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任何人的人生都會有迷茫的時候,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去想那麼多,只管一步一步的前進,埋頭努力就好。
老師,小田去外地打工,他說讀大學無用,不想回來讀書了。我們已經勸他了,可是沒有用。你幫幫他吧。
看到阿哲發來的這條微信,已是晚上九點多,剛從外地回到家的我,一臉疲倦,驚訝又無奈,同時,還有對學生的擔心。
雖是一名已辭職的老師,但對自己學生的那份關心和愛從未少過,聽到這樣的消息,無疑讓人很焦灼。
大概半小時後,又收到小志發來的微信,全是他和小田的聊天記錄截圖。末了附上一句,「老師,我們勸不動他,沒辦法了,你幫忙勸勸他。」截圖裡滿是小田決意不想繼續讀大學,準備退學去打工之類的話。
其中,有幾句讓我印象深刻:
現在讀大學出來也沒什麼用,也一樣找不到好工作,就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學校裡混日子罷了。
我見到一本的乞丐,博士的環衛工,和他們比,我們算什麼?
大學畢業證和高中畢業證沒什麼區別。
聯繫上小田,從他的言語中得知,他不想讀大學,只因為:
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好工作,浪費父母的錢,覺得對不起父母,不如現在去北漂。
大學時光讓他覺得特別迷茫,不知道做什麼,出去打工,好歹還能賺點兒錢。
我反問小田:
你父母知道你要退學去打工嗎?他們贊成嗎?
你去北漂,你覺得你有什麼資本,拿什麼去和別人競爭呢?
你在學校找不到方向,進入社會就能找到了嗎?
對於這簡單的幾個問題,小田一時啞口無言。
其實,現在的大學校園裡不乏小田這一類「迷茫症」患者的存在。歸納總結一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我將其稱為「迷茫虛度型」。
中學時代習慣了被約束,進入無人管放養型的大學校園,頓覺迷茫到一無是處。
那就迷茫吧,破罐子破摔,混吧,大把的時光,正好用來打遊戲看劇泡吧睡覺。整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
一不小心混到了畢業,稍好一點的還能混個畢業證學位證,勉強順利畢業,找個工作。比上不足,起碼也能自食其力地生活,算是幸運。
混到極致比較糟糕的,工作找不到,掛科無數沒法畢業,學位證拿不到,後悔卻也來不及了。
要麼家裡有錢有勢,能給安排個工作,不然只能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困境。
曾經有個學生叫大彭,初進大學時成績不錯,後來卻混成了「迷茫虛度型」。
他堅持自己的讀書無用論,認為老師講的都沒用,上課就是浪費時間。於是,大部分課他都不去上,破罐子破摔,混到了大四。畢業學分清理的時候,相關老師發現大彭掛科數目高達十四科,沒法準時畢業,即使一科一科補修回來,也得花個一兩年的時間。
輔導員找到大彭做思想工作,勸他抓緊時間,儘快把這些掛掉的科目補修回來,早日拿夠學分,也好在兩年的彈性時間內能畢業。結果,大彭並不聽勸,一意孤行決定退學。無奈之下,老師只能聯繫家長,自己的孩子學業一團糟,沒法畢業決定退學,父母有知悉權。
大彭的父母均來自農村,因為大彭到省城讀大學,父母也來到這邊打工。大彭媽媽平日裡的工作是做家政,她穿著樸素,滿手老繭子,賣力地辛苦工作只為了兒子能有出息,誰想知是這樣的結果……
我永遠不會忘記,大彭媽媽在辦公室裡無法抑制的哭泣聲,滿眼淚水,卻又無能無力的哀傷模樣。一個農村婦女,沒有太多文化,好不容易盼著兒子上了大學,畢業之際卻得來這樣的結果。縱使她的無奈散落一地,卻也幫不了她。
如果大彭面對迷茫,能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而不是消極的虛度光陰,混了四年,或許也不會釀成這樣的苦果。
劉同說,有時候進一步是天堂,退一步是地獄。
任何人的人生都會有迷茫的時候,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去想那麼多,只管一步一步的前進,埋頭努力就好。
走著走著,生活自然會給你答案。迷茫也會煙消雲散。
第二類是「迷茫極端型」。
「迷茫極端型」正是像小田這樣的學生,當他覺得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就選擇逃避。很極端地認為放棄學業就能海闊天空,這樣幼稚的行為也不過痴心妄想。
遇到問題,需要想辦法解決,並不是換一種方式去生活,這問題就不存在了。在學校覺得迷茫無處安放,進入社會也只會更迷茫,因為問題還在那裡存在著,並沒消失。
小田之所以想要退學去北漂,不過是為自己的迷茫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有了方向。可想只是年少無知,一時荒唐的舉措。
問題的存在不是換個地方就能解決的,這治標不治本,即使小田去了外星球,我想他依然會迷茫,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
為什麼別人可以把大學生活過得精彩有意義,而你不能?有句話說「你所有的恐懼都來源於你的懶惰」,我無比認同。
懶惰的人整日無所事事,什麼事都不願意去做去嘗試,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努力的人不會停在原點,只會慢慢退步。退到退無可退,就只能撞牆。當別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你卻過得越來越糟,恐懼自然會找上你。
你的迷茫,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環境造成的,是你自己造成的。
別人早起運動,課餘泡圖書館參加各類社團活動,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你在做什麼?你在睡覺玩手機打遊戲荒廢時日,你想不迷茫,都難。
你的迷茫,說白了不過是你自己選擇了迷茫。可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多,你卻無事可做,否定讀大學的意義。
迷茫不過是你給自己的懶惰,懦弱,無知,不求上進找的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你沒有比爾蓋茨的頭腦,退學也能成就一番事業。你也沒有韓寒的文筆,高中沒畢業,大學沒讀過依然能成為暢銷書作家,活得肆意瀟灑。你只是你,大千世界裡一個平凡人,沒有什麼特殊才能,那就務實地做平凡的事,認真地生活吧!腳踏實地,正視你的迷茫,撞破你的迷茫,找到正確的方向。
不要說讀大學沒用,其實是你自己沒用。
第三類是「迷茫奮進型」。
這類人越迷茫越努力,越努力越幸運。
說得範一點,這類人不一定都會因為迷茫奮進,但至少不會因為一時的迷茫就虛度光陰或者走極端。屬於大眾型,畢竟極端者只是少數。
迷茫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不迷茫才奇怪吧!
人都是在不斷的經歷中成長起來的,誰天生知曉萬事萬物,誰能一來到世間就把人生想通透。都要經歷悲歡,受過挫傷,方能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
劉同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書中寫道: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
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麼是你的光芒。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才能明白誰是你成長中能扶你一把的人。
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學生時代,我是典型的乖乖女。懂事聽話,從不做自己道德標準之外的事。初入大學,我也曾迷茫過。
整個中學時代,時間都被學習填的滿滿當當,目標清晰,那就是考大學,所以「迷茫」這味詞鑽不了空子。
當進入需要全靠自主學習,自己規劃生活和時間的大學校園,我一度也迷茫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做什麼?看劇,看多了也不過全是無營養的肥皂劇,很是浪費時間,日日和朋友出去玩,次數多了也就沒了新鮮感,就這樣度過了一小段無所事事沒有方向的時光。
畢竟,大學校園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美好又夢幻,不過是個微縮型的小社會而已,酸甜苦辣你都要品嘗。滿懷期待,失望落空,陷入迷茫真的再正常不過。
而後,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我的迷茫,不過是因為沒有明確目標,沒有合理規劃時間,虛度光陰後的一種不知所措。
於是,我開始翻轉我的生活,早起去小花園背英語,業餘去圖書館學習,周末去城中村小學做義工。當生活被填的滿滿當當,態度積極,目標明確,付諸行動,朝著標杆奔跑的時候,我那所謂的迷茫也就不知所蹤了。
充實的生活讓我臉上灑滿陽光,能力的提升讓我更有自信,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轉變。當我越努力,我離迷茫就越遙遠。
誰的人生沒有過迷茫期呢?迷茫這個詞不僅會出現在青春時光裡,即使不惑之年,你也可能遭遇不同程度的迷茫。
只要你還處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你的生活就會遇見不同的問題。可能是來自工作,家庭,婚姻,也可能是其它方面,總之,不要想一生耳根清淨,什麼煩惱糟心事都沒有,這真的不可能。
迷茫真的不可怕,你的迷茫,也並非無處安放。而在於你,是否有一顆堅挺的心,享得了樂,受得了挫,敢於直面殘酷的人生,正視現實的人生,願意認真把生活過好。
每當你感到迷茫失去方向的時候,找一找你的初心,不要只顧惶恐不安,亂了分寸。勇敢地抬起頭,向著光亮的方向,奮力的奔跑,迷茫,就會被你甩在身後。
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
作者:麥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簡書@麥子咕嚕,微博@麥子u。
主播:魏春宇
監製:孫愛東
編輯:魏春宇 鄭雪婧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