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120急救中心是院前急救的第一棒,是廣大市民的生命熱線。自疫情發生後,溫州市急救中心全體職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始終堅持在院前急救第一線,成為抗擊疫情的「前哨站」。
急救中心調度員徐佳佳:先生,你好.我這邊是溫州市120.你這邊的話報警說是你們一家四口都有發燒,需要救護車,是嗎?
朱先生:對,對 。
急救中心調度員徐佳佳:我想問一下你們這邊體溫分別多少嗎?
朱先生:昨天晚上夜裡才37度多,然後早上起來就一下子38度、39度。
急救中心調度員徐佳佳:之前有沒有去過湖北,或者是溫州銀泰這些地方?
朱先生:都沒有去過,我們都在家裡。2月7日下午,調度員徐佳佳接到朱先生的求助電話,專業護士出身的她,用電話醫學指導朱先生對患兒進行有效的散熱方法。
急救中心調度員徐佳佳:那你暫時先不要給他服用美林,先用冰冰貼給他貼起來,然後冰箱裡如果有冰的話,您就是可以物理降溫一下,或者用溫水擦浴一下。
朱先生:好的
急救中心調度員徐佳佳:先生我們這邊的話,就是儘快給你安排車輛過去。
對於佳佳來說,朱先生的事不是個例,疫情期間,大量的諮詢和呼救電話撥打進來。她需要更多的耐心,仔細地甄別、記錄,處理好每一個電話,隨後交給接棒的急救人。
溫州市急救中心120調度員 徐佳佳
我們在疫情期間,我們的急救車輛它是分為普通車輛和發熱轉運車輛的,像這種發熱轉運車輛,我們都是要經過消毒的,避免交叉感染。還有是醫護人員要做好自我的一個防護,所以相對於普通車輛來說,時間等待的會稍微長一點。
120救護車駕駛員劉德橫,他最忙的時候一天累計出車高達8趟,按照一趟平均半小時來計算,連續十幾個小時進行運轉。
轉運確認、疑似病人和密切親密接觸者和平時的急救不同,防護服密不透風、車廂裡又悶熱,儘管如此,同樣的一幕幕,急救人奔波在路上天天上演著。
溫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車駕駛員 劉德橫
防護服一穿著整個人就開始冒汗、出汗,然後如果帶著護目鏡,護目鏡一下就會起霧。前面也看不清楚,因為你看的視野它也就會變得比較窄一點點。
駕駛員要耳聽八方,眼光六路,你耳朵要聽,眼睛要看,防護服穿了,效果都是比較差一點點,安全係數,就是說駕駛的時候,安全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保障,所以說開起來就比較困難。
急救人全天候待命,第一時間接診發熱患者,把每一次出診都看成是一次必須打贏的戰鬥。他們在轉運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患者們的情緒,能給出及時的安慰。從外地回來的劉大姐,接受6次核酸測試後,才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
溫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車駕駛員 劉德橫
我看到她,我說劉大姐,你我也不希望你再坐我們的救護車,這次進去你就當旅遊一樣,或者是說把你這一生的院全部住完了,你後半生就不用再住院了,你也不生病了。
現在我們國家救治病毒設備是很完善的,經驗是很豐富的,你放心,你只要進去了就可以救治。你這個以後就沒有什麼大病大災了,就這樣安慰她。
每次完成任務後,急救車輛必須進行噴灑消殺、密閉紫外線消毒燈措施,並且妥善處置好醫療廢物等,為迎接下一場戰鬥做準備。疫情發生以來,在最艱難的時刻,運送隊的成員們也時常在過程中受到來自被市民們感動、觸動的時刻。
溫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車駕駛員 劉德橫
有些司機他就會伸出一個大拇指,從駕駛室伸出一個大拇指,表示給我們點讚。心情是很高興的,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急救人。
疫情以來,急救人時刻提著一顆心,最擔心的就是同事們可能會被感染。在物資和人員最緊缺的時候,大家一致堅守在崗位上,體力不支,靠著牆根就睡覺。
溫州市急救中心黨支部書記 主任 甘樺
我們工作人員壓力非常大.他們是下了日常急救班來上這個專班, 所以一直都是沒有休息的狀態。
我們最忙的一天 ,(運送)十七八個病人 .我們工作人員就在等救護車消毒的時候, 靠在牆邊就睡著了. 讓人非常地心疼.
作為這次疫情的一線工作人員,為了工作,為了家人,他們主動放棄輪休時間,不回家休息,全天候備戰,隨時待命。2月9日上午,應急班醫生陳克接到了轉運一位疑似新冠肺炎感染的發熱患者的指令。到達患者家裡時,陳克發現,老伯家住10樓,由於年事已高,又發著高燒,老伯行走十分吃力,而且因為長期居家隔離,身邊也沒有家屬在。
溫州市急救中心急救醫生 陳克
因為他自己有點呼吸有點費力,然後行動不是很方便,我們推車的話進不去他小區的電梯,然後我本來是想,想著把他背下來的,那是因為他體重的關係,我就說讓他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然後攙扶著下樓。
就這樣,陳克用自己的肩膀給老人當「拐杖」,為了讓老人行走時輕鬆一些,他努力撐著臂膀,微微彎著腰,身體向前斜,將老人重心儘量靠向自己,從樓上一直扶到樓下,並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老人躺在救護車推車上。
溫州市急救中心急救醫生 陳克
我覺得這個不單單是我能做到,我們急救醫生都能做到,我們中心單位的醫生都能做到,或者是做一個急救醫生應盡的職責而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急救人日夜堅守崗位,他們恪盡職守,認真完成每一次任務。作為一線醫務人員,讓每一位患者看到希望,增強和疫情抗爭的鬥志。
白袍加身、口罩遮面,他們用堅毅的眼眸透射著堅定的信仰。
溫州市急救中心黨支部書記 主任 甘樺
截至到3月31日左右 ,我們送了1600多位發熱病人和疑似以及密切接觸者,確診病人有160多位。
來源:健康溫州
編輯:ZMZ
責編:谷璋彤
主編:金蓓蕾
審核:陳泰漲
監製:陳亦全 陳希瑜
總監製:陳振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