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楚何知」。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翻開日曆,2019年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月,距離陽曆2020年僅剩二十多天了,這也意味著傳統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最近天氣也是日冷一日,不少農民基本上已經忙完了秋收;如果想在年前掙一點工錢,農民也會去臨近城市打零工;如果感覺身體疲勞,正好也可以趁此時機好好休養生息。
因此不少農村人口耳相傳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呢?
為什麼說「緊臘月」呢?
說起「臘月」,很多人都會第一感覺肯定是漫天大雪;俗話說「小孩盼過年,大人望種田」,在臘月是時候,如果下大雪,那麼農民內心就會非常踏實,因為「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之所以說「緊臘月」,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因為臘月天寒地凍,舊社會農民需要趁著好天氣洗衣服、曬被子,將家裡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為過年做好準備;
二是因為準備年貨,春節有親戚前來拜年,自己家裡需要準備充足的肉類、水果以及必要的蔬菜招待貴客,尤其是一些搶手的年貨需要提前準備;
三是因為「禮尚往來」,春節走親訪友不能空手去,需要帶著禮品,這些都需要在臘月準備好。
正因如此,農村老人才會感覺臘月時間不夠用,因此才會說「緊臘月」。
為什麼說「慢正月」呢?
「正月」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份,為什麼人們卻要說「慢正月」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一是因為正月是走親訪友的節日,尤其是在外拼搏奮鬥的人回到老家,漸漸長輩、參加同學聚會,聊天都會非常愉悅。
二是因為正月期間天寒地凍,對於農民而言,忙碌了一年,暫時可以放下田間地頭的莊稼,踏踏實實過個安穩年。
「不緊不慢是冬月」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所謂「冬月」其實就是農曆十一月,今天12月5日就是農曆冬月初十;之所以農民會說冬月不緊不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是因為繁忙的秋收已經過去大半,農曆十一月是秋收的末尾,在高強度的秋收過後,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農民都需要放慢節奏,讓身心得以恢復。
二是因為冬月準備過年的物資時間又太早,因此農民可以仔細思考以下明年該如何種好土地,因此才會說「不緊不慢是冬月」!
綜上所述,從這句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古人生活的經驗所得。
對於如今的農村年輕人來說,很多人都在大城市上班,無論是朝九晚五,還是996;他們當中很多人早已經沒有了「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這種感覺了。
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雖然如今很多人都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但是傳統文化我們依舊不能丟;對於這句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