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新聞—科學網

2020-12-17 科學網
第二屆醫藥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召開
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

 

鄒穎(左一)、陳新河(左二)、陳顯揚(左三)、安竹林共同為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揭牌。

11月19日,第二屆醫藥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在北京召開。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北京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主任鄒穎表示,活動旨在支持博士後專業人才培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北京科研人才集聚的優勢,助力科創中心建設。

北京市順義區人力社保局四級調研員林進良表示,立足全民抗疫時代大背景下,醫療健康行業更應該思考如何迎接5G時代,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為全民健康做出貢獻。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都陽希望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積極地打造產學研聯合創新、科研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全力支持臨床機構、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在5G醫療領域加速科研創新和轉化。

隨後,與會專家分別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寶楓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的神經遺傳代謝病轉化研究博士後培養基地、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揭牌。

在學術報告環節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教授王朝東從博士後工作站未來工作計劃入手,談到了未來園區的博士後培養,將以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社區為示範點,利用5G技術,將腦白質的篩查、診斷、幹預進行技術集成落地,未來進行複製和推廣。同時,他在題為《數據驅動的神經疾病分子會診》的學術報告中指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寶楓生物聯合開發的神經酸系列試劑盒和幹預產品,初步解決了目前針對腦白質病臨床無血檢篩查手段以及無法幹預的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林松以《運動區膠質瘤手術與功能保護》為題進行了學術分享。他特別提到了5G智慧醫療在未來腦膠質瘤手術中的前景,同時指出了神經酸能修復腦手術後或放化療後患者的腦白質,恢復患者術後的行為、語言及認知障礙,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寶楓生物CTO陳顯揚博士共同分享了《大數據產業生態以及醫學大數據的價值實現》,並對新成立的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定位,職能,發展進行了闡述。醫翼雲(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心臟康復技術合伙人魏昊在題為《5G時代的醫療大數據採集和應用》的報告中,介紹了國內第一個全流程智能心血管疾病康復管理平臺以及服務國內多家三甲醫院的模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陳韻岱分享了《基於5G+網際網路技術的冠心病合併高血壓智慧管理進展》,她詳細介紹了冠心病合併高血壓在智慧管理方面取得的諸多進展。

此外,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程師安竹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蔣海輝博士、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主任丁春光以及陳顯揚還分別以《深度學習及其在醫學圖像領域的應用》《大數據時代下腦膠質瘤精準診療體系》《代謝組學平臺展示》《基於代謝組學平臺的神經酸開發與應用》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

據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主辦、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承辦。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博士後流動站代表,擬進站博士後、科研團隊成員,以及基地相關創新企業代表等八十餘人參加了會議。會前,與會專家參觀了園區的5G智慧醫療示範展區。鄒穎詳細介紹了示範展區的不同場景應用,包括針對社區醫療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項目以及針對二級以上醫院的遺傳代謝遠程診療項目等。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日研討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新聞—科學網
    由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共同主辦的環境技術評估與成果轉化論壇今天(6月14日)在京舉行,雙方就中日環境保護技術評估與成果轉化等主題進行研討
  • 四方打造精神衛生領域國際成果轉化合作新範式—新聞—科學網
    同時,在國際化成果轉化領域,也離不開專業化成果轉化服務機構的支持。本次中英兩國醫院及科研團隊的整體合作,得到了上海容·智慧財產權和英國GDK公司的專業策劃支持,四方共同探索國際化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及合作模式。」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是中國規模最大、業務種類最全、領銜學科最多的精神衛生機構,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 透視中國首份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單:以資後鑑—新聞—科學網
    他指出,《報告》旨在使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進展情況和成效,總結典型案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針對當前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和障礙,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 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郭向遠在圍繞年度報告召開的研討會上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跨領域、跨專業協同合作。
  • 河北省設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為了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質量和效益,河北省自2005年起,設立省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目前,河北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制定已下發《2005年度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申報指南》,重點圍繞奶牛、肉牛、肉羊、蔬菜、食用菌、梨、棗、葡萄等優勢農產品優良品種示範與提質增效生產技術,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優良新品種示範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名優水產健康養殖技術,農藥、飼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生產技術四個方面,轉化一批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為加快全省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提供技術支撐
  •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落成—新聞—科學網
    12月19日,歷經兩個「五年規劃」的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落成。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北京對接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對接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旨在更好地支持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與應用對接,探索科學基金成果應用貫通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許心超、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張廣等出席會議。100餘家投資公司、孵化器、科技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團隊成員等200餘人參加會議。
  • 上海科技大學籤署兩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協議
    11月2日,上海科技大學與和徑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籤署了關於小分子抗結核藥物研發、趨化因子受體CXCR2抗體與配體蛋白拮抗劑研發的兩項轉化許可協議。上海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印傑,和徑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曦東代表雙方籤署協議。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歷程的幾個脈絡—新聞—科學網
    當我們這些曾經的和現任的科技處長以服務管理者的身份,從70年的發展歷程尤其是知識創新工程和「率先行動」以來的發展歷程,審視大連化物所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中科技成果轉化這波浪潮時,可以從中窺探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幾個脈絡,它們既揭示了大連化物所科技成果轉化形態的變化,也展示了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完善過程,更展現了化物所人探索前行,不斷豐富和完善科技成果及智慧財產權轉化機制的過程。
  • 周傳忠:德國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啟示—新聞—科學網
    為此,德國聯邦政府2000年提出「知識造就市場」計劃,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科研成果,調動科研機構實現其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2002年,修訂了《僱員發明法》(The Employee Invention Act),規定科研機構擁有職務發明所有權,從法律上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保障。
  • 科技成果轉化如何破題?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黃震說搭「三座橋」
    上海創新策源地建設需要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新動能,科技成果轉化如何破題?1月14日,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進上海市委主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儘快解決技術轉移中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權屬問題,搭建科技成果轉化「三座橋」,建立技術經理人隊伍、發展技術孵化可盈利的商業模式以及搭建技術供需信息平臺的方式,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為上海創新策源提供新動能。
  • 東華大學11項科技成果亮相工博會—新聞—科學網
    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非織造材料為抗疫物資生產「保駕護航」、讓顏色擁有數字「身份證」……9月15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滬開幕,東華大學11項科技成果參展
  • 我校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與新能源科技公司籤署科技成果轉化...
    4月24日,我校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與廣西上氣質醇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銅仁國賓館三樓牡丹廳舉行,我校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石維、院黨委書記唐幫成、副院長李宗寶及材化院相關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貴州鑫強環保燃料有限公司楊戈坪總經理主持。
  • 2020-2026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 碑林區獲「西安市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榮譽稱號!
    深入推進校地融合發展實現校企合作共贏8月3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校企雙進活動暨西安市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高校及示範基地授牌儀式活動上,別朝紅在致辭中表示,學校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精神,堅持「三個面向」,改革推進成果轉化工作,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學校將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 加快完善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體系 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保障機制、法規制度缺失。何謂科技成果,何謂科技成果轉化的認識尚需澄清。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陳舊,社會化、信息化程度尚需提高,政策、制度保障不完善、不對稱的現象時有發生。3.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亟待改革重構。近四十年來建立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科技交易所等平臺,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人民日報】技術成果轉化難,難在哪兒
    閱讀提示:  在2010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披露的數字令人揪心: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在25%左右,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三年過去,這一現象似乎並沒有太大改觀。科技界人士指出,技術成果轉化難、轉化率低,造成研發投入的巨大浪費,加劇了科技與經濟脫節,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多措並舉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由新疆分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城市WI-FI分享產品,眼下已應用在烏魯木齊市2000多家酒店、餐廳、醫院等公共場所,消費者通過這一產品可免費使用WI-FI。
  • 《科學》發表上海科技大學重大研究成果—新聞—科學網
    揭示光能+廉價稀土金屬=室溫甲烷綠色轉化新途徑
  • 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來自業內高校和成果轉化領域的20餘位專家分別作主題演講,介紹有關經驗,為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建言獻策。 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徐旭雁表示,本次研討會齊聚全省高校科研管理單位和創新機構,旨在共同學習、廣交人才、增進友誼,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行業「朋友圈」。
  • 乘風破浪科技人》看在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人才培育
    乘風破浪科技人》本期對話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萬裡,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雁,看他們如何激活高校院所裡的創新源泉,打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這張牌。在張萬裡看來,突破和創新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更好的讓科研成果實現轉化更值得深入思考。「創新科技成果如果要轉化成為實際生產力,首先要選準優勢產業方向,成都本地基礎好的產業能夠承接學校的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