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形屋前鋪新路 黎村發展迎新機

2020-12-15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省交通運輸廳改善東方白查村交通設施,謀劃發展鄉村旅遊業
船形屋前鋪新路 黎村發展迎新機

■ 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通訊員 劉建慶

12月8日中午,省道S314天新線改建工程白查支線施工現場,在嘈雜的機械轟鳴聲中,溫度達170多攝氏度的熱瀝青從攤鋪機上緩緩卸下,一股高分子化合物的氣味撲面而來。

但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村民符那特卻在路邊盯著攤鋪機看了半個多小時,家門口鋪上了寬闊的瀝青路,他打心眼裡高興。

符那特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該村種有芒果樹和檳榔樹,以前交通不便,收購商不願進村收購芒果、檳榔,村民只能自己用摩託車運到外面賣。如今,村口的省道在改建,新修的村道更是延伸到村民家門口,目前芒果還沒上市,就已經有收購商早早進村談價格了。

省道S314天新線起點位於三亞市天涯區,終點位於東方市大田鎮新寧坡村,是我省國省幹線「三縱四橫」中的一橫。這條線路改建後,將更好地服務沿線各民族群眾出行,助推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白查村所在的江邊鄉是東方市最偏遠的鄉鎮之一,該村也是省交通運輸廳定點扶貧村。截至今年10月底,白查村12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脫貧後白查村村民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是省交通運輸廳最關心的問題。除了幫助村民發展三角梅等種養產業,該廳大力完善白查村的道路交通設施,為村莊未來發展旅遊業打好基礎。

據悉,作為一個黎族村落,白查村現存81間船形屋,是海南黎族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早在2008年該村船形屋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天新線改建工程5標段項目經理包國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白查支線長2公裡,對原混凝土的村路進行「白變黑」瀝青化改造,改造後的新路寬達7米,從天新線主路可直達白查老村船形屋集中分布區。

「今天是白查支線施工的最後一天,晚上村民和遊客就可以走在新路上了。」包國軍說。

白查村很多村民參加天新線改建項目施工,村民符李強就在項目工地做測量工作。他說,此前自己主要在家務農,偶爾外出打工,在天新線改建項目工地幹工,每個月有4000多元收入。

在工地上幹工開闊了他的眼界,21歲的符李強最近學會了網絡直播。他說,以後村裡的路修好了,路兩邊綠化了,村口的遊客中心也修好了,想通過直播宣傳推介白查村。

符李強口中的遊客中心也是省交通運輸廳為白查村未來發展鄉村旅遊業打造的硬體設施。該遊客中心建設已接近尾聲,建成後可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

據悉,下一步省交通運輸廳將通過在白查村創辦鄉村客棧、黎家美食店、工藝品店及組建黎家歌舞隊等,謀劃發展白查村旅遊產業和打造船形屋文化品牌。(本報八所12月8日電)

相關焦點

  • 屋前有到底樹好不好
    說到屋前有樹好不好的問題,很多人就心窄了!因為都說屋前有樹不好,特別是在門或者窗的正中位置就更不好了。現實生活中,屋前有樹的情況太多了,特別是農村,總喜歡在房子周圍種些果樹,小編也是一樣;門前有樹就太普遍了,並且也沒法避免。屋前有樹到底好不好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穿「船形鞋」健走,綠城中老年人喜獲「鍛鍊新寵」!
    (原標題:穿「船形鞋」健走,綠城中老年人喜獲「鍛鍊新寵」!)最近,綠城的中老年人中又流行了一種新的健身方式,每天早晚穿一種船形鞋,用昂首闊步的姿勢健走鍛鍊,據說運動效果是穿普通鞋的3倍。什麼是健走?「健走」比跑步安全,比散步有效,它是在穿上專業的健走鞋後,掌握平衡技巧並配合四肢、腰部的擺動,快步運動的方法。走路時抬頭挺胸、擺臂快走,能迅速帶動全身三大骨骼肌肉群,效果出奇,被大家稱為「健走」。
  • 船形底座 創維42E710U電視外觀賞析
    本文導航1總體外觀2船形底座3接口按鍵<<返回分頁閱讀1總體外觀創維42E710U擁有0.59mm極致窄邊框  創維42E710U採用船形底座,整機斜視側視如帆船,穩重中更具有一定寓意。創維42E710U背面2船形底座船形底座
  • 神秘原始的船形屋部落
    屋內為泥地———村民從外面挖回黏土,把地面鋪平,澆上水後雙腳踩平,曬乾或晾乾地面,使之平坦堅硬。在白查村的東南邊有村裡集中的穀倉,穀倉以基石墊底,懸空地上,便於防潮、防鼠;頂端似茅草蓋頂,用於防雨。穀倉內外用黏土和泥糊一層,地板糊一層4釐米厚的泥,均起到密封作用。
  • 軍史專家:我軍船形帽為什麼只戴了三年多就被取消了?
    為配合全軍換發55式夏服,1956年4月20日總參謀部發布《有關夏季著裝的幾點暫行規定》,有關內容如下:今年夏季全軍普遍著用新的制式服裝了。新的制式服裝和肩章、領章、符號標誌著軍人的服務範圍和等級,使軍人之間的關係更加明確。這樣就有助於加強部隊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戰爭情況下的協同作戰、統一指揮。
  • 成功的路,是用心鋪出來的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實仔細思索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條路呢從出生時便開始在鋪路生活中的一個個零散的片段>正像水泥,沙子和石子一樣這是我們鋪路必須的東西成功之路這三樣缺一不可我們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使自己變強這樣鋪出來的路才結實
  • 昔日城中村正變身「中國V谷」 長沙鴨子鋪華麗蝶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5年6月,肖延福(前排右一)一家在鴨子鋪的老屋前拍全家福。&nbsp&nbsp&nbsp&nbsp鴨子鋪的東邊是湖南省廣播電視局,西南方向聚集著省博物館、烈士公園等,在長沙市區不斷向外擴展時,鴨子鋪依然保留著大片的農田,發展速度很緩慢,也因此被稱為「長沙最大的城中村」。
  • 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自打3年前,清水縣山門鎮觀音殿村至隴東鄉朱灣村農村公路建成通車後,沿線山門、隴東2個鄉鎮14個行政村的2519戶村民,生活從此變了樣。    全長22.7公裡的硬化路,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
  • 2020年冬,我的家鄉鋪上了柏油路
    2020年冬,再有十幾天就迎來2021的時候,我的家鄉,南陽南召小店的一個小山村,鋪上了柏油路,發自內心的感謝祖國。我曾在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候還是土路)發誓,等有一天我出人頭地了一定要把家鄉的路修成城市那種柏油路,然而,大學畢業一路漂泊,從做設計,到財經,再到開公司做紅酒,開鞋店,再到前幾年從事法律工作,始終沒有實現遠大理想,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這個社會中平凡的人。
  • ...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無人機拍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張賓 攝自打3年前,清水縣山門鎮觀音殿村至隴東鄉朱灣村農村公路建成通車後,沿線山門、隴東2個鄉鎮14個行政村的2519戶村民,生活從此變了樣。全長22.7公裡的硬化路,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依託公路帶動,沿線各村發展起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 俗語:「屋前有坑聚寶盆,屋後有坑埋亡人」,講了些啥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關於房屋布局的俗語,「屋前有坑聚寶盆,屋後有坑埋亡人」,它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屋前有坑聚寶盆 在元末明初有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沈萬三,傳說他有一個聚寶盆,可以生出無數的金銀財帛,所以民間百姓都希望和他一樣
  • 在黎黃陂路的盡頭遇到你——禾末堂果子鋪
    武漢黎黃陂路早期以辛亥起義領導人黎元洪名字命名,後期國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後,命名為黎黃陂路。隨著時間長河的發展,多家咖啡店在黎黃陂路上開始興起。如今,黎黃陂路也演變成為了文藝青年必打卡的坐標之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打卡黎黃陂路的網紅店之一 ——禾末堂果子鋪。
  • 屋前已是春天(孫婧雯/王一仁)
    此時,屋前已是春天……投稿聯繫:北京市朝陽區芍藥居文學館路45號中國現代文學館B座213室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 老董種在屋前的石榴還沒掛果,房子已經沒了|百家故事
    02老董當年的棚子,早在十幾年前換作了一棟三層樓的新房,只是新房早已被一年又一年新的新房擠壓得殘破不堪,連門牌號都被歲月打磨得再看不見任何標誌,可老董卻清晰地記得他的驕傲,和平裡路41號。這個時候老董就喜歡站在二樓的小走廊上,看著屋前嬉戲的孩子,看著門前經過的老街坊、小兩口,還有越來越近越來越高的高樓。
  • 新十六鋪碼頭 夜上海新潮湧動
    圖說:十六鋪成潮地標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 特約通訊員 孫霞琴 楊濟詩 攝影 陳剛毅)迷人而律動的夜上海,哪裡最新潮湧動?新十六鋪碼頭已成為潮人打卡地。著意打造十六鋪水岸中心新地標的上海淮海集團淮海置業公司總經理劉京紅認為,十六鋪就是上海的潮地標,我們要用潮文化來吸引潮人。浦江夜遊穿越百年,就從新十六鋪碼頭出發,沿江遊覽觀賞濱江大道、香格裡拉、東方明珠、國際會議中心、公平路碼頭、航交所、海鷗賓館、外白渡橋、外灘萬國建築群等,最終回到新十六鋪碼頭。
  • 【教育鋪築小康路 全國校園歌曲展播(15)】《一路有你都是歌》南昌...
    作為國家首批職業本科層次試點院校,努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工匠,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爭做新時代的「職教人」!我們都是新時代的「職教人」:加強了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審和認定工作,確保不落下每一個貧困生,沒有一個貧困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把黨和國家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 火熱加盟中,小熊粥鋪與你攜手走上「致富路」
    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不再需要你出門尋找門店,只需要通過手機就可以將熱氣騰騰的美味送到家門口,未來粥類食品外賣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國內粥類外賣品牌琳琅滿目,如曼玲粥鋪、三米粥鋪、江川右、小熊粥鋪等。相較於同類加盟創業品牌,粥類品牌在餐品特點、受眾範圍、利潤狀況上有較大優勢。
  • 單周「上新」1797套!揚州「售樓處多過米鋪」時代來臨
    2020年7月第二周(7月6日-12日),揚州樓市(不含江都區)新領取銷售許可證樓盤達14家,單周新上市房源36棟樓,合計1797套房源、21.3萬㎡。這一數據,遠超5月整月的1030套15.05萬㎡,令人驚嘆!
  • 金盛路(南洋路—北環路)鋪上底層瀝青了
    本報訊 歷經3個來月的攻堅,金盛路(南洋路—北環路)改造提升,終於迎來了瀝青攤鋪這一關鍵性的節點進度。12月13日起,道路開始鋪設底層瀝青。記者從城建國投集團城建公司獲悉,根據工期安排,工程將在元旦前完工通車。
  •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打造臺胞登「陸」的「第一家園」,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福建優勢獨特,同時也責無旁貸。  21日,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閩臺交流協會和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研討會在福州舉辦,13位專家學者和臺灣青年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為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