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星極光的形成過程會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2020-12-12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在火星上普遍存在的極光現象可導致水分流失

雖然,人類從誕生以來就一直生活在地球這顆行星上,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獨特的自然現象和天文現象,並從這些罕見現象中搜尋到地外世界的蛛絲馬跡。不同於其它自然現象,極光被我們賦予了濃重的浪漫色彩,再加上並不是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可以一睹它的倩影。所以,如果可以親歷一場極光的視覺盛宴,便足以讓很多人覺得此生無憾。

圖示極光拍攝地點位於加拿大的洛林湖附近,綠色極光在太陽的餘暉中將湖面照亮。

雖然,在數十年的地外行星探索之旅中,人類並沒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生命存在痕跡。但是,我們也因此而對更多星球的星體特徵有了基本了解,比如,在火星上也同樣存在著極光現象。簡而言之,地球並不是唯一存在極光現象的行星,至少火星上也同樣普遍性的存在著極光現象。那麼,火星極光的形成原理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該星球上的極光會到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火星極光本質上是在白天出現的質子極光

雖然,地球上的極光現象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所有人遇見,但應該很多人都對其形成有基本了解。地球極光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多姿多彩的等離子體現象,主要是出現在地球的兩極區域。它的出現始於太陽風闖入地球的磁場,而之所以會呈現出絢爛多彩的顏色和不同形狀,則主要是因為那些太陽帶電粒子流在自身被激發之後,電離了分布在大氣層中的各種成分。

越過火星磁場的質子竊取了氫原子中的電子,並在與火星大氣發生碰撞後發出紫外光。

雖然,火星極光與地球上的極光現象存在一些相似性,但它本質上卻是一種質子極光。並且,火星上的極光現象都是在白天的時間裡出現的,由於它們只會發出紫外線這一種信息,所以才導致了我們的眼睛無法捕獲其發生的時刻。但是,這一切又怎麼能逃過MAVEN太空飛行器IUVS(成像紫外光譜儀)的強大功能。並且,正是火星上的這些極光,為科學家們提供了行星水分如何從大氣中流失的重要信息。

事實上,早在2016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通過MAVEN太空飛行器第一次拍攝到了火星極光現象。只是不同於當時帶給我們的巨大差異感,因為如今的我們已然認識到該現象在火星上的普遍存在性。雖然,即便是時間來到數年之後的現在,我們依然無法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搜尋它們的蹤跡,但探測器所捕獲的越多越多的新數據信息,讓我們對火星極光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

火星極光的形成消耗了行星的殘餘水分

當科學家們通過太空飛行器的紫外光譜儀,對火星大氣層進行質子極光檢測時候發現:在110到150千米高度之間的氫Lyman-alpha(121.6 nm)發射中,火星上的質子極光會顯示出明顯的強度增加情況。於是,研究人員結合了近幾年的火星觀測數據,並創建了火星質子極光的綜合資料庫。

圖示信息分別為不同狀態下火星上發生的質子極光現象

雖然,火星上的極光現象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但平均下來我們大約有14%的概率能夠捕獲到這一現象。由於火星是不具有全球偶極子磁場的,所以,火星極光的形成,其本質上是質子在變成帶中性電荷的原子之後、繞過了火星磁層弓形衝擊並撞入火星大氣層時所產生。而火星上出現極光的頻率,則主要取決於太陽天頂角,以及該星球上當時所處於的季節。

當火星沙塵暴季節開始的時候,會出現中性底層大氣的季節性膨脹情況,這導致了火星上的質子極光擁有了最高的峰值強度和發射增強。事實上,當火星的北半球處於冬季,也就是它的南半球處於夏季的時候,質子極光的發生頻率甚至可以高達80%以上的時間。高層大氣中氫和太陽風的更多相互作用,所有撞入火星稀薄大氣層的原子在與氣體產生碰撞後發出紫外線,於是便導致夏季出現了更多更強的質子極光。

在火星夏季的沙塵暴天氣中,經常形成數十公裡高的塵埃塔。

或許很多人並不了解,夏季的火星南半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最近,此時會有更多的太陽風被星球接收到。眾所周知,火星的夏季經常出現的沙塵暴天氣,並導致數十公裡高的塵埃塔形成。這些「塵埃塔」會將更多的水蒸氣送入了大氣層之中,但這些水蒸氣無一例外的都被太陽的紫外線分解成了氧氣和氫氣。

而這些從水蒸氣分解出的氫氣,增加了火星氫電暈中氫氣的含量。也就是說,太陽粒子可以和這些氫氣發生更多的相互作用,並最終形成更多的火星極光。簡而言之,火星極光的形成離不開太陽風質子和這些從水蒸氣中分解出來的氫氣,這也是為什麼說火星上更多極光的形成,會伴隨著行星上剩餘水分的進一步流失。雖然,火星流失水分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尚不能確定每種方式的流失水分佔比,但火星極光無疑也是其中之一。

圖示信息為埋藏於火星Arcadia Planitia地區地下的水冰

火星極光與行星可居住性的喪失有關

放眼整個太陽系,同屬於類地行星的火星贏得了人們更多的關注,當然也包括了專業的天文科學家們。儘管如今的火星已然變得不再適合生命居住,其地表不再有流淌的液態水、且大部分區域都被漫天沙漠和礫石所覆蓋。但是,根據我們近幾十年來的研究結果分析,目前仍然擁有季節特徵的火星,可能曾經也是一顆擁有可居住性的星球。

圖示信息為古代火星和火星現狀對比,前者寒冷乾燥,後者有液態水流動。

雖然,關於這顆紅色星球具體是如何演化為如今這般模樣,人類至今也沒有將過程中的所有細節研究清楚。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火星失去水分的途徑並不只有一種,而火星可居住性喪失的重要表現之一便是流動液態水體的不復存在。事實上,自從我們了解到古老火星的大氣氛圍並非現在這樣之後,便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研究它失去氣氛的過程。

而之所以火星上的極光現象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主要是跟它的形成原理有關。雖然,關於火星大氣氣氛的失去,其中包括了自身電離層、高層大氣,以及整個星球與太陽風之間在發生相互作用之後所帶來的影響。但是,火星上普遍存在的極光現象,本就是火星大氣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而該現象發生的強度和速度則都會對星球上水分的流失帶來重要影響。

為什麼要研究火星上水資源流失的方式?

火星上水資源的分布,一直都是人類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為,這不僅是行星演化相關的重要研究。而且,倘若我們要在之後的某一天去火星上生活,那麼,水資源便是我們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當我們對火星水資源的流失方式、以及現存體量的分布情況有了更清晰的數據分析,便更有利之後火星任務的計劃和實施。

圖像中示意的是水冰在火星地下的分布情況,而位於最上方的區域深度不超過30釐米。

雖然,現在的火星已經在地表觀測不到流動的液態水,但在行星表面之下則埋藏著一些凍結的水冰。並且,它們中的一部分甚至距離地面只有30釐米左右的深度。這也就意味著,要開採出火星上剩餘的這些水資源,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涉及到多麼先進的設備,只需要我們生活中偶爾會用到的鏟子即可實現。

儘管很多人都覺得溫暖而充滿陽光的地區更適合太空飛行器著陸,但是,反而事實上是分布大量水冰的區域能更少地減少對太空飛行器的傷害。當我們對火星流失水分的所有方式都有所了解,更對火星剩餘的水資源了如指掌。那麼,我們就知道這顆星球的水資源能得到多大的利用,以及它未來是否可能成為一顆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相關焦點

  • 除了地球上能看到「極光」之外,太陽系還有哪些行星上能夠看到?
    在地球上觀賞極光並不是容易的額事情,在中低緯度地區是幾乎看不到極光的,在兩極地區也要在夜間(或極夜)時的某些時刻才能觀看。地球上有極光現象,那麼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有極光嗎?在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能不能看到極光現象?我們根據極光形成的三個條件來分析,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水星上幾乎沒有大氣,也就沒有了形成極光的必要條件,水星上應該是沒有極光的。
  • 火星被「綠光」包圍,不是極光,那是什麼?科學家:是好消息
    從地球目前的環境來看,顯然這次需要提前,所以科學家也在努力尋找新的行星,近年來,科學家一直關注火星,雖然火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他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那麼火星上的綠燈是什麼?科學家也對此進行了研究和解釋。最初,這是因為火星上有一定量的氧氣,在光的照射下,氧氣會產生一定波長的光,當波長為綠色時,他將把火星塗成綠色光輝,你知道,這種現象在連地球上從未發生過。這種空氣發光的可能性很小,亮度很弱,我們很難觀察到他,但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火星發出的微弱光。
  • 火星夏季美麗極光在大氣中跳舞,科學家:很普遍,但肉眼無法看見
    從開始探索火星到現在火星的面紗已經逐步的被揭開,在2016年利用揮發性演化太空飛行器科學家首次在火星上面發現了一種極光,這種極光命名為質子極光。科學家表示,這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極光,在夏季出現在火星上,就像是在大氣中跳舞一般。
  • 研究人員提出了火星上古代粘土礦物形成的新方法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粘土礦物的大部分可能是隨著地球的地殼冷卻並凝固而形成的,而不是像後來長期以來假設的那樣,是由於後來與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火星上形成古代粘土礦物的新方案,如果證明是正確的話,它可能會改寫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
  • 太空探索:火星上的粘土礦物,是在原始蒸汽浴中形成?
    太空探索:火星上的粘土礦物,是在原始蒸汽浴中形成?來自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火星上形成古代粘土礦物的新方案,如果證明是真的,可以改寫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火星表面有數以千計的古代頁矽酸鹽露頭。通過水與火山巖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層狀矽酸鹽或粘土,導致許多科學家得出結論,在火星歷史的某些點上必定存在持續的地表水,地下水或活躍的熱液系統。但是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粘土可能是在火星地殼自身形成過程中形成的,早在地球上任何水流出之前。在實驗室實驗和計算機模型的支持下,研究人員列出了該方案的工作原理。
  • 小行星帶為什麼沒有形成一顆行星?而是保持著「混亂」的狀態?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內太陽包括外太陽在內的各個軌道上都形成了行星,為何小行星帶還是一片混亂、原始的狀態?為什麼沒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天體呢?這個過程是這樣的:三維橢球狀氣體雲通過引力的作用,首先會在一個維度上塌縮成扁平狀的原行星盤,而在原行星盤中那些密度稍微大的區域會開始成長並持續不斷的吸積物質,由於引力是一種失控的力,換句話說,物質越多引力就越大,吸積物質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在原行星盤中就誕生了一些密度更大的物質結構的種子。
  • 極光計劃線路圖出爐 人類將在2033年做客火星
    在與火星快車成功分離後,小獵犬2號飛向火星,並在聖誕節登陸,同時火星快車也將在聖誕節入軌圍繞火星飛行。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火星快車將空前詳盡地對整個紅色行星進行探測:繪製火星地圖、探測地下水、分析稀薄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火星大氣層;小獵犬2號則在火星上實地尋找原始生命的跡象,並論證火星環境是否對人類有害。
  • 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是什麼樣的星球?這裡有太陽系最驚豔的極光
    但是放眼整個太陽系,地球就顯得微不足道,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靠近太陽的4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巖石行星,而另外4顆則是氣態巨行星。 這是哈勃望遠鏡追蹤到的,木星上明亮的極光,由於高速自轉的流體,就像線圈裡流動的電流一樣,使得木星具有強大的磁場。
  • 火星生命真的存在?科學家在火星地表發現大量「昆蟲照片」
    一位來自美國的昆蟲學家威廉·羅莫澤,宣稱火星上存在生命,並且直到今天這些生命還留在火星上。他在火星探測器傳回地球的照片中,發現了大量昆蟲存在的證據,這是真的嗎?難道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為什麼這麼多科學家對火星生命是否存在這麼執著呢?
  • 你造嗎 絢麗多彩的極光是如何形成的
    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太陽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們的周圍,也會產生極光,這已被實際觀察的事實所證明。現在人們認識到,極光一方面與地球高空大氣和地磁場的大規模相互作用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太陽噴發出來的高速帶電粒子流有關,這種粒子流通常稱為太陽風。由此可見,形成極光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大氣、磁場和太陽風,缺一不可。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太陽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們的周圍,也會產生極光,這已被實際觀察的事實所證明。
  • 火星距離地球很遠,且其引力很強,地球上為什麼會有火星隕石?
    太陽系當中有八顆行星,是我們地球,火星等等,在我們地球上偶爾有隕石墜落,那麼就有人非常的奇怪,在我們的地球上,為什麼會有火星的隕石呢?火星距離我們地球非常的遠,哪怕是最近的時候,也得在5500萬公裡之外了,而且火星的質量也是非常大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火星上的巖石怎麼會掉落到我們地球上來呢?科學家們對隕石的鑑定是非常注重的,非常的具有科學性,而如何判斷是火星隕石呢?
  • 地球是太陽系最大巖質行星,太陽系最高峰為啥不在地球卻在火星上
    我們知道,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巖質行星,在這四顆行星中,以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最大,那麼按理說太陽系第一高山應該在地球上了,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太陽系第一高山座落於火星上面。
  • NASA「大新聞」:太陽風暴剝掉了火星大氣層
    圖片來源:NASA/GSFC(艾麥樂 編譯)研究火星大氣的科學家說,這顆紅色行星從幾十億年前的那顆溫暖宜居的星球變成今天這個寒冷乾旱的世界,太陽風暴在其中可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只是今天凌晨公布的諸多有關火星的發現之一,這些研究都發表在11月5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 極光的出現,是「歐若拉女神」的化身,還是另有原因?
    圖片來源:NASA光子的發射或與其他原子或分子的碰撞導致激發能的喪失。不同的氣體產生不同顏色的光——當氧原子與太陽輻射發生相互作用時,來自於該氧原子的光發射會呈現出綠色或棕紅色,然而,氮原子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光發射則會呈現出藍色或紅色。這種色彩的舞蹈秀賦予了極光那聞名遐邇的美麗與神秘感。
  • 火星上可能存在富氧液態水
    正如那些在黑爾火山口看到的那樣,流動的鹽水是可能導致火星斜坡上季節性地觀察到的深色條紋的原因之一。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火星表面或者近表面的某些鹽水可能富含大量的氧氣。亞利桑那州的行星科學研究院的火星水文學專家Steve Clifford並沒有加入該研究項目,不過他也沒有準備排除海洋在形成火星鹽水時的作用。「要形成鹽水就需要有水存在。」他說。
  • NASA發現火星或曾有生命 行星的英文你會說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NASA發現火星或曾有生命 行星的英文你會說嗎?蓋爾環形山是火星上一個乾涸的湖床。   根據周一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33億至37億年前的沉積巖中發現了硫酸鹽。研究人員此前在火星表面的其他地方發現了鹽沉積的證據。然而,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在蓋爾環形山中發現硫酸鹽沉積物。
  • 2020安徽事業單位招聘公基備考:火星考點一網打盡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有望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  在太陽系,火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兩者幾乎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組成結構也大致相同,有核、幔、殼。
  • 火星在聖誕節會形成「天使現象」,什麼是「天使現象」?
    本周,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上的高解析度立體相機拍攝到了「天使般的人物的清晰翅膀,上面有光環」,旁邊還有一顆大心臟。這對喜慶的剪影呈現鮮紅色,與周圍的火星沙色的棕褐色形成鮮明對比。 此圖像提供了一對喜慶剪影的透視圖-ESA的「火星快車」在火星南極附近發現的天使(左)和心臟(右)。
  • 極光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著一種現象叫「極光」#極光#,極光(Aurora、Aurora Borealis、Polar light或Northern light)出現於星球的高磁緯地區上空,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
  • 土衛六為什麼會出現甲烷,它是怎麼形成的?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土衛六(泰坦)上的甲烷來源比較特殊,不是土衛六上生命活動或地質活動形成的,而是從其一開始誕生就存在的。這說明太陽系的天體一開始就是大量的烷烴物質,那麼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很可能有複雜的有機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