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二字,或點擊公眾號名稱,即可關注。
導讀
此文章比較真實的道出了民間派與學院派的區別,但按照國家政策,民間派無證叫非法行醫,學院派有證但效果不好,這樣使國人無語,只能承受病痛的折魔,這個現狀能否改變,得領導下基層多了解民眾的疾苦,來破解民間派與學院派的綜合能力,把祖宗傳下來的中醫藥發揚光大。
到底是民間中醫厲害還是學院派牛,
各種觀點都有,讀來也蠻有意思
最近筆者在網上看到一個討論,到底是民間中醫厲害還是學院派牛,各種觀點都有,讀來也蠻有意思,筆者挑重點、摘錄了一些討論給大家參閱:
要說中醫歷史上,原無學院派這樣一個說法,也很少有太醫在歷史上留下印記。中國歷史上的名醫,多因為興趣、或者是家道遭遇庸醫毀滅,憤而學醫,遂成大業。期間的悲涼與落寞、人生的大起大落,一方面充滿了傳奇般的色彩,另一方面,又讓人不忍卒讀。想來悲從中來,不能自已。
張錫純的主業是數學老師,後改行做中醫,成為民國第一人;
傅青主文武全才,書畫雙絕,還是清初數一數二的反清領袖人物,這麼一個業餘學醫的人,居然成就頗豐,尤其在婦科,建樹極高;
徐靈胎,家學淵源,自幼好學,讀書極是聰慧,諸子百家,均爛熟於胸,後家中三弟、四弟、五弟紛紛染病去世,父親也因悲傷臥床不起,他才轉而學醫,成為千古醫家評述第一人,並醫術極精。
不過,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下面這位:
東漢末年,正是中醫歷史上最重要的集大成者,醫聖張仲景誕生的時代,在這歷史長河的隆冬歲月,常年天寒地凍,瘟疫流行,加之朝政已亂,草莽橫行、人命賤如草芥,醫生固然蠅營狗苟,更有巫醫當道,很多人求醫無門,在饑寒交迫中死去。時任長沙太守的仲師,兩百多人的家族,居然死去了三分之二,其悲痛已極,寫下了千古名著《傷寒雜病論》。
民間確有高手,有神奇的療效,
真實遇見了再認同吧
凡技術性行業,經過正規學院學習並考試通過,只能說具備了非常基礎的專業素質,要正式上崗,還需要跟師學習一段時間,我問過不少行業,大多表示學校的理論和出來後的實踐脫節比較嚴重,出來了都是要重新學習的。這個時間周期根據行業特點或長或短,而中醫藥無疑算是周期很長很長的了。
舉個例子:一個學生是中藥系的,名校,他的中藥學、中藥鑑定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等所有必修科目都成績優異,但我打個包票,這樣的好學生去了藥市是幾乎不懂行的,書上說哪個藥材哪哪的好,哪哪的道地藥材,去了,第一可能找不到(書上說的哪好市場上可不一定有),第二就更惡劣了,被騙。去了藥市,你直接面對的是藥商,藥商是什麼?其實就是商人,商人的命就是利潤,所以要是沒幾個朋友內線,要是沒有好的交際能力,很容易吃虧。當然不和藥商打交道還可以去找飲片廠,但我去藥店買的飲片廠的藥材質量好的特別少,並且非常貴。
舉兩個小例子,連翹有經過煎煮提取然後曬乾再拿來賣的,如果你挑選的時候不用手碾碎了聞一聞,被騙的概率很大。炒王不留行看重的是爆花率,一麻袋王不留一打開看起來很不錯,可能底下看不見的地方就放著沒有爆花或爆花率極低的,這樣佔重,這是我最近在一個藥店買王不留髮現的,上面還有某藥廠的標籤,包裝的倒挺好,可見國家認定的藥廠也不太認真,醫藥一沾上錢真是很容易變味兒。同理現代醫學的藥物和器械也是門道多的很,中西都一樣。
可以看到光是藥材飲片就是這麼多套路,更何況複雜多變的臨床呢?哪能不跟臨床經驗豐富的師父學徒呢?課堂能學多少?考試有多大意義?真的是教育形式多過於內容。所以院校教育不一定比純民間跟師有優勢,之所以說不一定,因為也得看個人造化。但不管是哪種途徑,中醫都得跟師,而且得長期。
民間確有高手,有神奇的療效,真實遇見了再認同吧。網上確實比較混雜,不要輕信。 最後再多說一句,目前的院校教育模式不適合中醫藥學。
最早的一批學院派為什麼辣麼牛逼,
因為這些老頭都是抽調自民間的中醫世家啊
中醫學是來源於臨床的實踐醫學,最早的一批學院派為什麼辣麼牛逼,因為這些老頭都是抽調自民間的中醫世家啊。幾十年過去了,名老中醫歸西了,照著現代醫學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或者弟子們,滿腦袋sci天天想著學科建設,博點驗收,自然基金,臨床上也沒人帶了,經典也忘差不多了,你說學院派有什麼未來?我們這幾屆,經典都是博士生代的課,有點名氣的老師能抽空講個緒論就不錯了,講內經的大辮子女博士讓我記憶猶新。民間也許不統一,也有魚目混珠的情況,但有一點,民間的醫生技術不過關不好好研究深造,註定就沒飯吃了,這叫動力。
學院派的醫術7—9,民間派的醫術0—10,7以下的都是招搖撞騙的假中醫,所以,民間派厲害。
加了幾個微信群,有裡面有許多中醫院的主任教授們的群,有愛好者的群,有微博上的醫生的群,有私人診所/鄉鎮醫院為主的群。姑且認為中醫院的主任教授多的是屬於學院派的,私人診所多的屬於民間的吧。
學院的,討論疾病往往是從一個點出發,比如某病,帶狀皰疹,辨證要如何如何,有什麼什麼治法,有什麼單方驗方經驗方,大家很和諧,我說我的你說你的,完了剩下的人就是一堆謝謝。
而民間的,討論疾病常常讓我啞然。某些人動輒某某癌,某某腫瘤,專挑現代醫學棘手的說,理法方藥含糊其辭,就會說用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錢把西醫沒辦法的病解決/緩解了;請教某些病該如何辨證論治吧,開口就是這病我會,小case,一點難度都沒有,然後一點實際的都不說。有些人呢,又整天嘲諷西醫,嘲諷其他中醫,完全沒有討論的氛圍。只能偶爾插科打諢。
這就是我想說的。民間不是沒有厲害的中醫,但民間中醫最要命的就是自以為是,目中無人,而對待疾病沒有敬畏之心,沒有審慎的態度。一旦民間中醫走過這一關,沉下心來,虛懷若谷,肯定會有所收穫。
而學院的,大家經受了教學科研等的訓練,知道如何條理地表達,知道總結,知道兼容並蓄。也因此不隨便放大話。問題在於臨床科研教學輪軸轉,臨床上就拉下不少,久而久之中醫水平就下去了,會以為中醫也就這樣子。
另外學院的那麼忙,哪有空在網上扯那麼多皮?
學院派類似於軍隊的戰鬥力,
民間中醫類似于于社會上小混混
民間中醫就我所知,大致介紹一下:
一類民間中醫,其實只是有幾個特效方子,專治某某疾病,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特別之處, 但是往往效果出眾,所以也口碑頗佳。這類中醫,靠的不是完整的中醫理論知識,甚至沒什麼文化科學知識,而是祖傳秘方,或者是祖傳手法,手法比如雙橋羅氏正骨、祖傳秘方比如雲南白藥。
還一類民間中醫往往家學淵源, 祖上或師承某一代也可能是當地名醫,但往往是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這類中醫,比如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 後代不少中醫.,徒弟中有索姓一名,其子便是在下的老師,但宗歸來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極少。
至於民間庸醫、江湖騙子就更多了,我也是見過賣大力丸和狗皮膏藥的主兒,小時候看到腰上貼膏藥,居然拔出痰來,也覺得神奇莫名。還有的比如愛好中醫,門路廣泛,又求學心誠,也有可能拜在某個名醫門下,當年中醫執業資格比較好考也可能有個職業資格。
也有不少是既有家學又有學院經歷的人, 比如郝萬山, 父親就是名中醫, 畢業於中醫學院,又師從劉渡舟。
作為目前的學院派前來回答。
一般認為,學院派指的是正統科班出身的,各中醫藥大學畢業的中醫,民間多指的是師承、自學等中醫。兩邊學的都是中醫,從本質上講,其實沒有什麼區別,學的都是內經傷寒本草等。
但是個人認為,學院派學的東西比較雜,相對系統,能接觸到最新的內容研究等;但是多了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這四門課。這四門課是入門的,但是很多人卻把這個當成了經典,沒能擺脫這四門課的影響,於是一輩子脫離不了,一直就在門口處,療效也就那樣。另外,由於國家政策等限制,在學院期間,練手的機會相對減少,比較難形成自己的想法。
民間中醫,多是傳承某位師傅的經驗,那麼取得的成就就會一定程度上受到師傅的限制,於是某些民間中醫水平會持續下降。但是民間中醫相對練手機會較多,限制較少,也會出現一些大家。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學院派類似於軍隊的戰鬥力,民間中醫類似于于社會上小混混。軍隊經過嚴格的訓練,戰鬥力在一定水平,但是也有人偷懶,有人刻苦,水平有差距;社會上經過摸爬滾打,整體水平可能不高,但是也有個人成為不世出的高手。
其實最終還是看人。我見到的民間中醫,有跟我說「寒藥熱藥怎麼能在一塊兒」的,有沒見到病人說蕁麻疹就是血熱被我用小青龍啪啪啪打臉的,也有三付藥搞定長期不癒合的骨髓炎的;學院派,也有畢業了根本不敢開方子的,也有很多名家。
如此而已。當然,民間打著中醫旗號的騙子不在討論之列。
民間中醫良莠不齊,確實不乏有騙人的,但是,那些都很快就會消亡,老百姓不是眼瞎的,光騙人,很快就會被人民群眾拋棄。能堅持下來的民間中醫,被市場所檢驗過的,有真本事的,那水平確實可能比一般的體制內的要好注意,是說臨床水平,治病水平,不是指寫課題,發文章,玩sci,搞動物實驗,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什麼的,這些方面,體制內的絕對完爆民間醫生。
但是,臨床水平上,就不太好說了。
體制內的,靠玩上面那些東西,完全可以活的很好,升職稱,帶學生,當教授,風風光光。民間的可沒有這些玩法,他們要過的好,就必須鑽研,磨練自己的臨床技術,別無他法,他們只能靠技術,買汽車還是騎自行車,租房還是買房,全是靠自己的臨床水平。
所以,民間醫生,有更強的動力去提升自己的。
真的比不了······
教中醫的不會看病
您教出來的學生能有多厲害?
中醫講究的是會治病對吧?那同樣是五年,民間的學生學了五年不說多厲害,但起碼能坐那兒單獨開方子坐診了。師父天天手把手帶,什麼病怎麼個情況什麼個症狀,碰到什麼情況應該如何權變,五年就學那一派的東西。學院派的呢,每學期學那麼多課,還中醫西醫這家那家,系統是系統啊,但學到了多少?並且那些大名醫的理論都有許多看似矛盾說不清楚的地方,自古以來鬥爭了多少年了都沒說清楚,更何況還有中醫西醫這個大課題橫著沒有突破,指望我們自個兒學了去想明白?題主可以去問問畢業的中醫專業學長實際臨床的情況怎麼樣······
甚至不說學長啊,就我剛來學校那會兒,就打聽到某中診老師感冒打吊水,事後親口對學生說,我是教中診的,但我不會看病。
教中醫的不會看病您教出來的學生能有多厲害?
還有當初教我們中醫內科的一個老師,第一節課就告訴我們,他是不怎麼信中醫的,他認為中醫內科應該以西醫內科理論為基礎。
教中醫的老師直接說出這種話,有點職業道德行麼?您確定您不是來臥底的?
當然,好的醫生也是有的,但是不好意思,一般人沒那個機會去跟他學。。。
剛看到補充問題:
關於學院的十年二十年問題
中醫學院的開展到現在也有這麼多年了了對吧,請問有找到幾位純粹學院派出身到現在的中醫青年?其水平如何?
一個是給他畢業後臨床的機會,一個是面對前路茫茫還能堅持不懈努力突破的毅力和才能。能同時擁有這兩樣的······
依照個人經歷以及身邊發生的案例來看,見識過兩個特別牛的民間中醫,年齡都已經很大,真的是看的很準。
其中自己有親身體驗過一位,我什麼都不講,號脈就能把我在醫院裡檢查出來的問題都講出來,唯一沒有講出來的咳嗽(那陣子我咳嗽很厲害,醫院花了一千多塊檢查,什麼也沒有檢查出來,醫院的醫生看完檢查報告說,我可能屬於神經性咳嗽,讓我放鬆精神,給我開了價格不菲的兩盒藥。神奇的是,那天去看中醫居然沒有咳嗽,所以肯定這位民間高手不知道我那陣子咳嗽非常嚴重的情況。)。
那位民間高手給我要開方子的時候,我問他說我最近咳嗽的很厲害,晚上都不能入睡,但是他為什麼沒有提到這個問題? 那醫生指了指我的咽喉部位,說你的咳嗽問題在這裡,還說讓我不用擔心,他的方子就能解決我咳嗽的問題。
此處神奇的地方:我在醫院檢查時,檢查了氣管,檢查了肺部,咽喉是醫生通過非儀器手段檢查的,還做了胸透,根本看不出任何導致咳嗽的問題,每份報告都很健康。那位中醫開了方子,然後他的女兒當場就開始抓藥。我是在哥哥家裡喝中藥3天的時候,咳嗽基本已經不是問題了,後來回滬幾年了,也沒有再犯。
親愛的醫友們,小編無法斷言是民間派或是學員派哪個更高。學中醫繼而從中醫者,若幼小接觸中醫,青少系統學之,成年踏足實踐,自始至終,真心喜歡或者興趣濃厚而認真鑽研者,一定會讓中醫這門神奇的醫學發揮應有的作用。偏愛中醫者從來不懷疑中醫的科學、自然的真實而又神奇的存在。任何一門實實在在的學科,都要認認真真的學而鑽,才能顯現它的歷害。
延伸閱讀
醫與易在宇宙演化哲學觀上具有同源、同宗、同法、同構的關係。易學思維方式對中醫學術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兩者不同處僅在於:《周易》是探討包括人體生命在內一切天地萬物的發生形成過程及其機制規律;而中醫學則主要圍繞人體生命的發生形成過程及其機制規律展開。故有不知易不可為醫的說法。
中醫不算命,但中醫有望診,有五運六氣,好的中醫一看你就可以知道你有什麼病,危險不危險。你有了病自然精力不夠,運氣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說中醫也能算命。
在中國歷史上最神奇的就是「扁鵲入虢之診」了,本來大家都以為虢太子已死,就要裝殮了,可扁鵲一來,就問了一句「他是幾點死的呀」,別人說「雞鳴的時候」,扁鵲就算定虢太子沒死,為什麼呢?
因為扁鵲掌握了人體氣血與時間關係的秘密,雞鳴時分正是人體氣血陰陽交爭的時候,虢太子只是得了陽氣衰微,不得生發,陰氣勁急的危證。
因此只要調動出他的陽氣就可以了,所以他首先針刺虢太子的「百會穴」,這是人體陽氣會聚的第一要穴,然後又從人體少陽入手,熱敷虢太子的兩脅……就這樣,一個流傳千古的中醫「起死回生」的故事引發了後世無數大師的無限景仰!
中國的醫聖張仲景在感慨扁鵲神奇的同時,也有神算流傳於坊間。張仲景曾遇到「建安七子」中少年得志的才子王粲,望診而知其有病,開一方囑其服。而王粲正值春風得意,討厭別人說自己有病,拒絕服藥。
於是張仲景悲憫地斷言:二十年後王粲會落眉,眉毛脫落半年後死亡……當一切都不幸而言中後,我們的理性真的感到極大的惑亂。我們古代這些偉大的醫生似乎已經超越了現代科技的極限,他們的透視力量的非凡也超越了我們認識的範疇,他們是神嗎?!
其實,這一切並沒有偏離所謂嚴謹的醫道,一切都有跡可尋。
在第一個故事裡,扁鵲是勘破「陰陽」的高手,而張仲景更有「六經」的辨證為其底蘊。
神奇的中醫「望診」
中醫的「望診」本身就有很神奇的地方,無論是你走路的樣子,還是你說話的聲音、你身體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暴露出你五臟(藏)之氣的運動或淤阻,沒有什麼能逃過扁鵲華佗們的眼睛。
「望而知之謂之神」這就是中醫之道。它需要你啟動你全部的靈能,需要你用你的心去看、去悟。這種中醫之道是玄妙的,但它蘊涵著某種生命的真理。
因為在中醫學看來,軀體不是毫無意義、被動的行屍走肉,它富於智慧而且是一個與外界進行信息、能量自由交換的開放巨系統。
比如說,當看到一個病人口唇出現黧黑,中醫就可以判斷為此人脾氣衰敗,胃陰已竭,預後不良。因為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從口唇的變化可以發現脾胃的許多問題。
此外,從面色上看,胃病是「顏黑」,即額顱發黑,且循行部位有黑斑,重則「口歪唇胗」;心手少陰之脈「系目系」,病則眼睛發直,不靈活;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病則「目黃淚出」,屬陽氣收斂不足;腎足少陰之脈病色為「面如漆柴」;膽足少陽之脈病色為「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肝足厥陰之脈病色為「面塵脫色」,為血虛不能上榮之象……其實這些能力是每個熟讀中醫經典的人所應該必備的基本素養,只是「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置經典於不顧,才「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也。」
中醫與「方士」
中醫在最早時有「方技」之稱,從事「方技」的人叫「方士」,他們不僅對醫學精通,還要精通天文、歷譜、五行、雜佔、風水等。
古代有許多名醫都精通風水命相,如明代名醫繆希雍是風水學理氣派的代表人物,清代外科名醫王洪緒精通卜蓍,民國名醫袁樹珊號稱「命理巨擘」等等。
因此,大醫孫思邈說:欲為大醫,須妙解陰陽、祿命、相法、周易……也就是說,中醫應該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佔卜星象無所不曉,這實際是對中醫醫生的文化素質的高標準、嚴要求。
作為時間-方位醫學,中醫以獨特的五運六氣學說來說明自然界天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生命的影響。
五運就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各配以天幹,來推算每年的歲運。六氣就是指風、熱、火、溼、燥、寒六種氣各配以地支,來推算每年的歲氣。
古人認為一個醫生如果不知道年運和歲氣,就不能作一個醫生,如果懂得了「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就可以海闊天空,治病如神。
首先他要知道這一年的年運,就能推算出這一年的疾病發生的基本情況。
比如2004年是中國農曆甲申年,每逢甲年、己年,均為土運,甲為陽土,所以但逢六甲年(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為土運太過,土運太過,則水溼流行,水溼流行之年。
比如1954年(甲午)的石家莊就多水災,且乙腦流行。而每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是土運不及之年,木克土,則風氣大行,易發生筋骨強直、肌肉痙攣等症。
如1979年(己未)我國某些地區就發生了腦膜炎頸項強直、四肢痙攣等症。
年運確定以後,就要根據地支定出年氣,這一年的地支為申,申為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一個土運太過,一個相火司天,一個風木在泉,這就是這一年氣宜的大致情況。
相火司天,風火上煽,容易為災。火氣向上走,就會頭痛、呼吸系統病,如肺癆等症增多;火氣鬱阻於血脈,則為瘡瘍,惡性腫瘤、眼病、耳疾病人會比較多……
風木在泉,風勝而肝自病,會出現一些兩脅裡急和心痛,木克土,人的脾胃之土也會受邪……這是疾病在這一年中的大致趨勢。而這一年出生的人也會顯現這一年年運的特徵,這就有點像算命了。
這一年出生的人生理命象上有土、火、風象,從這些象中不僅可以推算五臟六腑的強弱趨勢,還可以推算性格,當然,更細緻的變化還要參考運氣的主客加臨。
總之,中醫的靈魂是出神入化,中醫的操作規範是隨機應變,不懂得以物喻學和取象比類的方法則不可能真正理解中醫學。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