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出生後兩周黃疸還沒消退,大便又呈白陶土色,家長就該高度警惕了,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膽道閉鎖。據天津市兒童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60至80個膽汁淤積性黃疸患兒到該院外科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膽道閉鎖兒。該院外科主任醫師詹江華表示,葛西手術的窗口期是小寶寶出生後的60天以內,一旦錯過,只有肝移植能救孩子。
不要錯過手術黃金期
「保守估算,我國每年至少有3000名膽道閉鎖兒出生,但得到及時醫治的並不多。」詹江華主任說,膽道閉鎖是引起嬰幼兒膽汁淤積性黃疸的常見原因,也是導致嬰兒期肝功能衰竭的最嚴重肝膽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孩子常在1歲左右死亡。
膽道閉鎖的發生具有地區和種族的差異,東方人發病率明顯高於歐美人。詹江華教授與同事對天津市兒童醫院2009年至2014年膽道閉鎖就診情況分析發現,患兒就診率為1.39/萬出生人口,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詹江華主任說,肝門腸吻合手術即醫生常說的葛西手術,這是治療膽道閉鎖最主要的手術方式,但由於很多家長不具備相關知識,讓不少患兒錯失手術時機。「治療膽道閉鎖的最佳手術時間是孩子出生後的兩個月內,一旦拖過90天,由於患兒的肝纖維化嚴重,即便做了葛西手術,將來也有很大可能需要再做肝移植。」詹江華主任說,「最近這幾年,我和同行一直在呼籲兩件事,一是新生兒回訪最好能提前到28天,二是孩子的保健手冊上最好能增加一頁『糞卡』,以供父母對比孩子的大便顏色,及早發現病情。」據介紹,早期篩出膽道閉鎖並不困難,如果家長不具備相關常識,只要將社區醫生回訪新生兒的時間提前,也能由醫生分辨出病態的黃疸。
對比寶寶的大便顏色,也對及早發現疾病有很大幫助。因為膽汁排不出,大便顏色會逐漸變淺,只要父母仔細觀察,便可及早發現異常。
「糞卡篩查法於1994年最先在日本開始應用,因其簡便、廉價、可行,後來被很多國家和地區接受並推廣。如果能將寶寶的正常大便顏色與異常大便顏色以圖片這種直觀的形式印在新生兒健康手冊中,那麼膽道閉鎖這種嚴重疾病會被更多家長認識並及時發現。」詹江華主任說。
黃疸是否正常怎麼看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膽道閉鎖的疾病名稱已經改變,醫生們都不再叫它『先天性膽道閉鎖』了。」詹江華主任說,雖然目前對膽道閉鎖的確切病因尚無定論,但學者們已經達成共識的是,這種疾病並非全是先天缺陷。研究發現,胚胎期與圍生期的患病比例分別是20:80,也就是說,大多數寶寶是在臨近出生或者出生後的很短時間內患上此病的。小鼠實驗也顯示,新生小鼠在出生後的一兩天內被巨細胞病毒、EB病毒或輪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就可引發膽道閉鎖。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看出黃疸是否正常呢?「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後7至14天達到高峰,超過21天就會逐漸消退,而膽道閉鎖兒的病理性黃疸是21至28天才開始逐漸加重。」詹江華主任提醒,一旦發現寶寶皮膚和眼睛鞏膜(也就是俗稱的白眼球)發黃、大便顏色變淺甚至呈白陶土色,就該儘早帶孩子就診。 據《城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