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家族作為一代皇族,其在清朝滅亡後,又是怎樣的結局?

2020-12-18 西府趙王爺

在努爾哈赤時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后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到清末,愛新覺羅家族人數已經多達十四萬。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隨著1912年清朝的覆滅,愛新覺羅家族家族也隨之走向末路!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家族其實活得還算一般,畢竟當時有著皇室優待,溥儀依然住在紫禁城,由國家給養著,那些剪了頭髮的貝勒貝子們依然可以舉著鳥籠在胡同裡遛彎兒。

張勳復闢之時,一大群遺老遺少還穿上了早已起灰的朝服,跑到皇宮裡慶賀,可是後面,馮玉祥來了,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沒人再慣著他了。

樹倒猢猻散!

愛新覺羅家族沒了主心骨,開始分崩離析!有錢的,改名換姓,還是混得有聲有色;沒錢的,跑回了東北老家,找地方種地。還有那些有仇家的,乾脆收拾家當跑到山裡,當了獵戶,幹起了當年老祖宗們的老本行。沒辦法,此時的愛新覺羅家族沒了皇族的光環,除了錢,別人不會慣著你。

比如溥儀一母同胞的三妹妹愛新覺羅韞穎,以前紫禁城中都稱她為三格格,溥儀出了紫禁城後直接去了天津生活,這個時候韞穎倒是跟他一起去了天津,在韞穎長到十九歲時,溥儀給她指定了一門婚事,對方是榮源的二兒子,也就是皇后婉容的弟弟。

1945年日本戰敗後,韞穎與丈夫在隨著皇室成員逃到大慄子溝途中,丈夫突然下落不明,後來北平解放,韞穎帶著婆母與說那個孩子重新搬回了北京生活

為了過生活,韞穎不得不每天出去擺地攤,不過她的地攤上賣的不是古玩,而是煙,而且還是一盒煙被拆開後一根根的賣,拆開賣是為了賣給路過的平民們過癮。收藏界大佬馬未都曾在節目中說過,他曾親眼見到過韞穎擺地攤,韞穎最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抽菸,在她眼中一盒不值錢的煙都要比官窯重要。

雖然韞穎擺地攤不是一份很體面、穩定的工作,但不管怎麼說,她擺地攤是為了養活自己和一家人,她這也算是自力更生。

當然,溥儀到東北當了偽滿洲國皇帝之後,日本人在接來溥儀的同時,順便把一些京城的貴族也接了過來。這些愛新覺羅貴族,到了東北依然享受著很好的生活,短短幾年,也在東北紮下了根,以至於現在還有不少人是以前的皇室貴族。那時的愛新覺羅家族一部分也跟著橫了一段時間,不過那也只是在日本人的屋簷底下,為虎作倀。

戰爭勝利後,他們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是愛新覺羅家族最低谷的時期,國讎、民族之痛、沒人喜歡他們,他們大部分人都隱姓埋名,愛新覺羅家族,逐漸銷聲匿跡。

那些有名有姓的混得也一般,畢竟溥儀都進了監獄。

新中國成立後,思想逐漸開放,所謂的民族歷史的「偏見」逐漸消失,愛新覺羅家族又逐漸活躍。到了近幾十年,堪稱繁榮,他們不再活躍於政治圈、而是在藝術圈兒大放異彩!

當代出自愛新覺羅家族的書畫名家過百位啊,其中比較出名的比如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畫家愛新覺羅·毓崌女士。此外影視演員,愛新覺羅家族也是一大堆,愛新覺羅·啟星、愛新覺羅·媚、愛新覺羅·溥光、愛新覺羅·啟笛、李宗翰、金巧巧等人。

如今的愛新覺羅,已經是成了一塊金字招牌,那些曾經隱姓埋名,將其拋棄的族人,紛紛將其再度拾起,並大力標榜自己的皇族後裔身份。這儼然成了一個裝裱自己的絕佳畫框,甚至於一些人趨炎附勢。在廣州,就有一位自稱是多爾袞十世孫的人,至今還穿著龍袍,在大連也有這麼一個人,至今還梳著清朝的長辮,穿著貝勒爺的服飾,自稱為「阿哥」,稱自己為慈禧的後人。

而以上種種,也招致了許多人的反感!

祖上當過皇帝就很優秀嗎?那你讓姓劉、姓李的、姓朱的等等這些大姓怎麼辦?他們祖上就沒當過皇帝?如果這都能拿出來顯擺,人家是不是也該吹噓一番了?

拉倒吧,大清亡都亡了,還扯這些幹嘛?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代去哪了?你絕對想不到的結局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從此清朝滅亡。中國進入共和國時代,而退位時愛新覺羅氏貴族已有14萬人左右,如此多的愛新覺羅後代他們下場如何?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從後金到清末算起,將近300年,歷經11代12位皇帝,在這期間,皇帝們擁有特權,並擁有眾多后妃,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 清朝滅亡後,14萬皇族都去哪了?答案你可能意想不到
    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300多年,作為中國封建朝代的終結王朝,也算是給中國歷史繪上了一幅燦爛的畫卷。大清朝在統治的300年間完成了封建的民族共和制,愛新覺羅家族甚是龐大,皇帝的3000多個后妃為這個家族開枝散葉,到清末,愛新覺羅家族已經壯大到14萬人口之多,那麼在大清滅亡後這14萬族人去了哪裡呢?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 大清滅亡,是因為愛新覺羅家族被文官架空嗎?不是文官而是地方
    愛新覺羅家族,也逃不過這個宿命。地方可以甩開中央單飛了。這時候,朝廷不僅沒啥用,而且還總是束手束腳。所以,先是被架空、再是被消滅。在這個過程中,皇帝和朝廷就是破鼓萬人捶,誰也不會對他們客氣。大清滅亡,愛新覺羅家族就是這面破鼓。但是,文官不行。別說清朝的文官不行,明朝的文官也不行。
  • 愛新覺羅家族如今有多少人?為何沒有家譜問世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
  • 清朝滅亡後,留下的14w皇室貴族去了哪?有的回老家有的出國
    但是,相對於其他朝代,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也就是清朝卻是比較幸運的,清朝的滅亡並沒有戰爭,所以那麼多皇族血脈都生存了下來。據統計,清朝滅亡後,與皇室相關的皇族總計有14萬多人,那麼,那麼多的皇族血脈後來如何了呢?下面,請聽小編細細道來。我們都知道,清朝皇室的前身其實是建州女真族,所以在清朝滅亡後,有很多皇族選擇了逃離京城,回到了自己的東北老家。
  • 愛新覺羅後裔每年祭祖時,穿龍袍、當「皇帝」,還有文武百官跪拜
    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守陵人,在帝制封建王朝時代,守陵人是作為一種職業而存在的。古代的帝王活著的時候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陵墓建成後需要人來守護,於是就誕生了守陵人。我們今天所提及的是清朝守陵人。清朝的皇陵有北京的清西陵和清東陵,以及關外三陵。
  • 南宋滅亡後,趙氏皇族結局如何?
    自此,南宋在實體上已經滅亡。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多不幸,那麼南宋滅亡後,趙氏皇族結局如何呢? 南宋滅亡後,元朝沒有像當年北宋滅後蜀那樣,讓後蜀末帝孟昶舉行屈辱的牽羊禮;更沒有像金國滅北宋那樣,讓北宋君臣、后妃遭受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 宋恭帝被送往元大都(今北京),降封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忽必烈還將一位元朝公主許配給他。作為一名亡國之君,這種待遇也算是非常優厚了。 南宋滅亡時,宋恭帝年僅5歲。
  •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在史書記載中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從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打下大金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這段時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雖然到最後一步步衰敗了,但是這近300年的統治為當時做出的政績是不能否認的,愛新覺羅家族由一個小家族發展為皇家勢力和人口迅速壯大,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清朝滅亡,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 清朝滅亡百年,還有守陵人?祭祖時穿龍袍,百官跪拜
    清朝皇陵規模宏大,除北京以外在遼寧撫順還有三座陵墓,統稱為"關外三陵"。三陵裡埋葬的都是一手建立輝煌清朝的先祖,對愛新覺羅後人來說無比重要,陵墓的守陵人一般不會是外姓人,重視三陵的愛新覺羅氏當然也不會找外姓人來守陵,大家族的祠堂往往守陵人眾多,時間一長與當地通婚,人數就越加眾多。
  • 晚清皇族的回歸,並未能挽救清朝滅亡的命運
    乾隆以後,清朝進入到了周期性衰退之中,國家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明顯衰退,皇族勢力重返政壇,在晚清政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鴉片戰爭中,奕山、奕經作為統帥與英軍交戰,慘遭失敗,籤署《南京條約》的兩位中方大臣耆英、伊里布均出自皇族;道光帝臨終前,定郡王載銓、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人為顧命大臣。道光帝有選擇性的重用皇族,遠支皇族得到了重用。定郡王載銓是乾隆長子永璜的後代,載垣是康熙帝十三子胤祥的後人,端華是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的後人,他們與直系皇族血緣極為疏遠,不具備爭奪皇位的資格。
  • 愛新覺羅家族的守陵人,現代發展成一個村落,一生專注一件事
    守陵人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很神秘的職業,一般的皇族都有專門的守陵人,他們主要任務是為了保護皇陵的安全,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守陵人已經消失了,現在我們知道的還有愛新覺羅家族的守陵人,專門守護清朝的關外三陵墓,也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以及永陵。
  • 清朝剛滅亡,為什麼滿族人趕緊改成漢姓?原因其實很簡單!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自此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再也不是權力、皇室的代表。因為清朝的滅亡,滿族人再也無法抬起他們曾經高傲的頭顱,很多滿清貴族將滿族姓氏改成漢族姓氏,甚至否認曾經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出身,承認自己是漢人。那為什麼滿族人改掉姓氏,否認出身呢?
  • 一偏遠山村發現滿清皇族嫡系血脈,為保持血統純正,常年近親通婚
    愛新覺羅以偶然而僥倖奪取天下後,並沒有很好的治理天下,又不幸地趕上了地球最混亂的時代,大國崛起,戰爭不斷,但幸運的是正是由於近代的歷史特點跟其他朝代都不同,所以愛新覺羅皇室沒有遭到殺戮,而是被逐出皇宮。當然除了溥儀外,其他的王公大臣有餓死的、病死的,也有在民間靠擺攤生活的,十分悽慘,但也比前朝的皇族好,起碼還留著一條性命。
  • 清朝滅亡百年,竟還有人守陵?祭祖時穿龍袍百官跪拜,場面惹爭議
    距離清王朝的滅亡已經過去了近百年,可是,現代社會依然有人用一種「獨特」的方式紀念著盛世王朝的榮耀。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沉睡百年的皇陵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麼一幕,當有哪個妃子或者宮女太監犯了大錯,就自願申請去守護皇陵,以此來懺悔罪孽。
  • 清朝滅亡後,滿族八大姓氏都改了漢姓,你還能區分出來麼?
    索綽羅氏也是以地名為氏,其氏族原居長白山一帶,康熙年間才被遷至遼東岫巖、興京一帶。氏族中著名人物有康熙朝都圖和乾隆朝大學士英和,因為他們祖孫都曾管理過國庫,且一絲不苟,所以被康熙賜」石姓「。清朝滅亡後,索綽羅氏多改姓為漢姓索、曹、石。 滿洲八大姓之五,赫舍裡氏。赫舍裡氏是滿洲最古老的姓氏,屬於滿洲正黃旗與鑲黃旗,是清朝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家族之一。
  • 清朝滅亡後,九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什么姓了?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清朝滅亡後,九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什么姓了?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姓氏是人名最為重要的部分,在古代什麼樣的姓氏就代表了你有什麼樣的背景,好的姓氏可以帶來無上的尊貴,大清在古代持續了幾百年之久,尤其是在滿清時期,其族內有九個貴族姓氏,非常顯赫,不過,在大清滅亡後,這九大姓氏都改了,下面我們看一看都改成什麼了?第一是清朝愛新覺羅姓氏,大家都是知道愛新覺羅是皇室的姓氏,愛新覺羅家族是最尊貴的,在大清時期代表了無上的榮耀。
  • 現在還有愛新覺羅姓氏麼,清朝滅亡後,他們都去哪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愛新覺羅是大清的皇室家族的姓氏。愛新覺羅載滿語當中就是黃金的意思。滿人在進入官員之前,愛新覺羅氏只不過是很少數的民族。在進入中原之後,大慶一共存在了290多年,並且經歷了12位皇帝,在290多年裡面這三個皇帝擁有著強大的後宮,他們的子孫同樣是超出了一般人的妻妾。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和格格們都去哪了?為何滿語也隨之消失了?
    我們知道清政府中皇家貴族大多是滿族人,而現在的中國大部分人是漢族的,那麼自從清朝滅亡後這些滿清貴族的後裔們到哪兒去了呢?而且為什麼連滿語姓氏都隨之消失呢?對此,小編還查了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了解關於清朝皇家貴族的各種姓氏,今天我們要講的四個比較有名的姓氏,分別是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葉赫那拉氏、愛新覺羅氏。
  • 愛新覺羅後裔狀況:有的人定期祭拜祖先,有的人仍存皇室優越感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自從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後,中國封建制度就此結束,但清朝畢竟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也算根深蒂固,清朝滅亡之後許多皇室族人後裔,都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因為大多數人清朝印象不好,所以很多清朝皇族為了避禍,都主動改了姓名,原本那些貴族公子小姐,再也沒有任何特權,但他們仍舊比一般百姓過得好,因為他們家裡有錢、有財產,再到後來溥儀被俘虜,這些清朝後裔才漸漸銷聲匿跡了。
  • 清朝覆滅後,14萬皇親貴族何去何從?至今還有人留著辮子稱八阿哥
    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是清朝,他是一個非常幸運,有極其不幸的朝代。他見證了歷史上的繁榮,同時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落敗。「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留下來的很多事情被我們當代人所銘記。曾經皇太極用自身強悍的實力,打開了通往中原的門戶,後來,皇太極的子孫開創了康乾盛世,可等待清朝的結局並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輝煌,而是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