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一年最熱時,大家要小心中暑,記住這「4個三」!!

2020-12-20 南報網

2019-07-26 10:09圖文來源:金陵名醫堂微信

從今天7月22日開始,進入三伏天的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常言道,「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這些諺語都提醒大家:中伏最重要!

每年這段時間,病人增多!

伏天氣溫高,天氣悶熱,一不小心,人們就容易生病,尤其是這4種疾病。

心血管疾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每年夏天從6月開始,心腦血管疾病就進入了高發期,並且會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

中暑:死亡率高達60%

夏季高溫,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但是!在中暑裡面,有一種最嚴重的中暑叫做「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對這種中暑類型了解很少,一旦發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數。千萬不可小瞧中暑。

面癱:空調直吹容易面癱

夏季,人們常呆在空調房,很容易導致一種夏季高發疾病——面癱!天氣炎熱,部分人選擇空調或者風扇直吹,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現面部神經炎,即面癱病症。面癱患者常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痺,嚴重時嘴歪眼斜。

腸炎:不注意很遭罪

「三伏天」這段時間,人體消化功能變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同時,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的繁殖,因而腹瀉、腸炎成為「夏季」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

伏天養生 5件事要當心

1家裡最怕灰。

夏天悶熱、溼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裡,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於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於清理,它們長期飄浮在空氣中,並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蟎及黴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髒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2腸胃最怕涼。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3喝水最怕快。

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亳升~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4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後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5℃,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5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並引發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蔔、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儘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此外,還要注意伏天如果開空調,26℃最合適。夏天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越來越多,這與人們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有關。鼻塞、流涕、頭痛、失眠、內分泌失調等都是所謂的空調病的典型症狀。空調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內外溫差過大,雖然人體有一定的體溫調節能力,但是這個能力是有極限的。從火熱的室外一下子進入陰涼的室內,人體自身很難迅速調整,會產生一系列不適的反應,表現為頭暈、易倦、全身不適、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建議,室內外溫差不應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雖然可能出現38℃以上的高溫天氣,但是一天中大多數時間的溫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比較合適的。而且一般開空調兩三個小時後就應該開開窗戶透透氣,大約半個小時左右。

安全過伏天,堅持四個三!

中伏吃三肉

01羊肉:逼走體內寒氣

把羊肉這種常見的冬令補品放在三伏天來吃,其實是很有「講究」的。

現在人們貪涼,冷飲一杯接一杯,空調一吹一整天。這時疾病也來了,這個時候適當吃點暖性的羊肉,有利於發散滯留在體內的寒氣,疏通筋脈。

022雞肉:補充恢復體力

人在三伏天時,體力消耗增大,適當吃些雞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雞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非常適宜人體消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幫助恢復體力!

03豬蹄:豐富的維他命

三伏天出汗多,人體中各種維生素(維他命)損失也多,這時候吃點豬蹄,可以很好的補充維生素,提高身體免疫力。

豬蹄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並含有鈣、磷、鎂、鐵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有益成分。

中伏吃三瓜

01吃苦瓜: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營養的關鍵和精髓!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長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02吃絲瓜:平痰喘

絲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黏液、木糖膠等物質,全身都可入藥。而且絲瓜可謂是三伏天裡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

絲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現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吃點絲瓜來緩解。

03吃冬瓜——增食慾

「冬瓜」,聽名字就知道非常適合炎熱的三伏天食用。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腫。而且冬瓜含水量較多,還可以起到增進食慾的作用。

由於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人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伏喝三湯

01海帶綠豆湯:去熱促消化

要說解暑湯,當屬海帶綠豆湯了。

天熱的時候,煮一鍋水,時間不要長,煮個8~10分鐘就關火,喝那碧綠澄清的湯,消暑效果最好。

02冬瓜蓮子銀耳羹:解渴又生津

伏天炎熱,人會感到特別煩悶,這時候冬瓜蓮子銀耳羹能幫大忙。

將蓮子去芯洗淨,放入砂鍋中加足量水煮,蓮子煮到15分鐘時,放入泡發好的銀耳,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放入冬瓜片和少量冰糖,待銀耳軟糯,蓮子和冬瓜片煮熟就可以了。這碗湯羹很適合下午茶,晾涼吃,爽口解渴、消暑生津。

03扁豆薏米粥:解暑健脾胃

天熱造成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用一點白扁豆煮粥吃,既豐富主食的內容,又能消暑健脾胃。

先把白扁豆和薏米用水浸泡2~4小時(各50克,放在冰箱中浸泡),然後和50克綠豆混合,放入砂鍋,倒入6~8倍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小時,薏米和扁豆煮軟爛,吃的時候放點糖或蜂蜜。

中伏按三穴

01百會穴:提神醒腦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按摩這裡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即可。

02內關穴:預防中暑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高溫環境待久了及時按揉這裡可以防範暑邪,對保護心神是非常必要的。

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內關穴各50次,以中暑三大症(頭痛、出汗、口乾)有所緩解為佳。

03 勞宮穴:養心寧神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指尖處。中醫講「心主夏,心與夏氣相通」,因此,炎夏養生重在養心。而勞宮穴也被稱為「護心穴」。

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相關焦點

  • 最熱的中伏來了!那,空調開幾度最合適?
    最熱的中伏來了!那,空調開幾度最合適?「暑伏」最熱「中伏」來啦!因為今天是今年「暑伏」裡的最熱中伏而且今年有「倆中伏」共20天,怕了嗎常言道「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 今日中伏,吃三樣,喝三樣,三大禁忌千萬別犯,小心落下病根!
    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常言道:「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今日中伏,是一年中最熱之時,同時是養生的好時節,更是除病根的好時機。老話常說: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 2017三伏天最熱是哪個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嗎
    2017三伏天最熱是哪個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嗎一般情況下,三伏天中伏最熱。根據時間顯示,今年三伏天的時間是2017年7月12日至2017年8月20日,而中伏時間是2017年7月22日至8月10日。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2017三伏天哪伏最熱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的中伏最熱。
  • 大暑養生:在這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裡,身體和情緒都要注意別中暑
    昨日大暑,這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與「小暑」一樣,大暑也是反映氣候炎熱程度的節令,其名字就代表著炎熱至極。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這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經常會出現 40℃左右的高溫天氣。
  • 頭伏、中伏和末伏如何推算?哪伏最熱?看完有數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出現在小暑到處暑之間。三伏天這段時間不僅氣溫會很高,降雨也會很頻繁,所以我們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溫高溼的日子。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頭伏、中伏和末伏是如何推算的?今年什麼時候最熱呢?
  • 今天「二伏」,最熱的20天要開始啦!除了吃麵,務必告訴親朋好友這6件事…
    今年二伏為加長版的20天從7月27日— 8月15日今天就是二伏也稱為中伏是伏天裡最熱的時間敲黑板,下面圈重點,必考題↓初伏:防中暑末伏:躲老虎>中伏:除病根今天就進入二伏了,中伏:最易生病、最易除病的20天。
  • 「大暑」一年中最熱熱熱的時候來了!專家:酷熱三伏一定要做好這幾點
    我們將迎來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熱浪滾滾、萬物蒸煮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大暑也是瓜果成熟的時節清爽的西瓜、飽滿的葡萄嬌豔的桃子、晶瑩的荔枝大大地咬上一口甜在嘴裡,美在心裡大暑時節炎熱至極要講究飲食衛生營養平衡多食清暑化溼的食物
  • 天越來越熱了,要小心中暑,尤其是小孩子!
    天越來越熱了,要小心中暑,尤其是小孩子! 如今的氣溫是越來越高,大家要警惕寶寶中暑。孩子一旦中暑,皮膚表面會發生一些變化。顏色發紅髮燙,寶寶體溫升高,但卻並未往外排汗,即使是出汗也是出冷汗,寶寶的皮膚有溼冷的觸感。
  • 真的會熱死人!戶外、室內都會中暑,2種人體溫調節差要小心
    炎熱的夏天,常會聽人說『熱死了』,但這不是開玩笑!中暑處理不好,真的有人會被熱死;另外,別以為室外才會中暑,就連室內也會發生,尤其是老人與小孩體溫調節比較不好,更要小心。 中暑可分為三級根據嚴重程度不同,中暑大概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熱痙攣當氣溫很熱,身體會流汗,汗水中有電解質如鈉、鉀,大量流汗時體內電解質也會跟著流失,身體會有一點不平衡,造成肌肉痙攣,所以中暑比較輕的症狀,可能是小腿肌肉抽筋或是某些肌肉不自主抖動
  • 今天開啟最熱中伏!
    今天是中伏第一天 迎來一年中最熱的階段 一大早氣溫就直逼30℃ 今明兩天都是晴熱天氣 大家出行要注意防曬保溼哦
  • 中暑、熱感冒、燙傷……「熱」字當頭小心「高溫病」
    儘管雨水君也時不時出來冒個泡,但杭州仍是「一言不合就高溫」體質。瞅一眼天氣預報,未來幾天,杭州的小夥伴都要在「烤」驗中度過了。  行走在滾滾熱浪裡,最先發出「抗議」的是身體「警報器」。熱感冒、熱傷風、熱痙攣……「熱」字頭的病來勢洶洶,隨著氣溫升高,杭州各大醫院裡不幸「中招」的小夥伴也逐漸增多。
  • 明日中伏,除病根的最佳時機!萬萬不要再錯過了
    比如:中伏時節氣高溫悶熱,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溼。暑溼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病。數據顯示,氣溫每升高1℃,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17.3%。
  • 末伏到了,農諺「秋後一伏熱死人」什麼意思?末伏也很熱嗎?
    而每年入伏的時間並不固定的,因為其是根據「夏至三庚」 與「秋後一伏」這8字口訣推算的。所謂 「夏至三庚」就是說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為「入伏」,頭伏都是10天,下一個「庚日」就是進入「中伏」了。而 「秋後一伏」的意思是說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就進入末伏, 同樣末伏也是十天。因為每一個庚日之間相差都是十天,因此中伏的天數就要麼是10天,要麼是20天。
  • 熱炸了!中暑的娃越來越多!記住這4字口訣比啥藥都管用
    大人怕熱,娃更怕熱。於是,各種防暑降溫的「偏方」,又開始在家長群、朋友圈瘋傳,更有家長身體力行地囤起了藿香正氣水、十滴水……別!科大大連夜奮筆疾書,趕來和寶爸媽嘮嘮中暑防暑這件事兒!娃出現這個狀態,警惕中暑為啥說娃更怕熱?
  • 節氣|大暑·三伏之中伏
    《暮熱遊荷花池上》宋代 楊萬裡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
  • 冬天泡澡也要小心中暑
    泡澡可以解乏,好處多,但冬季泡澡也要小心發生意外,特別要小心中暑和產生不良反應。預防泡澡中暑,應該做好準備工作。●若想在浴池燙澡或泡澡,最好先在溫池洗浴,然後再過渡到熱池。入水要緩慢,先從下肢開始,循序漸進,切不可一下子把身體全都泡到熱水中。●洗澡時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中浸泡過久。
  • 「中暑」都有哪些症狀表現?營養師:有這些表現,可能是中暑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也是中暑多發季節;大家要做好預防中暑的措施,如果出現頭昏頭痛的情況,要儘量轉移到陰涼、通風處,特別是從事戶外工種的人群,一定要特別注意,幹農活要避開烈日,午後時段最好減少外出的時間。
  • 陝西持續40℃全國最熱 西安2天2名務工者猝死
    其工友稱,他們20日上午從7時許開始上班,一直工作到中午12時許,中午休息了兩個小時,下午2時至4時繼續上班,晚上回家,誰知他竟倒在離租住屋僅幾米的樓梯上。而工頭則稱,早上他上了一個多小時班,看著不對勁兒,就讓回去了。醫生初步懷疑男子是熱射病死亡。
  • 小暑已來,我們除了要防範室外中暑,還要小心室內中暑
    小暑剛過,今天就飆到38度高溫,如此天氣,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待在空調房裡懶得出門,但是今年的高溫天氣才剛剛開始,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不僅要預防室外中暑,室內中暑也要引起大家的關注。
  • 寶寶中暑怎麼辦?家長要避免4大誤區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竹窗》中這樣描寫三伏天:「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在這樣炎熱的季節,中暑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寶寶中暑有哪些症狀?如何護理?怎樣預防中暑?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中暑的相關問題。一、出現這些症狀,警惕中暑當寶寶在高熱高溼天氣下發燒,就要考慮是中暑了,千萬不要誤以為是感冒。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重度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