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2020-12-20 電影歷史飯醉團夥

「如果你愛一個人,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樣一段富有詩意的表達貫穿了中國的90年代,在中國迅速發展的一個十年當中,一直保守的人們開始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

在此之前,一些時髦青年們開始穿喇叭褲,燙爆炸頭,戴蛤蟆鏡,沉溺在所謂的靡靡之音當中無法自拔。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

經過十年的醞釀,我們對於西方文化的好奇已經到達頂點,人們想要近距離感受地球另一端的魅力,正是我們腳下的那座城市,它噴濺出了迷人的流行文化。

九十年代初,中國興起了「出國熱」,作為社會當中一個新現象,許多文藝創作者們開始把目光聚焦在這些相關題材上面。

對社會變化的感知極為敏銳的馮小剛與鄭曉龍在1992年就以此創作了電影《大撒把》的劇本,該片由夏鋼擔任導演,葛優、徐帆擔任主演,在當年引發了很廣泛的討論。

《電影》大撒把

作為第一步反映「出國熱」現象的作品,影片把篇幅主要鋪設在了因出國引來眾多普通家庭發生變故的故事當中。

儘管影片達到了主創人員一開始想要達到的熱點效果,但鄭曉龍卻仍然覺得不夠過癮,因為影片始終將故事設定在「出」與「不出」,「離別」與「重聚」當中,總體來說是一個懸崖勒馬,但如果影片能夠將視角拓展到國外的生活當中,成為一部展現「外面的世界」的作品,想必這部作品就承載了很大的開創性。

恰好那時候鄭曉龍看到了一部小說,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紐約》,他用一夜的時間翻完了這部小說,第二天他便心血來潮,開始籌備《北京人在紐約》的準備工作。

鄭曉龍

貸款拍電影的瘋狂導演

此前鄭曉龍的妻子,著名編劇王小平有過在美國生活的經歷,紐約對於她來說並不陌生,但擺在鄭曉龍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資金的來源,顧名思義,《北京人在紐約》是一部講述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電視劇全部要在紐約取景,此前鄭曉龍所在的「北京電視臺藝術中心」拍攝的作品《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作品大部分都是室內劇,成本都相對很低。

鄭曉龍

而這一次電視劇在美國紐約取景,無疑會大大提高成本,有人建議鄭曉龍可以把所有的外景在美國拍完,然後再回到中國拍室內的場景,這樣觀眾們看不出來,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預算。但鄭曉龍還是當即否定了這項提議,他還是想給觀眾們帶去一個原汁原味的,真實的紐約。

《北京人在紐約》拍攝現場

在當時那樣一個年代,電視劇的發行還沒有在中國摸索出一種固定的盈利模式,這導致大部分電視劇其實都不能賺錢,哪怕是《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這種現象級的電視劇也都是賠錢的。《渴望》成本102萬隻收回來50萬,《編輯部的故事》成本150萬,只收回來90萬,而《北京人在紐約》的預算成本卻要150萬美金,足可見鄭曉龍身上的壓力。

為了能夠啟動《北京人在紐約》的拍攝,鄭曉龍跑了許多家銀行,到處求人,最終貸下了這筆款項,在拍攝之餘,鄭曉龍還得去見一些大老闆,找他們拉贊助。

鄭曉龍

而正當鄭曉龍在美國的片場忙得四腳朝天的時候,北京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自己的父親因急症而告病危。鄭曉龍第一時間坐上飛機回了北京,看到父親虛弱地躺在床上,鄭曉龍心裡非常愧疚,他有些後悔,自己沒有多留些時間陪伴父親。他緊緊抱著父親的手,說不出任何話。

而堅強的父親卻讓醫生把自己嘴上面的氧氣管拔掉,他用微弱的聲音對兒子說了讓他至今都難以忘記的三句話:「把戲拍好,把錢還上,把身體保護好」。說罷,父親好似用完了最後一點氣力,閉上眼睛睡下了。

《北京人在紐約》拍攝現場

直到影片最後拍攝完畢的當天,有人給鄭曉龍傳來了兩個好消息:貸款還完了,二,父親痊癒出院了

如今回想起來,這大概是鄭曉龍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北京人在紐約》

下一站,紐約,「演員請就位」

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手握150萬美金的鄭曉龍絕不會過於吝嗇,何況在那個年代當中,北京的演員恐怕也沒人比自己更貴了。

男一號王起明的第一人選便是姜文,那個時候的姜文可謂如日中天,他先後在《芙蓉鎮》,《本命年》,《春桃》等作品中大放異彩,和他合作過的導演都是凌子風、田壯壯、謝飛、謝晉這個級別的大導演。

姜文

然而令鄭曉龍也沒有想到的是,當自己的邀請發出去之後,姜文毫不猶豫地就決定加入劇組,整個過程順利得讓自己有些不敢相信。

其實在演藝圈當中,演員分兩種,一種是戲挑人,另一種則是人挑戲。姜文則屬於第二種,他對劇本的要求近乎有些吹毛求疵,但在沒得到太多劇本內容信息的情況下,姜文就應了下來。不得不說導演鄭曉龍的個人魅力以及他之前優秀的作品已經成為了他最好的銘牌。

王姬

在男一號的選擇方面鄭曉龍沒怎麼操心,但另一位角色「阿春」面臨的困難則要大得多,「阿春」在劇中作為一個在紐約有長時間生活經歷的成功人士,她和劇中的姜文有許多對手戲,顯然要從氣質和舉止上得和姜文這個愣頭青形成一定的反差。因此鄭曉龍需要將範圍縮小,要在從美國生活幾年以上的中國女演員當中尋找,而具體的選角工作鄭曉龍則交予了馮小剛。

通過了試鏡之後,此前在美國有過五年生活經歷的王姬進入了鄭曉龍的視野,其實從角色的貼合度上講,王姬是最合適的人選,尤其是她一副女強人的形象和多年在美國生活的經歷,但由於當時的王姬並沒有什麼名氣,且已經淡出演藝行業多年,馮小剛必須要為已經賭上身家的鄭曉龍負責,因此他還是保留了一些其他選擇,以便能夠向商業化方面進行傾斜。

片場的馮小剛

直到一直被晾在那裡的王姬實在壓不住自己的脾氣,給劇組打去了一個電話。而當時接起電話的人正是總導演鄭曉龍,這一次他算是見識到了刁蠻的王姬那一嘴的伶牙俐齒,鄭曉龍沒有生氣,反而欣慰的笑了,他確信自己找到了最合適的「阿春」。

有了這樣的陣容,鄭曉龍知道自己這把牌肯定「胡」了,如人們所知,這部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獲得了金鷹獎,飛天獎,以及「爆炸」的收視率和觀眾們良好的口碑。你幾乎能從每家人的窗戶外面聽到裡面傳出劉歡的歌聲:「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片場的姜文、王姬、鄭曉龍

一部超越時代的現象級作品

1993年的北京儘管已經變得有些時髦,但這座城市對於紐約來說仍然是陌生而閉塞的,這座城市裡最有開拓精神的人走出去也顯得短見薄識,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坐在車上的王起明望著燈紅酒綠的紐約街頭,大喊著:「看,這就是紐約,這就是曼哈頓!紐約,我王起明來了!」

片場的姜文

他伴隨著車中收音機的音樂狂歡,舉起雙臂做著指揮狀,陶醉在紙醉金迷的美夢之中,在霓虹閃爍的資本家樂園裡萬般惆悵。

自由女神,帝國大廈,摩天大樓,第五大道、中央公園、高挑而奔放的金髮姑娘,一切都是如此夢幻,如天堂一般。轉瞬之間,當姜文飾演的王起明推開了地下室的大門,他們卻又走進了屬於這座城市裡最灰暗的那個角落之中,更令人沮喪的是,他們屬於這裡,儘管這裡是地獄,但這裡更加真實。

《北京人在紐約》

乍一出門,我們總有一種自卑感,拼命想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證明自己,天堂與地獄僅僅一線之隔,仿佛稍微用上點力氣對著這扇門踹上一腳就能登上通往天堂的階梯。

總有一股力量推著王起明不斷前進,眼前的夢境越發真實。但有如千千萬萬個已經實現紐約夢王起明,和正在通往紐約夢路上的北京人一樣,他們不停獲取,也在不斷丟失。

《北京人在紐約》

鄭曉龍為這一對懷揣著「美國夢」的年輕男女布下了天羅地網,儘管殘酷,但這就是生活的本質,我毫不懷疑鄭曉龍是一個永遠走在時代之前的藝術家,那一次他又賭對了,他拋給了那個時代的觀眾一個全新的思考課題:我們該如何審視遠走他鄉之後的逐夢之旅。

《北京人在紐約》

也許大部分觀眾從沒去過紐約,也可能永遠也不會去紐約,但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紐約,它是一個可以將所有夢想和欲望投射在裡面的容器。

但鄭曉龍用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我們心中的紐約可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而是一片永遠沒有贏家的戰場。

相關焦點

  • 《北京人在紐約》,那些年在美國豪邁迷茫又不甘心的淘金人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地獄。」這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導演,姜文、顏曉頻、王姬主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片頭開場白。這部上世紀九十年代播出眾人追捧、萬人空巷的電視劇為我們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代移民在美國生存拼搏的故事,它為我們揭開了在「出國熱」的那個年代,大洋彼岸遙遠美國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看到在淘金年代裡那個豪邁又迷茫的、更是不甘心的自己。姜文飾演的王起明是一位大提琴家,為了淘金與顏曉頻飾演的郭燕懷揣著夢想從中國北京到了美國紐約,投奔他們在美國的姨媽。
  • 北京人在紐約的幕後故事,現在你還想去紐約嗎?
    1993年導演鄭曉龍貸款150萬美金,決心赴美國拍攝《北京人在紐約》,如果你不知道此時的鄭曉龍是誰,那你一定知道後來的《甄嬛傳》 《羋月傳》,而這些神劇的幕後導演都是大名鼎鼎鄭曉龍。當時陳道明也在劇組,一次在機場的偶遇,讓他推薦了剛從美國回來的北京大妞王姬去試鏡,然後就沒了下文,王姬重回美國經商,只是偶爾從報紙上看到《北京人在紐約》開拍的消息,本來已經不抱希望的她確突然接到劇組讓她演阿春的電話錄音,過段時間就再會聯繫她,王姬一等又是一個月,迫切需要知道結果的王姬拿起電話打給鄭曉龍,才得知人家劇組又打算把阿春換人了,氣的王姬劈頭蓋臉的把鄭曉龍罵了一頓,大意就是你們「今日對我愛答不理
  • 北京人在紐約:陳道明夫婦雙雙辭演,王姬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這是《北京人在紐約》的第一句話,開篇導演就講出了對紐約的看法。1994年1月1日,由鄭曉龍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正式上線,此劇一經播出便轟動全國,同時打破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無盈利的現狀。
  • 《北京人在紐約》:那些年,國人追逐過的美國夢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美國夢是比較嚮往的。自1776年以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九十年代初,有一部風靡全國的電視劇,點燃了國人心中的美國夢,這就是《北京人在紐約》。
  • 1994年,《北京人在紐約》爆紅全國,時隔26年,主角現狀天差地別
    導語:還記得26年前爆紅全國的《北京人在紐約》嗎?正是這部作品,讓跑龍套多年的王姬再次站在舞臺上,開啟了她「開掛」般的人生。姜文也因為這部劇快速被更觀眾認識,為他以後的導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以為一帆風順,沒想到王姬在美國等了一個月,還是沒有等到通過的電話。應該可以放棄了吧!誰知道,鄭曉龍再次撥通了她的電話,讓她好好準備。可又等了一個多月,王姬卻聽說《北京人在紐約》已經開拍,作為主演的她,竟然還不知道。
  • 王姬:不甘「平庸」孤身來美國,為拍《北京人在紐約》曾怒懟導演
    王姬:《北京人在紐約》讓她爆火,劇中角色曾是靠「罵」來的大概是在上個世紀末,國內的很多人都喜歡出國,有的去遊玩長長見識,有的人直接是移民過去。隨著「出國熱」的流行,北電藝術中心也趁熱打鐵打算推出一部與當下這種現象息息相關的影視劇。
  • 鄭曉龍談美版《甄嬛傳》:翻譯不需斤斤計較
    京華時報記者 張偉 攝    鄭曉龍作為中國電視劇事業的第一批拓荒人,拍攝了很多電視劇,如《四世同堂》《渴望》《一年又一年》《北京人在紐約》等。然而直到《甄嬛傳》《新編輯部故事》的熱播,鄭曉龍的名字才逐漸被觀眾熟知。近日,鄭曉龍接受採訪,談到戲比人紅時,鄭曉龍直言,誰拍的不重要,作品好就行了。
  • 《北京人在紐約》:拍攝途中王姬突然懷孕,差點讓這部劇胎死腹中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北京人在紐約》1992年12月下旬,美國紐約的一家診所裡,演員王姬正在休息室裡,等待著她的化驗結果。
  • 鄭曉龍新作:《拼圖》合作王雷劉濤,《甄嬛傳》要拍電影版?
    鄭曉龍導演與孫儷已經算是老搭檔的,曾經的兩人合作的一部《甄嬛傳》可謂是霸佔螢屏,賺足了眼球,兩人合作的又一部新劇力作《北京人與紐約客》已經進入到觀眾的視線當中。新劇《北京人與紐約客》的另一個名字也叫《北京人在紐約2》,這個名字相信會讓人恍然大悟,曾經的經典看來又要再續精彩了,只不過男一號目前還未確定,有人說是靳東,有人則說是孫儷老公鄧超。
  • 低調有實力的大導演,鄭曉龍的作品,你可能全部看過!
    今天呢我們不說明星小鮮肉了,我們來說一下把明星小鮮肉培養出來,捧紅的大導演,鄭曉龍導演。作為一個小編,但是對娛樂圈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了解,比如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鄭曉龍導演,小編很少聽說過這個導演,想來這個導演應該是很低調的人。小編當時看到這個新聞話題的時候,是比較好奇的,敢在媒體面前這麼說話?小編當時就要拿出手機百度一下這個導演到底是何方神聖。
  • 《北京人在紐約》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專訪:你要的好生活絕不在美國
    美籍華人曹桂林先生「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上世紀90年代初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和同名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裡的這句話影響了太多中國人。可以說,對今天拼盡全力想舉家移民的中國人來說,更多看到的仍是「天堂」這半句。
  • 積壓三年,鄭曉龍反腐大劇《拼圖》將襲,劉濤首次化身女記者
    積壓三年,鄭曉龍反腐大劇《拼圖》將襲,劉濤首次化身女記者2017年,一部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在全國掀起了一陣熱潮,讓觀眾看到了舉國上下「蒼蠅老虎一起拍」的決心。不過,最近也有一部反腐大劇也要播了,這部劇就是著名導演鄭曉龍的《拼圖》,從整體形勢上來說,並不輸前面幾部。首先,這部劇的出品方來頭不小,是公安部宣傳局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聯合出品。
  • 揭秘《北京人在紐約》 姜文:嚴曉頻適合演郭燕
    北京晚報10月1日報導 23年前,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讓觀眾記住了在劇中扮演姜文妻子「郭燕」的嚴曉頻。她不似「阿春」那般風情萬種,卻代表了典型的東方女性——溫柔、知性,有一種含蓄之美。
  • 達美航空CEO給紐約至倫敦的「空中走廊」潑了一盆冷水
    有傳言說,紐約到倫敦的「空中走廊」已經開放數月,允許大西洋兩岸的乘客在美國和歐洲之間旅行,幾乎沒有限制,也不需要隔離。至少,美國和英國已經就此事進行了談判,儘管經過近6個月的時間,進展甚微,而且仍然沒有跡象表明旅行走廊將會啟動。
  • 泛美開發銀行行長位置,美國也要搶?!巴西媒體:美給巴西澆了盆冷水
    還有分析認為,IDB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最大的籌資來源,美國增強對該機構的影響力,意在遏制中國在拉美地區經濟影響力的迅速增長。據《紐約時報》17日報導,姆努欽在聲明中說:「IDB正處於關鍵時刻,因為美洲地區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特別是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時期。」
  • 《北京人在紐約》她飾姜文妻子,父母都是著名演員,卻戲紅人不紅
    1989年,嚴曉頻這位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放棄自己的演藝事業,隨著出國大潮,去美國與此前已在那裡的丈夫團聚。在美國,她沒有戲可演,除去讀書之外,就是在當地一家華語電視臺做節目主持。 No.2 雖然去了美國,但中國的電影人並沒有忘記嚴曉頻。
  • 古裝歷史劇《大清相國》將襲,鄭曉龍孫儷再度合作,王躍文操刀
    古裝歷史劇《大清相國》將襲,鄭曉龍孫儷再度合作,王躍文操刀宮鬥劇一直都是影視劇市場長盛不衰的話題。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港星齊聚的《金枝欲孽》,後來楊冪的《宮鎖心玉》,再到後來的《延禧攻略》、《如懿傳》,勢頭一部比一部大,陣容一部比一部強。
  • 蔡英文不顧臺灣民眾反對,剛開放美豬進口,就被美國潑了一盆冷水
    可是民進黨當局在美國面前極盡討好之臉色,邀請美國官員「訪臺」,還表示要採購美國武器。一些「臺獨」勢力想通過這樣的手段,得到美國的「幫助」,民進黨當局如此做法,完全置民眾利益於不顧。民進黨當局開放美國豬肉進口根據海外網在9月1日發布的報導稱,民進黨當局在8月28日對外表示要進口美國豬肉和牛肉,隨後在臺灣地區引起輿論譁然。根據臺灣中國時報的消息稱,美國和臺灣地區在8月31舉辦線上討論會,主要是加強臺灣地區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 在反思「美國夢」中認識中國
    從上世紀80年代電視專題片《河殤》對蔚藍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90年代初期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中國人在美國的艱辛創業,再到2013年的電影《中國合伙人》表現中國商人在華爾街上市從而實現美國夢——可以說,美國成為這30多年來不少中國人構造自身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的重要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