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雞缸杯的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到底有多美

2020-12-20 半山古玩

收藏瓷器10多年的吳先生本是圈內有名的「杯子控」,自「雞缸杯」引發收藏杯子的熱潮後,他「變本加厲」地追求各個時代的杯子,連晚清的官窯也不放過。瓷器專家建議「杯子控」們按系列收藏杯子,可按紋飾如龍紋系列、花卉系列,或者按造型如花口杯、鈴鐺杯等,既便於研究,成為該品種的高手,又可以提高藏品的整體價值。

晚清官窯杯子可實用

無論誰參觀吳先生的藏品都會眼前一亮、垂涎欲滴,一柜子大大小小的單色釉杯子被按顏色分類著,一排排像彩虹一樣繽紛多彩,一柜子的青花杯子形態各異,一柜子的彩瓷杯子花枝招展。吳先生幾乎集齊了主要歷史時期所有器型、所有釉色的杯子。

「去年天價雞缸杯的出現確實給市場帶來一股收藏杯子的熱潮。」羅峰告訴記者,收藏者意識到小而精的瓷器是「個子小、價值高」,而杯子的製作與創新貫穿歷朝歷代,精而小、品種多,所以越來越成為符合收藏潮流的品種。據了解,去年北京春拍就推出了杯子的專場,一對以195萬元成交的雍正檸檬黃釉杯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成為圈內的談資,隨後的華藝秋拍中,一件康熙花神杯雖然有衝(註:即有裂紋)仍以60多萬元成交,一件雍正胭脂紅琺瑯彩九秋杯最終成交價超過150萬元,更令市場「蠢蠢欲動」。

在羅峰看來,除了高價位的刺激,茶文化受熱捧也是古董杯被廣泛喜愛的原因:「很多藏家認為古董杯子彰顯個性,更能體現茶的本味。」熱愛古董杯子的收藏者們還把杯子直接用於飲茶。「康熙的、清三代的當然只能擺著,晚清的就能實用。」

明清瓷器更受年輕藏家歡迎

「時代在變,人們的審美也跟著時代在變。」羅峰說,以前很多玩老窯杯的藏家也開始買明清官窯杯子,因為相較於宋元的簡潔、素雅,明清瓷的豔麗、繁複更受年輕藏家歡迎。

清三代官窯杯的製作極為精良,康熙胎質堅實、畫工硬朗,雍正胎質細膩,畫工高雅秀美,乾隆畫工繁複、富麗堂皇,各有特色,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康熙五彩花神杯和乾隆粉彩雞缸杯。

晚清同治、光緒時期,官窯燒造迎來小春天,各類色地粉彩杯、仿前朝杯的質量都不錯,如「黃地粉彩喜字紋杯」、同治仿康熙水仙花神杯等。

因為可用於飲茶,又因為市場上清三代官窯杯子的貨源日益稀少,晚清官窯的杯子也逐漸成為市場熱點。藏家孫先生在2005年用1萬多元買入幾隻晚清官窯青花龍紋盤,現在一隻價格都已經超過2萬元。

瓷器價格漸漲與藏家「只進不出」有很大的關係。以花神杯為例,於康熙年間創燒,一直到晚清都有製作,歷來以成套為佳,但市場上成套出現的極為少見,價格因此也水漲船高。

可按花紋或造型系統收藏

如今,除了官窯杯外,也有收藏者重點收藏老民窯杯。羅峰認為杯子畢竟形制小,所以更適合成套、成系列收藏,他建議收藏者可以選擇按紋飾收藏,比如龍紋系列、花卉系列,或者按造型收藏,如花口杯、鈴鐺杯等,一個是通過系統收藏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更容易成為該系列的高手,其次是成系列的藏品整體價值更高。

遼寧博物館藏 清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在瓷器收藏中,有人獨愛青花的古樸典雅,有人追求彩瓷的豔麗多姿,有人痴狂於顏色釉的五彩繽紛……哪種瓷器更美、哪種瓷器更具魅力,各花入各眼,至今沒有統一標準的評定。

然而說到官窯瓷器中的酒杯,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會是那個2.8億元創造瓷器拍賣紀錄的「成化鬥彩雞缸杯」,亦或是藏家們夢寐以求的「康熙十二月令花卉杯」了。

康熙十二月花卉杯其實是一組酒器,由十二隻形似仰鐘的小酒杯組成,每一隻酒杯上繪製有十二個月份的代表花卉,也即傳說中的花神,故而也稱之為「花神杯」。

遼寧博物館藏 清 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康熙花神杯是根據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中代表農曆十二月份的月令花卉繪製而成,一套十二件,分別為: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蓮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以及十二月水仙。(在各版本介紹中,對於十二月花卉的名字和排序還有不同的介紹,本文不做贅述。)杯體輕巧胎薄如紙,雪白瑩潤,達到了只見其釉而不見其胎的程度。一面以精緻的五彩描繪當月的花卉一種,配以叢石草木、飛禽小蟲;另一面以青花題寫相配的唐人名詩佳句,並鈐一青花「賞」字方印,底圈足內落雙行六字年號款。這種精心設計、精巧迷人的杯子,結合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四種藝術於一身,富有濃鬱的文人藝術氣息,是康熙朝瓷器的名品。

花神杯與「愛酒」的督陶官 

「成化鬥彩雞缸杯」的產生是因為成化皇帝的「戀母情結」,然而具有雄才大略的清聖祖康熙大帝時代是如何創燒出這種小清新的酒杯的?說法有兩種,一是: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研製新風格的各種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紋杯」,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並用,每隻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並題上相應的詩句,慣稱「十二月花神杯」。

河南省博物館藏 清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但是筆者認為第二種推測更加有說服力。有專家指出:「花神杯」的創燒時間應與康熙年間《廣芳群譜》這部農藝植物學著作出版以及康熙官窯燒造極盛有關。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命劉灝等按照明人王象晉編的《群芳譜》格式,在擴充材料基礎上編撰的《廣芳群譜》正式出版,全書共100卷,大多都是與植物栽培有關,特別是花卉類,除記述每種花卉的形態特徵外,還都附有與之相關的歷代傳記、題跋和詩詞等文藝作品,這部著作的出現為詩花組合的十二花卉杯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十二花卉杯創燒時間應在《廣芳群譜》完成之後。

河南省博物館藏 清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杏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康熙朝有兩位著名的督陶官:臧應選和郎廷極,有什麼依據說花神杯是郎廷極所燒呢?乾隆本《浮梁縣誌》最早記載御窯廠在康熙十年燒造,但是很快,由於吳三桂之亂,戰火延及景德鎮,不僅官窯停燒,民窯也停燒。康熙十九年才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而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七年,臧應選作督陶官時的臧窯是康熙官窯的第一個高峰期。然而「臧窯」最大的特點是顏色釉品種的發展,並沒有在造型上有新的創造,據《景德鎮陶錄》記載,「臧窯」瓷器的特點是坯體細膩、質地瑩潤細薄、釉色豐富,尤其是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4個品種最為著名;同時還有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即豇豆紅釉)、吹青(即灑藍釉)也非常漂亮。康熙任命郎廷極為江西巡撫兼任景德鎮御窯督陶官,郎廷極在任時,仿古創新,創燒了很多風格各異的新品種,使康熙官窯燒造達到一個頂峰,習慣上將這一時期御窯燒制的瓷器稱為「郎窯」瓷。關於「郎窯」的成就,據清人劉廷璣《在園雜誌》記載,他的仿古器物十分逼真,與真品無二,尤其在仿製明代宣德、成化時期的器物時,在釉色、橘皮棕眼以及款識上都極為相像。特別是郎窯仿成化的青花、白釉脫胎等瓷器的燒造成功,無疑為十二月花卉杯這種胎薄體輕、造型俊秀的瓷器名品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外,還有一點應該引起關注的是,郎廷極不僅是制瓷高手,還是一個酒文化研究專家,他著有《勝飲歌》和《勝飲篇》等書,在書中他對酒籌、酒令及人們在傳統習俗影響下公認為宜飲酒的28個良辰美景,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載,比如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這與十二月花卉酒杯不得不說是某種映襯。

由此可見,正是《廣芳群譜》一書的出版,與同時代既是制瓷高手又是酒文化研究專家的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官窯瓷器這一特殊背景的機緣巧遇,促成了十二月花神杯的成功燒造。

從花神杯的製作工藝看康熙帝的喜好 

十二月花神杯的畫面構圖採用的是中國古代「左文右圖」的傳統方式,一杯一花,一花一詩,每個杯子的詩句之後,都由一個青花篆書「賞」字印款,由此可以猜測這花神杯製作之初,應該是康熙皇帝擬於宮廷賞賜的御用之物。花神杯是清代官窯瓷器中首次將詩、書、畫、印集於一體,使其具有鮮明的文人意蘊。透過小小的花神杯,也可以大略看出一代帝王的文化喜好。

十二月花卉杯上都題寫有用青花料書寫的一首與之相對應的詩歌,這些詩歌大部分取自於《全唐詩》當中,由此也反映出康熙皇帝對於唐詩的喜愛。康熙的詩歌啟蒙就源自於唐詩,從《南書房記注》中便可知康熙學習古代優秀詩文幾乎貫穿其每天的生活。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二月間有如此記載:「(二十二日)酉時,上召臣士奇至懋勤殿。上閱唐詩十首」、「(二十五日)酉時,上召臣士奇至懋勤殿。上閱唐詩七首」等…… 而在清初宗宋風氣抬頭的時候,康熙以帝王的特殊身份,推行唐詩,並與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命彭定求、沈三曾、中訥等十人編纂《全唐詩》,以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統籤》、清初季振宜的《唐詩》兩書為底本增訂而成,共收集二千二百餘人的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唐詩,成為史無前例的唐詩全集。

「桃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

「牡丹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石榴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請點擊「蓮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此處

從構圖風格來看,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構圖疏朗清新,大量留有白地,在主題花卉紋飾四周均未採取任何邊飾、錦地等裝飾,顯著地受到了清初著名花鳥畫家惲南田的影響。清代,景德鎮御窯廠隸屬清宮造辦處,其產品主要是供宮廷使用,所以其紋飾、造型等均是由宮廷提供畫樣,康熙帝喜歡工藝美術,時而也會親自監督完成創燒,這點也正反映了康熙帝對於文人繪畫作品的喜愛。

「蘭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

「桂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在繪畫技法上,傳統五彩採用的是平塗法,即使用色料平均拓塗,但在十二月花卉杯中卻出現了明顯的渲染之法進行明暗層次處理,花頭上設色較深,然後由花頭向花心逐漸減淡。這種處理色調的方法可以說是受到西洋油畫技法的影響;而在枝幹、花葉、山石的穿插上還明顯地借鑑了西方油畫透視方法。歐洲人自明代中晚期開始即紛至沓來,能夠深入中國內陸者絕大多數為傳教士,他們帶來了與中華傳統文化很不相同的各類美術製品,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日益加深的影響。康熙的求知慾很強烈,他邀請了很多西方傳教士為自己講解西學,鼓勵西畫創作並引進西洋畫師,一時間開創東西方美術交流與融合,而這種風格也延續到了瓷器的製作上。

媲美成化「雞缸杯」 何以難創市場神話? 

花神杯部分拍賣紀錄

2015香港秋拍,一件「清康熙 五彩芙蓉花花神杯 」以428萬港幣成交,再次掀起大家對花神杯的熱烈討論,而這個價格似乎已經是筆者能查到的有記錄的較高價格了。能與成化雞缸杯媲美的花神杯,價格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呢,即便是以單只價格乘以12倍,也是不能與2.8億相比較。

「菊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在談論價格之前,先來梳理下花神杯是何時進入藏家視野的?有一本著名陶瓷文獻《陶雅》,是清末「寂園叟」所著。此人姓劉,生於光緒年間,在民國十幾年的時候去世,是清末民國時候的鑑賞家。他在《陶雅》中曾專門提及康熙五彩花神杯:「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彩花以有黃色小兔者為最美,菊與荷鴛者為下。昔者十二杯不過數金,所在多有,今則黃兔者一隻,已過十笏矣。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試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 由此知道至少在清代中晚期的時候,一整套十二杯的價格並不是很貴而且數量很多。

「月季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到了二十一世紀,最早的拍賣紀錄可查的是1995年,然上拍者均遭遇流標。1996年,香港蘇富比上拍的一隻五彩花神杯就拍出24.1萬人民幣。2013年一件清康熙·青花五彩月季花神杯在北京匡時以207萬元成交,而其上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倫敦佳士得2011年春拍中,當時的估價為15000至25000英鎊,成交價為14.525萬英鎊,按照當時的匯率,基本上在150萬元人民幣左右,兩年的漲幅達到了40%,可見價格已然不低。

「梅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花神杯價格之所以高,無非有兩點:第一,花神杯集詩、書、畫、印於一身,藝術造詣很高,蘊含文人情懷;第二,花神杯一套十二隻,湊齊一套相當困難。然而之所以價格又不能與雞缸杯相提並論,首先,花神杯的存世量較大,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幾套外,在20世紀50至80年代,故宮博物院曾調撥一批給地方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現所藏的完整的一套十二月花卉詩句杯,就是20世紀50年代故宮博物院所調撥。湖北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和開封博物館等都有成套或部分的五彩十二月花卉杯,南京博物院還有一套青花的十二月花卉杯。而散落在民間的零散的花神杯數量無法統計,幾乎每年拍賣會上都會上拍或單只或成對,成套的出現極為少見。

「水仙花」花神杯 背面題詩:春風弄玉來清畫,夜月凌波上大堤。

據了解,1996年,天津文物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曾出現過一套十二月花神杯,估價僅幾萬元,經過幾輪激烈競價,以將近200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在當時已屬天價,那個時候成交價超五十萬的書畫、瓷器已經是非常珍貴了,現在拿出來都是上千萬的重器。同年,香港蘇富比曾上拍過一套「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僅估價就達450-550萬港幣,最終流標。

花神杯常見,但拍場難見完整成套器,如若出現,花神杯的神話也將變為現實。

相關焦點

  • 媲美雞缸杯的十二月花神杯,康熙帝的柔美一面
    然而說到官窯瓷器中的酒杯,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會是那個2.8億元創造瓷器拍賣紀錄的「成化鬥彩雞缸杯」,亦或是藏家們夢寐以求的「康熙十二月令花卉杯」了。   康熙十二月花卉杯其實是一組酒器,由十二隻形似仰鐘的小酒杯組成,每一隻酒杯上繪製有十二個月份的代表花卉,也即傳說中的花神,故而也稱之為「花神杯」。
  • 康熙十二花神杯,風雅至極!
    王叔暉工筆重彩《十二花神》欣賞(由於地域文化等差異,民間有多個十二花神版本,說法不一)古人喜花,不僅設宴賞花,吟詩讚詠,還將花繡在衣裳上,描在畫裡,繪在瓷器上。康熙十二花神杯正是其中翹楚,薄如脫胎,極難燒制。
  • 雅致秀美的「十二花神杯」
    我國古代雖無十二星座之說,但人們常以十二種花卉象徵自己出生的月份,傳說這些花卉還有不同的神靈庇佑,被稱為「十二花神」。清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曾奉皇帝之命燒造「十二花神杯」,這些小杯子上各色鮮花爭奇鬥豔,杯壁一側還配有節取自唐詩的「十二花語」,充分展現了瑰麗的花神文化。
  • 北京保利: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以1.33億成交
    10月19日晚,北京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上,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引起廣泛關注,正如拍賣師藍晨在現場所說:「每一次出價都是續寫歷史。」當現場報價到1億元時,掌聲響起。隨即繼續快節奏拉鋸式競價,1億50萬,1億100萬。。。。。。
  • 故宮「十二月花神杯」亮相藝術品交易會
    故宮博物院的最新文創產品「十二月花神杯」、融合了瓷板畫和唐卡藝術的瓷版唐卡、每一件作品上都配著二維碼展銷的當代畫家作品……1日,保利大中華藝術品交易會在京開幕,收藏愛好者又多了一個淘寶的去處。記者在現場看到,故宮文創團隊帶來的一批剛剛出爐的故宮禮物最為搶眼。
  • 天津博物館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詩文杯欣賞花卉
    大家好,前幾天我有一篇介紹康熙五彩的文章,紋章中以天津博物館館藏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詩文杯為展品介紹了五彩,文末簡約的聊了聊十二月花神詩文杯,一年十二個月有哪些花卉作為代表。那麼這期分享呢,我就針對這十二月花神詩文杯每個月對應的花紋來聊聊這十二隻小杯子。
  • 保利15周年拍賣會啟幕:康熙十二月花神杯再現拍場
    明代米萬鍾愛石成癖,萬曆戊申年,他於南京六合縣任職時得到一方靈璧石,此石造型雄奇,面面可觀,兼具五行之美,崢嶸嵯峨,有三山五嶽氣象。萬鍾欣喜不已,乃延請好友畫家吳彬為石造像,是為本卷創作緣起。畫作從十個側面對此石進行描繪,由寫實進一步寫神,畫法、觀念都為古今獨創。畫成後,米萬鍾走信千裡之外請畫壇領袖董其昌、陳繼儒、李維禎、致仕回鄉的前內閣首輔葉向高等好友題寫跋文。
  • 「杯子控」必讀:這裡不僅有雞缸杯,其它的精品也都給您上全了
    聞名的雞缸杯、葡紋杯、高士杯、三秋杯、鳥紋杯、「天」字罐等種類都是成化鬥彩中的永存之作。杯高足近底部起繪五組青花山崖,其上繪青花十二隻飛翼海獸分布於杯身與圈足之上,其間滿繪礬紅海波洶湧澎湃,青花異形的海獸與紅彩密布的亂濤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杯身所繪飛翼大象題材,亦同為宣德朝所獨創。杯底部平坦,胎釉結合處微顯淡淡火石紅色。杯內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六字宣德官窯款。
  • 馬未都:光彩奪目說五彩
    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 何為康熙五彩瓷?瓷器上的刀馬人圖的符號又如何理解?
    康熙五彩刀馬人圖主要有紅、綠、黃、藍,還有赭、黑等進行勾線或點綴,特別是釉上黑、藍兩色的發明,突破了明代以來用釉下青花做藍色的傳統。康熙五彩的釉上彩料採用國產原料,產生了大紅、礬紅、古大綠、古苦綠等顏色,繪填雖平塗,但也可以利用色彩不同的純度和明度構成不同的色階關係,形成畫面的層次感和透視感。
  • 清 康熙 灑藍釉 開光五彩筆筒(上)
    據文獻記載,康熙幼年沒有經歷過草原生活,他對於祖先曾經打馬揚鞭馳騁在藍天白雲之下很是嚮往。康熙繼位後,要求燒制大量的青花瓷、霽藍釉、灑藍釉,以懷念曾經的藍天白雲,可惜他的子孫沒有堅持下去。今天介紹筆者自己的一件藏品——康熙灑藍釉開光五彩筆筒。
  • 劉益謙的雞缸杯值2.8億,那麼你的又值多少呢?
    關鍵詞:明成化雞缸杯說起藝術品投資,瓷器無疑是最為保值且受到廣泛追捧的投資項目。且名窯名瓷更是投資人士所青睞的選項,那從成化年間傳下來的官窯瓷器中的鬥彩便是其中之一。「鼎鼎有名」的明成化鬥彩,從目前的市場上來看,不僅數量稀少,價格更是高貴。
  • 姜文《完美有多美》 完美製作到底有多美?
    網易娛樂2月15日報導 近日,由姜武監製,新銳鬼才導演梁棟執導,姜武、蔣勤勤領銜主演的奇幻喜劇《完美有多美》在全國超前點映,收穫不錯的上座率和完美口碑,更有業內人士和影評人預測:「這可能是二月口碑最好國產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