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多學科專家高難度「同步換心肝」創生命奇蹟

2020-12-20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8日電(金曉璐 齊璐璐 陳靜)一次手術,「同步換心肝」!「感謝中山醫院的醫務人員,也感謝捐獻給我珍貴的心臟、肝臟的供者及其家屬,是你們給了我又一次生命。」5月28日,來自貴州的63歲陳先生順利出院,這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自2002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心肝聯合移植」後完成的第二例,截至目前全國也僅成功實施五例。

 

 

「心肝聯合移植」再創生命奇蹟

  9個月前,陳先生因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並伴反覆消化道出血來到中山醫院門診就診,經多學科專家團隊仔細分析病情後,提出肝移植治療方案。但在進一步評估手術耐受性時,肝外科團隊發現其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好,6年前就已反覆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心前區有隱痛的症狀,1年前感到心臟愈發不適,稍有活動便出現症狀,但始終未就診。在與醫院心外科、心內科專家會診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若不解決心臟問題,行肝移植手術時會有很大風險:「若要接受肝移植,必須先治好心臟疾病。」該院心外科專家團隊在查看了患者的各項檢查報告後認為,患者為嚴重缺血性心肌病,冠脈三支血管全部閉塞,左室射血分數(LVEF)22%,不能行常規搭橋手術,要根本解決陳先生的心臟問題唯有心臟移植。肝外、心外專家團隊經會診仔細研判後,決定進行心肝聯合移植。

  按照國家衛健委、上海市衛健委的相關文件要求,在相關術前評估結果均符合手術要求後,將病人信息上傳至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RTS),等待合適的供體分配信息。5月7日,CORTS分配信息反饋,提示有合適的供體。醫院立即通知陳先生入院,並同時派出專業團隊出發獲取供體器官。

  「為了能更快地為大創面、手術耗時較長的患者止血,在術前MDT討論會上,醫院心外科、肝外科、體外循環組、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護理部、輸血科、器官移植中心等各科室對此進行了反覆研究,為的是確保當天手術各環節的順利進行。」樊嘉院士表示,特殊時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為病人提供始終如一的優質醫療服務,盡最大努力開展醫療救治,是中山醫院的鄭重承諾。

  據專家介紹,心臟移植體外轉流需要全身肝素化,病人的血小板又非常低,這對控制手術創面的出血和滲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該手術需要精細的游離技術和血管吻合技術,以及可靠的創面止血,才能減少出血,維持循環穩定,為供肝功能的快速恢復提供良好的生理條件。患者的血小板只有3萬,只佔正常人的10%-15%左右,這類病人通常是體外循環的禁忌;而且手術的止血速度會慢於普通人,甚至有自發性出血風險,這對手術團隊是一大挑戰。術前討論會上,多學科專家針對診療難點進行了充分討論,仔細推敲完善手術方案。

  5月8日一早,各部門到位待命。根據工作群中供體心臟和肝臟順利取出、轉運和抵達的信息,心臟外科和肝臟外科手術團隊嚴格掌控時間節點實施手術治療步驟。中午11點50分,供體心臟和肝臟順利送至手術室。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孫曉寧副教授爭分奪秒投入到心臟移植手術中,切除病心、精細分離粘連部位,將同種異體心臟原位移植,僅用了創世界紀錄的耗時14分鐘即完成心臟吻合。

  在心外科團隊順利完成心臟種植後,樊嘉院士、周儉教授帶領肝外科團隊立刻切除已硬化變了形的病肝,並對供體與受體的靜脈、動脈和膽管一一進行了吻合,恢復血流後,「移植肝」即有膽汁流出。

  在心外科、肝外科、體外循環組、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護理部、輸血科等團隊醫務人員的「保駕護航」下,陳先生全程情況較為平穩,歷經10個小時左右平安返回心臟外科監護室,繼續接受監護、抗排斥、抗感染及營養支持治療。翌日一早,樊嘉院士、王春生教授共同查房,病人引流不多,循環穩定,各生命體徵平穩。5月10日,順利拔除氣管插管,5月21日,病人轉回普通病房。在監護室及病房醫護人員的精心診療護理下,陳先生恢復良好,今日康復出院。

 

 

多學科協作精準施策,創新探索「中山模式」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全國最早開展器官移植的單位之一,也是國內唯一的完全依靠本院力量完成腎臟、肝臟、心臟和肺臟等大臟器移植的醫院。多年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1978年,普外科吳肇光教授等就為一例肝腫瘤患者施行了肝臟移植手術;自2001年起,在樊嘉院士、周儉教授的帶領下,醫院肝移植團隊走上了快速發展時期,先後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例成人-成人、上海市首例成人-兒童親體活體肝移植,國際首例母女倆為受體的經典劈離式肝移植,亞洲第一例心肝聯合移植,世界上年齡最大的肝移植手術,2014年完成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活體供肝移植手術,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利用切除的廢棄肝臟行成人-兒童部分肝移植」。在心臟移植領域,2000年5月,我國年齡最小的「換心人」的成功,實現了中山醫院心臟移植史上「零的突破」。近年來,醫院已在心移植手術技術上建立了一整套精細化流程,術中對心臟保護研究更是不斷取得突破,如長距離運輸保存供心心肌保護措施,突破了供心缺血時6小時的限制,最長缺血時間達12小時。

  此次心肝聯合移植的成功開展,表明中山醫院救治疑難重症病人具備了很高的綜合診治水平,充分體現了多團隊協作攻克難關的技術能力,也為今後醫院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創新應用提供了信心。而這,正是源於中山醫院統籌優勢力量、布局資源配置的頂層設計,多學科協作精準施策的「中山模式」,立足聯合門診、病例討論和對外交流「三維」平臺,突破單純從疾病的角度出發思維模式,力求從醫療技術水平、科研成果和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呈現螺旋式提升。樊嘉院士表示,「我們希望整合醫院多學科力量,為每一位病人,特別是疑難重症病人度身打造精準醫療服務,並通過MDT協作的不斷磨合、優化流程,加強跨學科手術團隊的默契配合,降低病人手術損傷和風險。」近年來,中山醫院在多臟器聯合手術治療探索實踐中不斷取得突破,已完成包括世界首例運用機器人微創技術同時根除直腸癌、切除肝轉移、肺轉移病灶在內的各類高難度手術治療。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  

相關焦點

  • 又一次生命奇蹟!中山醫院再次完成高難度「同步換心肝」手術
    一次手術,「同步換心肝」!「感謝中山醫院的醫務人員,也感謝捐獻給我珍貴的心臟、肝臟的供者及其家屬,是你們給了我又一次生命。」5月28日,來自貴州的63歲陳先生順利出院,這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自2002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心肝聯合移植」後完成的第二例,截至目前全國也僅成功實施五例。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雙喜臨門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
    央廣網上海9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繼近日「中山醫院-閔行」醫療聯合體正式籤約,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後,好事連連,改革、創新力度明顯加強。9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舉行揭牌儀式,同日,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內鏡中心也正式在該院掛牌、成立。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關節外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後流動站,教育部「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重點學科,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家省部級獎勵。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明日正式開診
    ­  復旦,這兩個字所代表的高等學府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在廈門開業已3年有餘。隨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的開業,廈門市民對「復旦」這兩個字又多了一份情緣。據了解,復旦大學和廈門在醫療領域的合作頻頻結出碩果。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進展如何?官方數據告訴你
    區政協就區域醫聯體建設情況展開協商座談會隨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在相城人民醫院掛牌,相城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6月5日,相城區政協赴相城人民醫院開展醫藥衛生界別協商活動,深入了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醫聯體建設情況。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澎湃號·政務 2020年5月12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第二屆業務科室主任授聘書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東院區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21日正式開診
    )經過將近2年的建設和籌備,20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門診樓大廳舉行了開業典禮儀式。21日,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將正式對外開診。福建省副省長楊賢金、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廈門市市長莊稼漢等領導參加了開業典禮,上海市衛計委、福建省衛計委、廈門市政府及其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協作單位、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廈門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下稱復旦中山醫院)等多家單位的領導及專家出席了儀式。
  • 中山-寶山合作「滿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再迎名醫大家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7月17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迎來了第五批前來調研的中山醫院名醫大家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在相城開始運行
    5月6日,在相城人民醫院內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的專家陸志強正耐心地為病患把脈問診,他一邊詢問、翻看著病患過往病史,一邊結合病人現狀,給出科學嚴謹的診斷。門外掛號就診的病患在導醫的指引下,耐心等候著,一切井然有序。  陸志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龍海市第一醫院聯合開展2019年...
    3月2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與龍海市第一醫院聯合開展2019年「學雷鋒」健康諮詢大型公益活動,來自復旦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多個學科的30餘位專家,為患者提供衛生健康方面的權威解答和專業的建議。
  • 【喜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朱福執行...
    【喜 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朱福執行院長榮獲「2020年中國優秀醫院院長… 2020-09-11 2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門口的高級專家會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在...
    一邊詢問、翻看著病患過往病史,一邊結合病人現狀,給出的診斷……5月6日,在相城人民醫院內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的專家陸志強正耐心地為病患把脈問診。
  • ...亮|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吳先正|王春生|香山|新冠疫情|上海...
    救治一名病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因擔當而溫暖,「上海好醫生」中亦有學科帶頭人,他們引領學科發展,不忘醫者初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因精湛技藝,被譽為「刀尖上與死神競速的醫家」,他36年如一日,將無限激情傾注在醫學事業中。「心臟外科手術中,99分就等於0分,患者會因為缺失的那一分而失去生命」。王春生說。
  • 常州市一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建醫協中心
    中國江蘇網訊  近年來,我市各醫院硬體建設全面提升。與此同時,醫療水平如何快速提升呢?市一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建醫療技術協作中心。昨天,籤約揭牌儀式在市一院隆重舉行。  籤約儀式前,市委書記費高雲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一行。  市長丁純出席籤約揭牌儀式。
  • 21斤重巨瘤"束縛"38歲女子 中山醫院專家創生命奇蹟
    東方網通訊員陳惠芬8月18日報導:今天上午,童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順利安然走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大門,重新綻放生命的色彩。然而一個月前,她卻在鬼門關前數度徘徊,多方求醫無門,瀕臨絕望。    回憶起此前艱難的求醫路,年僅38歲的童女士至今唏噓感嘆,慶幸自己在這裡找到了「救星」。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凝心聚力砥礪奮進 打造精品學科高地
    不斷努力創新 做大做強學科  2010年,在首屆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評審中,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成功入選,晉級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當時全國近百消化學科同臺PK,只有20多家入選,中山醫院為福建省唯一入選單位。2011年,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晉升三乙,聯動中山醫院將優質資源覆蓋社區
    (健康時報網端記者尹薇 上海醫學院孫國根 )7月29日,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正式舉行「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揭牌儀式後,成為上海升級成功的區域性醫院。上海市市衛健委副主任秦淨、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汪昕和閔行區陳宇劍區長、區委副書記王觀寶等出席儀式。高華俊攝據悉,閔中心已在七寶、古美、莘莊、華漕、梅隴等5家社區開設包括多學科門診、專病門診和醫聯體合作門診等多種形式的特色門診。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科腫瘤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科腫瘤科,是獨立於婦產科的三級學科,致力於婦科腫瘤的診治、婦科常見腫瘤的預防、遺傳諮詢,及癌前期病變的分級管理。      復旦腫瘤婦科,1960年代起源於中山醫院腫瘤外科和復旦腫瘤醫院腫瘤外科,蔡樹模、張志毅等老一輩引領垂範,經過三代學科帶頭人的努力,卵巢癌和子宮頸癌的診療量和診療水平處於國內前列。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今日全面開診 百餘上海專家長期駐廈
    1月8日,廈門人翹首以盼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以下簡稱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迎來全面開業,27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全部開放,9個病區共328張床位同步啟用。據悉,醫院已取得廈門醫保定點資質,並成功和全省聯網。  「怎樣做好這家醫院?我們的答案是『同質化』。」
  • 直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及普外科專家團隊:中山雲講堂...
    直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及普外科專家團隊:中山雲講堂——與減重代謝手術專家面對面 2020-07-21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