人機,和農業從業者真正需要的農業無人機,其實是兩個東西。

比如,你知道農業植保無人機的飛行時間嗎?想飛就飛,到手即飛?

——圖樣圖森破,植保作業必須在風速三級以下,氣溫10°~15°進行。也就是說在春天的植保農季,植保無人機只能在早上7點到9點,傍晚5點到8點進行。過了這個時間段植保機根本沒必要飛起來。

而每種作物的植保窗口可能就一兩周。

這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我是一個莊稼手,早上打了一遍藥,飛機壞了,我必須在下午五點之前修好,或者找到換用的保障機。如果做不到,我最好早早放棄無人機施藥的想法,自己背起藥筒,抬頭挺胸提臀……


所以,農業植保無人機的關鍵,其實還不是飛機本身能裝多少藥續航多久。而是是否可靠,有沒有用。

而在有用這件事上,飛行平臺並不是農業無人機這件事最大的坑——甚至不是農業機產品研發上最大的坑。

最大的坑在於,農業設備與服務,從來就不是把產品賣出去就完事的。產品本身在農業產業環節中,重要性可能只佔30%。

大疆在發布會上發布了四個痛點:

售前售後難(包括維修)、沒飛手、不賺錢、不知道怎麼作業

注意,會飛無人機,和有效組織無人機作業,是兩碼事。在航拍市場上,可能飛起來拍到了就拍到了,沒拍到大不了重拍或者放棄。但在農業植保作業裡,施藥沒有噴灑到位,病蟲害發作那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如果重複噴灑,不僅是浪費,更是留下了農藥殘留和土地汙染的隱患。

當真決定上馬無人機植保作業,要解決怎麼計劃怎麼組織怎麼管理怎麼核查檢驗等等一系列流程的問題,對農民朋友來說,這比把飛機飛起來要難得多。

大疆出了四招,詳細內容一搜便知,總而言之是開始針對實際需求做服務。何教授也很看好,因為他覺得大疆是個有實力的公司,這些下到田間地頭,分布全國各地的苦活累活,不是小公司能幹得了的。

這是整個農業無人機體系裡最難的。大疆既然已經看到了,這事是不是已經穩操勝券了呢?

不一定。別忘了比大疆更早(但不是最早)提出農業無人機概念的極飛。

極飛是怎麼玩的呢?截止到目前為止,極飛沒有對外出售他們的農業無人機產品,而是用自己的產品,自己的信息系統組建植保服務隊,親自下到農村去給農民承包植保噴灑作業。

這種踏踏實實的作風,大疆方面人士私下裡也評價很高。但這裡有一個取巧的地方在於,除了極飛自己的飛手,沒有人飛過極飛的農業無人機產品,誰也不知道這產品到底怎麼樣,有什麼問題,好不好用。

但想想就知道,極飛是在實踐中改進自己產品。這與大疆通過合作夥伴、銷售網絡去獲得數據和反饋,可能效率更高。即便說目前極飛的資金實力和研發投入無法與大疆相比,說不定未來有在農業領域彎道超車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極飛通過這些實踐,掌握了可能是中國最全面的農田植保作業資料庫——據說資料庫技術是「偷師」了順豐的數據系統,相當厲害。

與一位國家技術官員聊到此事,他開玩笑說,乾脆讓極飛拿大疆的飛機去作業,「完美」。

而除了極飛之外,上周我去北京拜訪零度智控,也看到了他們的植保無人機。主打賣點也是他們的雙子星飛控。從飛控優勢出發來進入農業植保行業,零度在大疆後面跟的也很緊。

可以說,「農業無人機是一塊處女地」,千真萬確。大玩家都在進入,小玩家也在跟隨,但是誰都沒有一套已經切實可用的解決方案。

從飛控、飛行平臺等技術切入這個產業的玩家們,給了傳統的農業專家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何雄奎教授最早在國內引入和開發遙控直升機來進行植保作業,他測試過大疆的產品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操作真方便,飛控真是好」。

而且,無人機公司們藉助自身的信息化能力,相比專業農機企業,更有可能率先完成農業作業數據化和信息化,這中間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意義,不容小覷。

但農業作業並不是有一個好的飛行平臺就夠了。何雄奎教授非常推崇日本的山葉植保機(油動直升機),那個產品操作培訓非常複雜,上手難度大。但是在植保作業中最關鍵的噴嘴、藥劑等體系是全球最好的。這裡面涉及的工藝、技術,可能是無人機企業此前壓根就沒有碰到過的。

更不要說山葉與日本農林水產省合作的信息平臺,全日本兩千多架山葉植保機,哪裡飛哪裡降,哪裡的田應該怎麼作業;不同的植物和季節對藥劑的需求等,一目了然。

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在中國,無人機企業要吃下這塊市場來,需要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給這個生態添磚加瓦。中國地域差異的複雜程度,讓這個信息系統比日本的難度等級高出幾個數量級。

而對於精通飛行平臺的無人機企業來說,要精通農業設備製造工藝和農業用戶需求,還需要不斷的磨合。

利好消息是,有不少農機農藥領域的資深企業,也看到了無人機的潛力,開始針對無人機施藥開發合適的藥劑和噴灑元件。

總結一下:

1、做農業植保無人機,不是做飛機,而是做一整套全新的農業服務體系,包括飛機產品、後市場服務、作業流程優化、渠道網點等等一系列的體系。甚至包括面向農村的金融和信用服務。

拼產品性能、拼價格只是起步,最後拼的是對農業市場的理解深度和綜合工商管理能力。

2、就算是拼產品,拼的也不是飛行平臺本身。率先開發出適用於無人機作業的專用系統(比如噴灑系統,國產的一直不如進口的)、建立專用的藥劑產品和服務生態圈,才是農民更看重的,也是真正體現無人機作業優勢的。

3、農業無人機耐操很重要,可靠性很重要;但再高的可靠性,真出了問題都不如就近的維修保障服務網點。這事不是拼創意,是拼家底。

4、無人機進入農業生產,什麼樣的流程是好的,什麼樣的流程才能發揮無人機真正的效率?沒有人知道,現在的植保作業程序,還是按照手動施藥的理念和程序設計的。

理解無人機的未必理解農業,精通務農的未必在無人機上有多少想法。植保無人機真要爆發,得等到現在開始入行的第一波專業植保無人機飛手開始帶徒弟鑽研業務。這至少還需要兩三年。

綜合這四點,農業無人機這件事,完全是一片處女地。而且可以明確把農業信息化走在前面的鄰國日本作為趕超目標。

中國的優勢在於,有大疆和大疆的追隨者們。中國在把智能和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具體行業上,是一直走得更快的。與日本相比,直接應用了更多網際網路技術和計算技術的農業無人機產品,前景更為明朗。

中國是全球農藥用量第一大國,但施藥流程和農藥利用率遠遠低於先進國家水平。更不要說提了很多年的農業自動化與信息化。這不僅是一個數以千億計的市場,還是關乎國計民生,具備重大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的市場。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大疆發力農業植保機,客觀上推動了更多行業對「農業無人機」這個大類的關注。也許這種關注帶來的產業調整,價值遠遠超過大疆對農業植保機產品的銷售預期。

如果是這樣的話,大疆這一場科普和學術研討氣氛很濃的產品發布會,也頗具遠見。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一簞食一瓢飲」——地標優品:謙益農業長相絲大米
    【導語】2010年,80後理工男李明攀來到妻子的家鄉黃梅,創立謙益農業(湖北)有限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謙益農業的版圖已經從黃梅拓展到十堰、南陽、婺源、齊齊哈爾等地。謙益農業生產的長香絲牌大米,以其顆粒細長、米香濃鬱的品質,被評為黃岡地標優品,並成功打入高端大米市場,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正在和縣商務局負責人商討淘寶直播帶貨活動的小夥叫李明攀。16歲時,他考上華中科技大學,曾經是年薪30萬的晶片研發工程師,現在,他是鄉村創業者。
  • 極飛科技將無人機飛進農田!「農業+AI」,中國農業科技...
    深圳的大疆科技2011年發布了首款消費級多旋翼無人機,把握住了「航拍」的風口,此後在消費級市場一騎絕塵。同樣位於廣州的億航智能,經歷過消費級市場的廝殺,逐步在空中表演、無人機運輸等領域站住了腳,並在2019年完成上市。在從「好玩」的航模向「有用、好用」的無人機轉變時,以航拍功能為主的消費級市場曾一度是最明確的賽道。
  • 無人機企業進軍農業 農業無人化種植還有多遠?
    作為僅次於消費級無人機的第二大應用市場,植保市場的發展速度正在加快。DJI大疆農業全球市場銷售總監陳韜11月初曾對記者表示,今年大疆農業植保作業規模達到5億畝,比去年翻了兩倍(2018年突破1億畝,2019年突破2億畝)。
  • 極飛科技農業無人機的「終局思維」
    2007年成立的極飛科技,聚集的正是這樣一群想要通過無人機技術在農村創造價值網際網路人。從農業無人機到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如今,80後的極飛科技創始人彭斌帶著一個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團隊有了新的想法,要做農業解決方案。
  • 開啟智慧農業新篇章 極飛科技創新推出V系列雙旋翼農業無人機
    此次發布會高潮迭起,作為重磅亮相的V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採用雙旋翼結構,讓飛行器性能與能源使用效率實現全面飛躍。得益於極飛科研人員在材料科學與製造工藝的突破,V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實現了摺疊式設計,搬運體積可縮減至三分之一,在飛行作業和轉場運輸時更靈活高效。讓用戶在作業流程中有效節省空間、降低使用成本。
  • 民用無人機市場分析報告(一)
    從長遠看,到2021年中國航拍無人機市場將以年複合增長率56%的速度增長,屆時該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萬臺。2015,加速進入無人機市場的新公司步伐加快。在無人機製造商和無人機應用開發商的VC投資超過2014年兩倍以上。今天,無人機的應用不斷增長,功能越來越複雜,市場範圍也越來越廣。
  • 大疆創新聯手千尋位置 為農業無人機提供網絡RTK精準定位服務
    DoNews 4月23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全球民用無人機及航拍技術領導者大疆創新4月23日與千尋位置發布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產品、市場、產業等領域協作,推進北鬥高精度公共服務在無人機行業落地。同時,大疆推出了結合千尋知寸服務的MG-1S農業植保機網絡RTK版升級套餐,定價23000元。大疆、千尋表示,雙方看好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廣闊前景,並認為北鬥高精度公共服務是無人機植保應用的基礎性技術之一。活動現場,大疆發布了MG-1S農業植保機RTK版。MG-1S農業植保機發布於2016年11月,配備了大疆A3飛控系統。
  • 我國植保無人機需求飛速增長 市場格局逐步穩定
    植保無人機對地形要求低、負載能力強、作業速度快、作業效率高、操作簡單、易保養維護,可以降低農業種植成本,特別是在農藥噴灑方面,能夠節約農藥及用水量,提高農藥利用率及防治效果,避免人工噴灑農藥帶來的危險,因此其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植保無人機發展起步較早,市場普及率較高。
  • 疫情之下無人機大顯身手 2020年無人機產業鏈上中下遊市場分析
    目前,無人機主要應用領域為物流、能源、農業、警用、基建、救災、商業、醫療以及個人使用。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銷售規模達到24億元。隨著無人機應用領域的逐漸擴大,無人機市場需求逐漸提升,2018年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34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220億元。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潛力十足,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360億元。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登堂入室!大疆、極飛農業無人機...
    大疆、極飛農業無人機亮相紐約頂級博物館由荷蘭建築大師、央視總部大樓設計者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智囊團AMO總監Samir Bantal聯合策劃的「鄉村•未來」展覽近日在美國紐約召開。該展覽旨在探討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凝聚了來自全球各地不同地區研究團隊的知識和實地調研成果。
  • 農業植保環節「打藥難」有望緩解 植保無人機成田間地頭「新寵」
    雖然發展前景廣闊,但市場生態遠未成熟,價格戰等行業潛在發展風險仍需警惕——作為農業高新裝備,植保無人機精準施藥效果好、節水節藥能力強、省時省力效率高,成為田間地頭「新寵」,短短幾年時間湧現出上千家無人機製造和服務企業,大大緩解了我國農業植保環節長期存在的「打藥難」問題。在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情況下,植保無人機前景廣闊。
  • 極飛P40 憑什麼能成為農業無人機的智能標杆,全能旗艦!
    今天,我們來看看極飛 P40 2021 款農業無人機是如何做到智能標杆、全能旗艦的。一機多用靈活轉換,全能之王極飛 P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延續了極飛以往 P 系列農業無人機的所有優點,如全自主飛行、離心霧化、精準噴灑、RTK 釐米級定位等,並在此基礎上全新升級。
  • 一文看懂無人機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附圖表)
    世界無人機大會作為無人機產業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之一,為全球無人機企業、研究機構、組織提供了對技術、應用、產業融合等方面交流探討的平臺,同時也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無人機產業實力的契機。目前,中國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中排名前列,大疆、昊翔等品牌在國際市場佔比可觀。
  • 海外農業無人機公司盤點:3類企業,23家公司,融資約3億美元
    無人機是一項創新技術,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它已經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遠影響,農業也不例外。研究人員、農業工作者正在利用這一先進的工具來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精準農業。高科技無人機作為一種農業管理的工具,擁有作物監測、牲畜管理、灌溉控制、測繪製圖等功能。
  • ...蘭玉彬:無人機植保作業將突破10億畝次 精準農業航空助力農業...
    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讓數據多跑路,農民少跑腿,無人機多起飛,農民少下地,成為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需求。  在廣東江門新會的一家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黎錫強帶領農民用大疆的無人機為蔗林噴灑農藥,幾分鐘就噴灑完5畝地,相比人工噴藥,它減輕農藥殘留和對人傷害的同時,也提高了田間作業效率。
  • 防治蝗災,「察打一體」精準農業無人機系統大有可為
    「察打一體」精準農業無人機系統  漢鯤智能「察打一體」精準農業無人機系統,由多農情監測無人機,農情雲數據平臺,以及農業植保無人機三部分內容組成。以無人機技術為基礎、結合了農業遙感、農情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技術,詳細收集農作物生長情況,利用農情大數據診斷出農作物病蟲害情況,生成精準施藥處方圖,最終實現無人機精準施藥和植保。
  • 飛宇發布Panda3飛控系統 發力無人機市場
    近幾年來,隨著無人機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從最早涉足的軍工領域到現在的消費領域,無人機持續深耕發展。具備研發優勢的飛宇科技也為行業引領新風向,從2008年的FY-3ZT到2013年的Panda2飛控系統,飛宇科技一直專注於固定翼飛控以及FY40A、FY41AP等飛行平衡儀的研發,銷量領先全球市場。
  • 2020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2015年我國無人機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僅為66.4億元,2018年無人機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至257.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7.05%。前瞻產業研究院估計,2019年中國無人機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達359億元。
  • 極飛科技創新推出V系列雙旋翼農業無人機
    原標題:極飛科技創新推出V系列雙旋翼農業無人機 | 美通社   12月15日,極飛科技年度大會(XAAC 2020)以「農業從此大不同」為主題在廣州舉行。
  • 無人機必備乾貨及冷知識文章大合集
    如今無人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趨廣泛、也日益貼近我們的生活。但普通用戶對無人機的一些知識還比較陌生,下面環球網無人機頻道將今年的原創知識類文章梳理一番。為了方便閱讀,每篇文章的題目已經加了超級連結,此篇文章可以看成一本無人機科普書籍的目錄。 ①你居然不懂無人機?無人機可是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