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論文才能授博士學位是否合理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南開大學長江學者李衛東所帶的10多名博士生因沒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畢業時無法獲得學位,引人深思。無獨有偶,北京一所高校某學院規定,碩士研究生要在業內「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方可畢業,同樣難住了不少學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財經大學便率先實行碩士學位與發表學術論文「掛鈎」,我國不少科研單位和高校相繼效仿,要求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在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才能獲得學位。

    多年來,關於「取消研究生必須發文章才能畢業」規定的呼聲一直很高。全國各大高校也根據自身情況放寬了發表論文的要求。時至今日,對碩士生畢業需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已經比較少見了,但是對博士生論文發表的要求依然較高,基本為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2至3篇不等。

    那麼,「論文發表與學位掛鈎」是否合理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教授表示,「研究生需發表論文」是國內根據現實利益因素所確定的標準,並不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國外的大學在培養研究生的時候更加在乎的是學位論文,而不是強調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我國高校往往以論文發表數量來考察整個學校的學術水平,所以對導師、教師、研究生都提出發表論文的要求。另外,高校認為學生質量在下降,博士生與導師的交流不多,所以提出發表論文的要求。表面上看可以提高學生水平,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第一,很多學生把關注點都放在發表論文上,博士生階段剛開始學習便急於炮製論文,託關係、交版面費發表,完全處於急功近利的狀態,真正潛心做研究的學生反而越來越少;第二,學校規定只要發到了相應期刊上,發表到了規定數量就可以畢業,對於論文本身的質量學校反而不是特別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系博士生導師陳陽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在人大,碩士生階段不要求發表論文。很多國外的大學都是寬進嚴出,他們的社會學科博士的畢業年限長達7年,但是在國內,三四年基本上都可以畢業了。國外的大學對於答辯的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有高達50%的淘汰率,但國內的某些高校一些專業的答辯是100%的通過率。不能只看到他們不要求發表論文,卻忽視了他們對答辯的嚴格要求。

    「其實要求博士生發表論文並不過分。畢竟他們讀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學問」。在陳老師看來,發表一兩篇學術論文對博士生來說並不是難事。然而一些高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一刀切」,卻有些不妥。「比如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發表文章的數量而不是論文的質量,或者習慣性的認為在一級期刊發表就一定比二級期刊發表的論文水平更高,這些都是不合理的。」

    在熊丙奇教授看來,真正想要提高研究生質量,應該從完善導師制著手,讓導師與研究生共同研究,讓學生從導師那裡學到研究方法與學術精神,完全可以保證學生的學術水平。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一位教師同樣表示,博士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發表論文不是苛求,但是沒必要將論文數量與學位掛鈎。博士生只要發表一兩篇可以看出學術研究水平的高質量論文即可,畢竟做出一篇高質量論文,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以及精力的。

    相關文章:

    不向「土政策」妥協的長江學者

    「需要改變的不是我,而是這個制度」

相關焦點

  • 那個3年發16篇SCI的應屆碩士生,憑什麼獲授博士學位?
    而孫被推上輿論頂端的不僅是這份耀眼的論文成績單,更是其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該不該因期刊論文成績顯著而破格授予碩士生博士學位?那麼,該不該因期刊論文成績顯著而破格授予碩士生博士學位就成了輿論的旋渦!其實,該不該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最主要是看專業評價、同行評價。只要作者所在單位的學術委員會對其成果進行鑑定,認為其達到博士水平,就允許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不管他的論文發表在哪裡、期刊的等級如何、發了多少篇等等。在中國學術的歷程中,也有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現任南開大學校長就是其中一位。
  • 碩士畢業要求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是否合理?
    ,近年來從博士研究生群體蔓延到碩士研究生群體,從發表普通期刊論文可以畢業進化為發表核心、C刊、SCI、EI等期刊論文才能畢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除此之外,極少數遊手好閒的碩士研究生恐怕也不會和不能在發表「核心」論文才能畢業的強制要求下變得勤奮起來;大部分碩士研究生不為未來就業做充分的準備,也勢必會降低學校、學院學生就業的質量,校友發展的高度,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將會因此而隨之降低,影響學院、學校以後的生源。因此,這部分學校、學院管理者制定碩士研究生畢業要求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政策邏輯也是不甚合理的和片面、短視的。
  • 博士發多少論文才有畢業資格?從40所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來看
    而博士則要求非常嚴格,大多數博士都被要求至少發表兩篇核心期刊才能達到畢業要求,核心期刊是最低的,還要看發表的是SCI/EI還是國內的CSSSCI期刊,另外CSSCI中又分為來源期刊和擴展版期刊之分。資格論文這一規定在大學慣行了幾十年的制度,儘管反對聲不斷,卻愈演愈烈。
  • 南師大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差到令人憤怒
    該負責人表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的比例全國平均在4%左右。  某高校學位辦老師表示,如果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會對學位授予單位及所在學科的聲譽有影響。  根據2014年1月發布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對於連續2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且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質量約談。
  • 博士學位論文重複率要求
    相比較於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各項標準是要嚴格很多的。不僅僅是對於論文寫作的要求標準來說,論文查重時的標準同樣的也會嚴格很多,大家多了解下論文查重時的一些標準,對於順利通過論文查重是有很大幫助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博士學位論文對重複率有什麼要求吧。
  • 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語句不通 差到令人憤怒
    該負責人表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的比例全國平均在4%左右。  某高校學位辦老師表示,如果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會對學位授予單位及所在學科的聲譽有影響。  根據2014年1月發布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對於連續2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且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質量約談。
  • 北大博士分享:如何計劃博士學位論文相關工作並把控進度?
    博士學位論文是在導師指導下,博士生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博士生對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體現了作者研究領域和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進展。而學位論文的寫作過程既是對研究成果的全面總結,也是對研究工作的深化與升華。
  • 發C刊論文才能博士畢業遭質疑 10萬+文章或引入科研成果評價體系
    要想博士畢業,必須按規定發期刊文章,這一看似合理的要求早已成為困擾各大高校博士生的夢魘,其難度係數不僅大大超過學位論文
  • 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博士學位:學位論文及期刊論文抄襲
    繼今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對論文存在抄襲情況的教師郭彥努進行處理後,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 南京藝術學院官網消息顯示,該學院研究生處11月9日發布《撤銷學位公告》稱,郭彥努,女,於2019年6月獲得我校藝術學博士學位,學位證書編號:1033122019000031。經校學術委員會調查核實,認定郭彥努的博士學位論文《祁彪佳的園林世界》和其期刊論文《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存在多處抄襲、剽竊現象,情節嚴重。
  • 博士學位論文創新的十個切入點
    撰寫博士學位論文是培養博士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博士學位論文的創新水平則是評價其質量的主要標準。「創新」,就是對某一領域的「知識發展作出了原創性的貢獻」,「可以是發現了重要的新信息,也可以是完成了一種新的綜合,發展了新理論或新方法,或者把已有方法用於新的研究材料之中」。
  • 學術論文涉抄襲被撤銷博士學位 博士狀告母校勝訴
    阿偉認為,涉案4篇論文僅僅是學術論文,不是其博士學位論文,是否抄襲不影響他取得博士學位。記者今日獲悉,一審法院確認學校作出撤銷阿偉博士學位的決定程序違法。「我的博士學位論文不存在抄襲」,阿偉指出,涉案部分學術論文實質上與其博士學位論文正文內容沒有關係,更不屬於其博士學位論文的主要成果。而且,涉案部分學術論文的核心內容不存在翻譯和抄襲,「學術論文的核心內容一定屬於原創,涉案部分學術論文不是對方獨創的核心算法,很多都是教科書、網絡上普遍使用的,引用非原創性的內容定性為抄襲不合適,根據涉案學術論文總體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很容易判斷根本不是核心算法。」
  • 科學網—長江學者10餘博士生未發論文學位被卡
    SCI論文成了教師評定職稱、博士生申請學位的重要依據。 多維國就卡在了這上面。 他畢業時,他與導師合作的論文沒有投稿。2009年,李衛東將論文先後投給了兩家化學界的著名期刊,均被拒絕。 多維國多次嚮導師表示,自己不在意期刊的檔次,只希望儘快發表,以便儘早拿到學位。導
  • 應屆碩士生憑藉SCI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真的合理嗎?
    西安交大一個學霸孫光宇,在三年內發了16篇SCI,於是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但是如此優秀的同學,我們應該給他直接授予博士學位嗎?我的意見很清晰——我們不應該。這並不是我否認他的優秀,我也不是否認他可能已經具備了博士能力,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得出這樣的判斷:首先國家在這兩年反覆強調,以論文為唯一的高校學術的評價方向。
  • 論文不見、指導教授名字失蹤 蔡英文博士學位造假?
    曹長青臉書截圖10日,曹長青在其臉書以「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髮長文,文中稱,對於蔡英文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博士論文,早在上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就有人質疑,因為在倫敦大學高等法律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Legal Studies——IALS,也是英國的論文匯集中心)網頁寫的是:蔡的論文「missing」(不見了)。曹長青稱,論文是可無數次上傳的。「失蹤」已莫名其妙,怎麼還無法「修補」(再提交)?
  • 教育部要求博士學位不再與SCI論文掛鈎,畢業標準低還是高了?
    原話是這樣的:學校應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過程,發揮基層院系和導師的質量把關作用,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審核,結合學科特點等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不宜以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 博士論文也是抄的,還是抄襲豆瓣網友!校方正式回應:撤銷博士學位!
    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藝術學博士學位 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 前述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4號)第七條、《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教育部令第40號)第二十九條、《南京藝術學院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南藝院發〔2004〕72號)第五條的有關規定,經2020年10月14日校第九屆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表決通過,決定撤銷郭彥努藝術學博士學位
  • 畢業未取得學位證能否申請補授?滿足這些條件就可以
    儘管下半學期剛開學,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早已著手準備論文答辯,為取得畢業證和學位證而努力。那麼,學位授予在我國需要哪些條件?畢業時未取得學位證能否申請補授呢?2004年修正的學位條例對學位授予條件、授予單位等進行了明確規定。以博士學位的授予條件為例,該條例第六條規定:「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的人員,通過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下述學術水平者,授予博士學位: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 博士生發2篇論文申請博士學位遭拒起訴母校,該案正在審理
    當記者問及是否有學院級別的與學校規定有所不同的博士學位授予要求時,該工作人員表示對此並不清楚。2019年3月18日,上海大學2014級博士研究生柴麗傑向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澎湃新聞記者從該行政起訴狀獲悉,原告柴麗傑因不服被告上海大學不履行法定職責,未組織有關院、系及學位評定委員會對原告博士學位申請進行審核評定一事,提起行政訴訟。
  • 穆雷 李希希:翻譯學博士學位論文中的「理論框架」問題研究——以翻譯學博士論文為例
    基於此, 本文通過考察和分析中國內地翻譯學研究博士論文中「理論框架」部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試圖闡明翻譯學博士學位論文中「理論框架」的概念、作用及建構原則, 旨在解決一個認識上的問題, 為包括翻譯學在內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提供參考。
  • 731部隊軍醫論文涉人體實驗仍被授博士學位?日本京都大學:將調查原委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璐】據日本共同社9月26日報導,圍繞二戰期間在滿洲(現中國東北地區)推進細菌武器研發的「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731部隊)軍醫軍官所寫的鼠疫相關論文,有學者團體要求京都大學驗證向該部隊軍醫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