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中午12點,市疾控中心接到寧陝縣疾控中心報告,寧陝縣新礦小學和新建小學有多名不明原因咳嗽發燒病例。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市疾控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流病科於下午4時趕到現場,在學校、醫院迅速開始流行病學調查,並採集病例鼻咽拭子、血清樣本。
5月22日22點,生物檢驗科接到流病科送來的寧陝縣聚集性咳嗽發燒樣本57份樣本。
現場詢問流調人員相關病例的典型、共性症狀,初步確定檢測方案。
試驗中全部病例進行新冠檢測;並挑選10名症狀典型的病例,用新購置的呼吸道發熱多重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26種常見病原菌的檢測。
經檢測,57份標本鼻咽拭子新冠核酸全部陰性,10份血液標本新冠抗體陰性,到底是什麼病原體引起的本次事件呢?
直到23日凌晨3點,呼吸道發熱多重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10名典型病例鼻咽拭子鼻病毒核酸陽性。
鼻病毒於1956年被科學家發現,目前已經鑑定出超過120種的鼻病毒,是人類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也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
該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禍首,將近半數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鼻病毒通常寄居於上呼吸道,在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在嬰幼兒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還能引起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
潛伏期為2~5天,感染持續時間約為7天。臨床常表現為流涕、噴嚏、咽部不適、鼻塞、咳嗽、咽痛、聲音嘶啞、體溫不增高或略微增高,常伴有鼻竇炎和中耳炎。患者病情一般是自限性的,平均病程為7天。部分患者感染鼻病毒不表現任何臨床症狀。另一部分患者,如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低下患者病情相對較嚴重,可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診斷為支氣管炎、肺炎。
鼻病毒無處不在,一年四季都很活躍。冬季為高發期。鼻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空氣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正是因為通過接觸傳播,病毒很容易在學校和辦公場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擴散。鼻病毒在人的手上和日常生活用品上(包括門把手、餐具、玩具、毛巾等)能存活數個小時。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是鼻病毒的易感人群。
今年以來,全國新冠疫情剛剛被控制,眼下正值鞏固抗疫成果之時,建議各級學校應該一如既往的堅持新冠防治策略。
鼻病毒和新冠病毒同屬呼吸道傳播,新冠防治策略可有效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建議各級學校嚴格實行晨午檢制度,教室開窗通風,引導學生戴口罩,勤洗手。
延伸閱讀:
學校陸續開學,有學生互換口罩戴?中疾控明確強調:用過的應丟棄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情況逐漸穩定,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陸續開學。如何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也成為首要問題。除了佩戴口罩,開學後孩子們還需要自己攜帶什麼東西去學校?要不要帶酒精呢?為此,中國疾控中心今天詳細列出了開學返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點,其中明確強調,學生之間如發生了口罩互換現象,雙方均應將口罩丟棄,不可換回繼續佩戴。
中國疾控中心表示,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同時建議準備一些消毒溼巾攜帶,以便做手部清潔,但不建議攜帶酒精。關於寄宿生睡覺時是否需要戴口罩的問題,專家表示,低風險區學校正常開學,近14天同寢室學生無高風險區居住和旅行史,同寢室寄宿生不需戴口罩睡覺。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學校應做好學生佩戴口罩的宣教工作,並向學生們強調口罩使用和保存的正確方法。學校教職員工應注意避免學生互換口罩,家長可為學生的口罩提前做好標記。如學生之間發生了口罩互換現象,教師應給予健康教育,雙方均應將口罩丟棄,不可換回繼續佩戴。
在校園裡,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效果是一樣的。學生們每天也不必過度洗手,在餐前、便前便後、接觸垃圾後、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電腦等公用物品後、接觸動物後、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前、接觸可疑汙染物品後洗手即可。
在校期間,學生們去洗手間時需要注意便前便後及時洗手,衝水馬桶建議蓋上馬桶蓋後再衝水。如果學校停水,學生們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擦手。如果上課時老師還未下課,但手很髒又不能去洗手時,請學生們一定不要使用不清潔的手揉眼睛、摳鼻子或吃手,建議攜帶消毒溼巾擦手。
下課後,可正常和同學玩耍,但要注意避免近距離接觸。
來源:綜合安康綜合廣播 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