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貓吃魚不會被魚刺卡住。其實,貓不是不會被魚刺卡住,而是它很少,也可以說是它有自己的方法。在大多人的印象中,貓吃魚是天經地義的,而且貓也喜歡吃魚。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家貓大多數是由非洲野貓馴化而來的,而非洲野貓所處的環境很少有水和魚,所以,許多貓很煩洗澡,而吃魚不過是它們吃肉而已,並沒有專屬的嗜好。
那麼,貓吃魚為什麼很少會被魚刺卡到呢?我們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食性
眾所周知,貓是食肉動物,除了人工飼養下會給貓一些亂七八糟的吃的外,只要是自己捕獵的貓,它們的獵物構成相對比較的固定,比較常見的有嚙齒類動物(老鼠)、小型鳥類、小型爬行類動物等等,在這些常見的獵物中,嚙齒類動物的比重佔貓總食物的80%以上,剩下的不足20%則是有鳥、爬行動物以及魚等這些動物構成。也就是說魚只是貓的一小部分食物而已。
吃得少,自然就很少會被卡到了。
進食方式
貓吃魚大都以大一些的魚為主,因為大一點的魚容易被貓發現並且捕捉。在進食時,貓通常並不是囫圇吞棗式的進食,而是一邊吃一邊撕,這樣一些較大的刺自然就不會被吃進去,而且即使將魚的肉撕咬得差不多了,它的舌頭上布滿了角質化的肉刺,這些肉刺也能幫助它們在進食時,只舔下魚骨上的肉,而不至於吃下魚骨和魚刺。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說:即使撕扯魚肉,魚肉內也有小刺啊?
這個問題確實也存在,而我們人經常被魚刺卡住,確實也是小刺居多。那麼,為什麼貓不會被卡呢?這與貓的進食有很大的關係,貓科動物的用來磨碎食物的臼齒不發達,這也是它們在進食時,為什麼要將食物切割成能夠吞下大小的原因。
正是因為不太咀嚼,所以魚肉被吞下時是一小塊一小塊的,這樣吞下去,許多小刺還包在魚肉裡,即使有外露的小刺也會被大塊的食物給帶下去。
當然,也有例外。貓也有被魚刺卡到的時候,這就叫百密一疏。但是,貓被魚刺卡住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方法,它不需要藉助外力(事實上也沒有外力可借),所以,它食管內壁上有助於反胃的肌肉就可以發揮作用了,它會利用肌肉的收縮來達到「催吐」的效果,讓胃中的食物將卡住的刺衝出來。
總結
事實上,在野生環境下,貓是很少吃魚的,這是它很少被魚刺卡住的主要原因,而且即便進食,它小塊吞咽以及特殊的食道都能夠最大的程度的避免被魚刺卡住。用進化的角度看,就是經常被魚刺卡住的貓,早已經在優勝劣汰中淘汰掉了。
而人沒有具備貓吃魚很少被卡的能力,其實與人進化了靈活的雙手有很大的關係,人可以用雙手儘可能的在吃魚時,將魚刺挑出,而且人在進食時是需要咀嚼的,而咀嚼本身就能過濾一部分的魚刺。並且魚並不是人的主要食物,因此,人類就沒有必要針對性的進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