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父母都忙於工作,沒時間帶娃,不是找老一輩幫忙就是請保姆照顧,但是都不如自己親自帶來得放心。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閨蜜的婆婆身體不好,只幫忙把孩子帶到了一歲,之後閨蜜請了個保姆照顧,可是誰知道,這大半年裡孩子體重不增反減,本來白白胖胖,現在快兩周歲了,比標準體重輕了5斤。
原來,阿姨雖然有帶娃經驗,但是不會用輔食機這些東西,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只會做些米湯、小米粥,閨蜜讓她給孩子做些蔬菜面,把蝦攪成泥蒸個蝦餅,或者包小餛飩吃,阿姨就是不聽,覺得小孩子胃口不好,費勁做了也吃不多,那麼麻煩幹什麼,還一直強調「小米粥最養人」,就一直給孩子喝粥。
直到閨蜜帶孩子去醫院做半年度的體檢,醫生問:「孩子有點營養不良啊,平時輔食是怎麼餵的?」一聽孩子喝了大半年粥,醫生無奈的說:「讓你整天喝粥你也瘦,真的太無知了」。
寶寶從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這時候母乳中的營養已經無法滿足孩子身體發育的需求,吃合適的輔食對孩子長身體很關鍵,餵養不當就會讓孩子發育「落後」,甚至影響健康。
喝了五個月粥,寶寶體重偏輕,提醒家長:不到2歲,3種輔食少吃
1、清湯寡水的米粥
很多老一輩帶娃喜歡給孩子餵米湯、米粥,覺得好消化,過去都是這麼吃的,但是今非昔比,雖然米粥喝了不容易上火、積食,但是也沒什麼營養,主要都是水分和澱粉,孩子喝了有很強的飽腹感,別的輔食吃得少了,喝奶量也下降,但是沒有獲取到足夠的營養物質,難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求。
建議:粥加料。不要單純給孩子喝小米粥、米湯,可以把水果、蔬菜切的碎一點,或者蛋黃泥、肉泥等加到粥裡,搭配各種食材,做成香蕉菜泥粥、魚泥青菜粥、菠菜雞肝粥等,味道不單調,促進孩子的食慾,而且營養更充分、均衡。
2、鮮榨的果汁
水果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很多寶媽都會引導孩子吃,但是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咀嚼能力差,於是有寶媽會鮮榨成果汁給孩子喝,但其實,水果榨的越碎,營養損失越多,大部分纖維素都留在了渣滓中,但是好幾個水果中的糖分卻都濃縮在了果汁裡,寶寶就像喝一杯「糖水」,給脾胃造成非常大的消化壓力。
建議:汁改泥。寶寶不到2周歲,除了母乳,儘量少給孩子喝湯湯水水的輔食,把果汁、蔬菜汁改成果泥、蔬菜泥,可以保留更多食材中的營養物質,也容易消化,還能讓孩子的咀嚼能力得到鍛鍊。
3、骨頭湯、肉湯
吃肉才有營養、骨頭湯補鈣……已經成了大部分寶媽的認知,想把孩子餵得白白胖胖,很多寶媽從剛開始吃輔食就給孩子熬肉湯骨頭湯喝,但實際上,肉和骨頭中的營養很少能溶解在湯裡,相反熬煮的時間過長,湯裡會有大量的油脂和嘌呤,損傷脾胃也耽誤孩子發育。
建議:喝金棘。家長可以給孩子喝點金棘末,促進脾胃發育,讓孩子更容易地接受難消化的輔食,也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營養,促進身體發育,沒必要一直盯著「大魚大肉」的輔食給孩子進補,脾胃強了,孩子消化吸收好了,才能給身體提供更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