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發白 警惕膽道閉鎖

2021-01-1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如果寶寶出生後兩周黃疸還沒消退,大便又呈白陶土色,家長就該高度警惕了,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膽道閉鎖。據天津市兒童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60至80個膽汁淤積性黃疸患兒到該院外科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膽道閉鎖兒。該院外科主任醫師詹江華表示,葛西手術的窗口期是小寶寶出生後的60天以內,一旦錯過,只有肝移植能救孩子。

不要錯過手術黃金期

「保守估算,我國每年至少有3000名膽道閉鎖兒出生,但得到及時醫治的並不多。」詹江華主任說,膽道閉鎖是引起嬰幼兒膽汁淤積性黃疸的常見原因,也是導致嬰兒期肝功能衰竭的最嚴重肝膽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孩子常在1歲左右死亡。

膽道閉鎖的發生具有地區和種族的差異,東方人發病率明顯高於歐美人。詹江華教授與同事對天津市兒童醫院2009年至2014年膽道閉鎖就診情況分析發現,患兒就診率為1.39/萬出生人口,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詹江華主任說,肝門腸吻合手術即醫生常說的葛西手術,這是治療膽道閉鎖最主要的手術方式,但由於很多家長不具備相關知識,讓不少患兒錯失手術時機。「治療膽道閉鎖的最佳手術時間是孩子出生後的兩個月內,一旦拖過90天,由於患兒的肝纖維化嚴重,即便做了葛西手術,將來也有很大可能需要再做肝移植。」詹江華主任說,「最近這幾年,我和同行一直在呼籲兩件事,一是新生兒回訪最好能提前到28天,二是孩子的保健手冊上最好能增加一頁『糞卡』,以供父母對比孩子的大便顏色,及早發現病情。」據介紹,早期篩出膽道閉鎖並不困難,如果家長不具備相關常識,只要將社區醫生回訪新生兒的時間提前,也能由醫生分辨出病態的黃疸。

對比寶寶的大便顏色,也對及早發現疾病有很大幫助。因為膽汁排不出,大便顏色會逐漸變淺,只要父母仔細觀察,便可及早發現異常。

「糞卡篩查法於1994年最先在日本開始應用,因其簡便、廉價、可行,後來被很多國家和地區接受並推廣。如果能將寶寶的正常大便顏色與異常大便顏色以圖片這種直觀的形式印在新生兒健康手冊中,那麼膽道閉鎖這種嚴重疾病會被更多家長認識並及時發現。」詹江華主任說。

黃疸是否正常怎麼看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膽道閉鎖的疾病名稱已經改變,醫生們都不再叫它『先天性膽道閉鎖』了。」詹江華主任說,雖然目前對膽道閉鎖的確切病因尚無定論,但學者們已經達成共識的是,這種疾病並非全是先天缺陷。研究發現,胚胎期與圍生期的患病比例分別是20:80,也就是說,大多數寶寶是在臨近出生或者出生後的很短時間內患上此病的。小鼠實驗也顯示,新生小鼠在出生後的一兩天內被巨細胞病毒、EB病毒或輪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就可引發膽道閉鎖。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看出黃疸是否正常呢?「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後7至14天達到高峰,超過21天就會逐漸消退,而膽道閉鎖兒的病理性黃疸是21至28天才開始逐漸加重。」詹江華主任提醒,一旦發現寶寶皮膚和眼睛鞏膜(也就是俗稱的白眼球)發黃、大便顏色變淺甚至呈白陶土色,就該儘早帶孩子就診。 據《城市快報》

相關焦點

  • 寶寶大便陶土色警惕膽道閉鎖
    傑傑媽還發現,傑傑的大便顏色越來越淺,呈陶土樣色,就帶著傑傑去醫院。一檢查,傑傑原來是得了膽道閉鎖,需要儘快手術治療。專家表示,新生兒黃疸很常見,不少疾病都會引發新生兒黃疸,其中膽道閉鎖引起的新生兒黃疸可致命,如不及時治療常在1歲左右死亡。
  • 寶寶大便發白可能有情況
    本報訊 (記者 張昭)如果寶寶出生後兩周黃疸還沒消退,大便又呈白陶土色,家長就該高度警惕了,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膽道閉鎖。據天津市兒童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60-80個膽汁淤積性黃疸患兒到該院外科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膽道閉鎖兒。該院外科主任醫師詹江華表示,葛西手術的窗口期是小寶寶出生後的60天以內,一旦錯過,只有肝移植能救孩子。
  • 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警惕膽道閉鎖
    比如,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患兒,他的大便顏色就會有所差別。小寶寶的便便會逐漸顏色變淺,由淡黃色到淺黃色,到白陶土色,表現並不正常。可是有些新手爸媽也會忽略了孩子的異樣。前些天,市婦幼保健院就接收了一個這樣的寶寶。
  • 寶寶黃疸持續不退?原來是膽道閉鎖作怪需及時就醫
    專家提醒,寶寶黃疸超過兩周持續不退,且糞便呈灰白色的,要警惕膽道閉鎖的可能。然而半個多月過去了,樂樂不僅皮膚發黃更嚴重,鞏膜和眼白處也出現了黃染,而且大便發白。&nbsp&nbsp&nbsp&nbsp見勢不妙,樂樂父母這才帶著樂樂到醫院就診。抽血、大便檢查後發現,樂樂的肝功能各項指標都高於參考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膽紅素也非常高。最後做十二指腸膽紅素檢查和B超後,醫生確診為膽道閉鎖。
  • 上海醫生開發軟體:手機拍下小孩大便上傳可篩查「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篩查軟體「新生兒大便探色器」的截圖大便顏色可反映罹患膽道閉鎖可能膽道閉鎖是最嚴重的病理性黃疸之一,是兒童肝移植最常見的病因。罹患該病的患兒其膽道系統在出生後逐漸閉塞,膽汁不能排入腸道,所以寶寶會出現嚴重的黃疸,導致肝臟迅速硬化。
  • 寶寶化身「金菩薩」或是膽道閉鎖惹的禍
    後來到另一家大醫院求治,經系統檢查後,琳琳被確診為「膽道閉鎖」,且需要儘早手術治療。「不就是黃疸嗎?為何要動手術?」雖然家人心存疑惑,但還是積極配合醫生的診療建議,手術後經一段時間的恢復,琳琳身上披的「金裝」終於慢慢退去,變回原本白白的小臉。小兒外科專家指出,膽道閉鎖是嬰兒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大多數將會在2歲以前死亡。
  • 新生兒黃疸兩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並迅速就醫
    當天一大早,賓女士就抱著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現場。她的寶寶全身皮膚金黃,起初她以為是生理性黃疸,不料滿月後黃疸還是沒退,身子愈發虛弱,後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膽道閉鎖。&nbsp&nbsp&nbsp&nbsp醫生說,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該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這個病是有得治的。
  • 國內醫生開發軟體:拍照篩查新生兒重疾「膽道閉鎖」
    新生兒大便顏色是否正常,與是否罹患膽道閉鎖疾病有著莫大聯繫。4月24日,記者從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獲悉,該院膽道閉鎖診治中心專家設計了一款名為「新生兒大便探色器」的膽道閉鎖篩查軟體,這也是國內首款膽道閉鎖篩查軟體。
  • 「易肝救子」兩寶寶出院 釋疑膽道閉鎖
    團團和哲哲,都不滿一歲,一個是重慶人,一個是湖北人,均因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手術
  • 寶寶黃疸不消退且有加深,警惕膽道閉鎖!
    安徽省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普外兒科主任醫師戚士芹告訴記者:新生兒黃疸超過2周仍未好轉的應警惕膽道閉鎖,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嚴重膽道畸形,患兒的肝外膽道完全不通,膽汁無法排入腸道,淤積於肝內、全身,表現出全身黃染。
  • 「大便探色器」上線,家長輕鬆篩查新生兒膽道閉鎖
    家有新生兒,觀察大便成為一件「必修課」。大便顏色是否正常,關乎新生兒是否患有膽道閉鎖。可是,如何判別大便顏色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今天傳出消息:該院膽道閉鎖診治中心設計了一款膽道閉鎖篩查軟體——新生兒大便探色器。家長拿出手機、免費下載,便可通過軟體發現大便顏色異常,同時得到診治中心膽道閉鎖篩查小組的專業建議與指導。
  • 孩子,爸爸媽媽永不放棄你,認識新生兒膽道閉鎖
    先說結論,寶寶的大便顏色很重要!懷疑的時候請儘快就診。我家球球疑似膽道閉鎖的過程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後來回去看這兩天的大便,真的覺得有比較白。Q:為什麼會發生膽道閉鎖?A:到目前為止沒有確定的答案,無法確認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如果真的不幸寶寶有膽道閉鎖,爸爸媽媽不用感到自責,因為這不是你我的錯,我們能做的就是儘早發現,陪伴寶寶及早治療。
  • 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
    檢查發現皮膚、鞏膜呈暗黃色,肝脾腫大,質地較硬,住院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因已出現肝硬化腹水錶現,失去早期手術機會,目前等待肝臟移植。膽道閉鎖可能由先天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後天因素引起。患者尚未滿月即檢查出膽道閉鎖,考慮受先天因素影響較大。先天性膽道閉鎖為肝內、外膽管系統全部或部分缺失,使膽汁流出受阻,最終導致膽汁淤積性肝硬化。
  • 亞洲女嬰多發先天性膽道閉鎖
    先天性膽道閉鎖屬於小兒常見先天性疾病,特別好發於亞洲女嬰身上。「對於先天性膽道閉鎖,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孩子年齡在60天內效果最好,否則可能不耐受手術或預後很差。」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醫院肝膽外科劉超副教授表示。遺憾的是,大部分患兒被發現患病時都已錯過手術最佳時期,而此時最好的補救辦法就是父母捐肝。
  • 新生兒黃疸兩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並迅速就醫-廣西新聞網
    當天一大早,賓女士就抱著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現場。她的寶寶全身皮膚金黃,起初她以為是生理性黃疸,不料滿月後黃疸還是沒退,身子愈發虛弱,後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膽道閉鎖。醫生說,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該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這個病是有得治的。小兒膽道閉鎖手術做得越早越好,一旦轉為肝硬化就要做小兒肝臟移植。
  • 4月大寶寶患膽道閉鎖 海口一駐村扶貧書記欲「割肝救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7日消息(記者王洪旭)「寶寶出生時眼睛有點黃,但其他都正常,到了兩個月時臉部發黃、大便發白,覺得不對勁,去醫院果然查出了問題。」9月17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長王寶兒抱著臉色發黃的孩子,有些內疚和心痛。
  • 新生寶寶臉黃 警惕膽道閉鎖
    □記者 譚萍 實習生 李園春醫生解讀先天性膽道閉鎖是指肝內外膽管出現阻塞,導致淤膽性肝硬化,最終會引起肝功能衰竭,繼而導致死亡。肝內膽管閉鎖是其中的一種,只能做肝移植手術。在人體器官中,肝臟的再生能力最強,被切掉後能迅速再生。假如肝臟被切去一半,一般可以在3個月至半年長到原肝臟的70%大小,各項肝功能都可達到正常水平。
  • 寶寶大便顏色淺,一定要提高警惕
    2018年一部催淚電影《找到你》讓國內觀眾第一次在影視劇中接觸到「先天性膽道閉鎖」這種病,劇中女主角的女兒患有這病,並最終遺憾離世。12月21日,廣西第三屆膽道閉鎖與小兒肝移植公益義診活動在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舉行。專家提醒,寶寶的大便顏色變淺是該病的一個重要信號,需要提高警惕。
  • 黃疸不退,當心是膽道閉鎖!觀察寶寶大便顏色可救命
    溶血型黃疸:當寶寶的血型與媽媽血型不合,就會產生溶血現象,此時膽紅素的指數一下升的太高,一天平均增加5mg/dL左右甚至是以上,這種情況較為常見的是屬於溶血型的黃疸。膽道閉鎖:當寶寶出現黃疸不退、灰白色大便,可能是膽道閉鎖造成。
  • 廣州醫生團隊膽道閉鎖研究成果首登世界頂級醫學雜誌
    據悉,該研究為膽道閉鎖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免疫幹預策略及診療思路,對臨床治療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每年約有3000個兒童患此病膽道閉鎖,是常見於新生兒和嬰幼兒時期嚴重的黃疸性疾病,發病原因不明,常伴有黃疸遲遲不退、大便顏色發白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