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對環境的要求和它的生活習性

2021-01-09 李師傅講三農

(一)蜈蚣對溫度的要求

蜈蚣多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過去平原地區有少量分布,目前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很難見到了。每年的驚蟄(3月6日)前後,天氣轉暖,蜈蚣從冬眠狀態開始復甦,出土活動。其很喜歡棲息於陰暗潮溼的雜草叢、亂石溝、腐爛的樹葉堆裡。從芒種(6月6日)至夏至(6月21日)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蜈蚣就逐漸轉移到陰涼的地方避過炎熱的白天。

盛夏的蜈蚣常躲伏在廢棄的溝壕裡、荒蕪的壟溝、田埂中。到7晚秋時節,蜈蚣多棲居在背風向陽斜坡處的鬆軟土裡或腐爛的草堆裡,或樹根附近比較暖和的地方。總之蜈蚣性畏光,晝伏夜出,喜歡陰暗、潮溼、溫暖、避雨和空氣流通的環境。據在室內飼養失敗人士講,在室內單一人造環境飼養3~4個月,蜈蚣身體變黃,開始生病,逐漸死掉在院內建大一些的池子飼養,飼養時間長一些,但夏季很少有繁殖的,10~12個月終因通風條件不好而逐漸生病死亡。

蜈蚣一般夜間出來活動,大多單獨行動。前行時,觸角向前伸,觸到障礙立即迴避,繞道而行。蜈蚣雖有8隻單眼,但視力退化,尤其在白天視力更差,白天時兩條蜈蚣相向爬行,卻相互不能發現對方而不迴避,直到靈敏的觸角相撞才相互避開。在晴朗無風的晚上,20 :00~23 :00是蜈蚣外出活動捕食的高峰期。

蜈蚣外出活動的特點是白天很少,夜間頻繁,夏季天氣炎熱,溫度高於25℃以上,30℃時活動量大,這時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當溫度高至40℃以上時,幼齡蜈蚣、老齡蜈蚣體質弱,不耐熱,找不到適宜的地方藏身就會死亡。壯年蜈蚣生命力強,40℃左右的溫度能生存,但停止生長。20℃左右時,蜈蚣活動量一般,10~15℃時活動量會減少一些,這與蟄眠前多採食,為冬眠時多儲備營養有關係,10℃以下時,開始蟄伏冬眠,停止生長發育,-2℃時容易被凍死。

蜈蚣活動的規律是天氣悶熱、白天雷陣雨後的夜晚活動量大晴天夜晚活動量一般,天氣轉涼、氣溫低時活動量減少下雨天活動量減少,雨後晚上常出來活動,無風、微風情況下活動正常風力在6級以上的大風天氣,活動量減少。長江中下遊地區屬北亞熱帶地區,氣溫比較高,11月底蜈蚣才進入冬眠。處於冬眠的蜈蚣不再活動,也不進食,軀體擺成「S」形或「L」形,觸角由外向內蜷曲,尾足併攏。

在冬季若把蜈蚣挖出來,它並不能活動,經太陽曬暖後,才能甦醒過來,但其行動仍很遲緩。蜈蚣越冬潛伏的深度與氣溫、土溫的高低有著直接關係。天氣越冷鑽入土層越深,大致田J以南地區鑽入土層深度15~20釐米就能越冬,大別山北坡、桐柏山區北坡、伏牛山區南坡鑽入深度都在40~50釐米,也發現過鑽入深度達100釐米的。若土溫升高,蜈蚣不僅推遲冬眠,而且只需要在土層淺處或土層表面冬眠。

(二)蜈蚣對溼度的要求

蜈蚣身體內的水分向大氣中散發,散發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身體兩側的氣門。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蜈蚣體內水分散發與空氣溼度和生存環境的土壤溼度呈負相關,即空氣溼度越大,體內水分散失越少。蜈蚣通過潛伏在地下與石塊下的深洞中或較深的縫隙間的方式來減少體內水分散發。蜈蚣只有在溫度、空氣溼度適宜的時候,才會移動到地面上捕食。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晝伏夜出,這與其體形、行動方式是密切相關的。蜈蚣窄長而扁平的體形能潛人窄狹空間活動,扁平的頭部和毒顎,也能在異常局限的空間捕捉l物。不過其迅速疾行時窄長的身體因左右擺動而偏離前進目標,不僅攻擊獵物不準確、不迅速,而且易於受到敵害的攻擊。在外出活動時,觸角是有效的感受器,而毒顎則是捕食和防禦敵害的有力武器。

(一)掃除習性

掃除習性,又稱"化裝作業「蜈蚣只有4對很小的單眼,不能對環境中的物體形成圖像,感受外界的刺激主要依靠頭前部的一對細長的觸角。在構造上除其基部幾個觸角節外,各觸角節都有細長的觸毛。在飼養過程中,可以看到其經常掃動這對靈敏的觸角。當顎肢接受自行彎曲的某一支觸角進入第一和第二小顎時,由第二小顎的末節把它執住這時觸角開始由近側向遠端滑動,同時第一小顎基節突起和端肢也協同活動,而分泌唾腺液供掃除之需要。

起掃除作用的是有鉤狀細毛的毛刷,清除觸角上細微的固體汙物。這樣掃除的動作要重複幾次才能完成。不僅掃除靈敏的觸角,有時也要掃除步足掃除步足時,也是先由基部開始向末端掃除。

(二)晝夜節律

蜈蚣白天潛伏在石塊下面或碎石的縫隙間,或者在坎的凹縫裡,待到夜間出來四處遊蕩,獵取食物。晝伏夜出的活動規律是由光線強弱或有無造成的。光線對蜈蚣的感光器官(4對單眼)有一定作用。白天日光輻射對於適宜隱蔽生活的蜈蚣很不利,光照可使環境溫度升高,溼度降低,導致蜈蚣體內水分散失等。避免這一不利因素的有效方式就是晝伏夜出。有人做過實驗,白天全無光照,或從6:00~21:00連續光照,雖然蜈蚣出來活動的時間比起正常光照時有差異,但節律仍然很明顯。這說明有無光照對蜈蚣的節律性不起決定作用,節律是一種本能行為。

蜈蚣的食性

蜈蚣的毒肢有毒腺,是主要捕食器官,不但可以獵取昆蟲,也能戰勝小型脊椎動物。其在夜出尋遊時,總以細長、靈敏的觸角伸向前方做鞭狀擺動,如果這時觸及蟋蟀或蝗蟲之類的昆蟲,便迅速地以身體前面的兩三對步足抱緊,並以顎爪鉗住,獵物即刻被麻痺,喪失逃脫的能力,然後以大顎齒咬破腹壁吃它的內臟、腹肌及全身軟組織,10分鐘左右便吃完,僅餘軀殼、翅和步足等。一條成體蜈蚣一次可吃下兩隻蟋蟀。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節肢動物,可以作為其食物的昆蟲非常多。但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能暫時以植物性的加工食物充飢。關於蜈蚣食物已有過很多的資料報導。之前有專家曾經對37條蜈蚣進行解剖,對其胃內食物進行檢查,其中29 條蜈蚣胃內食有節肢動物的殘體,而且大部分是昆蟲的,主要是步行蟲科和隱翅科的昆蟲,還有屬於蜈蚣屬的殘骸。這說明在野外生活時,蜈蚣也有互相殘食的行為發生。但是沒有發現植物殘骸。

總結:因此可以推測蜈蚣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採食植物性飼料是迫不得已。由此說明,蜈蚣食性並非是不可改變的。長期改變飼料性質後,對其繁殖性能、生長速度的影響尚有待研究。

相關焦點

  • 農業:新手蜈蚣飼養人,飼養蜈蚣對環境的要求與介紹
    蜈蚣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於環境以及人為的因素,野生蜈蚣種群的數量逐漸減少,人們的需求卻大幅度增加,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養殖蜈蚣的道路。飼養蜈蚣除了需要攝取食物以及飲水之外,還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飼養蜈蚣對環境的要求。
  • 農村老人說蜈蚣是蛇的天敵,蜈蚣和蛇到底誰厲害呢
    太極兩儀環環相扣,也相互制約,動物界也存在很多天敵的現象,按照農村老話說叫做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有的是真的因為習性相互想成的存在天敵現象,而也有很多是流傳很久,口口相傳杜撰而成,也有的是民間神話傳說而來,有的說法根本就很難成立,也沒有人見過,但卻能夠很好的流傳下來,這也是有其中的原因的,其中就包括蜈蚣是蛇的天敵這一說法。
  • 各類水陸空動物的生活習性,放生必讀、應知大參考
    放生必讀、應知大參考——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有了這些,大家放生時就更懂得如何找到到適合你買來動物適合的生存環境了,而且也 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可以說,放生還長見識,大家說對嗎?蚯蚓、田螺、蜈蚣、刺蝟的生活習性  1、蚯蚓的生活習性  蚯蚓是喜溫、喜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的夜行性環節動物。
  • 農村老人說蜈蚣是蛇的天敵,是不是真的呢
    太極兩儀環環相扣,也相互制約,動物界也存在很多天敵的現象,按照農村老話說叫做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有的是真的因為習性相互想成的存在天敵現象,而也有很多是流傳很久,口口相傳杜撰而成,也有的是民間神話傳說而來,有的說法根本就很難成立,也沒有人見過,但卻能夠很好的流傳下來,這也是有其中的原因的,其中就包括蜈蚣是蛇的天敵這一說法
  • 美國短毛貓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美短生活習性介紹
    對於不少來說,看到美短那麼可愛的外形後,都表示要飼養一隻,但是我們知道在養寵物之前,最好事先了解一下寵物的生活習性。那麼,美國短毛貓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美國短毛貓的生活習性  美國短毛貓遺傳了其祖先的健壯、勇敢和吃苦耐勞,性格溫和,不會因為環境或心情的改變而改變。
  • 鳥買來一般都放在籠子裡,籠養鳥該怎樣滿足它的生活習性?
    有些鳥通過主人買回來,在家飼養,但是,鳥一般都是在自由環境裡自由的生活,有很多它自己的生活習性,所以主人一般都是儘量滿足它的生活習性,那為什麼籠養鳥要儘量滿足它的生活習性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首先其實所謂養鳥不是隨人的意志隨心所欲地去養,不是簡單地光從主人的主觀想法去管理和調教。而是從鳥的生活習性出發, 在籠養過程中,創造出儘量滿足它生活習性的條件。只有這樣, 才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養鳥,也才能真正養好鳥。這種條件體現在溫度、溼度和環境等條件上。其次就是溫度,北方的鳥耐寒、但不習慣炎熱,而南方的鳥耐熱卻畏寒。
  • 如何從一個人的習性上看他的成長環境和經歷?
    在婚姻中大約有14%的矛盾是因為一個人的不良行為習性引起的,不良的行為習性有很多,這裡面最主要的是酗酒、賭博和吸毒。(很奇怪,因為抽菸來諮詢調解卻極少。)一般來說,染上了不良行為習性是很難根治的,成本也很高。
  • 兔子有哪些特點和生活習性?
    那麼你們了解這個小生命的簡單特點和生活習性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眾所周知,家兔有著大耳朵和大眼睛。它們的嗅覺其實也是很靈敏的,它兩個嘴角向左右生長著有觸覺功能的觸鬚。沒有犬齒但是有兩對門齒。毛色一般為白色和褐色等。不要看它們脖子短,但是轉動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它四肢強壯有力,善於跳躍和快速奔跑。
  • 文竹生活習性有哪些?
    文竹生活習性有哪些?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來了解下吧。,為此常被文人墨客來稱頌和喜歡,溫文爾雅且形式竹子的一種植物就叫文竹,大家這樣來理解和記憶是不是簡單許多呢。文竹生活習性文竹其實是一種不好養的植物,記得以前在辦公室的門角落養殖了一盆文竹,剛買回來長勢還是挺喜人的,寒冷的冬季室內突然多出一株綠意蔥蔥的植物讓人心情也似乎回到了春季,但沒過多久文竹的綠意就逐漸淡去,也少了許多生機。
  • 別看它長得像蜈蚣,「張牙舞爪」還挺嚇人,卻以吃臭蟲蟑螂為生
    在這些蟲子當中最令人討厭的當屬蠍子、蜈蚣等毒物,除此之外也要當心另一種長得跟蜈蚣十分相似,但樣子顯得更加"張牙舞爪"的動物--蚰蜒!論親緣蚰蜒跟蜈蚣關係很近,兩者不論是外觀還是生活習性都大同小異。同樣是節肢動物,同樣有一定的毒性,同樣喜歡往人類的房屋潮溼的角落裡鑽。不過在個頭上蚰蜒比後者更加短小,但身體卻要比蜈蚣寬,因為它的大長腿更加細長。
  • 有人在野外尋找蜈蚣賣錢,而且收入不錯,尋找蜈蚣真的賺錢嗎
    蜈蚣作為五毒之一,過去看到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伸出一腳,啪嗒一下踩個稀爛,過去的蜈蚣也是非常多見的,尤其是在野外的一些潮溼之地,樹葉堆積、野草豐茂之地,都是經常可以看到蜈蚣爬來爬去,也是雞最愛的食物,經常看到兩隻雞因為爭奪蜈蚣而打架,蜈蚣也是一種傳統的藥物,作用還是蠻多的,隨著環境的變化,現在野外的蜈蚣現在也是資源緊缺,蜈蚣的大量使用,野生的減少,蜈蚣的價格也是愈來愈高,也就讓很多人,
  • 蜈蚣養殖中的潛規則,你不知道可就被騙了!
    同時飼養蜈蚣時必須要建立完善飼餵環境,否則蜈蚣很容易就會爬出去,這種後續投資是養殖者初始投資的2~5倍。蜈蚣雖然有藥用價值,但是在中藥製作過程中的用量有限,目前市場供應充足,因此養殖戶要考察好市場後再投資。二是蜈蚣1年只能繁殖1次。有些養殖場說蜈蚣1年可以繁殖幾次,都是假的。
  • 古鎧甲昆蟲與1億年後「後代」長相、生活習性相似
    古鎧甲昆蟲與1億年後「後代」長相、生活習性相似 2014-08-27 14:59:05有意思的是,這些1億年前的古昆蟲,它們和現今的「後代」,長相和生活習性都很相似。見習記者 歐陽麗蓉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精密儀器讓琥珀中的昆蟲「復活」  黃迪穎的辦公室裡,他的團隊成員們正在挑揀各種化石,最近,他們的精力都在研究緬甸琥珀上。
  • 寵物刺蝟生活習性簡介 寵物迷你刺蝟飼養環境介紹
    現在人們當做寵物來進行飼養的刺蝟一般為非洲迷你刺,當然也有不少朋友是路邊撿回來的刺蝟,小編就為你整理了一些關於刺蝟的習性,讓一些新手朋友們能夠多了解一下。 一、選購  檢查刺蝟是否健壯,一看棘刺的光澤度,二看身軀是否豐滿,三看刺團的鬆緊。
  • 石炭紀真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嗎?為什麼?
    現存最大的蜈蚣最長也只有36公分,它就是秘魯巨人蜈蚣,儘管如此,它依然成為了蜈蚣中的巨無霸,而且它甚至能把食物鏈「逆襲」,以青蛙、蝙蝠、蛇這種原本作為天敵的動物為食。由此可見,一條3米的長的巨型蜈蚣的話,加上它的毒液,殺一頭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那麼,考古學家挖掘出了3米長的巨型蜈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情較兇猛
    今天給大家來分享蜈蚣的餌料種類,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情較兇猛,憑著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顎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類小型動物。蜈蚣食源廣泛,從野外觀察和試養觀察結果,綜合各地飼養經驗,蜈蚣的餌料包括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兩大類。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被蜈蚣「親吻」後會中毒,為何公雞吃了卻沒事?醫師教你如何自救
    導讀:被蜈蚣「親吻」後會中毒,為何公雞吃了卻沒事?醫師教你如何自救我們都知道蜈蚣是一大毒物,並且它還是可以入藥的藥材。但是我們對於這種蟲子可不能掉以輕心,被它咬上一口那麻煩可就大了,人會出現中毒的跡象,但是我們要知道世界萬物又會有它自己的剋星,那麼蜈蚣的剋星就是公雞,大家應該都知道公雞是不怕蜈蚣的,但是讓小編納悶的是為什麼公雞吃了武功之後卻沒有中毒呢?還有就是人被咬了之後應該怎麼自救呢?
  • 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開展「大熊貓秦嶺亞種生活習性初探與生態環境...
    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學會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和人文環境,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2020年10—12月,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地理社團輔導教師韓改鳳老師與學生一起赴陝西佛坪熊貓谷、涼風埡管護站、觀音山自然學校、「秦嶺人與自然」宣教中心、周至大熊貓研究中心等地開展了一系列以「大熊貓秦嶺亞種生活習性初探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
  • 雞個體的生活習性
    經過人類的馴養,大多數雞不再具有飛翔的能力或飛行能力較差,但鳥類的主要生活習性仍保留著。 一、卵生性 雞是卵生動物,胚胎發育分為母體內和母體外兩個階段。
  •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多大?被蜈蚣咬了如何處理?
    說起最大的蜈蚣,許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遠古蜈蚣蟲。這是一種生活在石炭紀的巨型生物,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它的體長可達3米,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發現的最大的節肢動物。因此,遠古蜈蚣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但是,遠古蜈蚣蟲學名巨型馬陸,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馬陸,並不是蜈蚣。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蜈蚣和馬陸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