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隨著瑞幸咖啡的風靡,不少人朋友圈裡充滿了「逼格」的咖啡下午茶均出自瑞幸門店之手,實現「咖啡自由」仿佛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而如今,瑞幸咖啡伴隨著「造假」的醜聞已經逐漸沒落,但追求物美價廉的咖啡愛好者們依舊沒能放棄「咖啡自由」的小資美夢,紛紛將目光瞄向了電商以尋覓新的「精神寄託」。
但令人意外的是,老牌咖啡品牌雀巢並沒有成為人們的新寵,火起來的反而是一個名為「三頓半」的速溶咖啡新品牌——2018年雙12,三頓半天貓旗艦店銷售量僅次於雀巢;2019年雙11,三頓半超過雀巢,成為天貓雙十一咖啡品類裡的第一。
而根據天眼查的信息顯示,9月2日,三頓半剛剛完成了過億元的B輪融資,正在準備打造以速溶咖啡創新場景為主的「超級系統」。
一個誕生僅5年的國產速溶咖啡,憑什麼能夠力超雀巢,在電商平臺紅利逐漸消退的今天完成1小時賣出60萬顆的驚人銷量的迅猛增長?其創始人吳駿又是怎麼樣將一個濟無名的咖啡品牌變成了網紅爆品?
夢想起航
誰小時候能沒有個開花店或者咖啡店的夢想呢?
作為一名「文藝青年」,吳駿從小就有開一家咖啡店的夢想,只是手頭上的錢一直「不太夠」。
2008年,在傳媒和廣告公司耕耘多年後,吳駿終於攢夠了錢。於是他離開了北京,回到長沙和朋友開了一家名為「92號」的咖啡館,做起了自己夢想中的咖啡店小生意。
除了售賣其他牌子的咖啡外,吳駿還開發了自家咖啡館的新品牌「三頓半」掛耳咖啡,搭配手衝壺、隨行杯一起賣,定價為139元,上架後一個月就賣出了3000套,毛利接近60%。
為了迎合市場,吳駿又在咖啡館內推出了第二代「三頓半」冷萃咖啡產品,沒想到這款咖啡一經推出,意外的受歡迎,三頓半也算是在街巷「小小的火了一把」。
雖然冷萃濾泡咖啡因口感不錯而受歡迎,但是因為製作時間太長,冷萃咖啡依舊停留在周圍人群的小眾圈子裡,賣得也是一般般,「只有熟客會來買,他們往往會提前一天預訂,我們算好了時間給他們做。」吳駿說。
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少模仿自家冷萃咖啡和掛耳咖啡的「山寨品」和「模仿者」也出現在了市面上,三頓半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
為了打破困境,吳駿決心將自家咖啡的產品線全部搬運至電商的同時,又決定借著這股東風推出新產品,以解決三頓半當前的「危機」。
於是吳駿又推出了三頓半的第三代產品「超即溶咖啡」,利用凍幹速溶技術,讓咖啡能夠3秒溶於水和牛奶,且其口味也和現磨咖啡十分接近。靠著這種咖啡,三頓半很快「成了名」,成為了咖啡館的標誌性產品,不少顧客買了又買。
火到什麼程度呢?超即溶咖啡僅上線3個月,就達到了三頓半咖啡總銷售額的50%,甚至不少同行都紛紛前來打探,而吳駿也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
保持危機感
雖然靠著超即溶咖啡打響了名頭,但是經過前兩次研製咖啡的經歷後,吳駿知道,如果不能保持產品的獨特性,很快就會有更多的模仿者「後來居上」。
「實際上,我一直抱著一種理念,」吳駿說,「你不自己找問題,別人就會來找你的問題。」
而吳駿也將這種理念帶進了三頓半的產品研發裡。在冷萃即溶咖啡上線後,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創新,以突出產品的獨特感。
在對市場和用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後,吳駿從咖啡產品的個性化、口碑傳播和用戶粘度下手,對「三頓半」的咖啡產品進行了全方位的革新和優化。
首先,在咖啡的個性化上,吳駿分別對咖啡的外觀和產品線進行了調整。外觀上,吳駿沒有使用傳統咖啡使用的無紡布或者咖啡袋,而是用了一種可以回收的塑料做成了迷你杯的形狀,將即溶咖啡置於其中,小巧可愛的造型和方便攜帶的特點很快引起了眾多年輕人的關注,「這個包裝看起來就很酷。」有消費者曾評價道。
產品線上,吳駿更是別出心裁的推出了1-6號烘焙程度不同的即溶咖啡,其中1號烘焙程度最淺,6號最深,數字越小,果酸程度就相對越明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除此之外,為了照顧到更多的群體,吳駿還將這一數字系列繼續擴大,加入了咖啡師聯名系列的0號和無咖啡因系列的7號,進一步擴大了咖啡的受眾群體。而靠著這種個性化的打造方式,原先只是喜歡「嘗鮮」的年輕人變成了三頓半的常客,並且還產生了「口紅效應」——即讓消費者像討論口紅色號一樣討論三頓半的咖啡,達成了滾雪球式的瘋漲。
其次,在口碑傳播上,吳駿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打造「三頓半」的獨特性。與其他食品找「大V」博主或者網紅帶貨提高產品口碑的方式不同,吳駿專門為「三頓半」的用戶設立了一個「領航員」的職位,從購買過「三頓半」產品的用戶評論和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布的產品信息中進行篩選,經過評估後和該名被選中的用戶進行溝通,讓他成為「領航員」,免費將產品發給用戶,讓他對產品提出意見和建議。
「倘若一旦有十幾個用戶都對同一款產品提出了類似的建議,我們就會立馬對這個產品進行調整,」吳駿說。而靠著這種方式,三頓半街壘了一批忠實用戶的同時,還能迅速對售出產品的缺點進行整合改進和優化,以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最後,在用戶粘度上,吳駿通過將喝三頓半的咖啡打造成一種生活習慣,以提升用戶的粘度。
「一開始,我們一盒只賣9顆,」吳駿說,「後來經過研究,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當用戶在兩個月內連續消費50杯咖啡,並且在90天內形成40%的復購時,就基本形成了咖啡的消費習慣。」
根據這一發現,吳駿為三頓半推出了「桶裝優惠」的策略,利用買兩桶可以優惠10-20元的優惠券,讓消費者一次性購買兩桶(48顆),等著兩桶喝完,用戶也基本上形成了喝咖啡的消費習慣。
除此之外,三頓半還推出了「小空杯回收計劃」,讓用戶將喝空了的小杯子寄回回收,以此來兌換用空杯做成的文具、手辦等趣味產品,這樣一來就大大提升了用戶的復購率。
三頓半能走的更遠嗎?
如今已經是三頓半創立的第五個年頭,而面對著網際網路紅利的消退,吳駿也正在帶領著三頓半走向未來。
「很多人覺得我們是一個『網紅』產品」,吳駿說,「雖然我並不介意被稱作『網紅』,但是從本實質上來說,我們是做產品的,我們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品牌。」
為了驗證這種發展方向,2019年,吳駿在長沙開了第一家線下DEMO店以試水,力圖讓三頓半成為一個真正與「生活方式」有關品牌。
但奇怪的是,這家線下店僅僅只售賣現做的咖啡和麵包,對於淘寶的招牌咖啡和牛軋糖產品,僅僅只是擺放在店內陳列,並不售賣。
而對於線下店,很多前去光顧的用戶也有著「咖啡的質量不如線上店」的評價,顯然吳駿並沒有對三頓半的線下店做好完備的規劃。
但與此同時,因為在線上電商打響的名氣,很多年輕人紛紛慕名而來,「三頓半」的線下店也逐漸成為了網紅打卡的「聖地」,在人們的朋友圈裡得以進一步的發酵。
在獲得又一輪過億的融資後,想必「三頓半」會從更多的方向發力以實現長久的發展。但是正如吳駿所說,「短時間內網紅不紅不重要,能夠長期紅那才是真的好。」
而吳駿又會拿出什麼樣的方式實現三頓半的「長紅」,我們不知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三頓半」的確開拓了品牌成長的新方式,作為忠實粉絲,也許我們只希望它能夠成為一個超越星巴克「國貨之光」,而不是下一個瑞幸。
作者: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