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持續不退?原來是膽道閉鎖作怪需及時就醫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寶寶黃疸持續不退?原來是膽道閉鎖作怪需及時就醫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很常見,不少疾病都會引發新生兒黃疸。有一種致命的疾病叫膽道閉鎖,首發症狀就是持續性的黃疸。由於膽道閉鎖和生理性黃疸症狀表現極其相似,家長很容易混淆,以致錯過了治療時機。專家提醒,寶寶黃疸超過兩周持續不退,且糞便呈灰白色的,要警惕膽道閉鎖的可能。

&nbsp&nbsp&nbsp&nbsp見聞

&nbsp&nbsp&nbsp&nbsp寶寶黃疸持續不退 原來是膽道閉鎖作怪

&nbsp&nbsp&nbsp&nbsp前不久剛過一歲生日的樂樂,在其出生不久時就發現有皮膚發黃、尿黃現象,當時家中老人說沒事,認為是新生兒黃疸。出院後,家人找了些山草藥回來煲水給孩子洗澡。然而半個多月過去了,樂樂不僅皮膚發黃更嚴重,鞏膜和眼白處也出現了黃染,而且大便發白。

&nbsp&nbsp&nbsp&nbsp見勢不妙,樂樂父母這才帶著樂樂到醫院就診。抽血、大便檢查後發現,樂樂的肝功能各項指標都高於參考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膽紅素也非常高。最後做十二指腸膽紅素檢查和B超後,醫生確診為膽道閉鎖。做了葛西手術後,樂樂的大便很快變成黃色,黃疸一天天逐漸消退,肝功能轉為正常。

&nbsp&nbsp&nbsp&nbsp「現在回想真的挺後怕的,如果我們一直當成新生兒黃疸來治,後果不堪設想。」樂樂的媽媽周女士說,在寶寶被確診為新生兒膽道閉鎖之前,她從未聽說過這個病名,而且還是一個致命的疾病。就在上個月,她們單位有個同事的寶寶因膽道閉鎖夭折。

&nbsp&nbsp&nbsp&nbsp專家

&nbsp&nbsp&nbsp&nbsp早期不治療 患兒多在一歲內死亡

&nbsp&nbsp&nbsp&nbsp據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楊體泉教授介紹,膽道閉鎖是導致新生兒阻塞性黃疸並需要手術治療的最常見的疾病。其病變是肝外膽道不同程度的缺如,膽道的發育呈纖維條索狀或完全缺如,膽汁無法排入腸道引起梗阻性黃疸以及肝硬化。

&nbsp&nbsp&nbsp&nbsp相關醫學統計顯示,先天性膽道閉鎖佔新生兒阻塞性黃疸的半數病例,其發病率為1∶8000~1∶14000,但地區和種族有較大差異,以亞洲報導的病例為多,東方國家的發病率高4至5倍,男女之比為1∶2。有統計顯示,新生兒膽道閉鎖的發生率,西方國家為萬分之0.8,我國則為萬分之3。

&nbsp&nbsp&nbsp&nbsp膽道閉鎖的孩子剛出生時是正常的,外表上看和健康孩子沒什麼不同。但在出生後二至三周開始顯露症狀,先是出現黃疸,通常不消退且日益加深,皮膚變成金黃色甚至褐色。接著大便的顏色也發生變化,從正常的淡黃色變成淺黃色,逐漸變成偏白色,以後成為陶土樣灰白色,小便也變為深黃色繼而為濃茶色。如果不治療膽道閉鎖的孩子長到三四個月時營養發育還是正常的,但病程到五六個月時發育會變慢,精神萎靡,同時腹部明顯變大,出現腹水,肝脾也會腫大。由於膽管長期梗阻出現膽汁性肝硬化,肝功能受損而導致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若早期不治療,大多數患兒在一歲以內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寶寶黃疸持續不退?原來是膽道閉鎖作怪需及時就醫

&nbsp&nbsp&nbsp&nbsp治療

&nbsp&nbsp&nbsp&nbsp60天內手術最佳 超過180天建議做肝移植

&nbsp&nbsp&nbsp&nbsp楊體泉指出,膽道閉鎖在新生兒當中是致死率極高的疾病,嬰兒一旦患上膽道閉鎖,導致膽汁滯留在肝臟內,很容易造成肝硬化,後期膽道閉鎖的部分患兒需要做活體肝移植,否則將會因肝硬化、門脈高壓、肝昏迷而死亡。因此,膽道閉鎖一旦確診,要馬上進行手術,實現通暢的膽汁引流。目前公認的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術式為葛西(Kasai)手術,即肝門空腸吻合術。

&nbsp&nbsp&nbsp&nbsp「膽道閉鎖的治療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楊體泉說,膽道閉鎖的孩子在出生後的60天內是做葛西手術的最佳時機,手術後患兒排膽率高,可靠自身肝臟生存。膽道閉鎖的手術日本開展得最早,年齡最長的病人至今已活了三十多年。超過60天以後才做手術,效果要差很多,而一旦超過180天,就只能等待更為複雜的肝移植手術。肝移植不僅經濟負擔重,而且患兒要終身服用抗凝劑,健康各方面影響較大。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廣西醫科大一附院小兒外科近年在籌劃活體肝移植,一旦臨床上開展這一技術,將極大地方便廣西的膽道閉鎖患兒就醫。

&nbsp&nbsp&nbsp&nbsp提醒

&nbsp&nbsp&nbsp&nbsp寶寶黃疸持續超兩周

&nbsp&nbsp&nbsp&nbsp警惕膽道閉鎖的可能

&nbsp&nbsp&nbsp&nbsp由於嬰兒出生後二周內一般均存在生理性黃疸,而膽道閉鎖的首發症狀也是黃疸,因此臨床上很容易被家長忽視。而新生兒肝炎與膽道閉鎖在臨床上的表現也非常相似,極易引起混淆,延誤病情。

&nbsp&nbsp&nbsp&nbsp「其實家長只要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發現生理性黃疸、新生兒肝炎和膽道閉鎖之間的區別的。」楊體泉說,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小兒出生一周後出現,兩周後逐漸消退。但膽道閉鎖導致的黃疸會在小兒出生後二至三周出現,即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再逐漸顯露。而且膽道閉鎖導致的黃疸是持續性的,還會日益加深。此外,生理性黃疸只是單純的黃疸,小孩子不會出現大小便顏色的變化,而膽道閉鎖會導致大便顏色的改變。

&nbsp&nbsp&nbsp&nbsp對一般人來說,新生兒肝炎與膽道閉鎖在臨床上的表現非常相似,往往會發生黃疸、灰白或淡黃色便、肝功能異常,不容易鑑別。此時就需要通過專業的兒科消化系統醫生來詳查確診。

&nbsp&nbsp&nbsp&nbsp據楊體泉介紹,膽道閉鎖的過程約在胚胎發育晚期一直到出生之後的初期,其形成原因低於兩成以下與遺傳有關,有八成可能與懷孕後期感染以及自體免疫機製造成膽道上皮受損而造成閉鎖。目前在診斷上仍有相當的困難,無法從產前檢查中篩檢出來,因而無法預防,只能儘量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nbsp&nbsp&nbsp&nbsp「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觀察寶寶的大便。」楊體泉說,除了黃疸,大便顏色的變化也是膽道閉鎖的預警信號,新晉爸媽們一定要對照小孩大便顏色異常,一旦發現寶寶大便呈現灰白或淺黃色,應儘快就醫。現在給嬰兒接種疫苗時,醫護人員常會詢問嬰兒的大便顏色,目的也在篩檢大便顏色以防止致命的膽道閉鎖。

&nbsp&nbsp&nbsp&nbsp楊體泉提醒,一旦孩子黃疸持續超過兩周,大便也出現灰白色症狀等,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檢查。此時極有可能是膽汁淤積、膽道閉鎖或是新生兒肝炎症候群,不論是哪一種疾病,早診早治都是上策。(黃翠巧 藍飛燕)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黃疸兩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並迅速就醫
    當天一大早,賓女士就抱著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現場。她的寶寶全身皮膚金黃,起初她以為是生理性黃疸,不料滿月後黃疸還是沒退,身子愈發虛弱,後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膽道閉鎖。&nbsp&nbsp&nbsp&nbsp醫生說,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該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這個病是有得治的。
  • 新生兒黃疸兩周沒退 要警惕膽道閉鎖並迅速就醫-廣西新聞網
    當天一大早,賓女士就抱著6個月大的寶寶來到現場。她的寶寶全身皮膚金黃,起初她以為是生理性黃疸,不料滿月後黃疸還是沒退,身子愈發虛弱,後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小兒膽道閉鎖。醫生說,新生兒黃疸2周沒退,就要警惕小兒膽道閉鎖。該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這個病是有得治的。小兒膽道閉鎖手術做得越早越好,一旦轉為肝硬化就要做小兒肝臟移植。
  • 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
    最近在門診接診一例剛滿月的嬰兒,因黃疸不退就診。該患兒生後2周黃疸不退,一直在社區醫院按「母乳性黃疸」處理。檢查發現皮膚、鞏膜呈暗黃色,肝脾腫大,質地較硬,住院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因已出現肝硬化腹水錶現,失去早期手術機會,目前等待肝臟移植。
  • 寶寶黃疸不消退且有加深,警惕膽道閉鎖!
    如果新生兒黃疸超過2周還未消退,這時家長應當引起注意。安徽省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普外兒科主任醫師戚士芹告訴記者:新生兒黃疸超過2周仍未好轉的應警惕膽道閉鎖,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嚴重膽道畸形,患兒的肝外膽道完全不通,膽汁無法排入腸道,淤積於肝內、全身,表現出全身黃染。
  • 寶寶大便陶土色警惕膽道閉鎖
    寶寶出生後有黃疸,家長應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  本報訊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林惠芳)傑傑出生兩周後,皮膚開始變黃。一開始,爸媽見傑傑吃奶還可以,就以為是小嬰兒生理性黃疸,過幾天應該會慢慢退下去。但過了兩周後,黃疸不但沒有退,傑傑反而變得越來越黃。
  • 黃疸不退,當心是膽道閉鎖!觀察寶寶大便顏色可救命
    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4、5天達到最高峰,7到10天逐漸消失,這是正常的現象。患有黃疸的新生兒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限於臉部和上半身,若出現吸吮力減弱、厭食而且熟睡不醒的情況就要注意,有可能是黃疸症狀。新生兒黃疸發生原因多1、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最常見的現象,等到嬰兒肝臟功能逐漸成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上升,黃疸便會慢慢消退。
  • 《找到你》中令人聞之色變的膽道閉鎖是什麼?專家:不及時治療很難...
    原標題:《找到你》中令人聞之色變的膽道閉鎖是什麼?專家:不及時治療很難活過1歲   自《找到你》國慶期間上映以來,各種影評一直在增加。電影裡關於中年女性的苦以及父愛的缺失都成為了人們討論的重點。然而在這部電影中,孫芳的女兒患上的疾病——膽道閉鎖卻少有人討論。
  • 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警惕膽道閉鎖
    比如,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患兒,他的大便顏色就會有所差別。小寶寶的便便會逐漸顏色變淺,由淡黃色到淺黃色,到白陶土色,表現並不正常。可是有些新手爸媽也會忽略了孩子的異樣。前些天,市婦幼保健院就接收了一個這樣的寶寶。
  • 嬰兒皮膚發黃或為膽道閉鎖 手術不及時隱患大
    南方日報訊 (記者/曹斯 實習生/魏孜芩 通訊員/林惠芳)來自韶關2個多月大的豆豆出生時全身皮膚發黃且一直不退,在當地一家醫院被診斷為「膽道閉鎖」。筆者日前獲悉,廣東省兒童醫院為豆豆實施了腹腔鏡下膽道閉鎖的葛西手術,也成為廣州地區率先開展腹腔鏡下葛西手術的醫院。
  • 寶寶化身「金菩薩」或是膽道閉鎖惹的禍
    後來到另一家大醫院求治,經系統檢查後,琳琳被確診為「膽道閉鎖」,且需要儘早手術治療。「不就是黃疸嗎?為何要動手術?」雖然家人心存疑惑,但還是積極配合醫生的診療建議,手術後經一段時間的恢復,琳琳身上披的「金裝」終於慢慢退去,變回原本白白的小臉。小兒外科專家指出,膽道閉鎖是嬰兒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大多數將會在2歲以前死亡。
  • 如何辨別膽道閉鎖與黃疸?
    身體周刊:膽道閉鎖的黃疸症狀,與新生兒黃疸有何區別?如何進行規範化治療?鄭珊:膽道閉鎖的黃疸,與新生兒普通黃疸的症狀很像,很容易誤診,唯一的差別就是,新生兒黃疸有波動,一段時間好了,一段時間又發病,而膽道閉鎖的黃疸是持續性上升,越來越黃,還有糞便白色陶土樣,通過B超、抽血查肝功能,可進行早期診斷。
  • 寶寶大便發白 警惕膽道閉鎖
    如果寶寶出生後兩周黃疸還沒消退,大便又呈白陶土色,家長就該高度警惕了,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膽道閉鎖。據天津市兒童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60至80個膽汁淤積性黃疸患兒到該院外科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是膽道閉鎖兒。該院外科主任醫師詹江華表示,葛西手術的窗口期是小寶寶出生後的60天以內,一旦錯過,只有肝移植能救孩子。
  • 怎麼知道寶寶的黃疸退沒退?就看這3點!
    黃疸對於亞洲新生寶貝而言,是很普遍的情況。所以當寶貝有了黃疸,大部分媽媽不會特別驚慌,不過,寶貝的黃疸究竟多久能消失呢?怎麼知道寶寶的黃疸退沒退呢?寶寶黃疸退沒退,就看這3點生理性黃疸一般生後3天左右發生,出生5~7天達高峰,之後慢慢消退,一般兩周內退淨。這樣的黃疸往往程度不重,寶貝的黃疸可以通過加強餵養、促進排便、多曬日光等措施幫助儘早消退緩解。
  • 新生兒黃疸遲遲不退,原來是膽道閉鎖
    比如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患兒,大便顏色會逐漸變淺,由淡黃色到淺黃色,到白陶土色,表現不正常。 有些新手爸媽會忽略孩子的異樣。前些天,市婦幼保健院就接收了一個這樣的寶寶。 小寶寶剛出生時,出現全身皮膚黃染,家裡老一輩認為多曬曬太陽,過些日子自然就會消退。
  • 你可知小兒膽道閉鎖是什麼病?
    一 膽道閉鎖到底是什麼病? 膽道閉鎖,是小兒膽道發育的一種先天性畸形,導致患兒的肝內、外膽管出現阻塞,使得肝臟內的膽汁無法順利排出,進而損傷肝臟,繼續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最終只能肝移植。而且,膽道閉鎖疾病進展十分迅速,如不治療,寶寶一般活不過2歲。
  • 淺談嬰幼兒致死性黃疸性疾病:膽道閉鎖
    那麼,膽道閉鎖究竟是怎樣一個疾病呢?怎樣治療、可不可以治癒呢?什麼是膽道閉鎖?膽道閉鎖(BA Biliary atresia)是進行性的以炎症、肝纖維化、毛細膽管增生及肝內外膽道阻塞為特徵的疾病,如不治療,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肝硬化導致死亡。
  • 寶寶黃疸遲遲不退,病理性黃疸概率最大,護理需從這幾點抓起
    王女士的寶寶剛滿一個月大,當王女士去醫院給寶寶接種的時候,醫生表示寶寶的黃疸指數有點高,會給正常的接種帶來影響,因此就推遲接種。可是王女士感覺寶寶平時也沒有什麼不良的症狀,吃奶也很及時,卻為何黃疸指數就高了?
  • 五大黃疸不正常現象,如有異常應快速就醫
    寶寶黃疸遲遲未退,這是爸媽的最大夢魘,醫生指出,預防新生兒黃疸的關鍵在於寶寶是否吃飽,正確良好的餵養可以降低高黃疸的發生率,建議出生後儘早哺乳。根據黃疸定義的不同,約有2、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兒,在第1個星期出現高黃疸現象。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就需考慮背後致病因素,並需積極就醫治療。
  • 孩子,爸爸媽媽永不放棄你,認識新生兒膽道閉鎖
    Q:膽道閉鎖如果不治療會怎麼樣?A:膽道閉鎖會使膽汁累積在肝臟,造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及可能面臨換肝的情形,如果沒有換肝就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寶寶進而死亡。Q:該如何發現膽道閉鎖?,而且如果是純母乳寶寶,一般會認為黃疸退得比較慢,因此很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期、其實最容易讓人發現症狀的還是大便,發現有問題就趕快去問醫生。
  • 國內醫生開發軟體:拍照篩查新生兒重疾「膽道閉鎖」
    罹患該病的患兒其膽道系統在出生後逐漸閉塞,膽汁不能排入腸道,所以寶寶會出現嚴重的黃疸,導致肝臟迅速硬化。而膽道閉鎖究竟與新生兒大便有著怎樣的聯繫呢?「大便顏色變淺是膽道閉鎖最重要的早期表現,通過檢查大便顏色可以發現膽道閉鎖的可疑病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膽道閉鎖診治中心專家表示,對於存在黃疸的新生兒,需要警惕的是大便顏色「變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