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藝堂數碼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慈軒介紹產品
昆臺一家親:角藝堂數碼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慈軒謝慈軒和Kuroro在慧聚寺
特約記者李媛媛採訪角藝堂數碼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慈軒(左)
角藝堂公司外景
從「妖怪村」到「牡丹亭」——專訪角藝堂數碼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慈軒
海峽之聲上海12月23日訊(特約記者 李媛媛 記者 程娟娟 王倩)「紅紅的鼻子,大大的眼睛,我是充滿好奇心的黑貓Kuroro,我最愛毛線,更愛探險,我的家鄉來自宇宙一個叫貓眼星雲的地方,最近我來到地球,準備召集我的同伴們,展開一連串的秘密行動……」
2016年11月15日,萌物Kuroro在崑山寫下自己第一條微博。從臺灣到崑山,從「妖怪村」到「牡丹亭」,從文創產業的起源地到中華文化瑰寶的故裡,和Kuroro一起包袱款款、跨海而來的還有他的「家長」——角藝堂數碼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慈軒。
有性格在
走進Kuroro在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的「家」,牆壁上的大貓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謝慈軒介紹說這是角藝堂的Logo,也是他們的吉祥物:「說它是貓吧,長得又好像是老虎,是貓還是虎都沒關係,只是想告訴別人『你是什麼』,『你是什麼樣的性格』,『有性格在』很重要。」
角藝堂是一家以角色IP原創為主要運營方向的公司,在臺灣已有15年的資歷,由高景星先生創立的「迷母國際」,為其臺灣的總部,並在日本東京以及東莞設立了情報中心以及制管中心。2016年8月,角藝堂入駐崑山,謝慈軒的任務便是為Kuroro和他的小夥伴們打造完美的崑山「新家」。
在內地房地產行業投身設計及管理的謝慈軒是個格外「有性格在」的人,他來崑山才1年,但來大陸已經9年了。謝慈軒的父親是廣東的豐順客家人,母親是臺灣的閩南人,現在的他或許可以稱得上是崑山的臺灣人。上一輩人因為時代的原因而遷徙,這一輩的他卻是因為視野和機遇而遷徙。
「我們這代人在臺灣看到的是機會一直慢慢在縮小,框框都框死了。」早期的臺灣年輕人紛紛選擇出國留學,每年臺灣有將近3萬人去美國留學,「為什麼要出去,就是想看看,打開眼界」。時代的巨輪不停在轉,後來的臺灣年輕人漸漸選擇來大陸闖蕩:「到大陸來,看起來是同文同種,眼界打開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2008年,謝慈軒來到大陸,從事房地產行業。
「比較早來大陸是因為房地產,房地產業蓬勃的發展是一種時代潮流。隨著商業環境慢慢成熟、慢慢步入正軌,跨上另外一個設計的臺階。到達這個程度後,就需要用一個設計力的導入來幫助開發者做得更好。」學設計出身的謝慈軒在這個行業一做就是8年。因為工作,他時常在大陸各地行走,因為行走,他迎來了人生中的一道選擇題:要不要走出冰冷的磚瓦,去做一些能夠治癒人心的東西?2016年,謝慈軒來到崑山,投身文創產業。
有環境在
「20年前的臺灣是耳熟能詳的亞洲四小龍,但時代是一直在滾動的,我來大陸已經9年了,這麼長時間看到的是大陸巨大的改變。」選擇為Kuroro和他的小夥伴們「安家」崑山,謝慈軒是經過一番仔細考量的:「崑山有什麼獨具的特色呢?地處上海和蘇州中間,既有面向國際大都會的條件和視野,又有豐富的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而這些都是我們這類產業在開創未來時的養分。在這樣的條件下,崑山就變成我們落腳的地點。」
作為文創產業,設計固然重要,市場和製造卻也是決定企業命脈的重要因素。謝慈軒非常清楚崑山接壤著兩端。「臺灣從20幾年前開始,有大批製造行業到大陸來蓬勃發展,時間汰換了一批比較不優質的,現在能留在大陸的都是一些優質的臺灣加工企業,而他們也想要提升自己的內涵,所以我們和他們做了結合。」的確,產品設計若想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很強的加工製造後端做支援,這才是完整的生態鏈條。而「崑山臺商聚集的比較多,優惠政策也不錯,整個江蘇也都有很好的環境」。
謝慈軒拿起手邊一個以臺灣黑熊為設計原型的娃娃:「不要小看它,在設計它的過程中需要做許多討論,比如車縫線怎麼做,製作成本該如何降低等。這些我們設計人是不懂的。」相較一些文創產業「埋頭畫圖」,不管後端製作,導致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的浪費,謝慈軒認為「前端+後端」是他們的競爭優勢。
很多商標和娃娃的設計是平面的,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想到如何讓他成為立體的,有側面、有背面、有底面。而設計師的設計如果不能利用工廠的技術做後援,許多都無法實現。「前端+後端」需要時間去累積,而謝慈軒的團隊已經累積好了:「這個結合在大陸來講還比較少。大部分都是談設計,還沒談到製造,設計跟製造聯繫在一起,拿出的品質絕對是最精緻的。」
有文化在
從後端回到前端,文創兩字,文在前。就像Kuroro的誕生起源裡寫道:「人人都愛貓,但人類懂貓多少?」而人人都愛臺灣文創,但我們懂中華文化多少?
「臺灣的文化創意之所以源源不斷,是因為吸收了很多中華文化的精髓。」謝慈軒以前會想,臺灣堪稱文創產業的起源地,「好的東西不應該只在島上,只在一個小小的範圍內被看到」。「被看到」或許是Kuroro「搬家」來大陸的原因之一,但來到大陸才能恍然大悟:「臺灣之前蓄積的設計力,完全源於中華文化5000年的精髓。這種影響力是深遠的。但臺灣只是把一些東西搬過去,可有些東西搬不走、搬不動。」這也是為什麼謝慈軒曾對媒體說,角藝堂落戶崑山,不僅僅是為了開一家分部這麼簡單。
的確,就像臺灣只有一個「妖怪村」,而大陸何止有一兩個「牡丹亭」呢?「中國有這麼多民族文化的內涵在裡頭,可以挖掘的東西相當深、廣、多!」僅僅把文化寶藏「留下來」,謝慈軒覺得這樣是不夠的,留下來放在一邊,那再好的文化只能被稱為「古董」,想辦法讓優質的傳統文化及精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才叫真的在"做文化"。謝慈軒一直努力在做的就是從商業的角度,「抓住」文化、「留住」文化、「喚醒」文化。
在謝慈軒看來,能夠「喚醒」文化的就是設計。「就好像崑山的崑曲一樣,有些人喜歡聽,老一輩人還念念不忘。但你要如何讓年輕人也喜歡聽?」謝慈軒看過很多設計,有些設計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可是它「永遠年輕也永遠可愛,不會因為你是哪個地方的人,哪個時代的人而改變。」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夠為今所用,而設計則是切入的重點。
「設計不是簡單的看起來漂亮就可以,它必須要能運用文化那種切入人心的力量,跟隨時代潮流的變遷,創造出讓人百看不膩的,會產生心靈觸動的,最終甚至變成一個人安身立命、脫離不了的東西。這才是設計真正的力量。」從角色核心出發,結合大陸的市場和中華文化的內涵,這條路是必須走的,也是謝慈軒正在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