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媽育兒(文章原創,歡迎個人分享和轉發)
安崽目前15個月了,我是26歲生下的他,應該算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之內,正好不早也不晚。
但是每次我媽媽帶著安崽出門,幾乎所有人都會以為安崽是我媽的孩子,因為我媽媽看起來真的太年輕了!
我的媽媽那時候16歲就嫁給了我的爸爸,17歲生下了我的哥哥,緊接著18歲又生下了我。再加上我的媽媽是一個很精緻的女性,很注重護膚和打扮,所以,每次我和媽媽出去逛街,大家都會誤以為我們是姐妹倆。
媽媽總說我生孩子生得太晚了,等孩子長大成人,我就人老珠黃了。不像她,即使我生孩子了,她還是依然那麼年輕。
其實,生孩子早晚的問題真的是各有各的利弊。有些人早早地生了孩子,即使孩子大了自己依然還是很年輕。就像下面這位「最顯嫩爸爸」,女兒都長成大姑娘了,他卻越來越年輕。
最近,有一組「父女回憶殺」的照片在網上火了,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評。照片中,是一位年輕的爸爸抱著稚嫩的女兒在海邊玩耍時拍下的瞬間。
後來,這位爸爸想與女兒再拍一張同樣表情動作的照片「致敬」十多年前的回憶。沒想到,女兒已經成為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爸爸抱起大姑娘明顯很吃力,從照片中大家也可以看出父女倆的感情深厚,「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真的是沒錯了。
不過,網友們的注意力並不在感嘆時光匆匆上,而是紛紛讚嘆這位爸爸「凍齡」、「最顯嫩」。
從兩張對比照片來看,爸爸不僅沒有變老,反而是越活越年輕,臉上沒有一點點皺紋。對於這位爸爸來說,「歲月根本不是殺豬刀,而是美容刀啊」!
按照老一輩的說法,女人一旦生了孩子就相當於損失了身體的「元氣」。年輕的時候,怎麼折騰都沒事,但是一旦生了孩子以後,身體就慢慢地吃不消了。特別是對於高齡產婦而言,身體的各項機能已經很難比得上年輕的產婦。
所以說,很多醫生也會建議女性儘可能在30歲之前要孩子,因為越年輕就意味著身體恢復得越快。無論對於寶寶還是寶媽來說,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帶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月齡小的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無論是餓了、渴了、困了、還是不舒服了,寶寶都會哭鬧不止。況且月齡小的寶寶基本上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吃一次,每隔幾分鐘就要尿一次,而且是不分晝夜。
月齡大一點的孩子就更難搞定了,因為他自己會走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你要時時刻刻地盯著他,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危險,什麼東西都要「親自」摸一下,碰一下。稍微不注意,危險就突然降臨。
所以,帶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消耗體力與精力的事情。年輕的父母相對來說,體力和精力比較好一些,帶孩子也就相對輕鬆一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僅只是承擔著提供衣食住行的角色。我們還要時時刻刻地關心著孩子的思想動態,及時有效地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走出困境。
這就需要父母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與需要,能夠從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學會共情。
年輕的父母與孩子的代溝相對來說比較小,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能夠與孩子成為知心的朋友,可以很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
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都有一定的優劣勢,不一定說早生孩子就一定是好的。早生孩子的父母也可能心智尚未成熟,不懂得承擔作為父母的責任,而且經濟能力也不足以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所以說,無論是早生孩子還是晚生孩子,父母都一定要先做好十足的準備,儘可能地為孩子提供比較好的物質條件和文化教育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