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IT領域的新概念新名詞總是此起彼伏,雲計算剛剛有落地應用的感覺,現在大家又跟風炒起了大數據,一時間,全國上下齊談大數據。但是,如何讓大數據真正落地呢,最近我們採訪了一個大數據的新銳企業,他們不但把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引入到國內,而且讓傳統的行業感覺到了大數據的妙處,這家公司就是星圖數據。
星圖數據CEO谷熠
對於多數人來說,星圖數據應該算是一家很新的公司。事實也確實如此,星圖數據的核心技術來自於美國,技術團隊的前身是2010年組建於美國加州的BDTAC團隊,核心來自於USC和CMU等高校,聚焦於大數據前沿技術及應用。星圖數據CEO谷熠對記者說,2014年,星圖數據從1月正式啟動,到3月產品上線,還與合作夥伴在上海開了個發布會,隨後開始市場開拓。到8月份公司就拿到了A輪融資,這使得公司全力以赴做品牌拓展和市場拓展,而在技術方面做迭代升級。可以說一年下來,非常忙碌,基本上與最初的預期一致,讓大家都很欣慰。當然,2014年對於星圖數據來說,是創業年,也是打基礎的一年。
星圖數據如何讓數據產生價值
大數據從概念到產品再到行業應用,每家公司的技術都不大一樣,那麼,星圖數據是如何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為用戶服務,產生價值的呢?
谷熠介紹說,星圖數據的國內研發團隊在2014年初組建完成後,在首席科學家糜萬軍博士的指導下,基於美國團隊的技術研究和積累,歷經數月的本土化和行業化,開發了現在星圖數據底層的大數據採集及存儲系統iNebula和中臺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引擎WarpEngine兩個系統的裡程碑版,並在此之上逐步研發了針對消費領域的企業雲服務產品線,致力於大數據技術在消費流通領域和基礎製造企業的行業應用,專注於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幫助傳統企業解決線上零售方面所遇到的實操問題。星圖數據的產品涵蓋了數據的採集、清理、模型計算和前端可視化展示等環節,數據處理的技術主要基於Hadoop平臺自主開發。
星圖數據的雲服務產品線目前已上線三款雲服務產品:D-Matrix、SkyScope及AtomPower,強調場景化的應用和數據可視化。而底層的大數據採集及存儲系統iNebula和中臺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引擎WarpEngine作為數據供應鏈,這兩個核心系統也是超越競爭對手的利器。iNebula是一套針對網際網路海量信息的實時監測和分布式數據獲取系統,通過動態智能路由、網絡環境自適應和智能解析等技術,獲取web頁面數據。目前iNebula平均每分鐘獲取的頁面數量為50000個以上,每日常態化獲取並存儲的網際網路數據超過3TB。 中臺的大數據處理及分析引擎WarpEngine,主要完成數據挖掘、數據標準化、以及數據分析計算。通過融入機器自學習技術, WarpEngine目前每分鐘處理的數據超過6000萬條。
傳統用戶為何需要大數據
或許大家還是很難想像這些抽象的技術如何幫助公司在自身的業務上有所提升,這就要從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來探尋根源。星圖數據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服務的幾乎都是傳統的品牌製造企業和渠道流通企業,那麼這幾十家傳統企業為什麼需要與一個大數據公司合作呢?
我們知道,2008年後,所有的企業都在面臨轉型的問題,過去的傳統接單市場的模式被慢慢打破。過去,很多製造型大企業並沒有真正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設計產品,所以,他們會設計很多款產品,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只能算是產品,而不是商品。最後,只能通過降價的手段來讓消費者購買。所以,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設計自己的產品和生產流程以及如何制定渠道策略,以及營銷計劃,這其實完全可以通過外部數據來提供支持。可以說,大數據就像是企業的前沿哨兵,可以把最新的消費者的行為偏好和動態實時反饋給生產廠家,這樣企業就可以緊緊抓住市場。讓企業的運營更加高效,生產更加有的放矢。
谷熠認為,一年來通過與上百家的傳統企業所進行的服務與接觸,星圖數據深入地了解企業在線上零售方面整個的業務流程和所遇到的困難,所以能夠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的最本源的出發點,這意味著我們更加接地氣。以傳統的品牌製造企業為例,我們全流程地幫助企業在線上零售過程中的產品管理、渠道管理以及營銷管理等多方面解決問題。舉例來說,我們曾經幫助一些傳統的品牌製造企業在產品的策劃和設計環節提供服務,通過對於消費者的評價評論的輿情反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選擇偏好等數據,在一款產品的各個細分維度提供設計支持,打造真正符合線上消費者需求的單品。經過該過程所設計生產的產品,至今依然是銷售名列前茅的明星單品。
大數據改變了產品的生產模式
谷熠認為,對於企業來說,大數據的應用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這三方面都會直接為企業帶來價值,提升競爭力。
首先是企業的產品管理,不管是傳統的製造業還是流通企業,如何管理好產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產品,或者說產品線,從最初的設計到生產,都應該是從明確的生產用戶需求出發的,知道了用戶的需求偏好和比例,也就確定了產品的策劃和布局。比如手機,生產智慧型手機的比例是多少,大家對屏幕的尺寸要求顏色要求以及重量要求都是怎樣的,這些就決定了你會用什麼樣的原材料,生產什麼樣的產品。其次是渠道管理,要通過各地不同的消費者人群發布,去管理自己的渠道,通過反饋來評估考核渠道,發現他們各自的特點,制定分銷和鋪貨策略。最後是改善營銷管理,如何制定產品價格,如何做促銷,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來收集大家真是的行為習慣,與消費者零距離互動,大數據提供了過去從來沒有的工具和產品,使得營銷變得更加精準和有效。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並且把過去的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徹底顛覆。
谷總還透露,在2015年,他們的客戶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進行設計新的產品,如果速度快,下半年通過大數據設計的產品將面市,這樣的產品生產模式勢必會催生消費個性化和產品差異化,這才是大數據幫助企業做的。
大數據的未來
正像與谷總交流的,雖然大數據在今天還處於一個概念宣傳和落地的時期,但是許多實幹的人已經開始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入到了國內,讓用戶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大數據帶來的好處。並且,星圖數據還充當了傳道者的角色,在這半年的時間裡在全國各地辦了多場大數據的推廣活動。從推廣活動這看到,不光大型企業覺得大數據可以幫助自己的企業創新和轉型,中小企業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在2015年,星圖數據首先是把自己的主要客戶做好,在製造業和在線電商與渠道行業繼續多覆蓋一些品牌和領域,並希望擴充自己的產品,將線上產品擴充到8到10款,讓用戶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務。
大數據在中國的應用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先生在去年召開的第二屆大數據學術大會上表示,大數據的落地和應用不會像雲計算那麼短,它的全面普及可能需要8到10年,等到所有人都希望用大數據來支持自身的決策時,或許星圖數據就成為了這句詩的後半句——早有蜻蜓立上頭了,祝願大數據的拓荒者星圖數據在新的一年能夠蒸蒸日上,勇創佳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星圖數據:讓大數據應用更接地氣