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專家發聲,建議「開放三孩」,全網都來勁了。
一胎不敢隨便生,二胎暫時不敢想,三胎生了誰來養?
以前的人執著於二孩、三孩,是覺得孩子需要互相陪伴成長,家裡喜歡熱鬧,或者執著於家族的繼承。
不同於以往靠勞動力賺錢的時代,在這個社會,所謂的多子女振興家族難上加難。
現代不少受過良好教育,生活水平高的人群,都傾向於孩子的「精養」,和自身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
有網友說,有這精力生三娃,重新裝修改善一下居住環境不是更香嗎?
生一個和生兩個,家庭情況完全不一樣,對金錢、精力、時間的消耗不可計量。
中國老人的思想越來越解放,退休之後更願意享樂,而不是在家帶小孩。
即使夫妻中一個人辭職,還要面臨經濟和家庭地位壓力,政策對家庭主婦/夫也缺乏全面的保障。
提升大環境的幸福感是目前提高生育率的迫切需求,公共設施不到位,福利政策缺乏保障,「開放三孩」可能也是空喊。
懷孕容易當父母難
三孩家庭的生活,有可以想像的熱鬧,但也有無法想像的雞飛狗跳。
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就已經面臨「家裡每天亂成團」、「老公不幫忙,孩子淨添亂」的煩惱。
細想很多時候,媽媽做家務突然煩躁,可能是因為在廚房忙活、客廳拖地的時候,家人正翹起雙腿看電視…
孩子教育、家務都落到一個人頭上,其他人仿佛是過來寄宿的,任誰也沒有這個耐心。
然而,同樣是三孩家庭的翔子,卻每天都在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家多富裕,而是在家的規劃和家庭成員習慣的養成上花了心思。
日本主婦sho.ko_ie翔子,家裡有三個孩子和兩個寵物,老公則是忙碌的上班族。
這位主婦的座右銘是:「拒絕每天整理清潔,家務應當由每一個成員分擔」。
在她的規劃下,一家人不但會一起做家務,三個孩子收納、做飯自己就能做得很好。
▼
翔子搬家之前,已經開始規劃新家的布局,日常生活不便的地方,或者突然冒出的想法,都會一一記錄下來。
一家五口人,每天買菜都要提回來一堆食材。
為了縮短卸重的距離,翔子將新家廚房設計在進門左手邊,用一個方便進出、擋油煙的帘子隔著。
「東西隨手一放」是很多家庭空間凌亂的原因。這也不能怪懶,懶是人性,動線沒做好才要負主要責任。
如果進門到廚房要走一大段路,食材買回來大概就會隨手放在玄關,這一放,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歸位了。
所以,翔子都將收納設在最容易取放的地方,隨手一放就能保持空間的整潔。
兒童房的天花板做了可升降的晾衣杆,方便孩子晾曬,拓寬一家人晾衣空間,白色晾衣杆日常也不會太顯眼。
廚房一個頂天立地的玻璃門櫃,一眼就能看到要用的廚具。
島臺側邊內嵌裝了一個層架,放些書和雜誌,做飯空閒能翻一翻。
冰箱裡的瓶罐,瓶身高細容易搖擺,翔子用冰箱分格器固定起來,隨手一放也不用擔心翻倒。
浴室的洗浴用品,都放在隨手拿到的地方,孩子需要用到的放最下面。
為了保持臺面無物的乾爽且容易清潔,洗手臺只放了洗手液,漱口杯、清潔用具通通上牆。
擦手巾也掛在旁邊,方便洗完馬上擦乾,不至於滴水弄溼周圍。
翔子設計新家的時候,就已經把丈夫和三個孩子需要參與的家務都規划進去。
廚房過道是足以容納兩個人的空間大小,並且接納了丈夫的意見,地面墊一塊墊子。
除了腳踩地板會冷的原因,他也不希望油汙弄髒地板。
環境配合做家務的人,能提升生活幸福感,家庭成員參與興致更高。
夫妻二人的臥室,將衣櫃和床分配為一人一個,收納各自分開,無論多亂都不會插手整理,讓丈夫養成了自己整理的習慣。
翔子的衣櫃乾淨利落,根據裡面掛的衣服長度,用外表統一的收納筐和收納抽屜補足空間,分類整齊。
丈夫的衣櫃維持得不算精緻,但也一目了然,這是翔子對衣櫃做好規劃的結果。
孩子們的房間,採取「大帶小」的方法,由愛乾淨的大女兒帶兩個弟弟一起整理,減少翔子日常工作量。
翔子同樣不會幹預孩子們的整理,教過幾次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
對於小孩來說,空間布置需要有趣而簡單,太複雜會失去耐心,太無趣容易乏味。
翔子幫他們分配好收納盒,貼上標籤,讓孩子明確知道東西該放在哪裡。
房間內用的是小號垃圾桶,很快就能裝滿,督促他們每天清理,養成習慣。
形成自主性之後,家務也不會依賴某個人去做,而是一家人主動整理,互相配合,大大減輕家務負擔。
三個小孩的家,不是在找媽媽,就是上躥下跳鬧騰。
回家第一天,孩子是寶貝,但第三天、第五天…家長就開始煩了,原因是家務量正成倍地增長。
讓孩子養成收納習慣,整個家會清淨許多,家務量也能得到緩解。
其中,一個利於整理的環境規劃就顯得十分重要。
孩子放假期間,很多不需要的課本、學習用具被一股腦拿出來,等到開學再也找不到了。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翔子給他們幾個抽屜收納盒,把假期不用的物品都放在裡面,收到床底。
平時要用的東西,裝在統一外觀的不透明收納盒,貼上標籤,方便孩子們拿取。
在父母的示範下,大女兒從小就愛乾淨。翔子將衣櫃的收納交給女兒自己,讓她體驗生活規劃帶來的成就感。
習慣養成之後,三姐弟經常主動做家務,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還會下廚,感受父母的辛苦和烹飪的樂趣。
孩子在成長期,很多方法漸漸不適合,翔子會根據他們的需求再做調整。
比如布袋裝的玩具,改用箱子收納,看起來更簡潔,而且節省出來空間放更多需要的物品。
柜子書架不夠用,翔子開始教他們嘗試做生活的斷舍離,清理一些不需要、不想要的物品。
生活再忙,有一家人共同分擔,讓每個人都有喘息偷懶的時間,即使平凡如柴米油鹽的日子,也能每天續杯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